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课时分层训练(十五) 跨学科实践 眼睛与眼镜 鲁科版(五四制)物理 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7 课时分层训练(十五) 跨学科实践 眼睛与眼镜 鲁科版(五四制)物理 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科版(五四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19 17:5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十五) 跨学科实践 眼睛与眼镜
知识点一 眼球的结构及视物原理
1.人的眼球结构如图所示,眼睛的成像原理跟 凸 (选填“凸”或“凹”)透镜类似,其中 视网膜 相当于光屏。
第1题图
2.人眼的功能类似于照相机。人眼的结构中,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不变,相当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光屏 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人眼是通过调节 晶状体的焦距 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人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眼睛容易疲劳。学习较长时间后,建议同学们适当远眺,使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 薄 (选填“厚”或“薄”),焦距变大,舒缓眼疲劳,保护眼睛。
知识点二 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3.如图所示是小亮的眼球成像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第3题图
A.小亮的眼球中的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B.小亮的眼球中的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
C.小亮属于近视眼,应戴凸透镜矫正视力
D.小亮属于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矫正视力
4.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图 甲 ;表示远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的是图 丁 。(均选填“甲”“乙”“丙”或“丁”)
第4题图
5.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特点及矫正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应使用凹透镜矫正
B.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应使用凸透镜矫正
C.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应使用平面镜矫正
D.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应使用凹透镜矫正
6.正常人在水中看物体会觉得一片模糊,而高度近视的人在水中用裸眼看物体会觉得更清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光从空气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大,而光从水中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小;②光从空气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小,而光从水中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大;③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老花眼镜;④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近视眼镜。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如图所示是小明戴上眼镜前和戴上眼镜后观察远处帆船时的情景,由此可以判断出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及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是( B )
第7题图
A.远视眼,凸透镜
B.近视眼,凹透镜
C.远视眼,凹透镜
D.近视眼,凸透镜
8.长时间看手机容易导致视力下降患上近视眼。图 乙 是近视眼形成的光路图,需要戴图 丙 所示的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第8题图
9.小唐同学不小心把水滴到书本上,此时,他通过水滴看书本上的字是放大的,水滴相当于 凸 透镜,我们可以利用这种透镜来矫正 远视 眼。
【创新运用】
10.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楚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楚的最近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 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如看书、看电视、使用计算机都可能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的常见症状是头疼及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 cm。如果眼睛长期使用不当就会造成眼睛缺陷,常见的有近视和远视,它们都需要戴眼镜(透镜)来矫正视力。人们通常所说的眼镜度数D和焦距f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眼镜的度数D=(其中f的单位为m)。
(1)人的眼睛通过改变晶状体的 焦距 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 像距 使像变得清晰。
(2)小明是近视眼,则应戴 凹 透镜。验光师给小明验光后建议小明配戴400度的眼镜,该眼镜镜片的焦距为 0.25 m。
(3)根据上文,你认为正常人眼的观察范围是 D (选填字母)。
A.0~10 cm
B.10~25 cm
C.0~25 cm
D.从10 cm到极远处
(4)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看书时间不能太长,中间要休息(或不要在太强的或太暗的光下看书或坚持做眼保健操等) 。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