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易错知识点单选 强化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易错知识点单选 强化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19 17:4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易错知识点单选 强化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铁 B.一氧化碳 C.氯化钠 D.金刚石
2.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下列物质构成微粒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3.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下列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
A.硫酸铜 B.铁 C. D.水
4.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H B.H+ C.H2 D.2H
5.李清照在《醉花阴》中写了“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词人能闻到菊花清香的原因是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不可分
6.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六月茉莉花飘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CO和CO2具有不同化学性质——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不同分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C.液态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升高温度,分子体积变大
D.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不易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单位体积内氧分子的数目不同
7.奶茶是一种很流行的饮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水泡茶的过程中,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B.红糖溶解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C.奶茶中常加入冰块降温,冰块中的水分子停止运动
D.能闻到奶茶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8.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D.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间隔
9.适量补铁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菠菜中含有大量铁,这里的“铁”指的是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单质
10.下列有关元素名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元素都是金字旁 B.固态非金属元素都是石字旁
C.有三点水的都是液态非金属元素 D.气态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都是气字头
11.下列元素符号和元素名称都正确的是
A.猛Mn B.贡Hg C.硅S D.钡Ba
1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下列表示2个氦原子的是
A.He2 B.2He2 C.2HE D.2He
13.分析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F ③
S ④ Ar
A.②和③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B.④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C.①③两种元素的原子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都在第二周期
D.元素周期表每一周期都是以金属元素开头,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14.硫、氯和硒都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同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B.硫和硒两种元素位于同一族
C.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4
D.硫和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15.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大量芯片,氮化镓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之一,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镓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镓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C.推测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
D.镓原子的中子数为39
16.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元素组成的单质不只一种 B.乙和丙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和9
C.第二行的四种元素都在第三周期 D.甲元素、氖元素组成的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可用作航标灯
17.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所有原子均由a、b、c三种粒子构成
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a和c上
18.徐光宪及其团队经过多次实验实现了稀土元素镨与钕的分离。镨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9,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9,其核外电子数为
A.140.9 B.59 C.82 D.200
19.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③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B.②表示的粒子符号为
C.③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②④两种粒子都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20.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C.氯化钾的结构与氯化钠相似,则氯化钾是由氯离子和钾离子构成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21.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属于同族元素的不同种粒子 B.③④属于同种粒子
C.每个②粒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D.①③均易失去2个电子
22.有关相对原子质量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质量的单位是克
B.原子的实际质量太小,所以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C.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一种原子实际质量与一种碳原子实际质量的比值
D.原子的实际质量越小,相对原子质量就越大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C C C D D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C D B A D B C C
题号 21 22
答案 C B
1.C
【详解】A、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选项符合题意;
D、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详解】A、铜由铜原子构成,氮气由氮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甲烷由甲烷分子构成,硅由硅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氨气由氨分子构成,氖气由氖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硫酸铜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详解】A、硫酸铜是含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故选项符合题意;
C、是由分子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氢气()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因此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
A、 H表示氢原子,A错误;
B、表示氢离子,B错误;
C、 表示氢分子,C正确;
D、 2H:表示两个独立的氢原子,D错误。
故选 C。
5.C
【详解】词人能闻到菊花清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闻到花香,故选:C。
6.C
【详解】A、六月茉莉花飘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不同分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CO和CO2分子构成不同,具有不同化学性质,故选项解释正确;
C、液态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是因为升高温度,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D、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不易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是因为单位体积内氧分子的数目不同,氧气中接触到氧分子的几率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7.D
【详解】A、烧水时水分子间隔变大,但分子体积不变,错误。
B、红糖溶解是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未改变,错误。
C、冰块中的水分子仍在运动,不会停止,错误。
D、香味扩散说明分子不断运动,正确。
故选D。
8.D
【详解】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说法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说法正确。
C、化学变化时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所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说法正确。
D、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也有间隔,说法错误。
故选D。
9.B
【详解】物质由元素组成,菠菜中含有的铁,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具体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其在物质中的宏观组成,指的是铁元素;
故选:A。
10.A
【详解】本题考查元素名称的偏旁部首与元素类别的关系。在初中化学中,元素名称的偏旁通常表示其状态或类别,但需注意特例。以下逐项分析:
A:金属元素通常有金字旁(如铁、铜、钠),但汞(Hg)是金属元素,名称“汞”的部首是“水”,不是金字旁。因此,该说法有例外,故A说法正确;
B:固态非金属元素(如碳、硅、硫、磷、碘)的名称都有石字旁(如“碳”为石旁、“碘”为石旁),没有例外。故B说法正确;
C:有三点水(氵)的元素是液态非金属,故C说法正确;
D:气态非金属元素(如氧、氢、氮、氟、氯)和稀有气体元素(如氦、氖、氩)的名称都有气字头(如“氧”为气头、“氦”为气头),没有例外。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11.D
【详解】A、Mn元素名称应为 “锰”,该选项错误;
B、Hg元素名称应为 “汞”,该选项错误;
C、硅的元素符号应为 “Si”,“S”是硫元素的符号,该选项错误;
D、钡元素符号为 “Ba”,该选项正确。
故选D。
12.D
【详解】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氦原子表示为2He,故选:D。
13.C
【分析】根据表格结构及元素位置推断:
①为氧(O,第二周期VIA族),②为氦(He,第一周期0族),③为氖(Ne,第二周期0族),④为氯(Cl,第三周期VIIA族)。
【详解】A、②为氦(He,最外层2电子),③为氖(Ne,最外层8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A说法错误;
B、 ④为氯(Cl,最外层7电子),未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容易得到一个电子。故B说法错误;
C、 ①(O)和③(Ne)的电子层数相同(均为2层),且均在第二周期。故C说法正确;
D、 第一周期以氢(H,非金属)开头,不符合。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14.D
【详解】A、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不同,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硫和硒位于同一纵列,位于同一主族,不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4,不符合题意;
D、硫元素和氯元素位于同一横行,其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符合题意。
故选D。
15.B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镓,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A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B不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1,表示原子序数为31,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核外电子数为3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可知,第一层排布2个电子,第二层排布8个电子,第三层排布18个电子,第四层排布3个电子,共计31个电子,即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3小于4。C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1,表示原子序数为31,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且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镓原子的中子数=69.72-31≈39。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16.A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乙是8号元素,为氧元素。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有氧气(O2)和臭氧(O3),不只一种,该选项正确;
B、乙是氧元素,原子序数为8,核外电子排布为2、6,最外层电子数是6;丙是氟元素,原子序数为9,核外电子排布为2、7,最外层电子数是7,该选项错误;
C、元素周期表中,横行表示周期,这四种元素在同一横行,都在第二周期,而不是第三周期,该选项错误;
D、甲元素是氖元素上方的元素,推测甲为氦元素。氦气、氖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等;而它们用作航标灯是利用其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是因为化学性质稳定,该选项错误。
故选A。
17.D
【分析】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a是带正电荷的粒子,则a为质子,b是带负电荷的粒子,则b为电子,c是不带电的粒子,则c为中子。
【详解】A、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则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a,故选项说法错误;
B、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均由a、b、c三种粒子构成,如氢原子中不含有中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a为质子,c为中子,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不一定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a和c上,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8.B
【详解】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故镨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9,故选:B。
19.C
【详解】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①③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表示的粒子均为原子,①③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说法正确;
B、②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表示为Na+,故选项说法正确;
C、③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为6>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②④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0.C
【详解】A、原子不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氢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故A不正确;
B、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相等,但中子数不一定相等,故B不正确;
C、氯化钾的结构与氯化钠相似,则氯化钾是由氯离子和钾离子构成,故C正确;
D、水由水分子构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D不正确;
故选:C。
21.C
【详解】A、①③分别为氦元素和镁元素,尽管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不属于同族元素,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③④的核内质子数相同,但分别是原子、离子,不是同种粒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②中质子数为8,核外电子数2+8=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阴离子,则每个②粒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其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得电子;③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22.B
【详解】A、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应为“1”或无量纲,A错误。
B、原子的实际质量极小(例如,氢原子质量约1.67×10-24克),使用实际质量在计算和比较时不方便。因此,科学家引入相对原子质量(如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以简化表达和运算,B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是:一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的比值,C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与实际质量成正比。例如,氢原子实际质量小,相对原子质量约1;氧原子实际质量大,相对原子质量约16。因此,实际质量越小,相对原子质量越小,D错误。
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