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质量评价(一) 第一~三章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
1.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C )
A.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 dm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5 m/s
C.课桌的高度约为80 cm
D.通常情况下,人的心脏1 s内跳动约70次
2.某同学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了五次测量结果分别是4.82 cm、4.83 cm、4.95 cm、 4.81 cm、4.83 c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该同学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
B.物体的长度应取4.822 5 cm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小误差
D.测量结果4.95 cm不可以加入计算平均值
3.如图所示,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吹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第3题图
A.空气柱振动发声
B.上、下推拉活塞,响度发生改变
C.改变吹哨的力度,音调发生改变
D.换不同的人吹哨,音色发生改变
4.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D )
A. B.
C. D.
5.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够完善
B.误差是由于测量工具不够精密
C.用精密的测量工具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D.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减小
6.如图所示,在“探究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第6题图
A.图甲中通过观察纸屑是否跳动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B.图乙中通过观察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C.图丙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图丁中通过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伸出桌边长度不同的钢尺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7.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D )
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响鼓还需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
D.“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8.某款磁悬浮蓝牙音箱由一个球形音箱和一个磁悬浮底座组成。音箱悬浮在空中,一边旋转一边播放歌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根据音调可以判断出是哪位歌手的歌声
B.调节音量开关,调大音量,声音的响度变大
C.磁悬浮蓝牙音箱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
D.歌声不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
9.如图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墙上的小镜子时,人在侧面观察被照射部分,则( C )
第9题图
A.墙和镜子看上去都较暗
B.墙和镜子看上去都较亮
C.墙是白色明亮的,镜子是暗的
D.墙是暗的,镜子是明亮的
10.小红同学学习了“小孔成像”和“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后,通过比较发现“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D )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实像和虚像都可以用眼睛看到
C.既有等大的实像,也有等大的虚像
D.虚像是人的幻觉,实际上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11.关于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第11题图
A.图甲中,烛焰通过小孔在光屏上成倒立的虚像,且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B.图乙中,漫反射的反射光线杂乱无章,所以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图丙中,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D.图丁中,激光笔发出的一束光入射到某种液体中,其光路表明该液体是不均匀的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第12题图
A.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0 cm
B.光屏上承接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C.仅将凸透镜向右移动,光屏上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D.仅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
13.下列实例利用了红外线的是( D )
A.验钞机验钞
B.自行车提示后面车辆的红色尾灯
C.激光测距仪测距
D.电视遥控器遥控电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4.(1)一司机驾驶大车在公路上行驶,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由图可知此路段大车限速为60 km/h (填单位),他从此标志牌处到达淄博,至少用 90 min,若他实际用了80 min,则他在此路段 已超速 (选填“已超速”或“没超速”)。
(2)甲、乙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当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是3∶2,路程之比是2∶3时,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4∶9 。
第14题图
15.如图所示,记录了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的数据,这辆汽车在做 变速直线 运动,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30 m/s。
第15题图
16.智能手机的“智慧语音”功能可以通过声音识别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音色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这一特征来工作的。某社交类软件可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通过软件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快速播放的声音的音调比正常声音的音调 高 (选填“高”或“低”),声波传播的速度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小波在湖边游玩时,看到茂密的树下有许多圆形光斑,仔细一看是太阳的“像”,这是由光的 直线传播 形成的;看到湖水中游动的“鱼”比其实际位置要 浅 (选填“深”或“浅”),这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了 折射 ;湖面上的拱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 反射 形成的虚像。
三、作图题(共4分)
18.(2分)如图甲所示,牙医借助平面镜观察牙齿的背面。请在图乙中画出能反映此过程的光路图。
第18题图
[答案] 如图所示。
19.(2分)如图所示,上、下是两个相同的玻璃三棱镜,中间是一块玻璃砖,请画出三条光线的折射光线。
第19题图
[答案] 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12分)
20.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水平放置平面镜,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以绕ON翻折。
第20题图
(1)实验时,把纸板ENF垂直放在平面镜上,入射光线AO的法线是 ON ,光线AO的入射角大小是 40° 。
(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 D (选填字母)。
A.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
B.沿ON向后转动纸板E
C.沿ON向后转动纸板F
D.改变入射角的大小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线OB,接着将纸板F绕ON向后翻折,则纸板F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线,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同一平面 (选填“同一平面”或“不同平面”)内。
(4)若让另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线将沿OA方向射出。该实验现象说明 B (选填字母)。
A.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五、计算题(共19分)
21.(9分)芳芳一家利用国庆假日到贵阳游玩,汽车行驶了一段时间后,她看到了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
(1)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大速度行驶,从图甲所示的标志牌处到贵阳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2)若以图乙所示的速度行驶1.5 h,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第21题图
解:(1)由题图甲的交通标志牌可知,汽车允许的最大速度是100 km/h,从该标志牌处到贵阳的路程是120 km,由v=可知,以最大的速度行驶,从标志牌处到贵阳需要的时间
t===1.2 h=1.2×60 min=72 min。
(2)由题图乙可知,汽车的行驶速度为 80 km/h, 若以该速度行驶1.5 h,则汽车行驶的路程 s′=v′t′=80 km/h×1.5 h=120 km。
22.(10分)某司机驾车向前行驶,突然发现前方80 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 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 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40 m才能停下。
(1)求汽车制动前的速度。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第22题图
解:(1)已知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s=15 m,反应时间t=0.75 s,那么汽车制动前的速度
v===20 m/s=72 km/h。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则酒后驾车的反应时间
t酒=0.75 s×4=3 s,
酒后反应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s酒=vt酒=20 m/s×3 s=60 m,
那么酒后驾驶行驶的总路程
s总= s酒+ s制动=60 m+40 m=100 m>80 m,
所以汽车会撞上障碍物。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