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20 17:2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标要求:以中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民的生活
方式带来巨大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近代不同时期与报刊、影视、互联网相关的图片与材料,从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了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进步发展历程;
2、根据自身体验,发现大众传媒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影响;
3、通过分析探讨,课堂解决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我们生活上的影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

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什么是大众传媒。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人类社会的传媒手段应运而生,大众媒体有哪些主要的方式。报刊、影视、广播,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体的依次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被称为三大媒介。由于互联网同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介一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即“网络媒介”。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起步阶段
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
19世纪70年代起,出现一些中国人自己办的报(《昭文新报》《循环日报》《汇报》
作用:这些报刊主要是介绍时事、发表评论或讨论商情。
发展阶段
戊戌变法前后,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越来越多(梁启超在1896年创办的《时务报》)
作用:且多反映社会思潮。
维新派在报上发表文章,作用:宣传维新思想;
革命派创办报刊,作用:同维新派展开论战。
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1915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作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
作用: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而《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其他类型的报刊,在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方面,内容比较丰富。
中国报刊业的繁荣阶段
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除了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导宣传作用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也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各报刊把真实、及时、客观和讲求新闻价值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普遍扩大信息含量,拓宽报道领域。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电影业的发展
19世纪末,西方出现了电影。不久,电影传到中国。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在30—40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过了以前,涌现出一批著名导演和演员,许多优秀影片荣获国际国内大奖。
2、电视的普及发展
①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最初,只有北京、上海等少数大城市建有电视台。即使在这些大城市,受生活水平限制,也只有少数人拥有电视,电视节目也比较单调。
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逐渐普及。
根据中央电视台的调查显示,到2003年,全国电视观众总人数达到10.7亿。人们最早使用的黑白小电视,如今已被大屏幕高清晰度彩色电视以及液晶电视所取代。
随着电视的普及,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各电视台在节目上推陈出新,创办了一批内容更加充实,质量大为提高的名牌栏目,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信息量,对社会产生很大影响。一些重大事件和体育比赛的现场直播,以及优秀电视连续剧的播映,吸引了无数观众。在现代社会中,看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三、互联网的兴起
1、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
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90年代以后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而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人互联网。仅仅过了几年,中国上网用户急剧增加,据统计,到2006年6月底,中国网民人数已达1.23亿。
2、互联网的优势
(1)集报纸、广播和电视的优势于一体;(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新华日报》是由周恩来等创办,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人民日报》既是广大干部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中央精神的最主要的媒体,也是世界了解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
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建议通过以上学习由学生进行阐述,注意充分利用史实作依托,论证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价。如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的功能,从总的趋势来看,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提醒注意,作为大众传媒的主要方式,更应注重其在社会舆论方面的导向性作用,把真实、客观作为发展的方向,同时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避免假新闻和恶意炒作的出现。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19世纪末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不久传入了我国。在电影发明仅仅10年后,中国就有了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
美国科学家米歇尔·科兹曼对近现代历史做的划定:“19世纪是铁路时代,
20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21世纪将是宽带网络时代。”
学生思考为什么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很快?
说出你与互联网产生了哪些联系?
如网上购物、网络学习、电子信箱、个人博客、论坛、电子报刊、网络游戏等。
探讨:网络对生活影响的利与弊?
利:为学习生活提供便利;为人民与社会之间构筑信息通道。
弊:迷恋网络,导致学业荒废;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了人际关系日渐疏远;
网上的不良信息,毒害着广大大学生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