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导入新课
2015年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抗战老兵方队
通过着装,说说他们分别来自哪支军队?
国民党滇西远征军老兵卢彩文
八路军
新四军
国民
革命军
导入新课
国民党滇西远征军老兵卢彩文
敌后战场
(共产党)
正面战场
(国民党)
各自独立 相互配合 共赴国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
党外合作抗日
和敌军正面冲突,以大兵团作战方式与日军主力进行正规战,是抗战前期的主要战场。作战军队主要是国民党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深入日军占领区,以游击战和小规模运动战方式与日军进行交战。抗战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正面战场浴血坚守,撑起抗战脊梁;敌后战场深入敌腹,星火燎原,开展游击战袭扰。它们如抗战的双翼,奏响全民族抗战的激昂乐章,镌刻下不朽的抗争印记。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1)知道正面战场的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及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史事;结合材料能够正确认识正面战场的抗战。(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了解平型关大捷、《论持久战》、抗日根据地的建立、百团大战对抗日战争的影响。认识到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抗日战争的整体。(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体会抗日将士在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目录
CONTENTS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三、坚持全民族抗战
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壹·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
山西西北部的平型关
林彪率领的一一五师
八路军在平型关东侧设伏,配合国军正面战斗,最终歼灭日军1000多人。
是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迅速开赴抗日前线,一方面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另一方面深入敌占区,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1.时间:
2.地点:
3.军队:
4.过程:
5.意义:
平型关大捷是太原会战的一部分,体现出国共两党的密切配合。
平型关东连紫荆关,西接雁门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北京西面的重要军事重地。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台儿庄战役
日军占领南京后,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组织徐州会战。
1938年3月
台儿庄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敌一万多人,取得了胜利
(1)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2)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1.时间:
2.地点:
3.指挥:
4.结果:
5.意义:
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李宗仁
徐州是陇海铁路和津浦铁路的交汇点。向北可达平津,向南可达淞沪,是中国南北重要交通枢纽,日本欲占领徐州以打通南北战场。
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北接津浦路,南接是陇海线,扼守运河咽喉
5月,为避免被日军合围,中国军队放弃徐州。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三)武汉会战
徐州
武汉
1938年6月,日军集结重兵进攻武汉。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交通中心,是将南方港口运来的援助物资运往内陆的枢纽。日军侵占南京后,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但将大部分机关和全国军事统帅设在武汉。武汉实际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军事中心。
武汉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的中心
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三)武汉会战
平汉铁路
黄泛区
积极:迫使日军放弃了沿平汉铁路进攻武汉的计划,改沿长江沿线入侵。
消极:给河南、皖北、苏北人民带来了巨大灾(百姓巨大的牺牲)
花园口决堤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三)武汉会战
1938年6月—10月
武汉及武汉外围
万家岭大捷等
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重,规模最大
为避免损失,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汉。
1.时间:
2.地点:
3.战役:
4.特点:
5.结果: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三)武汉会战
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6.影响:
1937.7
北平天津沦陷
1937.11上海沦陷
1937.12南京沦陷
1938.10广州
武汉沦陷
武汉会战后期,日军占领广州。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 败退,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但日军因战线过 长,兵力物力财力日益困难,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武汉会战
1938.10
七七事变
1937.7.7
敌后战场
局部反攻
1944年初
日本投降
1945.8
战略
防御
战略
相持
战略
反攻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四)枣宜会战
1940年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
总司令张自忠率部英勇作战,壮烈殉国。
1940年5月7日,张自忠将军亲率3个团奋战日寇,不幸陷入重围,16日在南瓜店壮烈殉国,年仅49岁。张自忠是第一位抗战殉国的集团军总司令,也是中国抗战牺牲在前线的官阶最高的将领。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五)第三次长沙会战
长沙
南京、武汉失守后,长沙乃至整个湖南成为西北大后方的军事屏障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
PK
阿南惟几
薛岳
1941年12月,日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
30万
12万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五)第三次长沙会战
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一个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杀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
从上述材料中,你感受到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体现了哪些精神?
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不屈不挠、英勇抗争、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五)第三次长沙会战
英国《每日电讯报》评论:“际此远东阴雾密布中,唯长沙上空之云彩,确见光耀夺目。”
美国宣布将向中国提供5亿美元贷款
美、英政府提出要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
归还上海、厦门等地的公共租界
取消领事裁判权
影响: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1941.12.7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
结果:中国军队发起全线反击,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六)豫湘桂战役
1.背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2.结果: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贵州等省大片土地。
3.影响:国民党威信降低、丧失民心。
豫:河南
湘:湖南
桂:广西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材料一:自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的八年中,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6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海军舰艇损失殆尽。
材料二:国民党先后有74名将军战死沙场,其中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8名上将;吴克仁、冯安邦等32名中将;邹绍孟、王凤山等32名少将。
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在全面抗战的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粉碎了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
牵制了大批日本兵力,有力地支援了共产党的敌后战场;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积极反共、消极抗日,导致大片领土丢失。
积极:
消极:
贰·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第一个抗日根据地
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1937—1940年)
时间
领导
敌后抗日武装力量组成
地点
作用
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1940年
中国共产党
骨干:八路军、新四军、民兵
基础:广大群众
陕甘宁边区、华北、华中、华南、东北
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
延安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游击战争
根据地军民开展人民游击战争,先后取得神头岭、响堂铺、黄土岭等伏击战的胜利。
黄土岭伏击战歼灭日伪军900余人,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日本媒体懊丧地说“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外科医生。1938年到达延安,后前往晋冀察根据地。他不避危险、不辞辛苦,医治了很多八路军伤员。1939年,因抢救伤员受到感染,以身殉职。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学习他毫不利己专利他人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白求恩正在治疗伤病员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三)百团大战
时间
指挥
地点
结果
意义
1940年8月至次年1月
彭德怀(100多个团)
华北
毙伤俘日伪军数4万多人,破坏交通线近2000千米,拔掉据点近3000个。
彭德怀
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日本防卫厅编写的《华北治安战》一书提到百团大战时说:“共军乘其势力的显著增强,突然发动的‘百团大战’,给了华北方面军以极大打击。“日方从未想到中共势力竟能扩大到如此程度”。……这次战役,使我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声誉大增。……边区广大民兵英勇参战,群众热烈支前,涌现出无数感人事迹。
——《聂荣臻元帅回忆录》节选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四)反“扫荡”作战
日军遭受打击后,对八路军及抗日根据地实施报复性“扫荡”,敌后军民转入反“扫荡”作战。
模仿麻雀觅食飞翔时,多三五成队,聚散忽闪,目标小,飞速快,行动灵活。
麻雀战
利用废铁、玻璃等材料制造土雷,埋设于敌人所过之处,使处处有雷,物物皆炸,寸步难行。
地雷战
水上游击战
在河湖港汊拦河筑坝、设置水下障碍,阻碍日军汽艇,并驾驶小木船打击敌军。
破袭战
破坏或袭击敌人交通运输线、后勤工程设施、基地、据点等的一种作战方法。
敌后军民,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使日军疲于奔命。其间,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左权,八路军副参谋长,1942年5月,在山西辽县指挥八路军总部突
围时壮烈牺牲,年仅37岁,是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将领。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五)敌后战场成果
1.在敌后战场,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
2.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全面抗战时期两个战场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联系 国民党正面战场 中共敌后战场
领导阶级
作战方式
作战路线
联系 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
片面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
防御战
游击战
相互依存、相互配合,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叁·坚持全民族抗战
三、坚持全民族抗战
(一)背景
战略防御
战略相持
有亿点点顶不牢了,要改变策略了
?
广州、武汉沦陷后,日军因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和国内资源紧张,遂改变对华政策,日本对国民政府改用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
华北沦陷
华中沦陷
华南沦陷
东北沦陷
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三、坚持全民族抗战
(二)国民党消极抗日
1.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 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
汪精卫叛国投敌建立伪南京国民政府
1940年建立汪伪政权
三、坚持全民族抗战
(二)国民党消极抗日
2.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摩擦,1941年1月制造“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所属部队9000余人奉命北移。突遭国民党8万多人的拦击。新四军血战七昼夜,除约2000人分散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谈判时被扣押,副军长项英遇难。
周恩来为皖南事变挽词
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进行坚 决回击,揭露国民党当局破坏抗战的图谋,并重建新四军军部。
蒋介石迫于国内外压力,表示 今后不再“剿共”。皖南事变的政治解决,维护了抗日民族统 一 战线。
三、坚持全民族抗战
(三)全民族抗战
青年
妇女
工人
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
文艺届
台湾人民
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
的汪洋大海之中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各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影响
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
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
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
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
成立各种抗战协会,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
七七事变后,大批爱国台胞回到祖国大陆参加抗战,为全国抗战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台湾人民通过举行反战暴动、开展游击斗争、抵制奴化教育等方式打击日本殖民统治和战争政策。
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一)局势变化
1.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2.1942年元旦,美、英、苏、中四国领衔,正式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遭到轰炸的珍珠港美军机场
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二)中国贡献
1.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
在仁安羌战役中,中国远征军解救出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一师,轰动世界。
5月,中英联军作战失利,第二○○师师长戴安澜在缅北殉国。
1943年10月开始,中国远征军对日军发起反攻,最终取得入缅作战胜利。
1942年初,中国组编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
中国远征军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
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二)中国贡献
2.抗击和牵制日本三分之以上的陆军和部分海空军事力量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牵制抗击了侵华日军50%以上,从1943年起开始转入反攻。
(2)1944年至1945年,敌后各根据地普遍发起局部反攻,歼灭日伪军48万余人,收复城市70余座,逐渐将日伪军压缩于大中城市和交通要道附近。
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二)中国贡献
3.参加开罗会议,参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
时间
地点
参与者
目的
内容
1943年11—12月
北非开罗
中、美、英三国领导人
商讨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对日本的惩处等问题。
会议发表《开罗宣言》,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应归还中国。
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三)东方主战场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一直冲向东欧和德国联合起来,进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
——罗斯福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军民总共伤亡9000余万人,其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持续作战时间:
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最大、持续最久的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日本三分之二以上的陆军和部分海空军事力量,牢牢捆住日军手脚,使其陷入长期战争泥潭而不能自拔。
全民族抗战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正面战场的抗战
平型关大捷: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
敌后战场的抗战
武汉会战: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开展人民游击战争:黄土岭伏击战等
全民族坚持抗战
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反“扫荡”作战: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枣宜会战:张自忠率部英勇作战,壮烈殉国
指挥中枢: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
长沙第三次会战:获得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
汪精卫建立伪国民政府
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皖南事变,中国共产党重建新四军军部
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发表 《开罗宣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正式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课堂小结
伍·巩固练习
1.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斗志的事件是( )
A.太原会战 B.八一三事变
C.武汉会战 D.淞沪会战
D
解析:1937年淞沪会战粉碎日本速战速决计划。A选项太原会战是1937年;B选项八一三事变是淞沪会战导火索;C选项武汉会战是1938年。
2.某电影取材于国民革命军第9集团军88师524团的抗战事迹。该团在上海即将沦陷时奉命退守四行仓库,以少敌多与日军激战四天四夜,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时任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指挥官的是( )
A.姚子青 B.赵登禹 C.谢晋元 D.佟麟阁
C
解析:本题考查淞沪会战。根据“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指挥官”和所学可知,淞沪会战期间,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故选C。
3.1937年9月,中国军队取得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主动对日作战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时任八路军旅长的陈赓在日记中写道:“这一胜利虽然是局部的,但在政治上的意义是无穷的。”该胜利指的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37年9月,中国军队取得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主动对日作战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可知与平型关大捷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平型关大捷发生于1937年9月,由八路军115师在山西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抗战以来首次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有利于振奋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政治意义重大,A项正确;1938年春,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与题干信息“1937年9月”不符,排除B项;武汉会战从1938年6月—10月,历时四个多月,使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与题干信息“1937年9月”不符,排除C项;百团大战是指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与题干信息“1937年9月”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4.此次会战历时四个多月,在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的情况下,中国军队仍有序撤出,并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此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这场会战是(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C
解析:1938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武汉会战历时四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D项符合题意。徐州会战历时5个月,迟滞了日本的进攻,为部署武汉会战赢得时间;太原会战发生在抗战初期,历时2个月;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5.1940年9月《新中华报》在贺电中写道:“此次战役不仅打破了敌寇在华北之不断‘扫荡’和封锁,同时将提高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对此战役评价正确的是( )
A.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灭亡中国的迷梦
B.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C.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威望
D.第三次长沙会战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C
解析:题干提到“1940年”“华北”“打破敌寇扫荡和封锁”“提高全国人民抗战胜利信念”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这次战役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与题干中的时间、地点、影响等信息都相符,所以对材料战役评价正确的是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威望,C项正确;淞沪会战爆发于1937年8月13日,11月结束,地点在上海,主要作用是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与题干中1940年、华北等信息不符,排除A项;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爆发,由李宗仁指挥,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地点在山东台儿庄,并非1940年和华北地区,排除B项;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时间是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中国军队获得会战胜利,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时间不是1940年,排除D项。故选C项。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