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下列是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在学习完二战后美国经济状况后得出的一些观点,正确的是
A.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出现“滞胀”
B.
里根任总统时美国出现“新经济”
C.
克林顿时期美国经济出现“新经济”
D.
科技革命是推动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2.
二战后随着国家的发展,英国人自称“从摇篮到坟墓都可得到保护”。这句话是指
A.
经济发达,高枕无忧
B.
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C.
军队强大,无惧外敌
D.
大规模国有化政策
3.
戴高乐说“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
戴高乐看到了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
B.
戴高乐的言论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内涵
C.
戴高乐主张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
D.
戴高乐主张加强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指导
4.
20世纪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滞胀”状态。对“滞胀”的含义,理解准确的是
A.
生产停滞与生产发展迅速交替
B.
经济发展滞缓,社会革命一触即发
C.
经济发展滞缓,与通货膨胀并存
D.
经济危机发生,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5.
下列不同时代生产发展速度的数据表深刻地揭示出
时代
原始社会
农业时代
工业时代
信息时代
生产力发展的平均速度
每万年提高1%~2%
每百年提高4%
每年提高3%左右
每年提高10%左右
A.
人类文明分成四个阶段
B.
社会生产力呈匀速上升
C.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
生产发展存在平均速度
6.下面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国营企业或公司的照片,它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民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哪一主要特点
A.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大力干预
B.资本主义国家全面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
C.资本主义国家扩大政府开支,调节社会生产
D.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重视限制私有企业的发展
7.阅读下面依据相关数据编制的《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表》。
GNP年增长
失业率
物价指数年增长率
1968~1972年
4.3%
3.2%
4.8%
1973~1975年
2.4%
5.3%
9.4%
针对表中所反映的经济发展问题,西方国家采取了
①大力发展“混合经济”
②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③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
④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A.①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8.“从1932年3月1日起,根据本法规定,一切输入联合王国的商品,除条文中规定的免除课税的商品外.一律课以相当于商品价值10%的关税。”对英国《进口税法》的颁布,理解错误的是
A.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内市场,抵御外国商品的竞争
B.为了应付危机,解决危机的一种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C.表明英国自由放任、自由贸易政策的失败
D.客观上调解了英国与别国的贸易纠纷,推动经英国济发展
9.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
A.刺激社会消费
B.改善劳资关系
C.缓和社会矛盾
D.重塑政府形象
10.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所享有的福利政策。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B.扩大社会消费,从根本上激发了工人积极性
C.造成财政赤字,加剧了国家财政负担 D.调整生产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新变化
基础部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表一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
(以195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基数,年平均增长率%)
年份 国别
1951~1981
1951~1960
1961~1970
1971~1980
联邦德国
5.2
8.6
4.7
2.8
美国
3.4
3.2
3.8
3.1
日本
7.8
7.9
11.2
4.8
法国
4.8
5.0
5.6
3.7
英国
2.5
2.8
2.9
1.8
表二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的发展速度
(以1950年的工业生产值为基数,年平均增长率%)
年份 国别
1951~1981
1951~1960
1961~1970
1971~1980
联邦德国
5.4
9.9
5.3
1.8
美国21世纪教育网
4.0
4.0
5.0
3.2
日本
11.0
16.2
13.8
4.4
法国
4.5
6.4
4.9
3.0
英国
6.1
8.8
7.2
3.5
——齐世荣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
请回答:(1)两张表格中的数字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对比两张表格,你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12.“从摇篮到坟墓”
──某西方国家的福利体系。
养老金:65岁以上的瑞典公民享受养老金,金额以其一生收入的多少和纳税情况计算。养老金的来源由雇主和雇员各支付一半。
父母儿童保险及儿童护理:产妇休产假可领取产假补贴,孩子入托费90%由国家负担,16周岁前可领取儿童补贴。
医疗保险:瑞典公民都享有公费医疗,超出规定金额部分可享受50%~90%补贴。
失业补贴:瑞典失业者都有可以领取失业救济。金额为原工资的75%。
请回答:
(1)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有什么特点?
(2)“福利国家”建成后,有人宣称:“为每日的面包而斗争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也有人认为“高福利和经济增长势不两立”。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福利制度的看法。
(3)综合上述材料思考,如何理解“福利国家”这一概念?它的第一次成功实践是什么?二战后的发展历程如何?
拓展提升部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提高收入;以及其他诸项目的。
──(美国)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
材料二
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
材料三
前苏联的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组成。政府和企业缴纳保险费,公民则免费享受社会保障权利。
──汪宁《苏联社会保障对象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
材料四
“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各项社会保险覆盖人数迅速增长,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现阶段,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分三个层次。第一主要是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对鳏寡孤独等特定群体给予照顾;第二主要是通过实施社会保险制度,为参保人员提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基本保障;第三主要是国家发展商业保险,以满足不同社会成员的保障需求。
──摘自尹蔚民《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求是》2010年第24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颁布《社会保险法》的目的是什么 结合二战后相关史实说明其影响。
(2)据材料二、三指出,前苏联社会保障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在内容方面的主要差异,并说明造成这种差异的体制因素。
(3)据材料四概括“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取得的成就。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14.阅读有关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材料:
材料一 1938~1999年英国政府开支占GDP的百分比变化
材料二 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百分比
请回答:
(1)1938~1999年英国政府开支占GDP的百分比变化趋势是什么?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何在?
(2)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中最主要的部分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西方福利制度的什么性质?
(3)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这种调整和改革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