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课程标准: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内涵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简言之,邓小平理论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①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时代主题,新技术革命浪潮迅猛兴起。
②理论基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③历史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经验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衰成败。
④现实土壤: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酝酿准备:初步形成:成熟体系: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5):
②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78.12.13):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18~2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战略。
会议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系统概括。十二大
(1982年)
十三大
(1987年)社会主义本质和”三个有利于”。理论体系成熟并形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南巡讲话(1992.1~2):
十 四 大(1992.10):
十 五 大(1997):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性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结果: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直接原因:“两个凡是”错误方针实质是继续在坚持“左”的错误 意义:打破了长期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实质:在于是否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酝酿、准备时期:(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新理论宣言书的发表(1978年):
A.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意义: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1978年11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他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
思想路线: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政治路线:果断地作出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路线: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3)历史意义:是建国以来党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两大决策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起点。(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中共十二大2、初步形成: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中共十三大【知识链接】: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内涵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内涵: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知识链接】: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三)成熟形成体系—南巡谈话和中共十四大1、结合以下材料概括其背景? 1988年1月13日晚,三名来自内地的著名青年干部思想教育专家李燕杰、曲啸等,在深圳蛇口与近70名蛇口青年面对面座谈。在座谈会上关于“到特区创业能不能为自己‘淘金’ ” 成了青年人和教育家争议的焦点。一番唇枪舌剑之后,引起轩然大波。
随后,《人民日报》等刊发系列文章予以报道,引发全国关注和讨论,被称作“蛇口风波”。 关键词一:
“淘金者”到底是好,还是坏? 年广九:创办“安徽芜湖傻子瓜子技术
开发有限公司” 1981年至1984年,年广九的雇工由3人发展到103人,仅1984年就纳税30多万元。年广九又依靠灵活的经营手段,将产品迅速打进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很快年广九成为中国最早的百万富翁之一。
这时,对于雇工超过80人的大户是否肯定其合法地位,上上下下争议很大。
而“资本家复辟”、“剥削”等帽子也都戴到了年广九的头上,不少人提出要“办”年广九。
1989年,中国的私营经济进入一个困难时期。镜头二:关键词二:
这到底还是不是社会主义2.南方谈话主要内容 材料2:“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到底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哪两大根本问题?他是如何回答这两大根本问题的?这两大问题的解决有何意义? 材料1:“有的人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邓小平 历史意义:邓小平南巡讲话,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再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形成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思路,为十四大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992后的中国……●中国的学者、专家成为高收入者,彻底扭转了一直以来知识分子被打压的局面。
●大批留学生回国创业,诞生一个拥有海外教育背景的知识精英阶层――“海归派”。●下海经商风起云涌。一批批人从体制内移身商海,这些人后来被归为“92派”。●1989年到1991年,中国GDP每年的增幅只有5%左右,而在1992年,这个数字就增加到12.8%。此后,中国一直保持“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国家”这一称号。
●深圳综合指数从讲话时的约112点用三个月时间就到了315点高位,涨了1.8倍。
●门户网站网易的创始人,200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首富丁磊,考上研究生但放弃了,因为他“觉得机会很多,不如到社会上闯一闯。”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时间: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 内容: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提出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历史意义: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指导地位,标志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一次飞跃。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标志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党章》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小结:邓小平理论形成阶段(四次会议和一次南巡)一、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
1、指导思想:
2、建设道路:
3、社会发展阶段:
4、基本路线:
5、社会主义的本质:
6、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
7、经济体制:
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
三、在祖国统一问题上: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三个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理论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共党史上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第 二次建国以前改革开放以后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为社会主义新中国变不发达的中国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发生时间主要内容理论成果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意义国际国内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创造性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的问题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指导全面建设小康;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国际形势:
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形势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世界的变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同时面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给予科学的回答。(2)国内发展:
A.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
B.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背景(1)创立:2000年2月,明确提出
(2)形成:2001年,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
的讲话(七一讲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过程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统一整体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基础与根本灵魂与先导本质与归宿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的思想对革命和建设
的积极影响:
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并领导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理论指引中国人民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社会主义建设进一步健康发展。错误的思想对革命和建设
造成的危害
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导致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长征。
毛泽东晚年的“左”倾导致“文革”的发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损失。
“文革”后,“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使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两年“徘徊”局面。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分析理论对实践的能动作用。知识延伸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概念: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提出时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
大会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同盟会成立大会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民权主义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民族独立、民主共和、民众生存民主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孙中山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指导民主革命,推翻专制王朝,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对中国的革命胜利起了指导作用,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并指导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进入21世纪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思想。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在新时期的执政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限时自测】【合作探究】(1)第一次: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第二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三次: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理论——孙中山:三民主义; 毛泽东: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邓小平理论
(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分)
(3)形势: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国际上,苏东剧变(或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改革进入关键时期。(3分)
思想:吸收、借鉴。(1分)
影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