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1.能够结合实例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特点。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了解我国是世界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3.结合实例,了解我国在防灾减灾中的有效措施以及成就,提高对灾害的防范意识与应对能力。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其成因。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其成因。
查阅有关洪涝、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发生时,避险自救的资料。
新课导入
出示“影响中国的夏季风主要风向示意”图,提问:夏季风对我国的气候有什么影响?旱涝灾害属于什么灾害?我国干旱、洪涝灾害的分布具有什么特点?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
新知探究
一、自然灾害严重
1.自然灾害的概念
【教师活动】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引导学生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并了解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自然环境发生异常变化是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破坏性影响,如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是自然灾害的人文属性。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并了解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
【教师活动】出示案例,引导学生辨析其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协助学生巩固对自然灾害概念的理解。“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把田地里很多西瓜砸烂了。”属于自然灾害,因为冰雹是自然现象,并造成了损失(砸烂西瓜)。“化工厂废水泄漏,水田被污染,有刺鼻的臭味。”不属于自然灾害,因为化工厂废水泄漏是人为造成的。“一游客违反规定在林区吸烟,乱扔烟头,引发森林火灾。”不属于自然灾害,因为游客乱扔烟头导致森林火灾,属于人为造成的。“楼上一块广告牌被一阵瞬时大风刮落,正好砸在楼下的两辆汽车上。”属于自然灾害,因为大风是自然现象,并造成了损失(刮落广告牌并砸中了汽车)。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案例,通过辨析其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巩固对自然灾害概念的理解。
【承转】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那么,气象灾害主要有哪些呢?
2.主要的气象灾害
【教师活动】出示图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图中的自然灾害属于旱灾。旱灾是由长时期降水比常年异常偏少形成的。旱灾会造成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等。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图文资料,分析旱灾的概念和危害。
【教师活动】出示图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图中的自然灾害属于洪涝灾害。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造成江河泛滥,形成洪涝灾害。洪涝灾害会导致土地、房屋受淹等。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图文资料,分析洪涝灾害的概念和危害。
【教师活动】出示图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图中的自然灾害属于台风灾害。夏秋季节,来自热带海洋的台风伴随狂风、暴雨、海水暴涨等,侵袭我国沿海地区,形成台风灾害。台风灾害会摧毁港口设施、危及航运安全等。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图文资料,分析台风灾害的概念和危害。
【教师活动】出示图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图中的自然灾害属于寒潮灾害。深秋至初春,来自北方高纬度地区的强冷空气迅速南下,造成沿途广大地区剧烈降温,伴随大风、雨雪、冰冻等,形成寒潮灾害。寒潮灾害会影响农业、交通等。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图文资料,分析寒潮灾害的概念和危害。
【承转】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影响我国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哪些呢?
3.主要的地质灾害
【教师活动】出示图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图中的自然灾害属于地震灾害。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引起强烈的大震动,形成地震灾害。地震灾害会导致房屋倒塌、人员伤亡、交通和通信设施损毁等。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图文资料,分析地震灾害的概念和危害。
【教师活动】出示图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图中的自然灾害属于滑坡灾害。坡地上不稳定的岩石土体整体向下滑动,形成滑坡灾害。滑坡灾害会导致房屋和道路损毁、人员伤亡等。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图文资料,分析滑坡灾害的概念和危害。
【教师活动】出示图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图中的自然灾害属于泥石流灾害。山区暴雨引发的、挟有大量泥土和石块的特殊洪流,形成泥石流灾害。泥石流灾害会导致房屋和道路损毁、人员伤亡等。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图文资料,分析泥石流灾害的概念和危害。
【承转】除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和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外,还有哪些自然灾害?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总结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4.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师活动】出示“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得出结论: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图,分析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师活动】出示2021年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发生情况的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我国自然灾害的另一个特点:发生频率高。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2021年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发生情况资料,分析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师活动】出示2021年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数据,分析我国自然灾害的危害:危害大。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2021年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材料,分析我国自然灾害的危害。
【教师活动】出示“中国与主要受灾国家灾情比较(1990—2019年)”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得出结论:我国是世界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在 直接经济损失 和 因灾死亡人数 规模上表现突出。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中国与主要受灾国家灾情比较(1990—2019年)”图,分析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和 因灾死亡人数的 规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我国自然灾害的原因、特点及表现。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我国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发生频率高,危害重”的特点,表现为同一地区发生多种灾害、同一时间多地发生灾害、同一灾害多地区发生等。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总结我国自然灾害的原因、特点及表现。
【承转】我国是世界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在哪里?为什么多分布在这些地区?
5.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教师活动】出示“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影响我国的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级行政区。出示“中国主要地形区”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台风发源于低纬度海洋,登陆后,水汽补充迅速减少,逐渐减弱甚至消亡。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台风灾害多发于夏秋季节。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分析台风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结合教师出示的“中国主要地形区”图,分析台风灾害集中分布在这些地区的原因。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台风灾害的多发时间。
【教师活动】出示“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我国旱灾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多发。出示“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降水量较少,尤其是春季降水较少,但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分析我国旱灾的主要分布地区。结合教师出示的“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我国旱灾集中分布在这些地区的原因。
【教师活动】出示“华北平原某地气候资料”表,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华北平原春季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且多大风,蒸发旺盛。华北平原是重要的冬小麦产区,冬小麦在秋季播种,次年的夏季收获,春季进入幼苗旺盛生长期,需水量较大。故华北地区易发生春旱。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华北平原某地气候资料”表,分析华北地区易发生春旱的原因。
【教师活动】出示“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洪涝灾害多发生在东部季风区(东部平原和沿海地区多发)。出示“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东部季风区降水丰富,季节分配不均,雨季时间长且多暴雨和连续性降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故洪涝灾害多发。并结合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夏季。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分析洪涝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结合教师出示的“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分析洪涝灾害集中分布在这些地区的原因。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的时间。
【教师活动】出示“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寒潮灾害影响范围广,最南可达海南岛,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较为严重。出示“中国主要地形区”图,引导学生分析:寒潮灾害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较为严重的原因是来自北方高纬度地区的强冷空气入侵,南下过程中势力逐渐减弱。并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寒潮多发于秋末、冬季和初春。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分析影响我国的寒潮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结合教师出示的“中国主要地形区”图,分析寒潮灾害集中分布在这些地区的原因。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我国寒潮灾害多发的时间。
【教师活动】出示“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地震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和东南地区。出示“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西南地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东南地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这些地区板块运动活跃,地震多发。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图,分析我国的地震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结合教师出示的“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分析地震灾害集中分布在这些地区的原因。
【教师活动】出示“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多发生在山区,特别集中在地势阶梯的过渡带。出示“中国主要地形区”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从地形上看,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区多山,坡陡,相对高度大。出示“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从气候上看,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图,分析我国的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结合教师出示的“中国主要地形区”图和“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集中分布在这些地区的原因。
【教师活动】结合所学的“自然灾害严重”的内容,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一。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一。
【承转】正因为我国是世界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所以,我国需要大力加强防灾减灾工作。
二、除害兴利并举
1.国家重视防灾减灾工作
【教师活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除害兴利并举,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我国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显著提升灾前、灾中、灾后各环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灾害损失,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安全保障。让学生了解我国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资料,了解国家重视防灾减灾工作。
2.中国防灾减灾建设举例
【教师活动】出示“水利枢纽工程”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灾前防灾备灾措施——建设防灾工程:水利枢纽工程保障旱可灌、涝可防,兼发电、航运之利。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水利枢纽工程”图片,分析、总结国家灾前防灾备灾的重要措施——建设防灾工程。
【教师活动】出示“气象监测”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灾前防灾备灾措施——开展灾害监测:气象监测可提前数日、数小时发布预报预警,以便提前防备。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气象监测”图片,分析、总结国家灾前防灾备灾的重要措施——开展灾害监测。
【教师活动】出示“救灾物资储备库”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灾前防灾备灾措施——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救灾物资储备库可以保证自然灾害发生时,及时提供救灾物资。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图片,分析、总结国家灾前防灾备灾的重要措施——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
【教师活动】出示“抢救并转移安置灾民”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灾中应急救援措施——抢救受灾人员:启动应急响应,紧急抢救并转移安置灾民,减少人员伤亡。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抢救并转移安置灾民”图片,分析、总结国家灾中应急救援的重要措施——抢救受灾人员。
【教师活动】出示“抢修基础设施”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灾中应急救援措施——抢修基础设施:抢修道路等基础设施,保障救灾通畅,降低财产损失。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抢修基础设施”图片,分析、总结国家灾中应急救援的重要措施——抢修基础设施。
【教师活动】出示“地震过后重建的家园”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灾后恢复重建措施——重建家园:震后规划建设新城,创建更安全、更多就业机会的城镇。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地震过后重建的家园”图片,分析、总结国家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措施——重建家园。
【教师活动】出示“心理干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灾后恢复重建措施——恢复正常秩序:通过心理干预,消除心理创伤等,保障个人心理健康和社会稳定。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心理干预”图片,分析、总结国家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措施——恢复正常秩序。
【教师活动】江苏兴化垛田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每年3—4月,兴化“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出示“江苏兴化垛田”图,引导学生分析江苏兴化为什么要堆垛田。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江苏兴化垛田”图,分析江苏兴化堆垛田的原因:这里气候湿润、地势低洼、湖沼遍布,历史上经常遭受洪涝灾害的威胁。人们开挖水道,增强排水、泄洪能力;堆泥成“垛”,用于种植农作物。
【教师活动】结合所学的“除害兴利并举”的内容,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二。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二。
【承转】当自然灾害来临时,个人采取适当的方法,可以有效避灾。
三、自救互救
1.自救互救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掌握什么是自救互救:自救:遭遇自然灾害时,每个人都应该冷静应对,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境遇,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做到有效避灾。互救: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积极救助他人,并设法把消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寻求救援。请记住:生命至上!即使受灾被困,也要保持镇定,坚定信心,等待和配合救援。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资料,了解什么是自救互救。
2.应急避灾小常识
【教师活动】出示遭遇暴雨、洪水时避灾漫画,引导学生掌握:暴雨天尽量不要外出;遭遇水位上涨时,就近向高处转移;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物品。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遭遇暴雨、洪水时避灾漫画,掌握遭遇暴雨、洪水时的避灾方法。
【教师活动】出示遭遇台风时避灾漫画,引导学生掌握:关注台风预警信息;前往安全场所避险;停止户外活动。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遭遇台风时避灾漫画,掌握遭遇台风时的避灾方法。
【教师活动】出示遭遇地震时避灾漫画,引导学生掌握:在室内选择易形成支撑的地方躲避,保护头部,采取低伏姿态;择机沿着逃生通道,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遭遇地震时避灾漫画,掌握遭遇地震时的避灾方法。
【教师活动】出示遭遇滑坡、泥石流时避灾漫画,引导学生掌握:要向与滚石或泥石流方向垂直的两侧迅速逃离、躲避;若无法逃离,可寻找大型、坚固物体躲避。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遭遇滑坡、泥石流时避灾漫画,掌握遭遇滑坡、泥石流时的避灾方法。
【教师活动】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我们要采取适当的行动,尽最大努力保护人身安全,是防灾减灾的首要目标。为避免突发灾害对身体的伤害,我们不仅要树立安全意识,还要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洪水、滑坡、泥石流、崩塌等自然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方法。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洪水、滑坡、泥石流、崩塌等自然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方法。
【教师活动】结合所学的“自救互救”的内容,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三。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三。
课堂小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