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训练(十九) 认识宇宙 探索太空 微观世界
知识点一 认识宇宙
1.下列物体空间尺度最大的是( C )
A.太阳 B.地球
C.银河系 D.太阳系
解析:宏观的银河系大于宏观的太阳系,地球是太阳的卫星,地球是太阳系里的一个组成部分,故空间尺度最大的是银河系。
2.如图所示是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射电望远镜,该望远镜将帮助科学家进一步探索宇宙。在①银河系、②地球、③太阳系、④宇宙中,按尺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依次为 ②③①④ (填序号)。
第2题图
3.在宇宙探索的过程中, 哥白尼 (选填“托勒密”或“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太阳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宇宙的中心。天体之间相距很远,天文学常用 光年 做长度单位。如图所示,向沾有金属小颗粒的气球中打气时,任一金属小颗粒与周围的其他小颗粒都相互远离。同理,我们观察到所有的星系正在远离,因此得出宇宙正在 膨胀 (选填“膨胀”或“收缩”)。
第3题图
知识点二 探索太空
4.我国第一位飞天的航天英雄是 杨利伟 。2019年,我国 “嫦娥四号” 成功着陆月球背面,传回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月背影像图。
知识点三 微观世界
5.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B.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核外电子绕原子核旋转
D.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
解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故A正确,B错误;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故C正确;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相对于原子核来说很小,故D正确。
6.如图所示是用来说明原子及原子核结构情况的示意图。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带 负 电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内的 质子 带正电, 中子 不带电。由此图提供的信息可知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 有 (选填“有”或“没有”)更精细的结构。
第6题图
7.从“天宫”建站到“嫦娥”奔月,从“天问”探火到“羲和”追日,中国航天在探索宇宙的伟大征程中越走越远。下列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D )
A.太阳系、银河系、地球、生物体、原子核、分子、夸克
B.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原子核、分子、夸克
C.太阳系、银河系、地球、生物体、分子、原子核、夸克
D.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分子、原子核、夸克
解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夸克的尺度比电子小,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中,地球和火星处在太阳系中,因此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分子、原子核、夸克。
8.氢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一个电子构成的,下列四个模型能正确描述氢原子结构的是( A )
解析: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核外电子构成。
9.关于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分子和原子没有区别
B.苹果不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
C.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到分子和原子
D.光学显微镜能观察到分子,但观察不到原子
解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分子和原子是有区别的,故A错误;苹果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故B错误;分子、原子的尺度很小,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到分子和原子,故C正确,D错误。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太阳是银河系中数以亿计恒星中的一颗普通恒星,恒星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B.我们认识到,宇宙是一个没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C.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可知光年是长度单位
D.宇宙中天体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地球是宇宙真正的中心
解析:太阳是银河系中数以亿计恒星中的一颗普通恒星,恒星的位置也在变化之中,故A错误;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故B错误;光年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是长度单位,故C正确;宇宙中天体在不停地运动,地球不是宇宙真正的中心,故D错误。
11.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 汤姆孙 发现电子,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进而提出原子结构的“葡萄干布丁”模型(如图甲); 卢瑟福 通过实验发现原子核的存在,进而建立类似行星绕日结构(如图乙)的 核式 结构模型。
第11题图
【创新运用】
12.如图所示是卢瑟福进行的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的α粒子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第12题图
(1)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提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这个“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原子核 。
(2)1 μm金箔包含了3 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下列有关该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B (选填字母)。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由图分析可得α粒子带 正电 (选填“正电”或“负电”)。
(4)卢瑟福根据实验现象,经过想象、类比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核式结构模型,在此模型中,太阳系中的地球相当于原子中的 C (选填字母)。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