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19 21:1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导入新课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简述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培养学生掌握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能够多角度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了解北伐战争胜利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史实,对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强意志。(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目录
CONTENTS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二、北伐胜利进军
三、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黄埔军校
壹·国共合作的实现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一)背景
根本原因:反帝反封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是国共两党的共同目标!
共产国际:于是我们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的他们叫到一起达成他们自己的同盟。
共产党
当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一次次被军阀镇压,他们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国民党
当孙中山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地失败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孤独,认识到了各阶层联合斗争的巨大作用。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二)实现
中共三大
国民党一大
时间|
内容|
时间|
内容|
意义|
1923年6月
1924年1月
决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
新三民主义
标志着国共两党正式合作
工人
农民
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
产阶级
革命同盟
实际上确立了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联俄:借助俄国的帮助进行革命斗争,“以俄为师”,学习俄国十月革命领导方法。
联共:对国民党进行改组,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两党友好合作。
扶助农工:组织、领导农民和工人群体加入革命甚至进行武装斗争
项目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三大
政策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 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联俄
民权主义 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联共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发展国家资本和节制私人资本,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后提出“耕者有其田”) 扶助
农工
明确反帝
民族平等
民权的普遍性和可行性
更关注农民和工人
拓展: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三)成果
黄埔军校的建立
时间
地点
领 导 人
意义
1924年5月
广州黄埔
军校总理:孙中山
党代表:廖仲恺
校长: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1)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
(2)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做了准备。
特点:
政治教育与军事教育并重。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革命者来
孙中山
蒋介石
周恩来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三)成果
期别 时间 入学人数 毕业人数 开设科目
第一期 1924.5-11 500 645 步兵
第二期 1924.8-1925.9 449 449 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宪兵
第三期 1924.10-1926.1 1300 1233 步兵、骑兵
第四期 1926.3-1926.10 2680 2654 步兵、炮兵、工兵、政治、经理
第五期 1926.11-1927.8 3300 2418 步兵、炮兵、工兵、政治、经理
第六期 1927.10-1929.5 4400 3970 步兵、炮兵、工兵、政治、经理、交通
统计自1924年5月至1927年7月,黄埔军校共招收6期学员,共计2万多人。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批著名将领和军事人才。
——黄修荣:《国民革命史》
李宗仁
校务委员
白崇禧
校务委员
李济深
教练部主任
叶剑英
教授部副主任
陈毅
武汉分校政治部主任
聂荣臻
政治教官
何应钦
战术总教官
老 师
陈赓1期
左权1期
胡宗南1期
黄维 1期
杜聿明1期
优 秀 学 员
赵一曼6期
林彪4期
朱德 彭德怀 林彪 刘伯承 贺龙 陈毅 罗荣桓 徐向前 聂荣臻 叶剑英
贰·北伐胜利进军
二、北伐胜利进军
(一)开始
1925年3月12日上午,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病逝,享年59岁。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是:“和平、奋斗、救中国。”
为继承孙中山遗志,1925年7月,汪精卫成立广州国民政府,并组建国民革命军,即“北伐军”。
国民革命:指1924-1927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国内革命战争。
二、北伐胜利进军
(一)开始
我不牺牲,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民无安宁。
国既沉沦,家孰与存。
——蒋介石在北伐誓师大会上的誓词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广州东较场举行北伐誓师大会。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声中,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二、北伐胜利进军
(二)概况
吴佩孚
兵力20万
孙传芳
兵力20万
张作霖
兵力35万
国民革命军兵力10万
北伐目的
时间
领导机构
军队名称
总司令
北伐对象
重要战役
北伐名将
北伐路线
汀(tīnɡ)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军阀
1926年7月-1927年
广州国民政府
蒋介石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1)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南京 (2)福建—浙江—上海
国民革命军
叶挺、第四军独立团(“铁军”)
二、北伐胜利进军
(二)概况
吴佩孚
广州
长沙
广州
上海
南昌
南京
1927.1.迁都武汉
杭州
郑州
济南
北京
沈阳
武汉
武汉
贺胜桥战役
汀泗桥战役
五原
武昌战役
(1)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
(2)在江西歼灭孙传芳主力。
(3)一路攻占南京,另一路由福建进入浙江、上海。
北伐主要战役
孙传芳
叶挺
二、北伐胜利进军
(三)胜利原因
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合作,发动了1924~1927年的革命。……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这是两党结成了统一战线的结果。
———《毛泽东选集》
根据敌我双方的军力情况,北伐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方针。首先以主力指向湖南、湖北战场……再集中兵力转向东南各省……最后进入长江以北地区……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国共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和作战方针
根本原因
二、北伐胜利进军
(三)胜利原因
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总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来源,给吴佩孚以致命的打击;农会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
——《中国近代现代史》
这支军队的军官在以实现国民革命为目标的思想教育的浸染下,具有高昂的战斗意志和对党的忠诚心,这与以往的军阀势力完全不同。
——《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
……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援助,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简史》
北伐军英勇作战,共产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支持
二、北伐胜利进军
(四)工农革命运动
农民运动
工人运动
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得到很大发展。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湖南农民协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群众组织)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地主,土豪,劣绅被打倒,农会成了唯一的权力机关,封建势力被极大地遏制。
周恩来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湘乡农民协会宣传画
二、北伐胜利进军
(四)工农革命运动
湖北农民协会会员
1926.7
1926.11
3万
20万
江西农民协会会员
1926.10
1927.2
6000多
30万
农民运动讲习所是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的学校。北伐军占领武汉后,1927年3月至6月,在武昌举办了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在这一时期,其他许多地方如广西、湖南、福建等也举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或农民运动讲习班。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主要由毛泽东主持实际工作,农讲所教员大多由共产党人担任,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农运的发展。
叁·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三、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一)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
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内部反动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
——毛泽东《“糟得很”和“好得很”》
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在北伐节节胜利的时候,帝国主义日益不安……力主拉拢蒋介石为帝国主义“维持秩序”,“镇压暴行”,并帮助蒋介石巩固地位.帝国主义列强公然鼓动蒋介石“迅速而果断地行动起来”,“使长江以南地区免于沦入共产党之手”。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一卷上册)》
帝国主义为确保在华利益分裂国共
三、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一)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
1927年4月 蒋介石 上海
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
在南京另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性质的国民政府。
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 武汉
“分共”会议
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
农群众。(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三、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影响: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
失败了。
教训:无产阶级必须坚持对革命的领导权,坚持
武装斗争。
上海街头悬挂被杀害者的头颅
宁可枉杀千人,
不可使一人漏网。
——汪精卫
在国民党的残暴统治下,大批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工农群众和其他革命者、民主人士被杀害。从1927年到1928年上半年,就有33万多人被杀。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一)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
上海街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
三、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时间:
2.人物:
3.地点:
4.性质:
1927年4月18日
蒋介石
南京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1927年的中国局势
1927年9月,武汉国民政府撤销,
南京国民政府成为一党专政的政府
三、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三)统一全国
1928年6月
日本制造皇姑屯事件
张作霖被炸死
1928年4月
二次北伐
讨伐张作霖
南京政府
在形式上
统一了全国
旧军阀被打垮,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在“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的同时,继续北伐。1928年底,形式上统一全国。
1928年12月
张学良东北易帜
服从“国民政府”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的实现
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北伐胜利进军
原因:
表现:
统一:
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七一五分共运动
1928年底,东北易帜,南京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时间:
总指挥:
目的:
主战场:
主要战役:
先锋:
战绩:
1924-1928
蒋介石
推翻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湖南、湖北、江西
汀泗桥、贺胜桥战役
叶挺的第四军独立团 (铁军)
消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推动了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合作标志:
合作方式:
合作基础:
合作内容:
1924年1月 国民党一大
党内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黄埔军校;北伐战争;工农革命运动
课堂小结
肆·巩固练习
1.孙中山指出:“我今天来分别共产主义和民生主义,可以说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基于这种认识,孙中山( )
A.提出三民主义 B.领导武昌起义 C.主张国共合作 D.创立黄埔军校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可知,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内容之一,孙中山的言论说明他意识到了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似性,即共产党和国民党有相似的追求,这为国共两党找到了可以合作的共性因素,故C正确。三民主义提出于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排除A;武昌起义发生于1911年,而共产主义这一奋斗目标提出于1921年召开的中共一大,排除B;创立黄埔军校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后,排除D。
2.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做了准备的是( )
A.北洋西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黄埔军校 D.福州船政学堂
C
解析: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A选项北洋西学堂是天津大学前身;B选项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前身;D选项福州船政学堂是海军学校。
3.黄埔军校开设的课程有:《三民主义浅说》《中国国民革命运动》《社会主义原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中国农民运动》《军队政治工作》等。由此可见,黄埔军校( )
A.是一所陆军军官学校 B.是中共建立的军校
C.注重学生的政治教育 D.完全被国民党控制
C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三民主义浅说》《社会主义原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军队政治工作》等课程,均围绕政治理论、革命思想、国情分析及政治工作方法展开,明显侧重于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引导和理论教育。黄埔军校作为国共合作时期的军事院校,不仅培养军事人才,更重视通过政治教育塑造学生的革命信仰和家国情怀,使学生理解革命的意义、目标及国内外形势,C项正确;题干未提及黄埔军校的“陆军”属性或军事技能课程,排除A项;黄埔军校是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立的国共合作军校,排除B项;黄埔军校时期国共合作密切,中共党员在军校中担任了重要职务,排除D项。故选C项。
4.1926年8月,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作为先锋浴血奋战,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材料中的现象发生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B.南昌起义时期 C.秋收起义时期 D.淞沪会战时期
A
解析:根据材料“1926年8月,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作为先锋浴血奋战,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和所学可知,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战争中第四军独立团团长是叶挺,他率领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一鼓作气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被誉为北伐名将,A项正确;1927年,南昌起义发动,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与材料时间“1926年8月”不符,排除B项;秋收起义是毛泽东领导的武装起义,发生在1927年9月,与材料时间“1926年8月”不符,排除C项;淞沪会战时期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与材料时间“1926年8月”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5.1927年,蒋介石对外宣布:“政府谨遵总理遗志,接受多数同志之主张,依据中央政治会议,于4月18日在南京办公。"至此宣告了( )
A.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B.北洋军阀政府的建立
C.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D.广州国民政府的建立
C
解析:本题考查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根据所学可知,在北伐胜利进军的时候,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1927年4月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即南京国民政府,C正确。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排除A;1912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政府成立,排除B;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排除D。故选C。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