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 6课 《散步》 课后习题--标题的作用梳理提升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一、标题含义与作用
(一)标题的含义
表层含义:指标题字面的意思,是标题的直接表达。
①标题中特殊词语的含义,交代时间、地点、环境,点明写作对象
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深层含义:标题的象征意义、比喻意义等,是标题的引申义。
①是否使用修辞,比喻要分清本体喻体
②是否双关:有意使语句其有双重意义
③是否借某一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
①是否有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
⑤是否有对文章情感或主旨的揭示
⑥是否贯穿文章始终,是否设置悬念
(二)标题的作用
关于标题的作用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揣摩:
1.环境角度:标题是否交代时间、地点;是否创设故事背景;是否渲染环境氛围等。
2.情节角度:设置悬念,贯穿始终,是文章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衔接照应,是文章的中心事件。
3.形象角度:标题是否突出人物的形象或性格特征。
4.主题角度:标题是否寄托情感、突出主题;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5.读者角度:标题是否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带来思考。
6.标题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反复等)
也就是说分析标题首先分析标题的字词,从理解标题关键词的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然后看文章内容主旨,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的情感、文章的主题思想入手,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归纳如下:
三、常见考查形式
1.文章以……为题,有什么作用?
2.文章标题换成……好吗?说说你的看法。
3.本文为什么以此为标题。
4.标题的含义。
四、答题思路
在答题的时候,通过文章内容,考虑该标题符合上述中的哪些作用,可简单总结为:内容、对象、主旨、线索、双关、情感、悬念。但仅仅只给标题的作用“贴标签”是不够的,还要结合文本内容,具体解释阐述这些作用。如果在上述7个方面,其中阐述具体内容有雷同的地方,不必重复。
五、答题方法
标题作用 答题用语
(1)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情节) 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情节),……(具体阐述文章主要内容或情节)。
(2)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 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对象……。
(3)点明中心,深化主旨 点明了文章主旨,……(文章主旨)。
(4)作为文章线索,贯穿全文 本文线索是……,贯穿全文。
(5)一语双关(字面义、深层义) 一语双关,表面指……,深层义是……。
(6)反映了人物的情感 表达了某人……(的情感)。
(7)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标题运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反复等) 运用了……手法,(分析手法及其作用)
针对性练习
时间不等人
毕啸南
①意识到爸妈老去,是一个模糊而漫长的过程。第一次有这样具体的感知,是十四年前,我出发去济南念大学的那一天。
②舅舅开车送我和我爸去火车站,村子里的街坊邻居都来送行。大家左一句叮咛右一声嘱咐,热热闹闹中,青涩的我意识到自己要去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些茫然,有些期待,也有些恐惧。
③妈给我准备了六大包的行李,我坚持只带一个皮箱。她像雨前忙着搬家的蚂蚁,左右摇晃着略显圆润的身体,自顾自地来来回回,连拖带抱,硬生生地把大大小小的包裹都塞进了舅舅的车里。她又叮嘱我爸,哪个包里有贵重的物件,去济南的路上一定要小心照看,别被贼偷了。爸站在一旁一直愣愣地点头,像个没开悟的和尚。
④临行时,妈又要逐一把包裹拆开来检查一遍。她一边拉开一个军绿色大提包的拉链,翻着里面的衣服,一边扭着头跟我说:“你看着,这里面一共有九件毛衣和毛裤,应该够你过冬了。”我敷衍地点了点头。她便麻利地又把拉链拉上,去拆旁边的小包袱。“你看,这里面是换洗的内裤,自己记得换。”
⑤来送别的三姨在旁边站着笑,少年的我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冲妈大声嚷嚷:“哎呀,你别翻了,说了不带不带,跟逃荒似的。”说着,我便转身蹿进车里。
⑥“哪里像逃荒,满嘴胡诌。”妈见我恼了,笑中有些歉意,旋即又笑哈哈地招呼着亲戚邻里。她天生一张鹅蛋脸,嵌了一双美丽的大眼睛,笑起来嘴巴像弯月挂在满是晚霞的天空中。
⑦记忆中,妈妈平日里特别爱笑,总是隔几米远就能听到她“哈哈哈”的招牌式大笑声,也不知道那些贫乏的日子中,哪里能冒出来那么多让她开心的事。
⑨车快发动了,妈突然大喊了一声:“糟了糟了,到底是忘了东西。”我和爸还在恍神中,她不知何时已经跑进了院子,又跑了回来,手里拎着一大袋子煮熟的花生。她一只手托着袋子从车窗递给我说:“差点就忘了。刚刚煮好的,别烫着,带着路上吃。”
⑨热腾腾的花生冒着热气,蒸得我眼前发白。妈的脸挤进了车窗里,我望着她,竟感觉有些陌生。
⑩十八年来,这似乎是我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地看她,看她的脸。她的眼角已不知何时爬上了皱纹,曾经光滑的额头已藏不住淡淡的褶子,右耳的鬓边几缕青丝也已成了白发。我望着她,妈也凝望着我,我在她水汪汪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个泪眼汪汪的少年。
爸说:“走吧,时间不等人。”
车终究还是开动了。
我坐在车里,整张脸贴在车窗的玻璃上,目光透过车窗看妈离我远去,越来越远。她的身影越来越小,我有些困惑,有些懊恼,妈怎么突然变得这样矮小了呢?直到视线里再也看不见她,我才意识到,远去的人原来是我啊,而她只是停留在了原地。
上了火车,爸从威海到济南送我入校。等我安顿好,天已经渐渐暗了,落日刚刚垂入山间,几颗淘气的白星已经急不可待地在湖蓝色的夜幕上眨着眼睛。为了省钱,爸订了当晚回老家的火车票。我送他到校门口的路上,他似乎又想起了些什么,拐弯去了学校的超市,给我在大学刚刚认识的舍友一人买了一袋苹果,挨个放在大家的桌子上。
在我念大学以前,我与父亲很少交流。每次放学一回家,我最常跟他说的一句话就是:“爸,我妈呢?”
爸性格内敛,常常沉默,我并不知道,也从来没有关心过他在想什么。来济南的路上,我们坐了一夜的绿皮火车,老式的火车晃晃荡荡,一直摇晃了七个小时,我与他也就这样彼此沉默了一整夜。
送父亲去校门口的路上,我们依然沉默。那条校园里的小路,我们却走了很久很久。第一次,对父亲,对眼前的这个男人,我心里涌动着一股巨大而微妙的情绪,我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我读过朱自清写他父亲的《背影》,对文中描写的他与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的场景记忆犹新。
我和父亲走在校园的路上,他在前,我在后,我心里默默念想,这场景是多么相似。我也想目送一次父亲远去,看看父亲的背影。
路并不长,再放慢步子也有终点。送我爸到了校门口,我仍只是缓缓吐出几个字:“爸,路上注意安全。”
爸说:“你先回去吧,我在这儿看着你回去再走。”
我的泪水开始在眼眶里打转,只能先转身往回走,一转头,泪就“吧嗒”掉下来了。
走了几步,我停下往回看,爸依旧在那儿站着,穿着卡其色的夹克,宽宽的黑色裤子,擦得锃亮的黑皮鞋,那是他为了来送我上大学而特意添置的新行头。他一动也不动,我突然有些逃离般地加快脚步往学校里跑,不敢再回头。生怕稍慢一些,自己就要被这离别的悲伤吞噬掉。似乎走了好久好久,我忍不住再次回望他,只见父亲还在那里,只是,他已经变成一个很小很小的人了,我已看不清楚他的模样。
这个男人,曾经是我心中的天地,头顶的日月,远望的山海。而那一刻,我才意识到,他只是我的父亲,一个正在老去的男人。
这一次,是我送父亲,但最后远去的依然是我,停留在原地的,还是父亲。
该文的标题“时间不等人”有什么含义?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莲花儿开
乔正芳
①当军区文工团慰问演出队即将出发的时候,杨灿灿背着背包气喘吁吁地追上来。她昨夜似乎没有睡好,眼泡红肿,面色憔悴。
②新任队长蒋小妮看了看她,说:“老队长,这次演出你就别出去了,你这几天就要转业回川了。”
③杨灿灿咬了咬牙,眼中含着泪花,低声地说:“正是因为我马上要转业回川了,机会难得,所以这次演出我一定要去!”
④队友们都了解老队长的个性,互相看了眼,没有再提出异议。
⑤她们这次慰问演出的边防哨所,大多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雪山之上,山势陡峭,道路艰险,特别是最后一站的边防哨所,常年积雪覆盖,平均气温在零下二十几摄氏度,是一座据说连鸟儿也无法飞越的“孤岛”。
⑥杨灿灿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登上这个哨所时的情景:由于海拔高,山风特别大,几间平房四角都用钢丝绳坠着硕大的石头。战士们每天巡逻都是一项严峻的考验,处处怪石嶙峋、险情暗伏;如果赶上天气不好,那就更加危险。由于严寒干燥、环境恶劣,大雪封山时蔬菜不能及时补给,战士们个个皮肤粗糙,嘴唇干裂。看见她们前来慰问演出,战士们高兴得像过节一般。
⑦这些可爱的大男孩,他们争相拿出平时舍不得吃的苹果、大枣等各种宝贝,招待这些勇敢的女客人。有个看上去十八九岁的小战士,还特意用烧开的雪水为大家泡了老家寄来的绿茶。那场面,让已为人母的杨灿灿好生感动。她紧紧地握着小战士皲裂的双手,流下了热泪。小战士很不好意思,反倒不停地安慰她:“没事的,真的!我们都已习惯了。再说戍守边疆、保家卫国,也是我们每个男儿义不容辞的责任!”
⑧今天,她们这群被称为“高原上的百灵鸟”的文艺女兵们再一次登上了这个海拔4000米的雪山哨所。看到她们,战士们激动得欢呼雀跃,纷纷跑进屋,捧出平时舍不得吃的果子;他们用高压锅煮了米饭并开了几个香喷喷的肉罐头。大家围坐在一起,谈论着,说笑着,新队长蒋小妮问:“战友们,你们最喜欢看我们表演什么节目呢?”一个战士说:“我喜欢听《烛光里的妈妈》。”另一个说:“我喜欢听《我的祖国》,那高亢雄壮的旋律,每次听都让人热血沸腾。”
⑨一个戴眼镜的战士说:“我喜欢看古典舞,那衣袂飘飘的女子,柔美曼妙,有着无法言说的美!”
⑩“别混说,”老班长急忙打断他的话,“你忘了这是在海拔4000米的雪山上,气温零下二十摄氏度呢!”
这个战士自觉失言,不禁红了脸。
吃完饭,战士们集合,站到了外面,腾出宿舍给女兵们做了化妆间。
演出开始了。哨所前的冰地上,霎时暖意洋洋,战士们围成一圈,凝神观看着。
首先上场的是蒋小妮,她唱的是《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清澈嘹亮的歌声飘荡在雪山之巅,飘荡在战士们的心里。接着是吴丽红、袁圆……
轮到她们的老队长杨灿灿上场了!战士们齐齐回过头,满怀期待的目光望过来——忽见眼前一亮,一团白光闪耀,天地澄明,万物安静。一位素衣女子,衣袂翩跹,如月华初上、光彩盈盈;她旋转腰肢,裙裾飞扬,清风细细,枝叶扶摇,俨然一株乍开的雪莲,在优美舒缓的旋律中,慢慢打开……
所有的人全都睁大了眼睛:天哪,这个杨灿灿,她竟然光着脚丫,身上只穿了一件绸纱!战士们愣了愣,继而掌声雷动。
杨灿灿面色恬静,随着音乐,挥舞水袖,旋转、拧倾、屈伸、俯仰,将一株雪莲花的生长画面徐徐打开——新芽初萌、喜逢甘霖、枝叶舒展、搏击风雪、傲然盛开!
战士们哭了,无声的泪水顺着鼻翼淌进了嘴巴,在心里涌起了滔天的巨浪。班长默默脱下身上的棉大衣,小心地铺在了旋转着的杨灿灿的脚边。所有的战士们全都脱下了棉大衣,恭敬地放在了这株圣洁的雪莲边……
风静止了,雪静止了,整个天地都静止了——齐齐看一株最美的雪莲在海拔四千米的冰山上灿然盛开!
新队长蒋小妮呜咽着,使劲擦去流下的泪水。只有她知道,就在前天,杨灿灿接到消息,自己六岁的儿子因为得了严重的高原心脏病,已经在四川某医院病逝了。
“雪莲花儿开”作为小说标题,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其含义。
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被绿房子吃了
①迪伦有一个梦想——成为一个作家。他整天画啊、写啊。在一幅画着城堡的画下面,他写着“我被绿房子吃了”:在一幅画着花园的画下面,他写着“豆角的角,蹦到了我的眼睛里”,都是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的画和话。
②当我向朋友们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所有人的反应都是,哪个孩子没有梦想?哪个孩子心里没有一个童话世界?说完,一个朋友,领着他的孩子去上钢琴课了,他的孩子即将参加钢琴十级考试;另一个朋友,陪他的孩子去上奥数兴趣班了,他的孩子能将π背诵到小数点后第100位。为了孩子,他们都忙得很。他们的孩子,也一个个厉害得很。
③但是,小迪的故事,还没有讲完。没有人耐心地听完整个故事。好吧,我的身边总是围满了空气,空气不会走开。
④在画了81幅画和写了81句话后,这个8岁的小男孩忽发奇想,能不能将自己画的画和写的话结集出版呢?说干就干。他找姐姐帮忙,给出版商们打电话。一个出版商拒绝了,又一个出版社拒绝了,所有的出版社都委婉或断然地拒绝了。
⑤听到这儿,我身边的空气飘来飘去,一脸坦然。这太正常了,8岁的小明也会涂鸦,涂鸦就涂鸦好了,真是异想天开!
⑥没办法出版,小迪想,那我就自己将它变成一本书。怎么变呢?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将它们装订在一起。当然,即使只有8岁,他也知道,仅仅装订在一起,还不是一本书,一本书之所以成为一本书,是它必须出现在它本该出现的地方——书店,或者图书馆。
⑦小迪家的附近有一家书屋。他带着自己装订好的“书”去到那里,悄悄地塞进书架里。他仰头看了看,满意地点点头。
⑧晚上,爸妈下班回来,小迪得意地向父母宣布,自己画的画和写的话出版了,它们成了一本真正的书啦!年轻的父母惊喜、疑惑,怎么不声不响,儿子的涂鸦就出版成书了?见父母不信,迪伦说,不信,你们自己去图书馆看嘛,我的书就摆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妈妈说,好呀,那我们明天就去图书馆看看。
⑨我身边的空气一阵骚动。一粒空气生气地说,这个妈妈!怎么能相信一个孩子的话?另一粒空气说,她也许只是随口一说,并不当真的。她要当真了,岂不是像她8岁的儿子一样傻?
⑩第二天早上,小迪的妈妈还真请了假,与小迪一起去书屋看看他的“书”。小迪领着妈妈来到了那排书架前。一本本,并没有找到他塞进去的那本“书”。小迪一脸失望,一脸尴尬。
我周遭的空气,一阵狂舞。一场闹剧而已,小迪自己塞进去的“书”
小迪妈妈摸摸小迪的头,别急,儿子,竟然真的领着自己的儿子来找书屋管理员了,询问她有没有看到书架上的那本“书”。管理员惊诧地看着8岁的小迪,我们正试图寻找你呢。
我听到身边的空气议论纷纷,不用说,接下来将是一通批评,你怎么能随随便便将自己的涂鸦塞进去呢?再说你这个当妈的,是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的?
不料,这个书屋管理员不按套路出牌。她取出一本裁剪、装订得整整齐齐的书,对小迪说,我们昨天整理书架时发现了你的书,真是太有趣了、太动人了。我们连夜重新装订,给它做了一个硬壳封面,并且,为它取了一个书名《我被绿房子吃了》,这个书名你喜欢吗?
小迪妈妈接过那本书,它看起来就像一本真正的书。她摩挲着,一脸欣慰。管理员阿姨继续说,我们打算将它摆放在儿童读物的书架上。孩子,走,咱们一起去将你的书放上去。说完,郑重地将那本《我被绿房子吃了》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不知道哪里刮来一阵风,我身边的空气一阵乱颤。等风平静下来,我讲了这个故事的结尾:在我们这个只有两万人的小城的一个书屋,至今还在许多孩子中传阅。
故事讲完了。我听到身边的一粒空气动容地说,它想成为一滴水,去滋润一颗小苗。我听到了淅淅沥沥的雨声。雨水滋润着大地,以及大地上的每一粒种子。
文章以“我被绿房子吃了”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小巷灯光
刘 强
①子夜,送完最后一单外卖我决定找个修理铺,将电单车前灯修好。赶回出租屋,必须穿越一个幽静黑暗的小巷,有盏灯照明才能确保安全到家。
②夜已深,街道上人影稀少。我左右观望,终于发现一条偏僻的街道边有一家不起眼的修理铺,门檐处挂一块牌匾:周记单车维修部。屋内灯光暗淡,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穿一身蓝色长衫,满是油污,正在收拾东西,看样子准备打烊了。
③“周师傅,我这车灯坏了,麻烦你帮我修理一下。”我估计主人姓周,把车停好后向他说明车辆故障。
④周师傅没说话,手拿一把手电筒悄无声息地走了过来。经过诊断,确定要换一枚灯泡,“这个型号的,没货了。”周师傅挤出了第一句话,语气中透露出疲惫。
⑤“那咋办,回去必经一段黑路,昨天就差点儿栽到河里。”我很无奈。
⑥“这么晚我也没办法采购新配件,恰好你这车与我的同款,从我车上卸下一只给你装上吧。”周师傅想出一策。
⑦“那你今晚不骑电单车?”我问。
⑧“骑呀,怎么不骑,我正着急回家呢,老婆女儿都在等我。不过,我家离这儿不远,没有灯也不要紧。”周师傅说完,就开始了拆卸工作。
⑨三两分钟后,我的车灯明亮如初。周师傅说旧件不收钱,有时间过来换新的再给钱。我拗不过他,跨上车往家赶。
⑩拐过一条长街,A昏暗的小巷被车灯照得很亮,突然,我发现路边墙角下有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正在抽泣,嘴里不停地喊着呢喃着“找妈妈”。我调转车头,停在小女孩旁边:“小妹妹,这么晚了,你怎么在这儿哭?”小姑娘看见我,后退了两步,眼神中充满恐惧。恰好,我的车篮里还放有一杯未喝的奶茶,递给了她。片刻后,小女孩放松了警惕,我弯下腰轻轻抱起她:“小妹妹别怕,告诉哥哥你家地址,我带你回家。”
无论我怎么安慰与开导,小女孩就是无法准确说出联系人的电话和地址。看着夜色已深,我只能拨打110电话,求助于警察。
没几分钟,一辆警车闪着警灯停在了我的身旁。“警察同志,这个小女孩不知为何深夜还在马路上,很不安全,希望你们能为她找到家人。”我抱着小女孩走向了警察。
“小姑娘,你叫草莓吧?你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爸爸妈妈都在找你啊。”警察问起小女孩。
警察告诉我,小女孩小名叫草莓,和爸爸妈妈租住在前方两公里处的城中村。爸爸还没下班,妈妈看她睡着了就去楼顶晾衣服,谁知她在这个空隙时间醒来,跑出家门找妈妈。妈妈从楼顶回屋后,发现草莓不知去向,就立即打电话给她爸爸,爸爸立即报了警。“我们接警后,立即开始了寻找,正巧接到你的报警电话。”警察如是说。
“幸亏今天换了车灯,否则真还发现不了她。”我在心里暗暗庆幸。把小女孩交给警察后,我再次踏上归程。
就在我刚驶进那条悠长小巷时,手机铃声急促响起。接通后,传来似乎熟悉的声音:“喂,是小刘吧?感谢您救助了我的女儿,我是她的爸爸。”
“您是周师傅吧?”我疑惑地问。
“是呀,你认识我?”声音有些激动。
“刚才我就在您那儿修电单车呀,您把自己的车灯拆下装给了我。”
“哎呀,这么巧,明天你过来,我给你换新的。”
“不用啦,这盏灯很亮,你陪好孩子吧。”电话里传来一连串的“感谢”声。我挂了电话,B黑暗的小巷已被这盏明灯照得雪亮。
(摘自《京九晚报》,有修改)
小说题目“小巷灯光”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
从莲花塘到万古堂
刘汉俊
①我是含着眼泪看完电影《我本是高山》的。乡村教师张桂梅的故事,让我回到了从前,回到母亲在万古堂小学教书的日子,回想起了那些日子里的人和事。
②母亲原籍在城里,后来选择了父亲的原籍,拖儿带女到山乡,落户在贫瘠的莲花塘刘家。莲花塘村坐落在山坳之中,和我生活过的万古堂小学紧邻,中间隔一道山岗。
③从莲花塘到万古堂的山腰,隐约有四条小路。其实,不止这四条山路。简陋的万古堂小学,是山里孩子观望外界的唯一窗口、联通世界的唯一平台,是他们的唯一出路。但不是所有的人都看得清这条路。于是,就有了家访。
④老师们白天教课,晚上常常要走村串户,跟家长们说说孩子的事,让家长少给孩子们派重活、多给时间写作业。孩子们则害怕老师告状,挨家长揍,提心吊胆。不少老师像张桂梅老师那样,费尽周折地追回逃学、失学的孩子。天晴不怕路远,落雨不怕泥深,常常是苦口婆心一晚上,深更半夜才回家。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归的是老师们。
⑤这样的夜晚,我就和妹妹、弟弟小手牵小手,牵着家里的狗,站在漆黑的山头等妈妈。仲夏的夜,蛙声如鼓,山蚊子凶猛,伸手不见五指,抬头不见月牙。兄妹仨越等越害怕,默不作声。思念在恐怖的夜海里挣扎,等待在巴望的夜风中硬撑。偶尔有光,分不出是近处的萤火虫在闪跃,还是远处的手电筒在寻路。等到光亮渐近渐大了,兄妹仨壮着胆大声哭喊“妈——”,有回应了,却是男声,也是家访的老师,“我从程家回来,你妈妈到高井畈刘家去家访了!”这样的夜晚,这样的等待,常有。
⑥后来,条件改善了。老师、学生多起来,路远的学生和老师开始住校。
⑦有自习课的晚上,孩子们在教室里或悄无声息地做作业,或叽叽喳喳地争个不休;谁家的狗儿跟进教室趴在课桌底下,老老实实地不吭声。老师们聚在隔壁大屋里备课,灯光如白昼,门窗漏着风。屋外是雪光辉映的天,寒风呼呼地吹。人往团里缩,拿粉笔的指头僵得有些不听话。冻得住呵气,冻不住思维和话语。面黄饥瘦的老师们热闹争论着的,似乎是一道方程式。认真、执拗,直率、幽默,不时夹杂几句乡俚粗话。屋中央一盆塌炉,噼噼啪啪地迸着炭火星儿。偶尔有烟冒出来呛人,便有人抢了火钳扒扒捅捅。黑板旁有一煤炉,直角拐弯的烟筒直接伸到屋外,炉上吊一铜壶,壶盖嘟嘟地奏着欢快与生机。
⑧一批批一代代学生走出万古堂小学,走向广阔的田野和工矿企业,走向县城、市里、省城,到了沿海、京城;老师们依旧守着那一道山沟,山沟里的那一片校舍,校舍的那一角寒风苦雨。
⑨语文老师任豫章是万古堂小学的创办人,是所有老师的老师。记得他当时经常犯胃疼,不得不偎在学校的灶膛边烤火取暖。但他很长寿,他84岁高龄那年,我去看望他,给老人家带了一件宁夏产的羊毛坎肩。他穿上像个老羊馆。
⑩李传海老师是老校长,得了一种佝偻病,背驼了一辈子,像个问号。李校长在学校工作时间最长,一辈子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恪尽职守。有一次,狂风暴雨把屋顶的瓦刮坏了,教室漏雨,李校长爬长梯上屋顶捡瓦,一脚踏空,从屋顶滚落下来,昏了过去。我妈和老师们都哭了。当时我天真地想,这一跤要是把他的腰背摔直了,那该多好啊。
陈俊德老师是公办教师,家住很远,只能周末回家。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乐天派,成天笑容满脸,好像不曾有过生活的苦,俏皮话一肚子,在轻轻松松中把难事就办妥了。
边一山老师是城里人,长得面大耳阔白白净净,他是从县文工团下放到这的。他喜欢我弟弟,弟弟还没上学,但心算很厉害。边一山老师时不时地把我弟弟捉到跟前,两腿一夹,加减乘除地出题,让弟弟口答。弟弟的“母算家”外号就是他给起的。
……
我的这些老师们,大多出身农家,家世寒微,没有显赫的背景,没有过硬的学历。他们在学生面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知无不言、倾其所知,但见到城里人,却有些腼腆甚至自卑;见到上级领导、干部,想提自己的难处,却难于启齿,舍不下脸面。
只有回到三尺讲台,往学生面前一站,一切都放下了。
放不下的,是两个字:责任。
最在乎的,是两个字:斯文。
他们或许在心里默念,我本是高山。
他们都是张桂梅,是任桂梅、李桂梅、陈桂梅、边桂梅……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这是张桂梅老师教给学生的誓言,是天下老师对学生的期许。我想说,老师是真正的高山。没有桂梅馨香,何来桃李芬芳。师恩如山,恩高义广,情深谊长。春晖不以时过,铭恩不以境迁。
万古堂作证。
(摘编自《人民文学》2024年第3期,有删改)
有人认为,“我本是高山”也可作为本文标题。你喜欢哪个标题?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
1.浅层含义指的是赶火车要抓紧时间;深层含义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父母会逐渐老去,我们应该趁父母还健在时,多孝顺父母,多感恩父母。
【导语】这篇文章透过作者对父母逐渐老去的意识过程,刻画出父母对子女深沉的爱。文章通过场景的细腻描写与情感铺陈,使读者感受到时间流逝对亲情的冲击。母亲忙碌的身影与父亲沉默的陪伴,描绘出两位亲人独特的爱与牵挂。文中多处细节描写表现了亲人的变化和成长的必然,标题“时间不等人”成为提醒,呼唤读者珍惜与家人的时间。
【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含义。
结合第⑨段“车快发动了,妈突然大喊了一声:‘糟了糟了,到底是忘了东西。’我和爸还在恍神中,她不知何时已经跑进了院子,又跑了回来,手里拎着一大袋子煮熟的花生。她一只手托着袋子从车窗递给我说:‘差点就忘了。刚刚煮好的,别烫着,带着路上吃’”,第 段“爸说:‘走吧,时间不等人’”,第 段“车终究还是开动了”可知,标题“时间不等人”指“我”去济南上大学临行前,面对母亲的反复叮咛时父亲说的话,怕耽误时间赶不上,意思是要出发就要抓紧时间,准时到达;
结合第 段“这个男人,曾经是我心中的天地,头顶的日月,远望的山海。而那一刻,我才意识到,他也只是我的父亲,一个正在老去的男人”,第 段“这一次,是我送父亲,但最后远去的依然是我,停留在原地的,还是父亲”可知,父母年龄已大,培养出来的孩子离开了自己,他们从此就成了家庭的守护者,等候者,盼望着“我”的归来,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也会渐渐老去,“时间不等人”暗含着“我”对父母的理解,对自己之前行为的愧疚,以及对父母老去的一种惆怅与心酸之情。强调时间不会为任何人停留,提醒人们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因为岁月不等人,曾经强壮的父母会逐渐老去,而我们也在不断成长,承担起人生的责任。同时,点明了文章中心,岁月匆匆,要珍惜爱自己的人,珍惜当下的生活,据此理解概括即可。
2.表层含义指杨灿灿用舞蹈展现了雪莲花开的过程,给战士们带来了唯美的审美体验;深层含义指杨灿灿克服着身体、心理的痛苦全情为雪山上哨兵送出慰问的真诚情感如雪莲花一样圣洁。
【导语】小说《雪莲花儿开》讲述了杨灿灿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为边防战士慰问演出的动人故事,展现了军人群体之间的深厚情谊与坚强勇敢的精神。杨灿灿用舞蹈化作象征坚韧与纯洁的雪莲花,表达她对战士们的敬意与支持。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的心理与情感,特别是她在失去亲子后的坚强,使情节震撼人心,主题更显深刻。标题“雪莲花儿开”象征了杨灿灿的坚韧与无私,成为心灵上的冰山之花。
【详解】本题考查对标题的含义的理解。
第 段“杨灿灿面色恬静,随着音乐,挥舞水袖,旋转、拧倾、屈伸、俯仰,将一株雪莲花的生长画面徐徐打开——新芽初萌、喜逢甘霖、枝叶舒展、搏击风雪、傲然盛开”,写杨灿灿的舞蹈表现了雪莲盛开的场景,可知:“雪莲花儿开”表层含义指的是杨灿灿用优美的舞姿来表演雪莲花儿开的情景,给观众唯美的视觉享受;
结合第 段“就在前天,杨灿灿接到消息,自己六岁的儿子因为得了严重的高原心脏病,已经在四川某医院病逝了”,第①段“当军区文工团慰问演出队即将出发的时候,杨灿灿背着背包气喘吁吁追上来。她昨夜似乎没有睡好,眼泡红肿,面色憔悴”,第③段“杨灿灿咬了咬牙,眼中含着泪花,低声地说:‘正是因为我马上要转业回川了,机会难得,所以这次演出我一定要去!’”,第⑨段“一个戴眼镜的战士说:‘我喜欢看古典舞,那衣袂飘飘的女子,柔美曼妙,有着无法言说的美!’”,第⑩段“你忘了这是在海拔4000米的雪山上,气温零下二十摄氏度呢”,第 段“轮到她们的老队长杨灿灿上场了!……慢慢打开”,第 段“这个杨灿灿,她竟然光着脚丫,身上只穿了一件绸纱”,可知:“雪莲花儿开”实际象征的是杨灿灿遭受了丧子之痛,忍受着内心的悲伤,为了满足战士们的愿望,毅然不畏高原环境的恶劣,为战士们跳舞的自我牺牲的敬业精神;
结合第⑦段“她紧紧地握着小战士皲裂的双手,流下了热泪。小战士很不好意思,反倒不停地安慰她:‘没事的,真的!我们都已习惯了。再说戍守边疆、保家卫国,也是我们每个男儿义不容辞的责任!’”可知:“雪莲花儿开”象征了在驻守边疆的战士们为了保家卫国,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英雄主义精神就如雪莲花一般纯洁美好。
3.标题“我被绿房子吃了”新奇独特,让人不禁好奇“绿房子”是什么,怎么会“吃”人,引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它本是小迪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的一句话,也是小迪创作内容的一部分,后来还成了书屋管理员帮他整理装订的书的书名,贯穿了整个故事,象征着小迪那充满幻想、天真烂漫的童心和梦想。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小迪出版涂鸦书的经历,刻画出一个充满梦想与纯真的孩子形象。虽然小迪的作品在传统意义上未能被出版界接受,但书屋管理员的善意和支持让他的作品得以展示,并获得小城孩子们的喜爱。故事以“空气”作为反讽角色,展示了社会对梦想的轻视与误解,同时也突显出勇敢、执着和善良的价值。标题“我被绿房子吃了”是小迪作品的灵感来源,象征想象力的无限可能。文章最终传达出尊重和鼓励梦想的重要性。
【详解】本题考查标题作用。
“我被绿房子吃了”这样的表述违背常规认知,具有荒诞、离奇的色彩。读者在看到标题时,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各种疑问,比如绿房子为何会吃人?这是怎样一个奇幻的故事?这种好奇心会驱使读者深入阅读文本,去探寻背后的故事,从而成功地吸引了读者的眼球,使文章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文中围绕着小迪的创作展开,结合第①段“迪伦有一个梦想——成为一个作家。他整天画啊、写啊。在一幅画着城堡的画下面,他写着‘我被绿房子吃了’”可知,“我被绿房子吃了”正是他创作的关键元素,代表了他充满想象力的画作和文字。整个故事也是因小迪这些独特的创作而起,从他有出版的想法,到图书管理员对其创作的认可和整理,这个标题能够精准地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让读者在阅读后明白其在文中的重要性和代表性,成为故事内容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使得故事的主题更加鲜明。
此标题体现了小迪天真无邪、充满幻想的童心世界,结合 段“不料,这个书屋管理员不按套路出牌。她取出一本裁剪、装订得整整齐齐的书,对小迪说,我们昨天整理书架时发现了你的书,真是太有趣了、太动人了。我们连夜重新装订,给它做了一个硬壳封面,并且,为它取了一个书名《我被绿房子吃了》,这个书名你喜欢吗”可知,书屋管理员巧妙地呵护了孩子纯真的梦想。“我被绿房子吃了”这样一个富有童趣的标题,强化了故事所蕴含的情感力量,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孩子内心世界的美好与珍贵,以及守护这份美好的重要意义,引起读者在情感和价值观上的共鸣,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和深化,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久久回味。
4.答案示例:
①小说开头、中间和结尾均写到“小巷灯光”的相关情节,“小巷灯光”串联了小说故事情节,使全文浑然一体。②“灯光”既指旧车灯明亮的灯光,也指“我”和周师傅乐于助人,温暖彼此心灵的人性微光,“灯光”一语双关。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标题作用。
结合第②段“我左右观望,终于发现一条偏僻的街道边有一家不起眼的修理铺”“屋内灯光暗淡”,第⑤段“那咋办,回去必经一段黑路,昨天就差点儿栽到河里”,第⑥段“这么晚我也没办法采购新配件,恰好你这车与我的同款,从我车上卸下一只给你装上吧”,,第⑩段“拐过一条长街,A昏暗的小巷被车灯照得很亮,突然,我发现路边墙角下有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正在抽泣”,第 段“就在我刚驶进那条悠长小巷时,手机铃声急促响起”“感谢您救助了我的女儿,我是她的爸爸。”,第 段“我挂了电话,B黑暗的小巷已被这盏明灯照得雪亮”,可知:文章围绕着“小巷灯光” 来组织材料。“小巷”指的是故事发生的地点。“灯光”贯穿全文,串联修车灯、救女孩、周师傅致谢等情节,让文章的情节浑然一体,相互照应。
结合第⑥段“恰好你这车与我的同款,从我车上卸下一只给你装上吧”,第⑨段“我的车灯明亮如初。周师傅说旧件不收钱,有时间过来换新的再给钱”,第 段“无论我怎么安慰与开导,小女孩就是无法准确说出联系人的电话和地址。看着夜色已深,我只能拨打110电话,求助于警察”,第 段“感谢您救助了我的女儿,我是她的爸爸”,第 段“‘不用啦,这盏灯很亮,你陪好孩子吧。’电话里传来一连串的‘感谢’声。我挂了电话,B黑暗的小巷已被这盏明灯照得雪亮”,可知:“灯光”一方面指周师傅为“我”换上他电动车的灯发出的光,同时也象征周师傅的善意,“我”的善举及人间温暖; 以“小巷灯光”点明主旨,赞美平凡生活中的真情互助。
5.答案示例:
示例一:我喜欢原标题“从莲花塘到万古堂”。理由:①标题点明地点,使文章内容更具体,让读者联想到山村教育的艰苦环境;②标题具有象征意义,“莲花塘”和“万古堂”代表山村教育的起点和坚守,暗含乡村教师的奉献精神;③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将老师们两地奔波、家访劝学、住校生活等串联起来,浑然一体。
示例二:我喜欢“我本是高山”。理由:①直接引用张桂梅的誓言,强调山村教师的精神高度和坚韧品格,突出文章主题;②更能体现对山村教师的崇敬与赞美,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解析:
本题考查标题作用。
示例一:喜欢原标题“从莲花塘到万古堂”。结合第②段“莲花塘村坐落在山坳之中,和我生活过的万古堂小学紧邻”和第③段“从莲花塘到万古堂的山腰,隐约有四条小路”可知,这两个地名是山村的具体坐标,文中多次出现老师们在两地间家访、奔波的场景(如第④段夜晚从莲花塘到各村劝学,第⑤段孩子们在山头等待从万古堂返家的母亲)。由此可知,标题既是写实的地理线索,串联起家访、住校、坚守等核心事件,又具象征意味——“莲花塘”象征教师扎根的起点,“万古堂”代表教育坚守的阵地,山路的崎岖隐喻育人之路的艰辛,而老师们在两地间的往返,恰是用脚步丈量责任的写照。标题以具象场景承载抽象精神,更贴合文章通过具体回忆刻画乡村教师群像的叙事风格。
示例二:喜欢“我本是高山”。结合第 段“他们或许在心里默念,我本是高山”和第 段“老师是真正的高山……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可知,标题直接化用张桂梅誓言,将乡村教师比作“高山”,既呼应开篇对张桂梅的致敬,又升华主题——任豫章带病坚守、李传海冒雨修屋顶、陈俊德乐天敬业等细节,均体现老师们在艰苦环境中挺起的精神高度。由此可知,标题以隐喻手法凸显教师的崇高品格,“高山”既是对其奉献精神的赞美,也象征他们作为“人杰”对山村孩子的引领(如第⑧段学生“走向广阔天地”)。相较于原标题的含蓄,此标题更直接点明文章主旨,情感冲击力更强,尤其结尾“师恩如山”的直抒胸臆,让“高山”意象成为情感凝聚点,更易引发读者共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