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1 分子和原子 过关练 2025-2026学年
上学期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H2O B.Hg C.NaCl D.H2
2.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不尽相同。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汞 B.金刚石 C.氯化钠 D.水
3.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来,此过程中乒乓球内气体分子的
A.质量变大 B.体积变大 C.数目变多 D.间隔变大
4.如图是根据教材改装的装置。试管里装少量的浓氨水,滤纸上滴有酚酞试液,塞紧橡胶塞,数秒后滤纸变红。关于该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A.浓氨水易挥发
B.分子本身体积变大
C.分子在不停运动
D.实验节约药品,污染少
5.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热胀冷缩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B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不断地运动
C 将两个铅块紧紧地压在一起,铅块未被拉开 分子间存在引力
D 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A.A B.B C.C D.D
6.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A.氧气压缩为液氧——氧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B.干冰升华——分子间间隔增大
C.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D.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7.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的质量比原子的质量大
B.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C.相同原子可以构成不同分子
D.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间隔
8.下列微观示意图中表示多种分子的是(不同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A. B.
C. D.
9.如图所示是水(H2O)的微观层次结构,图中右侧“ ”表示
A.氢原子 B.氧原子 C.水分子 D.氯原子
10.下图是电解水反应的示意图。该图说明了( )
A.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水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C.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D.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1.为探究微粒的性质,某小组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他们连接好仪器后,开始采集数据,然后用注射器向长导管中注入8 mL 水, 一段时间后用酒精灯对准试管底部加热。该小组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2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B段曲线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B.BC段曲线说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C.CD段曲线说明温度升高,水分子的运动变慢
D.从 B 点开始,试管内空气中的水分子数目增多
12.借助便携式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性质实验如图1,实验结果如图2。下列根据实验和结果作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A.实验a中,曲线缓慢下降,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对比实验a和b,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对比实验a和c,说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其分子更易向下运动
D.对比三个实验,说明改变温度比改变瓶口方向更有利于分子向外运动
二、实验题
13.课外活动中,王老师为大家演示了如下左图所示的趣味实验—“魔棒生烟”,该实验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已知: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1)该实验中,保持氯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填名称)。
(2)图示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3)小丽同学根据实验原理,又设计了如下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图2是27℃时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微观示意图(一个氢分子质量小于一个氧分子质量)
①图2说明:温度相同时,气体分子的质量越大,分子运动越 (填“快”或“慢”)。
②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比一个氨分子质量大,则图1中A、B、C三处最先产生白烟的是 处。
三、填空与简答
14.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示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是 。
(2)下列描述中, 是化学变化, 是物理性质(填字母序号)。
A.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石灰石与盐酸生成了二氧化碳
D.电灯通电发光,放热
15.回答小练问题:
(1)欢欢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装置来探究微粒的性质:
图中都有一个相同现象即 ,该实验说明分子在 。
(2)如图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②表示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②从微观角度解释图①、图②的本质区别是 。
③由图②、图③可得到: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 ,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 。
16.“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该变化的反应类型是______(选填序号)。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氧化反应
(2)该变化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选填序号)。
A.过氧化氢分子 B.氢原子和氧原子 C.氧气
(3)为使图示完整准确,应在丙中补充______(填“A”或“B”)。
A. B.
(4)由图示得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 ,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分子。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B A A C A B B
题号 11 12
答案 C D
1.B
【详解】A、H2O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错误;
B、Hg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正确;
C、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错误。
D、H2是由氢分子构成的,错误。
故选B。
2.D
【详解】A、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由碳原子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是含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3.D
【详解】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质量、体积均不变,分子个数也没有增多,故选D。
4.B
【详解】A、该实验中浓氨水和滤纸没有直接接触,一段时间后,滤纸变红,说明浓氨水易挥发,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中,氨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本身的体积不变,符合题意;
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滤纸处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可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中所需药品较少,可以节约药品,减少污染,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A
【详解】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不能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中含有的酒精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C、将两个铅块紧紧地压在一起,铅块未被拉开,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6.A
【详解】A、氧气压缩为液氧是由于氧分子的间隔变小,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说法不合理,符合题意;
B、干冰升华过程中,由固态变成气态,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增大,说法合理,不符合题意;
C、酒香不怕巷子深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着,酒精分子四处扩散,说法合理,不符合题意;
D、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法水分子很小,说法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详解】A、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但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一个分子的质量比构成它的原子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B、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但原子仍可以再分,可分为原子核和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如氧原子可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分子、原子间都有一定的间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8.A
【详解】A.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图中含有两种分子,此选项符合题意;
B.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图中含有一种分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图中含有一种分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图中含有一种分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B
【详解】由图可知,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微观层次结构图中右侧“ ”表示氧原子。
故选B。
10.B
【详解】A、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A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水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B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不是分子重新组合,C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C
【详解】A、根据图示,AB段曲线湿度不为0,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故A说法正确;
B、BC段对应的温度不变,湿度增大,湿度的变化是因为水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试管上方,使湿度增大,故B说法正确;
C、CD段,对应的温度增大,湿度增大,说明温度升高,水分子的运动变快,导致试管上方的湿度增大,故C说法错误;
D、从 B 点开始,湿度增大,说明试管内空气中的水分子数目增多,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2.D
【详解】A、实验a中,装置敞口正立,曲线缓慢下降,即氧气的体积分数不断减小,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瓶外了,故A判断正确;
B、实验a中,装置敞口正立,实验b中,装置敞口正立加热,对比实验a和b,实验b的曲线下降比a明显,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B判断正确;
C、实验a中,装置敞口正立,实验c中,装置敞口倒立,对比实验a和c,实验c的曲线下降显著,即实验c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减小的明显,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则说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其分子更易向下运动,故C判断正确;
D、通过对比实验abc,实验c中曲线下降比曲线b下降明显,对比三个实验,说明改变瓶口比改变温度方向更有利于分子向外运动,故D判断错误;
故选:D。
13.(1)氯化氢分子/氯化氢
(2)化合反应/化合
(3) 慢 C
【详解】(1)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保持氯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氯化氢分子;
(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3)①一个氢分子质量小于一个氧分子质量,相同条件下,氢分子的运动速率快,故说明温度相同时,气体分子的质量越大,分子运动越慢;
②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比一个氨分子质量大,则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慢,氨分子的运动速率快,浓氨水和浓盐酸均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由于氨分子运动速率快,图2中A、B、C三处最先产生白烟的是C处。
14.(1) B AD
(2) C B
【详解】(1)A、D中只含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C中只含一种原子,属于纯净物;B中含有三种分子,属于混合物;A、D是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C是由原子构成的纯净物,故填B、AD;
(2)A、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石灰石与盐酸生成了二氧化碳,这一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
D、电灯通电发光,放热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
故填C、B。
15.(1) 酚酞溶液变红 不断运动
(2) 水氢气+ 氧气 ①中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②中水分子变为氢分子和氧分子 原子 数目
【详解】(1)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氨气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形成氨水,让无色酚酞变红,浓氨水和酚酞溶液开始时不在同一个烧杯或同一个位置,故可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填:酚酞溶液变红、不断运动;
(2)①图②表示是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反应文字表达式是:水氢气+ 氧气,故填:水氢气+ 氧气;
②图①是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而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是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③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原子,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故填:原子、数目。
16.(1)B
(2)A
(3)B
(4)分子分解为原子
【详解】(1)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选:B;
(2)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过氧化氢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部分氧原子组合成水分子,部分氧原子组合成氧分子,发生变化的微粒是过氧化氢分子,故选:A。
(3)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不变,为使图示完整准确,应在丙中补充2个水分子,故选:B;
(4)由图示得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故填:分子分解成原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