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19 21:5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复习导入
经济大危机
1929—1933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摆脱危机
寻找出路
美国:
罗斯福新政
德、意、日:
法西斯政权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教学课件
学习目标
1.了解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知道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及其对外侵略扩张的相关史实。(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2.掌握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总结归纳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异同。(历史解释)
3.认识法西斯势力的恐怖统治严重地威胁世界和平。(家国情怀)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01
什么是法西斯?
法西斯”一词源于古代罗马。罗马共和国时期最高行政长官有12个卫士相随。他们手持束棒,束棒中间插着一把战斧,象征着国家的最高权力。束棒用于施行笞刑,斧子用于执行死刑。“束棒”在古代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中,读作“法西斯”。象征强权、暴力、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掠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极端独裁统治。
独裁
暴行
侵略
相关史事
法西斯
1.背景
材料一 意大利在一战中支出军费120亿美元,其他损失30亿美元,欠美、英债务44亿美元,巴黎和会分赃最少,称之为“乞丐帝国主义”。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意大利政府更迭频繁,持不同政见的政党轮流上台执政。
材料三 1916年,意大利全国各地举行的罢工达1871次,参加者55.4万人;1920年工人运动的声势更加浩大,全国举行罢工2070次,参加者猛增至231.4万人。
——《世界金融五百年》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教材归纳一战结束后意大利的社会形势如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
社会形势:
2.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墨索里尼乘机组织法西斯党。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墨索里尼(1883—1945)
法西斯党标志
意大利国王被迫任命墨索里尼为首相
3.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统治政策
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墨索里尼宣布法西斯党为意大利唯一合法政党,其后自封为“领袖”及“最高帝国元帅”。
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梦想恢复罗马帝国的疆界、地位和威严。1935年,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法西斯党徒在罗马街头焚毁反对派的宣传品
意军攻占埃塞俄比亚首都
埃塞俄比亚士兵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02
1.背景
项目 工业 下降 农业 下降 外贸 缩减 失业 人数 罢工次数
德国 40% 30% 70% 600万 1931-1934年1000次
1929-1933年德国的社会经济状况
材料:“许多人从凡尔赛暴力和平的‘耻辱’中省悟出个人困境的原因,并把这种困境同民族不幸完全等同起来”
——米勒.波特霍夫《德国社会民主党简史》
材料:他(希特勒)极富戏剧性的表情变化加强了其滔滔不绝的演讲的气势。……总能以其激昂的情绪、戏剧般的表演,引起听众们歇斯底里的狂热激情,吞噬掉绝大多数听众的理智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现实原因
历史原因
个人原因
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
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
希特勒的蛊惑宣传赢得广泛支持
2. 德国的复仇之路
希特勒出生在奥地利的一个普通海关职员家庭。1914年, 他加入德国陆军,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退役。
1919年,希特勒加入德意志工人党,该党后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即“纳粹党”。
1923年11月,他在慕尼黑啤酒馆暴动,试图武装夺权。结果暴动被镇压,希特勒被捕。在狱中,他写成《我的奋斗》一书,确立其思想体系。
民族沙文主义
1924年出狱后,开始组织党务,重建力量
种族主义
复仇主义
“纳粹”(Nazi)
“民族的”(National)
“社会主义的”(Sozialistisch)
优劣种族
排斥迫害
最终演变为屠杀
德国至上
借口侵略
侵犯他国主权
复仇动员
扩军备战
借口撕毁条约
对内:从选票走向独裁
1933年1月
希特勒通过选举成为德国总理
他解散国会,禁止其他政党活动,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933年2月
国会纵火案
纳粹党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暂停基本人权,自由被“合法”剥夺。
1938年11月
“水晶之夜”
纳粹组织大规模袭击犹太人商店、教堂、住宅,一夜之间上万栋建筑被毁、上百人被杀、三万人被捕,德国陷入恐怖氛围。
“我们容不得他们的玻璃,还会容得下他们的生命?”
“德国需要一个强人!一个能带领民族走出危机的人!”
2. 德国的复仇之路
公开扩军,撕毁《凡尔赛条约》
德国战机、坦克再度轰鸣,战争机器启动
重占莱茵区(非军事区)
法国未反应,助长纳粹胆量
吞并奥地利(德奥合并)
德奥边界消失,德国国土大增
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露出全面扩张本质
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吞并奥地利
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对外:走向战争的铁蹄
1939年
1935年
1936年
1938年
面对德国的疯狂扩张,英法在做什么?
2. 德国的复仇之路
3.绥靖政策的纵容
绥靖政策是指英法等国为避免战争,对德、意等侵略行为采取的退让与妥协策略。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的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国的慕尼黑开会,签订《慕尼黑协定》,强行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
英国首相张伯伦在返回英国后,向公众展示他与希特勒签署的《慕尼黑协定》,并宣称“为我们的时代带来了和平”。
(1)纵容侵略、助长希特勒野心
(2)欧洲安全格局彻底崩塌
(3)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后果:
英国首相张伯伦与德国总理希特勒在慕尼黑会议上握手。
放心,我这次真的不会再扩张了
你觉得希特勒说的话可信吗?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03
材料: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1927年《田中奏折》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总战略
材料:《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等原则。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打破了日本在一战期间取得的独霸中国的局面。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影响简表
工业生产下降 对外贸易缩减 工人失业人数 工人罢工次数
32.5% 50% 300万 1931年2415次
(1)日本觊觎中国之心由来已久
(2)日本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十分不满
(3)在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
1.背景
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势力核心:
(2)建立标志:
(3)影响:
军部:指日本当时庞大的军事官僚机构。包括陆军省、海军省等军事机关。根据日本当时的宪法规定,天皇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军部直接听命于天皇,政府无权过问,使军部在日本社会中占有特殊地位。军部是法西斯势力的核心。
广田弘毅
军部
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
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统治政策:
加紧扩充军备,增加军费开支
制定了《国策基准》
1931年,策划九一八事变;扶植“满洲国”;蚕食华北地区;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
“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之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定为日本根本国策。
对内:
对外:
扩充军备
大东亚共荣圈
九一八事变
4.法西斯同盟的组建
1940年9月,德、意、日在柏林签订《三国同盟条约》。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正式结盟。
轴心国集团形成
柏林
轴心国
罗马
东京
三头怪兽
性质: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
认识:德、意、日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面对经济危机,德、日与美国的应对方式有何不同?原因何在?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用德意志的剑为日耳曼人获得耕地,为这个民族获得每日食粮。
——希特勒《我的奋斗》
不同: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走出经济危机;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对外扩张。
原因:
①德、日两国有深厚的军国主义传统;美国最早建立起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政体,民主传统悠久。
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德国受到严厉制裁,日本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受到遏制。德国存在复仇情绪,日本急于打破遏制。美国是这一体系的受益者,不想破坏现存秩序。
③德、日经济实力弱,依赖对外扩张使经济复苏;美国经济实力雄厚,可以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来缓和危机。
“黑色脚步”不仅是战争的开始,
更是对人类尊严与和平秩序的践踏。
历史告诉我们什么?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以史为鉴,警钟长鸣;
坚定立场,反对一切形式的侵略。
对今日有哪些启示?
战争从来不是某一国的问题,而是全人类的伤痛。
法西斯的联合扩张,让世界深陷灾难的漩涡。
面对侵略结盟,沉默就是纵容。
我们应该意识到什么?
只要世界人民在心灵中坚定了和平理念、扬起了和平风帆,就能形成防止和反对战争的强大力量。……这样一种期待,这样一种憧憬,是我们今天依然要坚守的。不仅要坚守,而且要通过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教育、科技、文化活动,让和平理念的种子在世界人民心中生根发芽,让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星球生长出一片又一片和平的森林。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德国法西斯政权
日本法西斯政权
对内独裁统治
对外领土扩张
建立时间:1922年
背景:一战后,经济衰退,政治混乱
吞并埃塞俄比亚
建立:1933年,希特勒上台
影响:二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暴行:国会纵火案、迫害犹太人等
背景:经济大危机的打击
建立: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经济危机)
暴行:发动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
影响:二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墨索里尼统治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04
1.1929—1933年,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各国选择了不同的解决方式和应对手段。下列史实与解决和应对经济大危机没有关联的是:( )
A.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B.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C.日本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组织,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D.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2.经济大危机爆发后,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对外扩张,吞并的国家是( )
A.埃塞俄比亚 B.奥地利
C.捷克斯洛伐克 D.波兰
3.1934年苏联正式加入国联,1935年签订《苏法互助条约》,1939年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且开始了一系列调整西部疆界的行动,建立“东方战线”。苏联采取这一系列措施,主要是因为(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D.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
4.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 )
A.受到经济危机严重冲击
B.法西斯势力的与日俱增
C.国内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D.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5.20世纪30年代,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势力不断扩张,最终形成了( )
A.三国同盟 B.三国协约
C.轴心国集团 D.北约组织
6.从1940年开始,犹太人被禁止“拥有自行车,乘坐公共汽车,去电影院……”直到实行种族灭绝政策,被禁止“活下去”。材料反映的是( )
A.意大利法西斯的暴行 B.德国法西斯的暴行
C.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D.英法的“绥靖政策”
7.《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中写道:“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但是,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二战前“一些大国”( )
A.遏制经济危机 B.推行绥靖政策
C.抵制纳粹势力 D.倡导欧洲和平
感谢您的收看
教学课件
历史 九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