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质量评价(一) 第1~3章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
1.小明在家看妈妈做油炸食物时,发现有些食物炸焦了,他联想到平时在水中煮食物时,只要水不干,食物就不会焦,他认为“可能是油沸腾时的温度比水高”,所以容易把食物炸焦。小明认为“可能是油沸腾时的温度比水高”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C )
A.提出问题
B.设计实验、制订方案
C.猜想与假设
D.得出结论、作出解释
2.小明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一长方形物块的长度,如图所示,其中测量方法和读数都正确的是( D )
3.甲、乙两列火车并排停在车站,过了一会儿,甲车内的乘客看到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乘客看到甲车未动,则站在站台上的铁路工人看到的是( B )
A.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
B.甲、乙两车都以相同速度向西运动
C.乙车未动,甲车向西运动
D.甲车未动,乙车向东运动
解析:甲车乘客看到树木向东移动,即以树木为参照物,甲车是向西运动的,即甲车相对于静止的工人来说是向西运动的;而乙车中的乘客看到甲车未动,即甲、乙两车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由于甲车是向西运动的,即乙车相对于工人也是向西运动的。
4.下列情景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B )
A.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翻滚
B.给车加油时,能闻到汽油味
C.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D.用高速旋转的砂轮磨刀时,火花四溅
5.a、b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南运动,图甲是a车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b车运动的v-t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第5题图
A.2~4 s内,a车静止
B.2~4 s内,b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0~6 s内,a车的平均速度是10 m/s
D.0~2 s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南运动
解析:2~4 s内,由图甲可知,a车处于静止状态,由图乙可知,b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B正确;由图甲可知,0~6 s内,a车运动的路程s1=60 m,时间t1=6 s,则a车的平均速度v1===10 m/s,故C正确;由图甲可知,a车在0~2 s内通过的路程是 20 m,则速度v′===10 m/s,由图乙可知,b车在0~2 s内速度保持5 m/s不变,a车速度大于b车速度,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北运动,故D错误。
6.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由v=可知,v与s成正比,v与t成反比
B.v与s和t无关,是一个定值
C.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都是50 km,则它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平直公路上缓慢行驶的汽车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7.《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记载:行军宿营,士兵常用“伏地听声”的方法来判断有无夜袭敌人的马蹄声。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士兵听到的是次声波
B.大地传声的速度比空气传声的速度大
C.士兵伏地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
D.用“伏地听声”的方法来判断有无夜袭敌人的马蹄声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能量
8.下列四种实验或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B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碎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却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 如图所示是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第9题图
A.甲、乙的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B.甲、乙的响度和音调均相同
C.乙、丙的音调和响度均不同
D.甲、丁的音调和响度均相同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C.街道上的噪声监测仪是减弱噪声的专用设备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
B.用泡沫盒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都为340 m/s
D.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减弱声音的响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2.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是__1.75(1.74~1.76均可)__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示数为__337.5__s。
甲 乙
第12题图
13.常见的物质是由__分子__、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围绕原子核旋转的__电子__构成的。
1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以小桥为参照物,老树是__静止__的。若说小桥是运动的,则是以__流水__为参照物。
15.为了增强学生体质,加强防溺水教育,学校组织学生到游泳馆进行游泳训练。小明在一次游泳训练中,游 25 m 所用的时间为50 s,则他游泳的平均速度是__0.5__m/s;以正在游泳的小明为参照物,池边的坐椅是__运动__的。
16.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__大于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乙车的速度,甲车的速度为__20__m/s,当t=40 s时,甲、乙两车相距__200__m。
第16题图
17.先后两次以不同的力度敲击同一个鼓面的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__响度__不同;演员们演奏小提琴前,要调节一下琴弦(拧紧或放松),这主要是为了调节琴声的__音调__;我们能辨别出鼓声和小提琴声,这是因为声音的__音色__不同。(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8.超声导盲仪可以探测路上的障碍,这属于利用声波传递__信息__;超声波清洗机可以清洗眼镜,这属于利用声波传递__能量__。(均选填“能量”或“信息”)
三、实验探究题(共25分)
19.(10分)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
第19题图
(1)该小球在做__变速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E、F两点之间的距离为__0.045_0__m。
(3)该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__0.1__m/s。
(4)该小球在__E、F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5)下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该小球运动的v t图像的是__C__(选填字母)。
A B
C D
20.(15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家挂的金属管风铃,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金属管发出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相同的三根金属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实验数据见表所示。
第20题图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0 1.5 2 131
2 30 2.0 1 284
3 50 2.5 656
(1)敲击金属管时,声音是由金属管的__振动__产生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金属管,则金属管发出声音的__响度__不同。
(2)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金属管发出声音的频率随着长度的增大而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答:__不能__(选填“能”或“不能”),理由:__长度和直径都不相同,没有控制变量__。
(3)如果想探究金属管发出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金属管直径和长度的关系,则需再增加一根长度为 20 cm、直径为__2.0(或2.5)__cm的金属管。
四、计算题(共26分)
21.(12分)某科考队的一艘测量船以10 m/s的平均速度前往距离基地144 km的海域进行探测。到达目的地后,科考人员将一束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然后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从发射到接收所用的时间为4 s,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 500 m/s。求:
(1)测量船到达目的地所需要的时间;
(2)海底的深度。
解:(1)路程s=144 km=1.44×105m,
由v=可得,测量船到达目的地所需要的时间t===1.44×104 s。
(2)超声波从海面处传到海底的时间
t′==2 s,
由v=可得,海底的深度
h=s′=v′t′=1 500 m/s×2 s=3 000 m。
22.(14分)某次高铁列车从甲地到戊地的运行时刻表(部分)见表所示。
(1)列车由甲地到戊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2)若列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264 km/h,则本次列车到达乙地的时间是几点?
(3)若列车以80 m/s的速度通过一座长2 572 m 的大桥,列车长228 m,则列车完全通过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站名 甲 乙 丙 丁 戊
到站时刻 11:23 11:42 13:16
发车时刻 9:15 11:27 11:45
路程/km 0 330 558 617 1 023
解:(1)列车由甲地到戊地的运行时间
t1=4 h 1 min=241 min= h,
列车由甲地到戊地的平均速度
v1==≈255 km/h。
(2)本次列车到达乙地所用的时间
t2===1.25 h=1 h 15 min,
本次列车到达乙地的时间是10:30。
(3)列车完全通过大桥需要通过的路程
s3=s桥+s车=2 572 m+228 m=2 800 m,
列车完全通过大桥需要的时间
t3===35 s。
2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