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学习目标】:
1、康有为和梁启超民主思想
2、孙中山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
【重点】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变化
【难点】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民主思想之间的比较
【导读】
一、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1、康有为的民主思想
⑴产生背景:①康有为接受的虽然是中国传统教育,但青年时期出游香港的经历,为其
思想打下了基础;②康有为热心研究西学,逐步形成了包括民主思想在内的
思想。
⑵主要内容:其民主思想的核心是
。①首先是“托古改制”的理论。论证了社会进行维新变革的必要;证明了维新改制的神圣性与合理性。②其次是变法维新的纲领和具体方案。主要内容是主张向西方学习,特别是日本的明治维新,通过变法,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
⑶发展变化:从百日维新前夕开始,不再提及设议院、立宪法的主张,而主张在宫中设立“
”,
一方面指导全国变法,另一方面具体处理各有关方面政务,这一思想具有一定的民主成分。
2、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⑴主要内容:阐述维新变法思想上显得更加激进,
思想更为突出。把张扬民权和批判封建专制紧密结合起来,揭露君权神授的荒谬性和君权至尊的不合理性。
⑵发展变化:维新运动失败后,梁启超的思想一度更趋进步,认为应大力发扬自由民主,主张在中国接受并实施西方启蒙思想家的学说。
3、对康有为和梁启超民主思想的评价: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基本政治主张,都是君主立宪。君主立宪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但由于其主张保留皇帝,只是在原有的政治制度上的一种改良,又与民主共和有明显差距。
4、谭嗣同思想的特点:思想激进,最闪光的地方是对封建专制和纲常名教的抨击,带有比较明显的
色彩。
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1、
是孙中山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
⑴兴中会建立时的“创立合众政府’,同盟会纲领中的“创立民国”,都属于民权主义范畴。⑵孙中山把民权主义视为“政治革命的根本”,它的主旨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而且还要防止帝制复辟。
2、孙中山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改造和借鉴:孙中山设计的新政治制度,即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行的“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增加“
”和“
”两项,形成“五权分立”的方案。
3、三民主义思想各内容之间的关系:三民主义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民权主义是与民族主义和民生主义相互密切联系的。“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分别对应于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者紧密结合。这三种“革命”,都是从不同的方面反对专制,为人民争取权利。
4、对孙中山的民主思想的评价:⑴孙中山心中的民主理想,是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为核心,大大超越了君主立宪制。从其最终的政治目标看,它能够保障人民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从实现政治目标的途径看,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⑵带有较大局限性。如只代表广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内容等等。
【导思】
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的民主思想:三民主义
1、内容:⑴民族主义的基本内容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民族主义将推翻清王朝,同建立统一民族国家及共和制度相结合,因而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挽救民族危亡的新内容和新含义。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是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的表现。⑵“创立民国”为内涵的民权主义,是核心部分。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但是,民权主义的矛头主要指向皇帝和封建贵族,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反而对汉族地主阶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就为汉族的旧官僚、地主、军阀混入革命阵营以可乘之机。⑶“平均地权”为核心内容的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是他的“社会革命”纲领。通过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有,是孙中山设计的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这一方案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它不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斗争自然也就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2、评价:⑴进步性:三民主义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⑵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导练】阅读下列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一: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活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赌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举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膛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革命谋幸福.因不满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请回答:
(1)孙中山所说的“欧美社会之祸”是指什么?为此,孙中山对西方民主思想作了哪些发展?
(2)说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内容.
(3)评述孙中山对民族革命问题的认识。、
【课堂小结】:
.参考答案:(1)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贫富严重不均,劳资尖锐对立,社会动荡不安等情况.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平均地权,实行民生主义;在三权分立基础上增加“考试权”和“监察权”等。
(2)民族革命是指推翻以满洲贵族为首的清政府,同时也包含着打击帝国主义的意义。政治革命是指推翻君主专制,实行民权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国。社会革命是指实行民生主义,消除贫富不均。
(3)孙中山的民族革命主要是指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恢复汉人政权,在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走狗的情况下,包含着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意义;同时反对片面“排满”,反对种族复仇主义.这些是进步的。但他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目标,不可能实现民族独立,谈不上真正的民族革命。这是他的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