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重点题型梳理 专题练(一)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重点题型梳理 专题练(一)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4.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9 17:3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重点题型梳理 专题练(一)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一、二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
1.(23-24九年级上·天津河西·期末)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 )
A.和 B.和 C.和 D.和
2.(22-23九年级上·上海普陀·期中)如果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与x轴的一个交点的坐标是,那么它与x轴的一个交点的坐标是( )
A.(﹣6,0) B.(﹣4,0) C.(﹣2,0) D.(4,0)
3.(24-25九年级上·山东德州·期中)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 ,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
4.(21-22九年级上·浙江丽水·期中)已知二次函数.
(1)求抛物线开口方向及对称轴.
(2)写出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
5.(22-23九年级上·广西河池·期中)若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
6.(24-25九年级上·广东中山·期中)已知抛物线与轴没有交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
7.(河南许昌·一模)已知抛物线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则 .
8.(22-23九年级上·安徽芜湖·阶段练习)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求b的值.
二、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9.(24-25九年级上·天津北辰·期中)已知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方程的解是( )
A., B.,0 C.,0 D.3,0
10.(24-25九年级上·广西南宁·开学考试)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是( )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只有一个实数根 D.没有实数根
11.(24-25九年级上·山东淄博·期末)如图,已知抛物线与直线相交于,两点,则关于的方程的解为 .
12.(24-25九年级上·江苏南通·期末)如图,抛物线与直线的两个交点坐标分别为,则方程较小的根是 .
13.(24-25九年级上·广西河池·期中)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方程的两个根为 ;
(2)当时,则x的取值范围为 ;当时,则变量y的取值范围为 ;
(3)若方程有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
三、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近似值
14.(24-25九年级上·山东潍坊·期末)已知二次函数(,,为常数),下表给出了自变量与函数值的部分对应值.
2.4 2.5 2.6 2.7 2.8
3.96 4.25 4.56 4.89 5.24
根据表格,可以估计方程的近似解是( )
A.和2.55 B.1.45和2.55
C.1.25和2.75 D.和2.75
15.(24-25九年级上·内蒙古呼和浩特·期末)已知二次函数的变量的部分对应值如表:
… 0 1 …
… 13 6 1 …
根据表中信息,可得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近似解的范围是 .
16.(23-24九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精确到0.1)
四、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17.(24-25九年级上·福建泉州·期末)如图,若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与x轴交于A、B两点,点则当时,x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或
18.(24-25九年级上·山东济宁·期中)如图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使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或 D.或
19.(24-25九年级上·江西新余·阶段练习)如图,抛物线与直线交于,两点,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
20.(24-25九年级上·青海西宁·期中)如图,已知关于的一元三次方程的解为,,,请运用函数的图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判断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 .
21.(23-24九年级上·浙江杭州·阶段练习)如图,抛物线与轴交于和两点.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过点的直线与抛物线在第一象限交于点,若点的横坐标为4,请直接写出当时,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五、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22.(2025·湖北十堰·模拟预测)抛物线(a为常数且),过点,且,下列结论:①;②;③;④若关于x的方程有实数根,则.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23.(2025·青海·三模)如图是抛物线图象的一部分,其顶点坐标为,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下列结论:①;②;③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是;④不等式的解集为;⑤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4.(24-25九年级上·湖南长沙·期中)如图为二次函数()的图象,图象与轴的交点为和,对称轴是直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②;③;④;⑤(常数).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答案
一、二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
1. 解:令,
即,
解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为:,;
则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和;
故答案选:A.
解: 抛物线与x轴的一个交点坐标为,对称轴为直线,
抛物线与x轴另一交点的横坐标为 ,
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坐标为 ,
故选:C
解:∵,
当时,,解得:
当时,,
∴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
故答案为:,.
(1)∵,
∴抛物线开口向上,
∵=,
∴对称轴是直线;
(2)∵,
∴,
∴与y轴交点坐标是.
解: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
令,则,
∴,
解得,
故答案为:.
解:抛物线与轴没有交点,
∴,
解得,
的取值范围是.
故答案为:.
解:当时,,
由题意得,,
解得:,
故答案为:1.
8. 解:∵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
∴.
解得:或-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当时,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当时,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当时,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
二、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9. 解:∵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为与,
∴的两根为:,.
故选:A.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即为二次函数的图像与直线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
结合图像,可知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即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故选:B.
解:根据题意,关于的方程的解为,
故答案为: .
解:抛物线与直线的两个交点坐标分别为,,
当或时,,
方程的解为,,
方程较小的根是,
故答案为:.
(1)解:由图象可得:方程的两个根为.
故答案为:;
(2)解:由图象可得:当时,则的取值范围为,
∵,
∴当时,,
∴当时,自变量的取值范.
故答案为:;;
(3)解:由图象可得:若方程有实数根,取值范围是.
故答案为:.
三、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近似值
14. 解:∵,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观察表格可知,当时,在和之间,
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可知,当时,还在和之间,
故选:D.
15. 解: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时,且当时,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近似解的范围是
故答案为:.
解:方程的根是函数的图象与轴的公共点的横坐标.
作出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

由图象可知方程有两个根,一个根在和0之间,另一个根在2和3之间.先求和0之间的根.
当时,;
当时,.
因此,是方程的一个近似根.
同理,2.4是方程的另一个近似根.
综上,方程的实数根为(根的近似值与根的准确值的差的绝对值小于0.1均可).
四、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17. 解:二次函数对称轴为直线,与轴交点为,
∴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可得到图象与轴的另一个交点坐标为,
又函数开口向下,x轴上方部分,

故选:B.
18. 解:根据函数图象可知,当时,,,
结合函数图象可知,当成立的的取值范围是或.
故选:C.
解:根据函数图象可得直线在抛物线上方时,,
即的解集为,
故答案为:.
解:由图象可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或;
故答案为:或.
(1)解:∵抛物线与轴交于和两点,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解:观察图象可知当或时,当,
故答案为:或.
五、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解:①∵抛物线(a为常数且),过点,
∴抛物线可表示为,
∴,

∴,
∴,
∴,结论①错误;
②将代入,得
∵,
∴,
∵,
∴,结论②正确;
③∵,





∴,结论③错误;
④∵




∵,
∵,结论④正确.
综上,正确结论为②④,
故选:D.
∵抛物线开口向上,
∴,
∵抛物线交轴于负半轴,
∴,
∵对称轴在轴右边,
∴,
∴,
∴,故错误,
∵顶点坐标为,
∴,
∴,故②正确;
∵,对称轴为直线,
∴抛物线与轴的另一个交点是,故错误,
由题意:图象与直线交于,两点,
∴当时,即不等式的解集为,故④正确,
∵抛物线 图象与直线只有一个交点,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故⑤正确,
故选C.
24. 解:由题意,∵抛物线开口向下,图象与轴交于正半轴,
∴,.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
∴.
∴,,故①②说法正确;
由图象可得,当时,,故③说法错误;
∵抛物线过,
∴当时,.
又∵,
∴,故④说法错误;
∵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是直线,
∴当时,取最大值为,
∴当时,,
∴,即,故⑤说法正确.
正确的有①②⑤,共个.
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