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1 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 课时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D.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间隔
2.用分子的性质解释“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质量很小 C.分子不停地运动 D.分子体积很小
3.气球被刺破后其中的气体快速喷出。下列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A.气球破损收缩,将气体分子赶出气球
B.气球内气体分子体积变小,更容易从破损处运动出来
C.气球内气体分子体积变大,导致气体体积增大,向外膨胀
D.气球内气体分子间距离增大,导致气体体积增大,向外膨胀
4.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A. B. C. D.
5.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表面通过探针移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标志着我国的科学技术已进入操纵原子的阶段
B.这两个汉字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C.该操作说明原子是最小粒子不能再分
D.上述操作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6.在《哪吒2:魔童闹海》里,无量仙翁使用天元鼎炼制仙丹,经古人记载炼丹时是将红色的氧化汞(HgO)粉末放入丹炉中加热,此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改变
C.保持物质丙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D.丙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7.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三氟化氮(NF3)在进行硅芯片蚀刻时的生成物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丁是由2个氮原子构成的分子
B.硅芯片中的硅晶体是由硅原子构成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但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二、填空与简答
8.分类法是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I.物质分类:
(1)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如图关系中的 关系。
(2)以下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洁净的空气 B.冰水混合物 C.高锰酸钾 D.液氧 E.二氧化碳
(3)下列两组物质中,均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所不同,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这种物质的名称:
①井水、自来水、蒸馏水、食盐水: ;
②金属铝、金属铜、金属银、金属汞: 。
II.变化分类:
如下图所示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4)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5)上述变化I、II和III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该变化中一定改变的粒子是 (填粒子名称,下同),一定不变的粒子是 。
9.如图是氧化汞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为使B图表达完整,使之正确,应在B图中补充 (填序号)。
(2)从微观角度回答由B到C的变化实质是 。
(3)由A图得知,构成氧化汞的粒子是 (填微粒的具体名称)。
10.微粒构成物质
(1)微观上,所有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非常小的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 。分子和原子的关系是 。
(2)构成氧气的微粒是 ,符号为 。每个这种微粒是由 构成。
分子有特征,用分子的特征解释下列问题:
(3)湿衣服在阳光下更容易晾干 ;
(4)水汽化后,水蒸气的体积远大于原液态水的体积 。
(5)某同学在家做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加入一块糖,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液面和原来的水平线相比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通过这一现象你能得出分子具有哪些性质? 、 。
(6)选择其中一条性质,再设计一个实验进行探究。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验证的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得出的结论
11.我国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为达成这一目标,一方面要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要尽量捕集、利用和封存不可避免的碳排放。
(1)“碳封存”:二氧化碳封存技术是将油井开采产生的油气混合物注入高碳分离器,再将分离出的二氧化碳通入压缩机加压和干燥,使其变成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超临界状态。从微观角度分析易被压缩的原因 。
(2)“碳转化”:为解决温室效应加剧问题,同时实现光能转化为所需能量的目的,科学家们研究了新的应用技术。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在世界上首次使用甲醇作火炬燃料,实现了“零碳”排放。利用制备甲醇与甲醇燃烧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反应Ⅰ中的最小微粒是 (填符号)。
②该体系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③杭州亚运会所使用的火炬能实现“零碳”排放的理由是 。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D C D C C C C
1.D
【详解】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说法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说法正确。
C、化学变化时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所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说法正确。
D、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也有间隔,说法错误。
故选D。
2.C
【详解】A. 分子间有间隔允许分子移动和混合,但此性质主要用于解释物质的可压缩性或混合(如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减小),香气的扩散主要依赖分子运动,此选项错误;
B. 分子质量小可能使分子易被风吹动,但扩散的根本原因是分子不停运动(分子运动论的核心),质量小只是辅助性质,并非直接原因,此选项错误;
C.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导致花香分子从蔷薇花中扩散到空气中,并传播到整个院子。这与诗句描述的“一院香”现象直接相符,是气味扩散的本质原因,此选项正确;
D. 分子体积小便于在空气中移动,但此性质主要用于解释物质由大量微小粒子构成(如一滴水含大量水分子),并非香气传播的直接原因,传播的关键是分子运动,此选项错误。
故选C。
3.D
【详解】A、气球破损后确实会收缩,但这是气体喷出的结果,而不是原因。错误。
B、分子本身的大小(体积)在压力变化时不会改变(分子运动论)。压力只影响分子间的距离,而不是分子体积。错误。
C、分子体积在通常情况下是固定的,不会因压力变化而变大(分子运动论)。气体体积增大是由于分子间距离增大,而非分子本身膨胀。错误。
D、气球被刺破后,内部高压气体迅速向低压外部扩散。根据分子运动论,气体分子间原本有较大间隔,压力减小时分子间距离增大,导致气体体积膨胀,从而快速喷出,正确。
故选D。
4.C
【详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故选C。
5.C
【详解】A、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表面通过探针移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已进入操纵原子的阶段,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表面通过探针移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用原子组成的汉字,故这两个汉字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该操作过程是物理变化,不能说明原子是最小粒子不能再分,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表面通过探针移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该操作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详解】A、由图可知,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甲、乙、丙三种物质不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选项错误;
B、化学变化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组成新分子的过程,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分子数目可能改变,选项错误;
C、丙物质是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保持物质丙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选项正确;
D、丙物质是氧气,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不是氧气,选项错误;
故选C。
7.C
【详解】A、根据图像,丁是氮分子,1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A选项正确;
B、硅芯片中的硅晶体是由硅原子构成,B选项正确;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都不变,C选项错误;
D、根据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NF3(甲)、Si(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SiF4(丙)、N2(丁),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D选项正确。
故选:C。
8.(1)并列
(2)A
(3) 蒸馏水 金属汞
(4)A
(5) 变化Ⅰ 一氧化碳分子和氧分子 碳原子和氧原子
【详解】(1)纯净物中只含一种物质,混合物中含有多种物质,则两者属于并列关系。
(2)A、空气中含有氮气和氧气等,属于混合物;
B、冰水混合物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C、高锰酸钾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D、液氧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D、二氧化碳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故选A。
(3)①井水、自来水、食盐水中均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蒸馏水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则蒸馏水和其它物质不同。
②金属铝、铜、银均为固体,金属汞为液体,则金属汞和其它物质不同。
(4)A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B、C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5)变化Ⅰ中分子种类改变,属于化学变化,变化Ⅱ、Ⅲ中分子种类不变,属于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的实质为: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为新分子,由图可知,该反应中,一氧化碳分子和氧分子一定改变,但碳原子和氧原子不变。
9.(1)③
(2)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
(3)氧化汞分子
【详解】(1)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应在B图中补充2个氧原子,故选③;
(2)由微粒的变化可知,由B到C的变化实质是: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故填: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
(3)由A图得知,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故填:氧化汞分子。
10.(1) 分子 原子 分子由原子构成
(2) 氧气分子 O2 两个氧原子
(3)水分子的运动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4)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比液体分子间的大
(5) 降低 微观粒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6) 在洁净的玻璃片上滴1~2滴酒精 酒精慢慢消失 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详解】(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和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符号为O2,每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3)湿衣服在阳光下容易干燥,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4)水汽化后,水蒸气的体积远大于原液态水的体积,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比液体分子间的大;
(5)糖块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说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观粒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6)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验证,可以验证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也可以验证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故可以在洁净的玻璃片上滴1~2滴酒精,可以观察到酒精慢慢消失,得到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11.(1)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
(2) H、O 甲醇在燃烧过程中能够实现循环内的零排放(合理即可)
【详解】(1)分子之间有间隔,压强越大,分子间间隔越小,所以二氧化碳易被压缩是因为是二氧化碳分子间有间隔,即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故填: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
(2)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则反应Ⅰ中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H)和氧原子(O),故填:H、O;
②由图可知,CO2和H2O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循环利用,故填:CO2、H2O;
③该体系中,甲醇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可以循环利用到反应中,则杭州亚运会所使用的火炬能实现“零碳”排放的理由是甲醇在燃烧过程中能够实现循环内的零排放,故填:甲醇在燃烧过程中能够实现循环内的零排放(合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