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2.3.1微生物的分布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细菌或真菌繁殖的后代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被称为( )
A.真菌 B.细菌 C.菌落 D.菌痕
2.下列关于菌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许多细菌或真菌堆积在一起形成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菌落
B.依据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
C.细菌的菌落一般比真菌的菌落大
D.细菌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3.小明将一瓶喝了一半的饮料忘在了温暖的阳台上,一段时间后打扫卫生时发现该饮料的液面上漂浮着一团团绒毛状、絮状的物质,该物质最可能为( )
A.细菌 B.病毒 C.霉菌 D.酵母菌
4.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为( )
①配制培养基 ②接种 ③恒温培养 ④高温灭菌
A.①④②③ B.④②①③ C.①②③④ D.③①②④
5.若将下列四支试管放置在37 ℃的恒温箱中,一周后,其内生长微生物最多的是( )
6.如图所示的培养基上有几处菌落,A处较小且光滑,B处为黑色,呈绒毛状。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
A.A处可能只是一个细菌
B.A处可能是某种细菌的菌落
C.B处可能是某种真菌的菌落
D.B处可能是由一个霉菌形成的
7.把水果箱中快要腐烂的水果挑拣出来。下列培养细菌和真菌实验的相关环节,与上述操作原理相反的是( )
A.制作培养基 B.接种 C.高温灭菌 D.恒温培养
8.在下面列出的四种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最多的是( )
A.腌制食品的盐水中 B.真空的罐头食品中
C.流通的货币上 D.刚煮熟的食物上
9.某班的同学们进行了比较洗手前后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下面是他们的一些实验操作,恰当的是( )
A.实验前可以在教室里任意地方敞开培养皿进行观察
B.使用无菌棉棒擦拭手心,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
C.观察实验结果时,细菌的菌落大、呈绒毛状,具有多种颜色
D.在统计菌落数量时,需要打开培养皿逐一计数
10.在进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时,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最不合理的是( )
A.为什么冰箱中细菌、真菌繁殖很慢 B.什么环境中没有细菌和真菌存在
C.细菌和真菌最适宜在什么环境中生存 D.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存在吗
11.小西家放置时间较长的橘子发霉了(如图),橘子皮上的“霉”实际上是( )
A.一个细菌 B.一个霉菌
C.真菌的菌落 D.细菌的菌落
12.下列动作与接种无关的是( )
A.打开培养皿的盖子,让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几分钟
B.向配制的琼脂液体中加入牛肉汁做成培养基
C.让环境中空气与培养基接触
D.把硬币在培养基上轻轻摁压一下
13.在土壤中、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的身体上,甚至在寒冷的极地和热泉中,都可以发现细菌和真菌的踪迹。这说明( )
A.细菌和真菌的生活不需要特定的条件 B.细菌和真菌适合在极端环境中生活
C.细菌和真菌起源于无机环境 D.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广泛分布
14.某同学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的实验中,在①②两组琼脂培养基上均接种了甲、乙两种细菌,在②组琼脂培养基上放上盐水浸过的纸片。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组别 琼脂培养基 处理过程 盐纸片周围
① 甲+乙 37 ℃恒温培养24小时 甲菌落、乙菌落
② 甲+乙+盐水浸过的纸片 37 ℃恒温培养24小时 乙菌落
A.该实验的变量是恒温培养时间 B.盐水浸过的纸片不需要灭菌
C.②组中乙菌落一定比①组的大 D.乙细菌具有一定的耐盐能力
二、非选择题
15.填空
(1)菌落是由___________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配制_______:提供有机物。 _________:杀死培养基上原有的细菌和真菌。_____后接种。_____培养:利于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
(3)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基本条件: 水分、___________和有机物等。特定条件:有的必须在_____条件下生存,如乳酸菌、破伤风杆菌;有的则需要氧气,如醋酸菌;有的则有氧无氧均可生存,如酵母菌。
16.为探究霉菌的生活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现将一个面包平均分成三份,分别按表中甲、乙、丙三组进行不同的处理,其实验过程如下。请分析实验,回答问题:
组别 甲 乙 丙
处理 干燥环境 潮湿环境 潮湿环境
方法 将面包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的环境里 将面包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的环境里 将面包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①的环境里
实验结果(一周后观察)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
(1)通过甲与乙的对照,探究的问题是:_____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 从甲与乙两组实验观察的结果中,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设计的丙组实验与___组实验形成对照,那么丙组中的条件①是_____。
(3)甲组和丙组不能成为一组对照实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上述探究实验对我们保存食品的启示是应该在_____和_____条件下保存食品。
17.(实验探究)阳光能杀菌吗 某兴趣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准备9个培养皿,加入培养基。彻底杀菌后,各加入1 mL含相同浓度的细菌培养液。待各个培养皿获得数量大致相同的细菌后,将这9个培养皿分成三组,置于下表所设置的三种环境中。3小时后,结果如下:
组别 A组: 直接置于直射阳光下 B组: 覆盖能阻挡大部分 紫外线的透明材料 C组: 覆盖完全不透光材料
开始时 ++++ ++++ +++ ++++ ++++ +++ ++++ ++++ +++
3小时后 + 无 + +++ +++ ++ ++++ ++++ ++++
注:“+”表示细菌的相对量。
(1)在实验前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为一组对照实验时,其变量是_____________。综合A、B两组的数据,得出
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小组得出细菌的生长需要阴暗环境的结论,他们是通过对比__组和__组数据得出的。综合题表数据,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_______。因为B组的结果表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细菌___________。
(4)勤晒被褥有益于身体健康,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CBCAC 6-10ABCBA 11-14CBDD
(1)一个或多个 (2)培养基 高温灭菌 冷却 (3)适宜的温度 无氧
16.(1)水分 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
(2)乙 低温
(3)变量不唯一
(4)干燥 低温
17.(1)避免其他细菌干扰实验,保证变量唯一性
(2)紫外线的强度 紫外线能杀死细菌(或阳光中能杀菌的是紫外线)
(3)A B 不同意 有光(但只有少量紫外线照射) 能正常生活
(4)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够杀死被褥里的细菌,有益于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