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1 吉祥剪纸 教学设计
课题 吉祥剪纸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吉祥剪纸》是桂美版七年级美术教材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本课程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剪纸,掌握剪刻技法,提升动手实践与视觉表达能力。通过赏析“黄河人家”“著名剪纸人物” 等经典剪纸作品,了解库淑兰等非遗传承人的创作实践,让学生感受剪纸在节庆、人生仪式等民俗场景中的应用,理解其承载的吉祥寓意与民众生活智慧。以及拓展呈现套色、染色、连续法等剪纸形式,拓宽学生艺术视野,提升审美判断与创意表达能力。教材通过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在作品寓意解读、成果分享中增进师生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升美术表现能力,同时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2022新课标要求 1、能领略和欣赏非遗传承人创作下,剪纸所带来的独特艺术特色,初步形成发现、感知、欣赏美的意识。2、在欣赏中外剪纸、了解民俗背景的过程中,学生既能辨析不同风格的审美特点,又能深刻感知中华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最终实现 “从技能学习到文化认同”的提升。3、了解传统工艺的主要流程,认识每一种传统工艺都值得我们保护与传承。运用剪、刻、折等方法制作工艺品,知道中国传统工艺在传承古老技艺的同时也在积极创新,能用文字等方式表达关于保护传统工艺的看法与建议。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 通过观察剪纸技法以及套色、染色剪纸的色彩搭配。赏析经典剪纸作品,感受其质朴或绚丽的视觉效果;对比马蒂斯等国外艺术家的剪纸创作,领略不同文化背景下剪纸艺术的审美差异,提升对剪纸艺术形式美与内涵美的感知能力。(审美感知)2. 可以通过运用剪刀、刻刀等传统工具,结合 剪纸技法,表现出吉祥剪纸的基本形态,如 “吉祥小虎”“马到成功” 等形象,掌握剪纸的基本艺术表现方法。进而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写实、夸张、变形等手法,对吉祥纹样进行创意改造或尝试融合现代元素进行剪纸创作,创作有个性、有创意的吉祥剪纸作品。(艺术表现 创意实践)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剪纸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通过剪纸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知晓其在节庆、人生仪式等民俗场景中的应用,理解剪纸纹样承载的吉祥寓意与民众生活智慧;同时,认识到剪纸在传承古老技艺的同时积极创新,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保护意识。(文化理解)
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目标群体为七年级学生,他们大多在13-14岁之间,进一步接触系统化的美术课程。由于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喜欢新颖、富有创意的学习活动,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践体验,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创作有一定兴趣,具备初步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天赋和兴趣可能更为突出。
重点 能够学会观察和运用剪纸工具展示其悠久的艺术作品魅力和特色。
难点 能够将所学知识点和新时代要素融入到美术创作当中。
材料准备 教学材料、举例艺术作品、引入视频、剪刀、白纸、红纸、铅笔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观看视频。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技艺之一,中国剪纸于 2009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形式多样、题材广泛,花草鱼虫、飞禽走兽等都 可化作纸上灵动而富有寓意的图形符号,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出示图片) 进行新课导入,初步认识剪纸的独特技法及其他特色。 通过对剪纸的介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初步激发学生对剪纸文化的学习兴趣,引入课题内容。
讲授新课 任务一、调查我国著名的剪纸艺人,欣赏其作品及作品寓意。问:剪纸艺人用灵巧的双手赋予剪纸更多的艺术美感 及吉祥寓意。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剪纸艺人吗?(出示图片)高凤莲:陕西延川人,中国剪纸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延川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代表作为《黄河魂》《陕北风情》等。段建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剪纸艺术大师。其剪纸既有农耕、游牧文化为主体属性的纹样传承,也有东西方文化交流衍生和儒释道文化为主体特质的纹样流传,被学界誉为民俗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代表作有《草原雄鹰》。曹佃祥:陕西安塞剪纸的代表人物,出生于横山县,后定居安塞,她吸收汉代画像石的造型特征,融入剪纸创作,作品充满力量感。其作品有《鹰踏兔》。库淑兰:陕西咸阳旬邑县赤道乡富村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 “杰出民间艺术大师” 称号,是首位获此称号的中国人。其代表作品有《剪花娘子》、 《一树梨花靠粉墙》。欣赏作品,说一说分别表达了怎样的吉祥寓意?(出示图片)《黄河魂》以黄河为主题,通过粗犷雄浑的线条和写意手法,展现了黄土地的厚重与沧桑,寄托了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深情与生命意识。(出示图片)《草原雄鹰》中雄鹰作为草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代表着勇猛、自由、力量和崇高,寓意着蒙古族人民如雄鹰般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也体现了对草原生态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出示图片)《鹰踏兔》描绘了雄鹰俯冲啄兔的造型,“鹰踏兔” 是民间较常出现的剪纸纹样,鹰属阳代表男性,兔为阴代表女性,暗含阴阳相合相生的寓意,象征生殖崇拜。(出示图片)《一树梨花靠粉墙》洁白的梨花象征着纯洁无瑕的品格与心灵, “梨” 与 “利” 谐音,让绽放的梨花承载了生活顺遂、平安吉祥的期许,传递出对美好前景与新机遇的憧憬。(出示图片)小知识剪纸寓意表达方式:借助谐音表意:如以 “蝠”谐 “福”,搭配福字、蝙蝠图形强化福运;“蛇盘兔” 谐音关联 “必定富”,寄寓日子红火、富贵不断。通过元素象征:牡丹象征富贵,蝴蝶谐音 “无敌”,石榴寓意多子,桃子代表长寿,将它们与主体形象(兔、蛇等)结合,传递多福、多寿、多子等美好愿景。组合图案传意:把蛇与仙鹤、凤凰、铜钱等元素搭配,表达福寿双全、万事如意、财源滚滚;用春字、福字、喜字等组合,体现春回大地、福禄长久。任务二、从分类、技法等方面,搜集了解剪纸相关知识。剪纸的构图有均衡法、连续法、对称法。维度对称法连续法均衡法技法逻辑以 “轴线” 为核心,依赖 “对折剪裁” 的物理特性以 “母题” 为核心,依赖 “复制 - 衔接” 的排列逻辑以 “视觉重量” 为核心,依赖 “主次 - 疏密” 的调控逻辑核心功能塑造经典、神圣的传统形象,奠定画面的稳定框架实现大面积装饰覆盖,构建图案的节奏与韵律打破刻板感,突出主体与意境,增强画面活力视觉符号囍字、团花、对称门神回纹边框、缠枝莲带状纹样、炕围四方花纹错落的花鸟组合、生活化场景剪纸的色彩有单色、套色、染色。运用单色、套色和染色的常见三种剪纸色彩技法。1.“染色作底 + 套色构主体”: 剪刻宣纸底纹,以晕染法赋予浅蓝、米黄等底色;套色剪刻主体,粘贴于底纹之上。2.“单色定形 + 局部染色 + 套色点缀”:白色宣纸剪刻主体,点染法给脸颊、衣饰边缘添淡色;剪刻小尺寸套色部件,粘贴至对应位置。3.“套色部件先染色 + 拼接成图”:套色前,对单个部件染色干透后按套色逻辑拼接成完整图案。剪纸的表现手法有阴剪、阳剪等。阳剪 把图案以外的部分剪刻掉, 保留图案原有的点线面,一般需要线线相连。阴剪 把图案剪刻掉,剩下图案以外的部分,通过衬纸反衬出图案的内容,一般要求线线相断。阴阳剪的特点及其适用题材阴剪(阴刻):简洁大气、庄重浑厚、视觉冲击力强。因依赖块面对比,更具装饰性和符号感,弱化细节,强化整体轮廓。适配题材:标志性符号、装饰性边框、背景衬托。阳剪(阳刻):细腻灵动、通透精巧、细节表现力强。可精准刻画纹样的纹理、结构与动态,画面更显轻盈。适配题材:精细物象、叙事性场景、独立纹样。知识链接剪纸的吉祥寓意有很 多,如“鱼”象征余庆,“玉米”象征丰收,“蝴蝶”象 征美好的未来等。小知识剪纸分类按题材分类:民俗吉祥类:核心为传递祈福寓意,常见元素如铜钱、蝙蝠、牡丹、如意。生活场景类:还原日常或节庆画面,如胖娃娃拉兔灯、农耕场景、节日庆典等。动植物类:以自然动植物为主体。任务三、运用不同的剪纸技法完成一幅剪纸作品,在班会上展示、交流。剪纸步骤工具材料:铅笔、剪刀、红纸、白卡纸等。1. 准备好一张红纸、白卡纸和工具。(出示图片)2. 画好大公鸡的线稿,并将需要剪掉的部分涂黑。(出示图片)3. 沿着大公鸡的外轮廓剪出图案。(出示图片)4. 用剪刀剪掉涂黑的部分。(出示图片)5. 将剪好的公鸡装裱到白卡纸上,完成。(出示图片)运用不同的剪纸技法完成一幅剪纸作品,在班会上展示、交流。(出示图片)知识链接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法国著名画家、雕塑家、版画家,以使用鲜明、 大胆的色彩绘画而著名。他晚年时通过剪纸作品表达自己的艺术灵感,别有一番意趣。(出示图片)小知识剪纸时的注意事项:工具:选锋利舒适的剪刀、细尖刻刀,用后清刀刃防生锈。纸张:按需求选纸,褶皱纸需熨烫 / 压平防错位。画稿固定:画稿用铅笔轻画保清晰,用回形针 / 低粘胶带固定。剪刻顺序:先剪内部镂空、细小线条,再剪外部轮廓、粗结构,避免毁细节。四、分享与评述 学生作品欣赏(出示图片)思考探究:翻阅词典,查找具有美好寓意的词语,为家人朋友创作 一幅剪纸作品,送去美好的祝福。 查阅剪纸的相关资料,认识剪纸艺术非遗传承人进行作品赏析。学习小知识。从构图方面,初步认识剪纸的技法。学习剪纸的色彩。学习剪纸的表现手法。学习知识链接学习小知识。运用不同的剪纸技法完成一幅剪纸作品。在班会上展示、交流。学习知识链接。学习小知识。学生完成艺术作品观察欣赏。进行思考探究。 引导学生自行查阅,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回答所知道的著名剪纸艺人,形成发现、感知、欣赏美的意识。在认识著名剪纸艺人后进一步对其代表作进行赏析,深入了解他们作品中的吉祥寓意加深学生对剪纸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拓展剪纸相关的寓意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习构图方法,掌握每一种方法的功能和特性,以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在构图的基础上搭配剪纸的色彩技法,促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色彩搭配的提升。带领学生一步步的认识关于剪纸的技法,引导其融合技法结合思考进行学习。拓宽学生关于剪纸的吉祥寓意的知识面。进行教材知识点补充关于剪纸的分类,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指导学生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在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作品欣赏和交流,进而查缺补漏。补充关于外国剪纸艺术的知识面,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剪纸艺术风格。提醒学生在实践中的注意事项。促进学生的细心和观察能力。在老师带领下进行展示强化对知识内容的掌握。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感受剪纸的吉祥寓意,分析其的作用,促进学生对剪纸的艺术欣赏能力。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选择本节课所学习的剪纸技法,裁剪出主题为“蝴蝶”或者“玉米”的剪纸。 完成课堂练习。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
课堂小结 学生通过认识 “阳刻”“阴刻”“对称构图” 这些剪纸的形式特征,到赏析 “黄河人家”“著名剪纸艺人” 等经典作品,感受剪纸在民俗场景里承载的吉祥寓意与生活智慧,再到对比马蒂斯等国外艺术家的创作,拓宽了艺术视野。大家也动手实践,用剪刀、刻刀创作了自己的吉祥剪纸,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动手能力和创意表达,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同。在作品展示环节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进行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板书 吉祥剪纸调查我国著名的剪纸艺人,欣赏其作品及作品寓意。从分类、技法等方面,搜集了解剪纸相关知识。运用不同的剪纸技法完成一幅剪纸作品,在班会上展示、交流。分享与评述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
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1、剪纸的发展历程起源与雏形(先秦 - 西汉):源于原始镂空技法(如陶器雕刻),西汉纸普及后工艺转至纸上,南北朝吐鲁番墓出土 “对马”“对猴” 团花剪纸为早期实物。形成与发展(南北朝 - 唐代):南北朝 “人日节” 有剪彩、镂金习俗,唐代应用扩展,技艺精进且融入文学记载。繁荣与专业化(宋代):出现专业剪纸艺人与街市剪纸商品,剪纸与皮影戏、走马灯、瓷器釉饰(吉州窑)、蓝印花布工艺融合。鼎盛与流派分化(明清):宫廷与民间普及,形成地域流派,并与刺绣、扇面装饰结合。现代转型与创新(20 世纪至今):20 世纪延安剪纸聚焦现实题材,新中国后结合国家叙事;21 世纪科技赋能(AI 创作)、文创开发,2009 年入选联合国非遗,推动国际交流。少数民族贡献:鄂伦春族动物剪影、壮族傣族民族纹样等,体现文化多样性。2、学习剪纸的途径线下专业课程:报剪纸培训班,或参与非遗传承人 / 民间艺人开设的课程能获面对面指导与实操纠错。线上学习资源:看免费剪纸教程或在在线课程平台购系统课程;也可加入剪纸社群,交流经验、获取素材。自主实践与参考:读剪纸专业书籍,临摹经典剪纸作品,还可参观剪纸展览,积累创作灵感。3、剪纸的用途形式一、张贴:即直接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彩扎之上以为装饰。二、摆衬:即用于点缀礼品、嫁妆、祭品、供品。三、刺绣底样:用于衣饰、鞋帽、枕头。四、印染:即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用于衣料,被面、门帘、包袱、围兜、头巾等。4、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中国的昆曲、京剧唱段、民间史诗、方言谚语。表演艺术:傣族孔雀舞、蒙古族长调、藏戏。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中国的春节祭灶、端午龙舟、苗族银饰节。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中国二十四节气、传统中医针灸。传统手工艺技能:景德镇制瓷、苏绣、侗族木构建筑技艺。 进行课外知识拓展。 拓宽学生知识面。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结合多个举例,引导学生观察和赏析剪纸的技法及艺术作品的特色及表现手法,增强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关联马蒂斯等国外剪纸,形成中外对比资源,可拓宽艺术视野、提升审美判断;通过多媒体展示作品,激发学生的绘画灵感和表达欲望,以及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强化学生多阅读的好习惯,使学生乐于动手乐于表达。
教学反思 优点:结合多个剪纸作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特色资源,将传统文化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赏析与创作中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加深对剪纸技法的创新运用的再塑,从而结合理论与实践,让学生进行内容创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手意识。不足点:对于部分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剪刻技法的掌握上可能还存在困难,个别指导的时间和深度不够。对剪纸文化内涵的挖掘还可进一步深入,可更多地结合具体民俗场景,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剪纸承载的生活智慧和精神信仰。 进行教学反思总结 明确本课教学过程的缺陷,进行教学过程的改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