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导学案+课件)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导学案+课件)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20 16:43:03

文档简介

 高二___班第__小组 学号__姓名______评价____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编制人:莫丁飞
【使用说明】
课前根据预习自学,勾划、标注课本基础知识,写上提示语,标明序号。完成导学案中的知识网络,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认真完成学案中的问题引导、限时自测和探究题目。
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以备课堂上重点突破。
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解疑答惑。
【课程标准】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学习目标】
扎实掌握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的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兴起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归纳、辩证分析问题能力。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潮变化,学会比较历史问题异同的方法。
激情投入,享受学习快乐,体会人性的人文主义情怀。
【预习自学】
基础知识梳理
问题引导
【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14、15世纪 )
1、原因和条件
(1)位置:意大利处于地中海航运中心
(2)政治: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工商业城市鼓励发展 的政策
(3)经济:社会生产力发展,商品市场形成
2、影响: 阶级形成,他们要求思想变革。
二、文艺复兴(14、15、16世纪)
1、文艺复兴为什么首先在意大利兴起?
(1)经济:意大利最早出现 ,资产阶级形成。
(2)政治: 教会束缚人和人性。
(3)文化:意大利拥有 文化遗存
2、实质:表面上是复兴 文化,实质是欧洲 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兴起。
3、核心:
主张以 为中心而不是以 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重视人和人性,肯定人的 和尊严。
4、重要成就
(1)文学三杰:薄伽丘《 》, 《神曲》,彼特拉克《 》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 ”,被称为“ ”。
(2)艺术:达·芬奇
(3)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5、影响:解放思想,促进人文主义的发展,推动文化和科学的进步,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三、宗教改革(16世纪)
1、社会背景
(1)经济: 发展。
(2)政治:天主教会精神禁锢和掠夺财富。
(3)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倡导 ,解放思想。
导火线: (德意志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2、德意志宗教改革
1517年,马丁·路德《 》――揭开宗教改革序幕
(1)因信称义,信仰即可得救。
(2)基督徒有 和 《圣经》的权利
(3)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3、宗教改革的成果
(1)形成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 。(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
(2)简化 ,否定 ,国家权力高于 。
4、宗教改革影响:解放思想, 得到进一步发展。
1.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把自己用人才和智慧创造的一切几乎都视为上帝的恩典”。
(1)最先对这种认识带来冲击的是什么运动?
(2)这次运动的核心是什么?
2.德国被称为是“教皇的奶牛”,它反映了什么问题?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思维拓展】对比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相同:(1)产生的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
(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不同:(1)在人的问题上,人文主义者与宗教改革者有根本不同的认识: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
(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两个运动是迥然不同的,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
(3)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而宗教改革更多的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
(4)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文艺复兴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限时自测】
1. 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2.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肯定人和人性,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 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C.人们认识到自己在社会的重要地位 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
3.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人的幸福。”这种观点最有可能产生于
A.8世纪 B.9世纪 C.15世纪 D.19世纪
4.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5.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6.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
A.人文主义精神昌盛 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C.学者推崇古典作品 D.中国印刷术引入欧洲
7.一位哲人说过:“这(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下列人物中属于这个时代的巨人有 
①但丁 ②马丁?路德 ③米开朗琪罗 ④达?芬奇 ⑤伏尔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8.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 教会是否腐败B.信仰是否必要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9.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和加尔文的“信仰得救”,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主要是
A.否定教皇地位 B.个人宗教信仰自由 C.否定封建特权 D.宣扬《圣经》精神
10.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等人敢于挑战教皇权威,这些活动对欧洲历史发展的突出影响是
A.确立了新教在欧洲的思想统治地位 B.促使天主教在欧洲各国的思想控制彻底瓦解
C.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打破了天主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控制,促进了思想解放
11.15至16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君主专制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宗教改革的兴起等显示了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西欧社会的转型 C.国际政治体系的初建 D.整体世界的形成
12.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发生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之后 B.都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C.都借助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 D.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碎了精神枷锁
【合作探究】13. 根据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图1 图2 图3
图1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作品透露出女性体态丰满,具有协调性,反映了人体之美。
图2是中古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中古时期,由于受到宗教上的束缚,人们并不欣赏人体美。作品中的三女神平板、单调、僵硬且面无表情。
图3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作品极力赞扬人体之美,将世俗生活中人的形象注入神的形象中,所塑造的宗教人物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人。
据图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希腊能够诞生诸如《维纳斯》雕塑这样的杰出艺术作品的原因。(3分)
从图2到图3作品特征的差别,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思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简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3)列举两位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艺术家及其作品,并简要说明他是如何体现人性之美的?(4分)
【我的疑问】
【我的知识树】
 高二___班第__小组 学号__姓名______评价____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编制人:莫丁飞
【使用说明】
课前根据预习自学,勾划、标注课本基础知识,写上提示语,标明序号。完成导学案中的知识网络,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认真完成学案中的问题引导、限时自测和探究题目。
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以备课堂上重点突破。
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解疑答惑。
【课程标准】
知道薄伽庄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学习目标】
扎实掌握 的基本内容及其影响,提高归纳、辩证分析问题能力。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会比较历史问题异同的方法。
激情投入,享受学习快乐,体会 。
【预习自学】
基础知识梳理
问题引导
【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14、15世纪 )
1、原因和条件
(1)位置:意大利处于地中海航运中心
(2)政治: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工商业城市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
(3)经济:社会生产力发展,商品市场形成
2、影响:新兴资产阶级形成,他们要求思想变革。
二、文艺复兴(14、15、16世纪)
1、文艺复兴为什么首先在意大利兴起?
(1)经济: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资产阶级形成。
(2)政治:天主教会束缚人和人性。
(3)文化:意大利拥有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
2、实质:表面上是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实质是欧洲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兴起。
3、核心:人文主义
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重视人和人性,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4、重要成就
(1)文学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以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艺术:达·芬奇
(3)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5、影响:解放思想,推动文化和科学的进步,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三、宗教改革(16世纪)
1、社会背景
(1)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政治:天主教会精神禁锢和掠夺财富。
(3)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倡导人文主义,解放思想。
导火线:教皇出售赎罪券(德意志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2、德意志宗教改革
1517年,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揭开宗教改革序幕
(1)因信称义,信仰即可得救。
(2)基督徒有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宗教改革的成果
(1)形成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
(2)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皇权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4、宗教改革影响:解放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思维拓展】
【限时自测】
1. 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2.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肯定人和人性,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 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C.人们认识到自己在社会的重要地位 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
3.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人的幸福。”这种观点最有可能产生于
A.8世纪 B.9世纪 C.15世纪 D.19世纪
4.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5.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6.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
A.人文主义精神昌盛 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
C.学者推崇古典作品 D.中国印刷术引入欧洲
7.一位哲人说过:“这(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下列人物中属于这个时代的巨人有 
①但丁 ②马丁?路德 ③米开朗琪罗 ④达?芬奇 ⑤伏尔泰
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8.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9.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和加尔文的“信仰得救”,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主要是
A.否定教皇地位 B.个人宗教信仰自由 C.否定封建特权 D.宣扬《圣经》精神
10.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等人敢于挑战教皇权威,这些活动对欧洲历史发展的突出影响是
A.确立了新教在欧洲的思想统治地位 B.促使天主教在欧洲各国的思想控制彻底瓦解
C.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打破了天主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控制,促进了思想解放
11.15至16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君主专制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宗教改革的兴起等显示了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西欧社会的转型 C.国际政治体系的初建 D.整体世界的形成
12.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发生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之后 B.都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C.都借助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 D.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碎了精神枷锁
【合作探究】
13. 根据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图1 图2 图3
图1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作品透露出女性体态丰满,具有协调性,反映了人体之美。
图2是中古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中古时期,由于受到宗教上的束缚,人们并不欣赏人体美。作品中的三女神平板、单调、僵硬且面无表情。
图3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作品极力赞扬人体之美,将世俗生活中人的形象注入神的形象中,所塑造的宗教人物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人。
据图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希腊能够诞生诸如《维纳斯》雕塑这样的杰出艺术作品的原因。(3分)
解析:意识形态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抓住这一原理就很轻松的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回答即可。
答;(1)思想:古希腊对人的重视(或古希腊文化充溢着人文主义精神)。(1分)政治:自由民主的政治氛围。(1分)经济:工商业发展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物质前提。(1分)(说明:如答“特殊的地理环境”,亦可酌情给分。)
从图2到图3作品特征的差别,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思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简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解析:关键抓住图二、图三所提示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答出社会思潮的变化,继而就知道影响变化的因素。
答;变化:从服膺宗教神学到提倡人文主义。(1分)原因:14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工商业在西欧出现、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以及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4分)
(3)列举两位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艺术家及其作品,并简要说明他是如何体现人性之美的?(4分)
解析: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
答;薄伽丘:《十日谈》,抨击了教会的腐败,肯定了人性。(2分)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画中人物,一扫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突出了人性。(2分)
【我的疑问】
【我的知识树】
课件26张PPT。 第六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但丁
1265-1321薄伽丘
1313-1375)彼特拉克
1304-1374战国公元前5世纪14—15世纪17—18世纪明
代清
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人文主义起源人文主义复兴人文主义发展第5课第6课第7课 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数百年后起,在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中世纪→ ← 人性中世纪神学  VS  人文主义 3.要求现实享乐。神性
神学束缚

来世/禁欲
蒙昧主义1.肯定人,注重人性。→ ←现世/幸福2.宣扬人的自由意志和个性自由。探究之核:什么是人文主义?→ ← 人权自由→ ← 理性/经验4.崇尚科学,追求知识为什么称这场运动为“文艺复兴”?真的是古代文化的复兴吗?为什么要打着复兴古代文化的旗号?
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落湮没,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 ,所以历史上称这场新兴的文化运动为“文艺复兴”。 “我研究了古人,为自己开辟了道路。”(罗沙克)2、实质:以下对文艺复兴实质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A、是对古代希腊和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
B、是早期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
C、是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运动
D、预示着新的社会到来的曙光A14~17世纪在欧洲发生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是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14、15世纪 )
1、原因和条件
(1)位置:意大利处于地中海航运中心
(2)政治: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工商业城市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
(3)经济:社会生产力发展,商品市场形成
2、影响:新兴资产阶级形成,他们要求思想变革。 二、文艺复兴(14、15、16世纪)
1、文艺复兴为什么首先在意大利兴起?
(1)经济: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资产阶级形成。
(2)政治:天主教会束缚人和人性。
(3)文化:意大利拥有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
2、实质:表面上是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实质是欧洲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兴起。
3、核心:人文主义
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重视人和人性,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4、重要成就
(1)文学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以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艺术:达?芬奇
(3)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5、影响:解放思想,推动文化和科学的进步,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大卫》《摩西》《西斯廷圣母》《十日谈》《哈姆雷特》
《巨人传》等但丁文学、艺术、科学文学
“三杰”
薄伽丘彼特拉克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神曲》《歌集》美术
“三杰”
拉斐尔莎士比亚、拉伯雷等(二)请阅读书本P27—28归纳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跨世纪的诗人人文主义之父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高超技艺,歌颂人的美及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创作专注人体;雕像体现人物的思想、意志和精神气质擅长画圣母;绘画优雅、和谐、高度完美,被视为古典美术精神的典范 但丁从小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曾积极投身于佛罗伦萨的政治活动,担任过公职。后来,他因为反对教皇及其在佛罗伦萨的追随者,被判没收全部家产,终生放逐,最后客死他乡。
《神曲》是一部比较特殊的史诗,因为诗中叙述的是诗人自己想像中的经历。全诗分《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每部由33首“歌”组成,加上全书的序曲,总共有100首歌之多,计14000多行。拿着《神曲》的但丁 《神曲》天国第7歌
插图 《神曲》是但丁在流放期间创作的不朽诗篇,共一百曲,分《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篇。主要情节是描写诗人在维吉尔和贝德丽采的引导下,梦游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界的经过。作者以隐喻象征的手法,描写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政治、思想、意识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深刻揭露了教会的黑暗腐败及教皇统治的罪恶,抨击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专横以及封建割据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同时也严厉遣责某些人的贪婪自私、高利盘剥和追逐金钱。作者还提出政教分离和实行君主专制统一意大利的政治主张,提出人应该充分享受现实生活,追求理性、自由和知识等具有人文主义倾向的主张。因此,《神曲》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强烈政治倾向的伟大诗篇。《神曲》用托斯坎尼方言写成,开创了用民族语言写作的先河。
  但丁是跨时代的诗人,思想具有明显的新旧两种倾向,因而《神曲》既有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又没有完全摆脱中世纪宗教观的束缚。它一面赞扬现实生活,同时又宣扬灵魂不灭和来世观念;一面抨击教皇和教会的罪恶,又未完全否定教皇和教会;既批判禁欲主义,又把殉情者打入地狱等等。波提切利《神曲》地狱篇插图(1490年羊皮纸银笔油彩) 意大利人类学家弗拉赛托根据他照诗人遗骸复制的但丁头颅,在雕塑家波尔格萨尼的协助下所作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歌集》 彼特拉克(1304—1374),意大利诗人,十四行诗首创者。出生于佛罗伦萨。首先提出“人学”同“神学”的对立,所以被称为“第一个人文主义者”或“人文主义之父”。写过很多诗篇,其中最著名的是描述爱情的十四行体抒情诗《歌集》。在诗中作者不厌其烦的歌颂心爱的女孩劳拉。他突破了禁欲主义、神秘主义及经院哲学的束缚,直接描写爱情,反映喜怒哀乐等内心感受,并且赞美大自然。诗中弥漫着资产阶级“人情味”,具有浓厚的反封建色彩,充满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我只是凡人
我只要凡人的幸福 《十日谈》叙述了十个青年男女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个别墅里住了十天,讲了一百个故事,故名《十日谈》。通过这些故事,作者揭露教会的黑暗和腐败,讽刺教士的奸诈和伪善,赞扬手工业者、商人的智慧和才干,歌颂真挚的爱情和高尚的情操。但其中有些故事有放纵情欲的描写,有对个人主义行为的赞扬,表现了作者资产阶级人生观的局限。
正如《神曲》为意大利诗歌奠定了基础一样,《十日谈》为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开了先河。达·芬奇:自画像
达·芬奇的草图
达·芬奇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他还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先驱。他在医学、解剖学、生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质学、水利工程学等等领域都是成就卓著,在技术方面也有许多重大的发明和革新。
这里所示的就是两幅达·芬奇研究自然科学的革图,左图是飞鸟的各种展翅姿势图,这是达芬奇为制造飞行的器械而研究鸟类飞翔时画的草图;右面画的是月食图,是达·芬奇用自己制造的望远镜观察而得的草图。
(1)他多才多艺。(画鸡蛋) (2)绘画特点是善于表现人的内心活动。 (3)勤奋和实干精神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木板油画
77 × 53厘米
1503 - 1505年
巴黎卢浮尔宫博物馆藏484×880cm,米兰圣玛利亚·格拉契修道院藏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艺术品能像《蒙娜丽莎》那样誉满全球,同时引来各式各样的说法和评价。我们根据瓦萨利的记载,可以确定,画中人为佛罗伦萨银行家佛朗斯柯·捷列·佐贡多的妻子丽莎。她出生于1479年,达芬奇为她画像时间是1503年,正是丽莎24-27岁的时候。画中人的主要神情是“微笑”,世人称之为“神秘的微笑。” 雕像充分体现了一种顽强、坚定和正义的精神气质。他双眉紧锁,目光炯炯,全神贯注,显示出压倒一切敌人的威武姿态,气势雄伟有力,充满旺盛的战斗精神。这是雕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大卫(局部)
1501-1505年雕塑 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他的艺术创作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以现实主义方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在艺术上具有坚强的毅力和雄伟的气魄。米开朗基罗自画像《纱罩圣母》《绿野圣母》《 圣母子 》中世纪的圣母像三、宗教改革(16世纪)
1、社会背景
(1)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政治:天主教会精神禁锢和掠夺财富。
(3)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倡导人文主义,解放思想。
导火线:教皇出售赎罪券(德意志被称为“教皇的奶牛”)2、德意志宗教改革
1517年,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揭开宗教改革序幕
(1)因信称义,信仰即可得救。
(2)基督徒有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国家权力高于教会。3、宗教改革的成果
(1)形成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
(2)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皇权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4、宗教改革影响:解放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对人认识范围主要对象性质根源内容影响人是伟大的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上层社会群众基础广泛天主教神学天主教会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资本主义萌芽及其发展异同反封建,反天主教会解放思想,为资’义发展解除精神枷锁资’反封建的政治运动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形式【限时自测】答案图1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作品透露出女性体态丰满,具有协调性,反映了人体之美。
(1) 据图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希腊能够诞生诸如《维纳斯》雕塑这样的杰出艺术作品的原因。(3分)
答;(1)思想:古希腊对人的重视(或古希腊文化充溢着人文主义精神)。(1分)政治:自由民主的政治氛围。(1分)经济:工商业发展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物质前提。(1分)
图2是中古时期的《三女神》画像。 中古时期,由于受到宗教上的束缚,人们并不欣赏人体美。作品中的三女神平板、单调、僵硬且面无表情。
(2) 从图2到图3作品特征的差别,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思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简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解析:关键抓住图二、图三所提示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答出社会思潮的变化,继而就知道影响变化的因素。
答;变化:从服膺宗教神学到提倡人文主义。(1分)原因:14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工商业在西欧出现、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以及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4分)图3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作品极力赞扬人体之美,将世俗生活中人的形象注入神的形象中,所塑造的宗教人物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人。(3)列举两位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艺术家及其作品,并简要说明他是如何体现人性之美的?(4分)
解析: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
答;薄伽丘:《十日谈》,抨击了教会的腐败,肯定了人性。(2分)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画中人物,一扫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突出了人性。(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