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
导学案
【课标要求】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能认识到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教学重点】实干家罗斯福、“新政”革命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评价罗斯福新政
【自主学习】(课前知识梳理)(要求看书完成并准确记忆)
一:实干家罗斯福
1、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
(1)、大萧条
大恐慌(经济危机)
(2)、
反危机的失败
(3)、全国人民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
(4)、
当选总统
2、罗斯福新政实施的目的:
(1)、直接目的:
(2)、根本目的:
3、罗斯福新政的实践:
(1)、起用“智囊团”,大胆使用改革派人物;国会授权支持改革;炉边谈话;
(2)、新政开始只是应急措施,直接目的是摆脱危机,在取得初步成效后,逐步发展成为一系列具有改革意义的金融、工业、农业和劳工政策。
(3)、罗斯福因善于审时度势,见机行事,既能迂回前进,又敢于大胆突破的作风,被喻为“狮子”和“狐狸”。
【思考探究】
罗斯福的“试验”是指什么?
是指罗斯福总统为了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挽救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所进行的一系列探索活动、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二:施行新政
1、新政的两个阶段:
到
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
年到
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2、新政的内容(措施):
(1)、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
》
恢复银行信用
(2)、加强工业计划指导《
》
防止盲目竞争
(3)、恢复农业生产,调整农业政策《
》
稳定农产品价格
(4)、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
(5)、保护劳工权利《
》《
》
缓和劳资矛盾
(6)、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
稳定社会,早日摆脱危机
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新)
(1)新的经济理论:国家干预经济,凯恩斯主义
(2)新的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
(3)新的起点: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4、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5、评价罗斯福新政:
(1)、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渡过难关=重新回升1939=彻底摆脱(二战)=繁荣发展(二战后)
(2)、缓解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像德、日那样走上法西斯道路
(3)、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救济和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此制度沿用至今。
(4)、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模式。
(5)、但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因此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三:渡过难关
1、新政对美国渡过经济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到二战爆发前,美国人均收入基本恢复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2、真正使美国彻底摆脱这场危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全世界大部分的生产能力和财富都集中到了美国,在此基础上,美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繁荣发展阶段。
【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教师点评】
1、对罗斯福建议说,发放救济款要比大规模兴建工程更经济更省钱。如果你是罗斯福的经济顾问你会赞同发放救济款的方式还是政府大模兴建工程的方式?你要如何说服罗斯福采纳你的意见?
2、斯福新政中,有一些政策是对工人有利的,例如允许工人组织工会与资本家进行谈判、缩短工人劳动时间、在某种程度上增加工人工资等。因此有人认为,新政具有社会主义的色彩。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3、有人认为:“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彻底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思考:这两次改革有什么相似之处?给了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小结提升,边练边清】
1、罗斯福实施新政的主要意图是
A、赢得总统竞选
B、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C、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
D、确立国家资本主义的管理模式
2、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整顿银行
B、调整农业
C、调整工业
D、举办公共工程
3.罗斯福新政中既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生产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
4.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主要“新”在
A.积极推行‘以工代赈”
B
用改良的方法克服危机
C.采用国有化的形式
D.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摆脱经济危机
1、大前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于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着这一基本矛盾而产生的。小前提:罗斯福新政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了国家资本主义。结论:罗斯福新政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个三段式的推理属于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
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