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习题课件(3份打包)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习题课件(3份打包)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19 16:21:05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
【地理悦读】
  假如我们要去一个陌生城市,到达后需要地图的
辅助来了解当地。根据不同的需求,我们要选择哪种
类型的地图呢
【目标导航】
·结合实际生活,认识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最重要工具。
·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能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实地距离。
·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与技巧,并学会在实践中应用。
基础知识预习
一、学会使用地图
1.地图的定义
把地球表面某一区域的景物,按一定_____缩小,并用_____画在平面的相应位置上,注上必要的文字。
比例
符号
2.地图的三要素
(1)方向。
分类 指向标地图 没有指向标的地图
判读 指向标箭头指向___方 “上___下___,左___右___”
图示



西

(2)比例尺。
定义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_____的程度
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表示 方式 _______(如1∶100 000或1/100 000)
_______(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_______(如 )
范围和 内容 比例尺较小的地图,表示的范围_____,呈现的内容较为_____;比例尺较大的地图,表示的范围_____,呈现的内容较为_____
缩小
数字式
文字式
线段式
较大
简略
较小
详细
(3)图例和注记。
①含义:图例——表示地理事物或现象在地图上的_________。
注记——地图上的_____说明,如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的名称,以及标明山高、海深等的数字。
②地图上常见的图例(连一连)。
表示符号
文字
3.地图的种类
种 类 主 要 地 图
_____地图 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
_________地图 工业分布图、农业分布图、交通分布图、人口分布图、城镇分布图、商业网点分布图等
数字地图 电子地图等
自然
社会经济
二、怎样学习地理
1.学会收集信息:从电视或广播的新闻、旅游、_____、_____、体育等节目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地理知识,各种报刊也会提供大量的地理信息;阅读_________是获取地理信息、丰富地理知识的基本途径;访问_________是收集地理信息的便捷途径。
2.学会思考问题:通过_____、_____与综合等方法,探究地理事物的特征与成因,思考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
3.学会开展地理考察:通过_____、露营、_____、登山、漂流、定向越野等方式、可以观察丰富多彩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要准备好_____、_______、指南针、望远镜、相机等工具,学习并掌握一般的地理观察、_____、素描、_________等。
科技
综艺
地理书籍
互联网站
对比
分析
研学
探险
地图
笔记本
摄影
标本制作
图解知识
地图的三要素
名师提醒
比例尺的大小比较
1.图幅相同的地图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2.同一区域的地图
图幅越大,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
知识拓展
野外定向
1.指南针定向。
将指南针平放,一般情况下磁针总是指向南北方向。
2.北极星定向。
在夜空中找到北极星,面对北极星的方向就是正北方。
3.太阳定向。
太阳东升西落,由此可判断太阳升、落的方向大致为东方和西方。
4.利用植物判断方向。
果子先着色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生长茂盛的方向是南方,树桩年轮幅度较宽的一方是南方。
核心要点探究
主题 地图的选择和阅读
情境创设 
  小明去广东省旅游,在手机地图软件上打开广东省地图。
思考1
 小明手机里的地图属于_____地图。
思考2
 如果把地图放大,图中内容会有什么变化 比例尺会变大还是变小
答:内容变详细,比例尺变大。
电子
知识归纳 
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和内容的关系
比例尺 大 小
实地距离 小 大
范围 小 大
内容 详细 简略
变式训练 
 电子地图导航是当今许多人出行的选择,右图为从炎帝广场前往株洲站的导航界面。读图,完成(1)~(3)题。
(1)株洲站位于炎帝广场的( )
A.东南方     B.西南方
C.西北方     D.东北方
(2)与方案2路线相比,推荐路线( )
A.少经过5个红绿灯 B.多0.7千米
C.多行驶2分钟 D.与方案2路线完全不重合
D
A
(3)下面四幅地图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从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④①③② B.③④②①
C.②④③① D.③①④②
D
  2024年8月29日是第21个全国测绘法宣传日,主题为“规范使用地图 一点都不能错”,旨在倡导规范使用标准地图,提升公众国家版图意识。据此完成1~3题。
1.作为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地图的“语言”主要包括( )
①图例和注记 ②颜色 ③方向 ④比例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正确的国家版图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象征,下列表示国界的是( )
A. B. C. D.
课后作业测评
C
B
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被很多人选择在外出旅行时使用。其优势有( )
①智能规划路线,提高通行效率
②地图实时更新,提供精准定位
③能精准预测道路事故发生地,避免拥堵
④能放大缩小,信息量大,操作便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D
【解析】本题组考查地图的要素和电子地图的优点。第1题,地图的要素主要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被称为地图的“语言”。第2题,A项表示公路,B项表示国界,C项表示铁路,D项表示运河。第3题,电子地图有许多优点:可以智能规划路线,提高通行效率;地图实时更新,提供精准定位;能放大缩小,信息量大,操作便捷;电子地图目前没有能力精准预测道路事故发生地,但它可以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和历史交通信息,提供合理的线路规划以减少拥堵的可能性。
  2025年3月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下图是不同比例尺的北京地图。读图,完成4~6题。
4.关于北京的三幅地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①的图幅最大
B.图②的内容最详细
C.图③的实地范围最大
D.比例尺大小①<②<③
D
5.某参会者想去天安门广场附近观光旅游,可参考的地图是( )
A.图① B.图②
C.图③ D.三图均可
6.如果测量从北京至天津的实地距离,选择   更精确些。( )
A.图① B.图②
C.图③ D.三图均可
C
B
【解析】本题组考查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及地图的选择。第4题,三幅地图图幅相同,图3内容最详细,图1实地范围最大;实地范围相比,图①>图②>图③,根据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实地范围越小的关系,三幅图的比例尺关系为图①<图②<图③。第5题,根据使用目的,去天安门广场附近参观旅游,应选择图③。第6题,图③是天安门广场附近图,范围太小,不能测出北京至天津的距离;图②比图①的比例尺大,地图信息更详细,所以利用图②测量北京至天津的实地距离更精确。
  2024年3月24日,武汉马拉松(简称“汉马”)如期在武汉举行。路线从沿江大道出发,让参赛者领略“一城两江三镇四桥五湖”的风景,尽览经典地标和人文自然景观。右图是武汉马拉松路线图。读图,完成7~8题。
7.如果你是“汉马”的参赛者,从距起点9千米
处穿过长江第一桥,其前进方向为( )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北向西南
C.自西向东 D.自北向南
A
8.关于在“汉马”比赛中领略的旅游景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半程终点可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
B.江汉桥位于距起点5~7千米处
C.长江第一桥位于距起点6千米处
D.湖北省图书馆在终点的东北方向
B
【解析】本题组考查方向的判读和读图能力。第7题,读图分析,图中有指向标,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为北,故可推断,从距起点9千米处要穿过长江第一桥,其前进方向为自西北向东南。第8题,读图分析,在半程终点可参观湖北省图书馆;江汉桥位于距起点5~7千米处;长江第一桥位于距起点9千米处;湖北省图书馆在终点的西南方向。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深秋的周末,东北风带来了阵阵凉意,小红和小佳相约去湖滨公园游玩。
材料二 湖滨公园及周边地区略图。
(1)图中铁路的走向(延伸方向)大致是_____方向,
宾馆在火车站的_____方向。若图中铁路线的图
上距离为3.5厘米,则实地距离为____米。
南北
西南
175
(2)她们相约在火车站东北方向的运动场附近会合,这个运动场是__(填图中的字母代号)运动场。
(3)此时湖中有人在划船,船从①处划向②处时是___(选填“顺”或“逆”)风而行。
(4)图中的A地和B地,受到噪声污染小的是__地。
(5)在地图的三要素中,该地图缺少的是____________。
b

B
图例(和注记)
【解析】第(1)题,图中有指向标,根据指向标判断铁路的走向大致是南北方向;宾馆在火车站的西南方向;若图中铁路线的图上距离为 3.5 厘米,由比例尺可得,实地距离===175米,则图中铁路的实际长度为 175 米。第(2)题,a运动场位于火车站的东南方向,b 运动场位于火车站的东北方向。他们相约在火车站东北方向的运动场附近会合,这个运动场指的是 b运动场。第(3)题,当日刮东北风,船从①处划向②处时是顺风而行。第(4)题,图中的 A、B 两处,B处距离火车道较远,噪声污染小。第(5)题,地图的三要素有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图中地图缺少的是图例(和注记)。(共21张PPT)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单元复习课
知识构建导图
专题归纳复习
专题一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图                                  
【典例1】有目的地选择地图才能准确及时地获取信息,下面对地图的选择合理的是( )
A.外出旅行确定乘车路线应参考导游图
B.到山区开展研学旅行应选择气候图
C.想知道法国和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应该查找世界政区图
D.进入故宫景区,想选择合适的旅行线路,应选择北京市地形图
C
解题方法 
◎抓关键:外出旅行确定乘车路线应参考交通路线图;到山区开展研学旅行应选择地形图;想知道法国和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应该查找世界政区图;进入故宫景区,想选择合适的旅行线路,应选择导游图。
1.了解世界大事的发生地,需选择世界政区图。
2.了解中国大事的发生地,需选择中国政区图。
3.外出旅游,确定行程路线需选择交通图;在景点旅游,需选择导游图。
4.登山需选择地形图等。
  (2023·赤峰学业考)2023年3月以来,“淄博烧烤”“淄博文旅”等多个与淄博相关的话题引发人们热议。淄博是齐文化发祥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繁华的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据此完成1~2题。
1.游客们在去淄博旅游时,想知道其在山东省的位置,需要用到( )
A.山东省地形图 B.山东省政区图 C.山东省气候图 D.山东省矿产图
2.“淄博文旅”中,主要体现淄博历史文化特色的景点是( )
A.天鹅湖 B.齐长城 C.开元溶洞 D.鲁山
B
B
【解析】第1题,淄博为山东省下属地级市,若想知道淄博在山东省的位置,应查看山东省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和矿产图不能分辨出淄博在山东省的位置。第2题,据题分析可知,能体现出淄博历史文化特色的景点是齐长城,天鹅湖、开元溶洞和鲁山都属于自然景观。
专题二 地图的阅读
【典例2】鄂尔多斯市某中学组织“探秘古都西安,穿越历史
岁月”游学活动。游学行程为:酒店—陕西历史博物馆—大雁
塔—大唐芙蓉园。图甲是游学景点分布图,图乙是某路牌指
示图。读图,完成(1)~(2)题。
(1)此次游学行程( )
A.大致方向为先向东南再向西北 B.小寨东路是必经之路
C.沿慈恩西路北上,经过的红绿灯最多 D.全程大约8千米
(2)最可能看到图乙指示牌的地点在(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B
D
解题方法 
◎抓关键:地图的三要素,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
◎巧判断:根据注记以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以判断游学行程的大致方向是先向西北再向东南。小寨东路是必经之路;没有比例尺,无法判读距离。根据路牌上的指向标可以判断该点位于雁塔西路南部、长安中路东部、慈恩西路西部,最可能在④地。
1.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方向的判断:一般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024·长沙学业考)长沙某中学“地理+”校园劳动实
践教育初见成效。右图是校园劳动实践园地布局图。
读图,完成3~4题。
3.药材园、桂花园、苗木园及地理园四个地块的图上
面积相同,实地面积最小的是( )
A.药材园 B.桂花园 C.苗木园 D.地理园
4.①②菜园土壤质地及施肥浇水条件基本相同,但同学们发现同一品种的喜光蔬菜在②地长势较好,是因为这里位于教学楼   面,光照较好。( )
A.东 B.西 C.南 D.北
D
C
【解析】本题组考查地图上方向的辨别和比例尺相关知识。第3题,读图可知,药材园、桂花园、苗木园的比例尺均为1∶10 000,地理园的比例尺为1∶5 000,地理园的比例尺大于药材园、桂花园、苗木园的比例尺。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故实地面积最小的是地理园。第4题,长沙位于北回归线以北,阳光直射点始终在长沙的南面。据图中指向标箭头所示方向为北可判断,①地位于教学楼的北面,有教学楼阻挡,光照不足,②地位于教学楼的南面,无建筑物阻挡。所以同一品种的喜光蔬菜在②地长势较好,是因为这里位于教学楼南面,光照较好。
  (2024·新疆学业考)某校地理社团到某村庄考察时,看到
了如图所示的平面图。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村庄在河流的西北方向     B.河流自南流向北
C.林地在村庄的东南方向     D.耕地在林地的西北方向
6.本图无法估算从村庄到林地的距离,是因为缺少了( )
A.比例尺            B.方向
C.图例和注记          D.颜色
B
A
【解析】本题组考查地图的三要素。第5题,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确定方向,村庄在河流的西北方向,小河的流向大致是自西南流向东北,林地在村庄的东南方向,耕地在林地的西北方向。第6题,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读图可知,图中没有比例尺,无法估算距离。
  (2024·济宁学业考)2024年春节期间,家住济宁市兖州区李
家湾小区的小亮一家从大安机场乘飞机外出旅游,他们用手机
导航确定去机场的路线,屏幕显示如右图。读图,完成7~8题。
7.去机场的路线中,在246省道上的行驶方向是( )
A.从东南向西北 B.从西北向东南
C.从正西向正东 D.从正东向正西
8.去机场途中,小亮帮开车的爸爸导航。小亮对电子地图进行“放大”或“缩小”操作,查询沿途更多信息。小亮的操作可以改变( )
A.图幅的大小 B.显示范围大小
C.汽车行驶的方向 D.家到机场的距离
A
B
【解析】第7题,图中无指向标和经纬网,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小亮一家驾车去机场,在246省道上的行驶方向大致是自东南向西北。第8题,由题意可知,对地图进行“放大”和“缩小”查询更多信息,操作中地图的放大与缩小会改变比例尺的大小,即显示范围大小会改变;图幅的大小也就是手机屏幕的大小不会改变,与汽车行驶的方向无关,家到机场的距离也不会改变。
【项目式学习】
项目名称:美化校园,我们在行动。
项目背景:新同学对校园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欲,为了帮助他们熟悉校园环境,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协作,增强其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的情感,某学校发起了“美化校园,我们在行动”的项目式学习活动。
【准备阶段】
为了帮助新同学尽快熟悉环境,同学们查找到一幅校园平面图。请你根据平面图,完成以下任务。
(1)餐厅在体育馆的_____方向。
(2)若图中行知路长约5厘米,某同学量得这条路的实地距离约为200米。请为这幅校园平面图添加一个合适的比例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北
1∶4 000(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米)
【调查阶段】
同学们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了解校园各功能区的布局。
(3)在实地走访调查过程中,你认为同学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答:遵守学校纪律;及时记录;注重团队合作;与人礼貌交流;服从老师、组长安排;爱护公共设施;保护公共环境;等等。
(4)调查中,同学们发现有些功能区的布局不太合理。请选择一个你认为布局不太合理的功能区,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示例:垃圾处理站布局不太合理。理由:距离教学楼和图书馆太近,垃圾处理站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气味会影响教学楼和图书馆中正在学习的学生。
【展示阶段】
为美化校园,提升文化内涵,某小组建议给建筑物重新命名,并将方案上交学校。
(5)请你为教学楼1命名,并说明其文化内涵。
答:示例:教学楼1命名为真知楼,真知的含义是怀天下,求真知。或者命名为奋进楼,寓意同学们在学习上振奋向前。(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第(1)题,图中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读图可知,餐厅在体育馆的东北方向。第(2)题,图中距离5厘米,实地距离200米,实地距离为20 000厘米,故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5/20 000=1∶4 000。第(3)题,在实地走访中,应注意遵守学校纪律;及时记录;注重团队合作;与人礼貌交流;服从老师、组长安排;爱护公共设施;保护公共环境;等等。第(4)题,读图可知,垃圾处理站布局不合理,距离教学楼和图书馆太近,垃圾处理站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气味会影响教学楼和图书馆中正在学习的学生。第(5)题,教学楼1命名为真知楼,真知的含义是怀天下,求真知,这样可以激励学生勤奋好学,胸怀天下。或者命名为奋进楼,寓意同学们在学习上振奋向前。(共21张PPT)
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
【地理悦读】
  为什么太阳会东升西落 为什么有的地方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为什么有的地方沙海茫茫,有的地方却碧波荡漾 为什么有沧海桑田的变化 为什么酷寒的南极大陆沉睡着万顷煤田 为什么有的地方城镇密集,有的地方却人迹罕至 ……这些都属于地理问题,地理知识无处不在,今天让我们走进地理,了解地理。
【目标导航】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
·举例说明地理知识无处不在,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认识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重要意义。
基础知识预习
一、解开地理之“谜”
1.我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是在先秦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
2.在西方,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写出了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专著
___________。
《周易·系辞上》
《地理学》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
1.地理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2.地理与衣食住行(连一连)
三、地理与生产建设
1.与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如缺水严重的干旱地区难以种植_____。
2.与工业生产:工厂选址要考虑_____、_____、水源、_____和运输等条件,如乳品加工厂可靠近奶牛场。
3.其他
(1)建设项目的确定,_________的选择,商业网点的布局,区域规划的编制。
(2)解决全球性的_____、资源、_____问题,防灾减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等。
水稻
原料
能源
市场
交通线路
人口
环境
四、地理与风土人情
种族与民族、多样的语言与服饰、各具特色的艺术、宗教和建筑等,这些都与地理密切相关。
图解知识
东南亚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名师提醒
藏族和阿拉伯人服饰特点
1.藏袍的特点:衣料厚重、宽松、长袖。原因是藏族同胞生活在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衣料厚重、长袖有利于御寒,宽松使穿脱方便。
2.阿拉伯长袍的特点:白色、宽大。原因是阿拉伯人生活在热带沙漠气候区,全年炎热干燥,多风沙,白色能很好地反射阳光,长袍是为了防晒、抵挡风沙,宽大能很好地通风散热。
知识拓展
地理与民居
 北京—四合院
 黄土高原—窑洞
 北极地区—冰屋
 东南亚地区—高脚屋
核心要点探究
主题 地理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情境创设 
   小明去贵州旅游,发现当地居民以米饭为主食,当地房屋屋顶坡度较大。他还观看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项目——独竹漂,领略了当地众多的民族风情。图甲示意当地居民主食,图乙示意当地传统房屋,图丙示意独竹漂表演项目。
思考1
 为什么当地居民以米饭为主食
答:南方地区盛产水稻,故当地居民以米饭为主食。
思考2
 为什么当地房屋屋顶坡度较大
答:南方地区降水多,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
思考3
 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当地形成独竹漂的原因。
答:南方地区河流较多,古代的交通不发达,当地人们利用竹子过河。
知识归纳 
 地理环境与人们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的关系
变式训练 
荷兰地势比较低洼,1/4的土地常受到海潮的侵袭。为
了与海争地,荷兰人发明了风车。读图,完成(1)~(3)题。
(1)荷兰发明风车的主要目的是( )
A.发电    B.抽水    C.美化环境    D.碾稻谷
(2)【综合思维】风车的动力为风力,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常年盛行西风,风车的最佳朝向是( )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3)【人地协调观】下列关于荷兰与海争地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沿海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 B.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大
C.人类活动能影响地理环境 D.人类无法改变地理环境
B
B
C
课后作业测评
                                  
  “地载万物,理蕴乾坤。”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都可以成为地理学的研究
对象。据此完成1~3题。
1.“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秋分后”这句谚语反映的是地理与   的关系。( )
A.风土人情 B.工业生产 C.农业生产 D.日常生活
2.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的是下列哪幅图片的景象 ( )
A
B
C
D
C
B
3.下列叙述与“地理”没有关系的是( )
A.太阳每天总是东升西落
B.吉林省的小麦在春天播种
C.我国北方居民以面食为主
D.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D
【解析】本题组考查地理学的范围及其与生产的关系。第1题,“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秋分后”这句谚语反映的是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农作物收割的季节不能反映地理与风土人情、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关系。第2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的是沙漠地区的景象,库木塔格沙漠符合沙漠的景象。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水乡景观,黄土高原主要是黄土堆积地貌,青藏高原表现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均不符合诗句中沙漠的景象。第3题,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与地球自转有关,吉林省的小麦在春天播种与气候有关,北方居民以面食为主与我国农作物分布有关;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与“地理”没有关系。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宣示和行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2024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展开。据此完成4~5题。
4.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阿拉伯人的传统服饰为( )
           A      B       C      D
C
5.阿拉伯人穿着该服饰的原因是( )
A.有男子气概 B.遮挡阳光、风沙
C.御寒保暖 D.大方漂亮
6.第25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6年在意大利的米兰和科尔蒂纳丹佩佐两地举办。下列选项中,属于冬奥会比赛项目的是( )
A.速滑     B.篮球     C.跳水     D.体操
B
A
【解析】 5.阿拉伯人的传统服饰是白色长袍。白色长袍能起到防风沙、反射太阳辐射的作用。6.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项目主要包括冰上项目和雪上项目两大类,速滑属于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冰上运动比赛项目。
  旗装和旗袍都是我国的传统服饰。读右侧服饰图,
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两种服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旗袍      B.乙为旗装
C.甲服饰多流行于我国游牧地区 D.乙服饰多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
8.下列关于两种服饰与地理环境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
A.甲服饰料子厚,适合寒冷的气候 B.乙服饰料子薄,适合温暖地区
C.甲服饰宽大,适宜骑马 D.乙服饰料子薄,适合青藏高原地区
C
D
解析:甲是旗装,较为宽大,适宜骑马,位于我国游牧地区。乙是旗袍,料子薄,适合温暖地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