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鲍沟中学第一学期单元试题
九年级语文 第一单元
一、基础知识综合
以下是同学们准备的展板上的文字,请你帮忙完善。
①在古典诗文的长廊中,我们总能瞥见无数自强不息的身影。②豪放不羁的李白,豁达进取的刘禹锡,超然旷达的苏轼……③他们不会因自己的遭遇自惭形秽,始终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__________;④忧国忧民的范仲淹,与民同乐的欧阳修……他们怀揣济世安民的大义,始终在历史的潮头搏击风浪。⑤中国的贬谪文人用实际行动证明诗文并非不是附庸风雅的作品,而是搭建精神之屋的坚实砖瓦。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sāo数百年”,形式多样的古典诗歌流传千年,穿越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直抵人心。现代诗歌,形式自由,直指时代的爱与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中,林徽因以错落有致的格式道尽四月春光的鲜妍、娉婷,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乡愁》中,余光中以回环往复的节奏,寄寓对祖国的深情。从古到今,中国诗歌以多样的形式,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启迪着我们的心智。每个人都需要精神的栖息地,而诗歌里正有慰籍人生的精神给养。
1.请你为展板文字中的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风sāo( ) (2)娉婷( )
2.请你结合语境,解释展板文字中画横线的词语。
(1)源远流长:
(2)鲜妍:
3.填入展板文字第1段空缺处的成语,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胸有成竹 B.胸怀坦荡 C.周而复始 D.坚持不懈
4.第1段展板文字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你指出并修改。
句子序号及语病:
修改:
5.请你将展板文字中画波浪线的复句改写成两个单句。
二、名句名篇默写
6.小文结合对《沁园春·雪》的学习体会,选取词中的经典语句,创作了一段文字,请你帮她补全。
《沁园春·雪》中,毛泽东以壮丽的笔触整体描绘了北国雪景:“(1) , , 。”他想象雪后晴日的景象,写道:“(2) , , 。”词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3) , ”。而最能体现全词主旨的句子则是“(4) , , ”。这些句子不仅展现了毛泽东的文学素养,更表达了他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深刻思考。
三、语言表达
7.在合作朗诵《我爱这土地》时,对于“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句的朗读设计,小奇和小霞产生了分歧。你更赞同谁的朗读设计?请说明理由。
小奇:我认为应该读得深沉一些,语调下抑。
小霞:我觉得应该读得激昂一些,语调上扬。
四、名著阅读
8.擅长绘画的艾青,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彩、清晰的线条。描绘一幅幅动人而又真实的画卷。请你仿照示例在下面三个选项中选择一首诗歌赏析。
示例:
沿着雪夜的河流,/一盏小油灯在徐缓地移行,/那破烂的乌篷船里/映着灯光,垂着头/坐着的是谁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赏析】
诗中的“雪夜”“小油灯”“乌篷船”“灯光”等意象。构成了一幅萧瑟、破败、凄冷的雪夜孤舟图,这象征着此时摇摇欲坠、岌岌可危、衰残破败的国土。体现出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与探索。
A.不错/北方是悲哀的。/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一片暗淡的灰黄/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
——《北方》
B.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子了——/在草丛里我们只看见:/一只盛草的竹篓,几堆草,/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
——《刈草的孩子》
C.在黄河流过的地域/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手推车/以唯一的轮子/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穿过寒冷与静寂/从这一个山脚/到那一个山脚/彻响着/北国人民的悲哀。
——《手推车》
我选: 【赏析】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葬;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9.关于书法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篆书 B.行书 C.楷书 D.草书
10.这首词的题目是 ,词作者是 (人名)
11.上片中作者望见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六、现代文阅读
春雪
①入春以来,接连下了几场大雪。每次看到这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心头总涌出无限欣喜。
②我生在北国,从小爱看雪。少年熟诵“自嫌诗少幽燕气,故作冰天跃马行”的诗句,至今记忆犹新。今年正月初三那头一场春雪,我住在高楼上,从窗上望出去,栅栏上堆积着厚厚的一层雪,是那样温润滋融,带来清新的春的气息。天朗气清,从我这窗口,可一目望到苍翠的西山。而这一天,北京城一片洁白,一望无际、鳞次栉比的积雪的屋脊,黑白相间,构成一幅十分别致的画,好看极了。
③这春雪,引起我的喜悦,引起我的深思。我静静伫立窗前,久久凝望,我想起我这一生中难忘的几场春雪。
④在延安搞大生产的那个早春,那是如何艰苦而雄伟的时代呀!我们为了战胜饥饿,为了把火与血的战斗进行下去,一旦等到天暖,我们就要开荒下种。恰恰在这个时候,一场大雪忽然从空中飘飘扬扬洒落下来,我奔出窑洞,用炽热的两颊,迎接冰冷的雪花。我写了一篇小文章,其中有这样的意思:雪,一点一滴深深渗入土地,滋润着种子,让它早日发芽。我现今还记得那年的春朝,曙光微放,延安山岭上这里,那里,一行行蜿蜒蠕动的人影。然后,飞扬的锄头,挥洒的汗水,令人真正体会到“劳动人民创造新世界”的畅快。
⑤已近三月末,早该下雨,谁知今早起来一看,又是一场好雪。大概因为温度上升,雪花都粘连在树身上,远远近近的树木,有如一丛丛雪白的珊瑚,好看得很。这雪树使我想起另一段艰苦而雄伟的生活,那是东北解放战争最困难的时候。松花江边,二三月还是满天风雪,雪深没膝,行军人,一脚拔上来,一脚陷下去,尽管是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由于艰难跋涉,却还是一身热汗淋漓。但一眼看见东北人叫作“树挂”的奇景,一株株树从树身到每一根纤细枝条,都像冰雪精雕细刻出来的,晶莹婀娜,不禁从心头掠过一阵惊喜。我就带着这美好的心境穿过风雪,走进硝烟,这又是何等英雄而豪迈的生活啊!
⑥而今年这几场雪,一次比一次更接近温暖的阳春。这纷纷扬扬的雪花啊,它,似乎在催着我策马扬鞭、冲击向前。
⑦我静静地凝视着,这春雪啊,一点动静也没有,绵绵落了一个黑夜,又绵绵落了一个白天,这雪多么洁白纯净,使我亢奋。以我的经历、我的性格,我是更爱暴风雪的,谁料今天下午,当我从窗口望着白杨树,我却为一种天工造化、神妙奇绝的景象所惊住。原来,白杨树干、树枝上融化得发温发黑,已经静悄悄地长出梢头的茸茸嫩蕊上却沾着雪,像千千万万点洁白的花,那样密,那样美。一刹那间,我仿佛到了苏州的香雪海,看见千树万树的白梅。今天,只有今天,这绵密的春雪,使我竟暂时忘记了我心头上呼啸的暴风雪,使我更加深沉地喜爱起春雪来了……没一点风,我静静地走到一株高大的白杨树下,一片积雪,又一片积雪,从树顶上扑突一响,扑突一响,跌落下来,立刻融入潮湿的黑土。我忽然想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当然,用落花比拟雪花很不妥当,可是,以生命肥沃着大地的雪花,不正在催发着即将开放的春花吗?
(摘自《刘白羽散文集》,有删改)
12.文章所写的春雪发生在两个时段:这个春天和这个春天之前,下列选项中的雪景发生在这个春天的是( )
A.在延安开荒时下的飘飘扬扬的大雪。 B.东北解放战争时期没过膝盖的大雪。
C.苏州能看见千树万树白梅的香雪海。 D.三月末洁白纯净、如花似玉的好雪。
13.有同学从课文《沁园春·雪》中选择了两组诗句,请你判断下列哪一组诗句能形容文章中画波浪线句子所描写的景色,并说明原因。(联系课内比较)
第一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第二组: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14.文学作品往往把表达的主旨蕴含在关键词句中。文章最后写道:“可是,以生命肥沃着大地的雪花,不正在催发着即将开放的春花吗?”这里的“春花”除了指自然意义上的春天开放的花,还蕴含怎样的深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分析文章主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间四月天
钱红莉
①小区隔三岔五会有卖东西的人进驻。经物业同意,他们在南门附近的空地搭一个棚子,白日卖货,夜间关起门来歇息,长则个把月,短则一周。卖稀奇古怪的牛角梳子、弹弓、痒痒挠;卖锅碗瓢盆、矿泉水、煤气灶;洗衣机、冰箱以旧换新……这些跟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品,走出家门便可买到,为我们节省了上街选购的时间。一直以来,都挺受欢迎的。
②最近,进驻了一对夫妇——代客现场加工蚕丝被。进出间,惹人停下脚步,细细打量。他们带来了无数蚕茧,以及一台神奇的机器。把蚕茧倒入机器,合上盖子,一会儿工夫,囫囵的蚕丝抽出来,白练一般亮眼,湿漉漉的……妻子将蚕丝一匹匹挂上衣架,晾在池塘边的绳子上。春天风大,一匹匹蚕丝徐徐地荡来荡去,诗意盎然。
③昨日买菜回来,经过他们的棚屋。许是时间尚早,生意寥落,只有几匹蚕丝挂在屋内,丈夫不知去了哪儿,妻子则坐在池塘边的草地上,一棵一棵,耐心地择一堆蒲公英……她背后是一排柳树,春风微微地吹,万千垂碧悠来荡去。坐在草地上的她,像极了一幅静物画,脸上流泻着娴雅与安宁。这一幕,让我的心略动一下,有一份感动,隐隐地来。
④人在春天里的这份短暂安宁,多值得珍惜啊!这对夫妇自千里之遥的外乡来,将孩子留在老家,就为出门挣点钱,一年的收入就靠这些蚕丝了。生意清淡的时候,他们也不急,趁便在小区挖点蒲公英,焯焯水,凉拌,便是一道菜。挖蒲公英的时候,顺便赏赏景儿。
⑤四月了,小区里的辛夷、桃、梨、海棠、紫荆一齐开花。他们的小屋边,有一棵木瓜海棠、一棵梨树,一树红,一树白,开得新鲜洁净,好看得很。她每天低头絮着一床床蚕丝被,再穿针引线缝进被套里,颈椎酸了,抬头看看花,低头挖挖蒲公英,也是一种放松,顺便在心里想想乡下的孩子……
⑥一个母亲在春天里想念远方的孩子,连月光也变得柔润了。
⑦这对夫妇纵然漂泊着,四海为家,但也可看出来,两人感情甚笃,配合默契,从不相互埋怨。中国乡下有许多这样的夫妇,他们一起出门闯荡,相互扶持,一年年地辛苦着,但心里是满足的。生来恬淡,便不贪心。人无贪念,便会减少许多痛苦,不会身陷焦躁不安之中。
⑧如今,在人们的脸上,很难捕捉到那一份遥远的闲适之色,尤其在城市,上下班高峰,哪一条路不被堵得水泄不通,人们总是来去匆匆,脸上普遍流露出焦虑、烦躁,很少有片刻的安宁——匆匆去接孩子,回家烧好晚饭,急迫地吞下,孩子最后一口饭尚在嘴里,便催促着他去书桌前……做大人的,连散步的空都挤不出,忙东忙西的,转眼夜深,躺倒于床,每一条骨头缝都疼,日复一日,总是陷入孤独无援的精神困厄……
⑨在我们小区这对夫妇的脸上,那份“闲”似一只久违的白鸽,又飞回来了,即便每天忙碌着,但还是可以让你感受到一种恬淡安适——他们的目标,也许就是在乡下建起一栋三层小楼,送孩子上好的学校……养蚕是辛苦的,无数次喂食桑叶,好不容易把蚕养大,收获了蚕茧,原本可偷懒拿去镇上收购站卖掉的,但为了能卖上好价,就再辛苦一次,勤勉地拉到城里,为人现做蚕丝被。
⑩这一阵,进进出出间,看见他们,无比心安。他们相互爱惜着,朴素的感情如微风,吹得旁观者的心上起了涟漪,荡了又荡。春风吹在脸上,尚且有点儿寒意,但也不碍事啊。身边有那么多的花开,尤其红叶李,如烟如霞,阳光一直笼着,有人世的寂静安宁,如此平凡,又如此珍贵。
再过几日,他们将所有的蚕丝卖完,便要赶回家乡,重新养蚕,摘不尽的桑叶,喂不够的蚕宝宝……一年的生计都在这里了。生命就是这样的,一年一年的花开草长,一年一年的平凡日子,急不来,须一日一日地过。
人世的安稳,值得珍视。一年年里,春去春回。坐在南窗前,听一听《第一钢琴协奏曲》,久违的安宁重新回来。
窗外的香樟发了新叶,斑鸠领着一群儿女在学飞,戴胜鸟在枝头跳来跃去,红叶李无声地开着,风来,浅粉的花落了一地……
(有删改)
15.作者以《人间四月天》为题好在何处?
16.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
(2)赏析第⑥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7.第⑧段写城市里的人的忙碌,有何作用?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本文最后一段和材料中的诗句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七、作文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诗意在生活中流淌:跋涉之中有“柳暗花明”的诗意,读书之时有“欣然忘食”的诗意,登楼之中有“其喜洋洋者矣”的诗意,寻友之旅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诗意……只要你善于发现,生活中简单而美好的诗意随处可寻。
请你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来分享你生活中的“诗意”。
要求: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 骚 pīng 2. 源头很远,流程很长。 鲜艳美丽。 3.D 4. ⑤ 否定失当 中国的贬谪文人用实际行动证明诗文并非附庸风雅的作品,而是搭建精神之屋的坚实砖瓦。 5.①从古到今,中国诗歌以多样的形式滋养着我们的心灵。②中国诗歌也启迪着我们的心智。
6.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7.示例:我更赞同小奇的朗读设计。因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这种爱是深沉而内敛的,读得深沉一些,语调下抑,更能体现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以及对祖国的坚定信念。小霞的朗读设计虽然激昂,但与诗歌的情感基调不太相符。
8. 答案(示例):选A 赏析诗中的“沙漠风”“灰黄”“沙雾”等意象,构成了一幅北方大地荒凉、萧瑟的画面,象征着北方大地遭受的苦难,体现出诗人对北方人民的同情。
选B:赏析诗中的“夕阳”“刈草的孩子”“竹篓”“草”“镰刀”等意象,构成了一幅宁静、质朴的画面,表现出孩子的勤劳和生活的艰辛。
选C:赏析诗中的“黄河”“枯干了的河底”“手推车”“尖音”等意象,构成了一幅北国人民在苦难中挣扎的画面,体现出北国人民的悲哀。
9.B 10. 雪 毛泽东 11.景物:长城、黄河、群山、高原。
特点:气势磅礴、雄伟壮丽、辽阔苍茫(或“银装素裏,壮丽雄浑”)。
12.D 13.第一组诗句。第一组诗句和文章中画波浪线句子所描写的都是白雪茫茫的景色,清新素雅;而第二组诗句描写的是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景色,与文章中画波浪线句子不符。 14.文章中作者通过入春来的几场大雪,回忆了自己在革命斗争时期所遇到的几场大雪:如在延安搞大生产时下的大雪,虽然大家冷、饿,但同志们的积极向上让人感到畅快;东北解放战争时期虽艰难,但冰雪美景却让作者倍感豪迈。直至今日,他从三月末下的这场雪看到了新生,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他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憧憬,未来的生活犹如即将开放的春花,一定蓬勃美丽。(意近即可)
15.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四月万物生机勃勃,春意正浓,以此表达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②以景衬情,以四月的季节特点象征这对夫妇勤勉、恬淡的美好品格,表达作者对他们的喜爱和赞美;③表达对人们能从焦躁、匆忙中走出,放松自己,感受美好,拥有一份“闲”的好心境的希望。 16.(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坐在草地上的她”比作“一幅静物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她在春景映衬下的姿态和娴雅、平和的心境。
(2)“柔润”本义是柔和润泽,这里有温柔、怜爱之义。该句借物写人,表现了一位母亲思念远方的孩子时流露出的浓浓暖意和怜爱之情。 17.表现城市里的人生活的快节奏和焦躁、疲倦的精神状态,与文中这对夫妇的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衬托出这对夫妇质朴的品质和闲适的生活状态的难能可贵。 18.本文最后一段运用景物描写,融情于景,含蓄地点明了主题。作者通过描写窗外恬静、优美的风景,表达了自己希望人们能够从焦躁、匆忙中走出,融入自然,拥有闲适的心境,从而尽享人生美好的愿望。材料中的诗句直抒胸臆,直接点明主旨,表达了作者对“你”的赞美和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