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项集训-2025-2026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
读封面示意图,完成练习。(填序号)
1.这本书的书名是《 》。
①小房子 ②小狗的小房子
2.这本书中的作者是( )
①严文井 ②孙幼军
3.从封面上看,这本书中除了小狗,还有( )
①一只小猫 ②一只小兔
4.一起认识天气。(填序号)
(1)选择恰当的天气填在图下的括号里。
①大雨 ②晴朗 ③雷电
(2)我们要去户外探索大自然,最适合的时间是( )
A.星期一 B.星期五 C.星期六 D.星期日
和乐乐一起阅读《小水滴旅行记》,探寻水的神奇变化!
小水滴告别大海妈妈准备去旅行。
太阳公公让小水滴变成水汽向空中飞去,于是小水滴来到了云阿姨的怀里。云阿姨一下变胖了。小水滴跟着云阿姨到处旅行,看到了茂密的树林和可爱的动物。
几天后,小水滴来到了北极。北极真冷啊!小水滴不禁哆嗦(duō suo)起来,一阵大风吹来,小水滴从云阿姨的身上掉了下来。寒冷的风让它变成了雪花,一片一片地飘落到了北冰洋。
小水滴顺着北冰洋一路游去,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家。
5.短文描写的是 的旅行。
6.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 自然段描写了小水滴去到云阿姨的怀里。
7.根据短文内容排一排小水滴变身的过程。
①水汽变雪花 ②水滴变水汽 ③雪花变水滴
按先后顺序排: → → 。
8.小水滴是怎样变成雪花的?用“_________”在文中画出来。
乐乐摘抄了一段文字准备放进手抄报,请你阅读并完成相关任务。
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9.从语段中找出和下列词语意思相反的词。
暴躁——( ) 坏——( )
10.请用“____”画出“我”做过的好事,用“ ”画出“我”做过的坏事。
阅读。
植物也犯困
①每逢晴朗的夜晚,皓(hào)月当空或繁星闪烁之时,我们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有些植物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比如合欢树,它的叶子(合 收)起来了,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
②生长在水面上的睡莲,每当旭(xù)日从东方冉(r n)冉(升 飞)起时,它那美丽的花瓣就会缓慢地舒展开,就像我们睡醒时伸懒腰一样。而当夕阳西下时,它又会闭拢(lǒng)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
③更有意思的是,科学家还发现植物竟然和人一样,也有午睡的习惯。植物午睡的时间大约是中午11时至下午2时。
11.用“√”选出第1、2自然段中括号里应填入的动词。
12.观察图片,在文中找出描述图中睡莲不同样子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① ②
13.根据短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只有动物会睡觉。 ②植物有午睡的习惯。
③合欢树和睡莲都有犯困的习性。 ④植物会发生奇妙的变化。
14.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会犯困?请写出一种。
课外阅读。
种子的传播方式
①春天,柳絮(xù)四处飞扬,你如果抓一团柳絮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些小颗粒,那就是柳树的种子。它们随风落在哪里,便在哪里生根发芽,长出新的柳树。
②小鸟或其他动物把樱(yīng)桃、野葡萄、野山参的种子吃(进 近)肚子里,由于消化不掉,种子便随粪(fèn)便排出来,传播到四面八(芳 方)。
③凤仙花的果实被太阳晒干后就会自动弹裂(tán liè),把种子弹向四周。用这种方法传播种子的还有豆类(值 植)物。椰(yē)子成熟以后,果实落到海里便随海水漂到远方。睡莲的果实成熟后沉入水底,果皮腐(fǔ)烂后,包有海绵状外种皮的种子就会浮起来,漂到其他地方。
15.请你用“√”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
16.填一填。
柳树靠 传播种子;樱桃、野葡萄、野山参靠 传播种子;凤仙花、豆类靠 传播种子;椰子、睡莲靠 传播种子。
17.用加点的关联词写句子。
你如果抓一团柳絮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些小颗粒。
18.[探究题·语言表达]你还知道哪些种子的传播方式?快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第1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项集训-2025-2026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参考答案
1.② 2.② 3.①
【导语】《小狗的小房子》是孙幼军创作的童话,讲述了小狗和小猫结伴去河边玩耍的故事。小狗憨厚勤快,为了满足小猫的任性要求,背着自己的小房子艰难前行,过程中受伤后,小猫从娇气变得勇敢,用智慧帮助小狗回家。故事通过两个角色的互动,展现了责任担当与互相扶持的成长主题。
1.本题考查信息提取能力。
从封面内容可知,这本书的书名是《小狗的小房子》,故选②。
2.本题考查作家作品、信息提取能力。
从封面内容可知,这本书的作者是孙幼军,故选②。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读封面内容可知,画了一栋小房子、一只狗和一只猫,所以,从封面上看,这本书中除了小狗,还有一只小猫,故选①。
4.(1)②③① (2)D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聚焦“天气认知”,以图文结合形式设题,贴近生活且实用性强。内容围绕天气判断与户外出行选择展开,既考察基础观察能力,又关联实际场景决策,逻辑清晰、难度适中。材料选题贴近儿童认知范畴,能引导读者关注自然现象,兼具知识传递与实践引导价值,是一篇典型的生活化科普类阅读文本。
【小题1】本题考查图示理解。
结合图片可知,图片中提供天气的符号,要求填写对应的天气名称。
第一幅星期日的图片画的天气符号是一个太阳,这是晴天的天气符号,因此第一空是晴朗的天气。故选②。
第二幅星期一的图片画的天气符号是一个闪电,这是雷电的天气符号,因此第二空填写雷电。故选③。
第四幅星期三的图片画的天气符号是下雨,观察雨量的大小,介于暴雨和小雨之间,因此第三空填写大雨。故选①。
【小题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生活常识。
题干提出要去户外探索大自然,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户外探索受天气影响极大,适合户外活动的天气状况是晴天,晴天无降雨、视野好,能更安全、舒适地观察自然。观察天气符号,第一幅图片是晴天的天气符号,对应的日期是星期日。
故选D。
5.小水滴 6. 4/四 2/二 7. ② ① ③ 8.几天后,小水滴来到了北极。北极真冷啊!小水滴不禁哆嗦起来,一阵大风吹来,小水滴从云阿姨的身上掉了下来。寒冷的风让它变成了雪花。
【导语】这篇《小水滴旅行记》以童话视角讲水的循环,借小水滴旅行串联变化:经太阳变成水汽入云,在北极成雪花落北冰洋。文字童趣,用拟人手法(太阳公公、云阿姨)让科学知识(水的三态变化)易懂,故事线清晰,把自然现象转化为趣味旅程,适合低龄读者认知水的循环,兼具文学性与科普性 。
5.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理解。
根据第①自然段“小水滴告别大海妈妈去旅行”可知,写的是“小水滴”的旅行。
6.本题考查数自然段、文章内容的理解。
自然段都是相对独立的,明显的标志是每个自然段的开头都重新起一行,而且空两格。找到了空两格,也就找到了一个自然段的标志。可知本文有4个自然段。
从第二自然段“太阳公公让小水滴变成水汽向空中飞去,于是小水滴来到了云阿姨的怀里”可知,这个文段描写了小水滴去到云阿姨的怀里。
7.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理解及排序。
文中第②自然段先是“太阳公公让小水滴变成水汽向空中飞去”,这是水滴变水汽(②);接着第③段的“一阵大风吹来,小水滴从云阿姨的身上掉了下来。寒冷的风让它变成了雪花”,这是水汽变雪花(①);最后第④自然段“小水滴顺着北冰洋一路游去,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家”,意味着雪花变水滴(③),所以先后顺序是② ① ③ 。
8.本题考查找关键句子。
从第三自然段“几天后,小水滴来到了北极。北极真冷啊!小水滴不禁哆嗦起来,一阵大风吹来,小水滴从云阿姨的身上掉了下来。寒冷的风让它变成了雪花”可知,这些句子详细描述了小水滴在北极,因为寒冷的风从云阿姨身上掉下并变成雪花的过程。
9. 温和 好 10.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
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导语】本文聚焦人类管水办法,列举水库、堤坝等具体措施,点明其调节分配、防洪、净化循环等作用,强调趋利避害让水服务人类。内容紧扣“管水”核心,列举清晰,逻辑直白,旨在说明人类对水的主动管控与利用,语言平实,侧重实用信息传递,整体偏向说明性,简洁明了。
9.本题考查反义词。
反义词是指意思相反的词语。首先看“暴躁”,在文中第一句“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中,“温和”与“暴躁”意思相反,“温和”指性情、态度、言语等不严厉,不粗暴,使人感到亲切;“暴躁”指遇事急躁,容易发怒。再看“好”,文中第二句“我做过许多好事...我也做过许多坏事”中,“好”与“坏”意思相反,“好”指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坏”指品质恶劣,有害的。
10.本题考查找关键句子。
题目要求画出“我”做的好事,需在文中找到描述“好事”的句子。文中第二句明确提到“我做过许多好事”,其后的内容“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即为“我”做的好事。“灌溉田地”指用水浇灌农田,使农作物得到水分;“发动机器”指启动机器使其运转;“帮助人们工作”指为人们的工作提供便利。
文中第三句明确提到“我也做过许多坏事”,其后的内容“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即为“我”做的坏事。
故句子“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画横线,“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画波浪线。
11.合 升 12. 舒展 闭拢 13.① 14.含羞草也会犯困,它晚上收拢叶片,白天舒展叶片。
【导语】这篇短文以生动的拟人手法,勾勒出植物睡眠的有趣现象。结构清晰,从夜晚的合欢树到白日的睡莲,再延伸至科学发现的植物午睡,层层递进。语言形象,“昏昏欲睡”、“伸懒腰”等比喻贴切,使科普知识充满童趣。结尾点出植物与人类的相似性,巧妙拉近自然与读者的距离,激发探索欲望。
11.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合:闭上;合拢
收:招回;收回。
升:由低往高移动。
飞:(鸟、虫等)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
结合第①自然段“比如合欢树,它的叶子(合 收)起来了,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可知,合欢树的叶子就会合拢,脑袋耷拉下来,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故填“合”;
结合第②自然段“每当旭(xù)日从东方冉(r n)冉(升 飞)起时”,可知,“冉冉升起”表示太阳缓慢上升状态,故填“升”。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观看图片可知,第一幅图是睡莲绽放的样子;第二幅图是睡莲闭合的样子。
结合第②自然段“生长在水面上的睡莲,每当旭(xù)日从东方冉(r n)冉(升 飞)起时,它那美丽的花瓣就会缓慢地舒展开,就像我们睡醒时伸懒腰一样”可知,此处用“舒展”来描述第一幅图睡莲的样子;
结合第②自然段“而当夕阳西下时,它又会闭拢(lǒng)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可知,此处用“闭拢”来描述第二幅图睡莲的样子。
13.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③自然段“更有意思的是,科学家还发现植物竟然和人一样,也有午睡的习惯。植物午睡的时间一般是在中午11时至下午2时。”可知,“只有动物会睡觉”说法错误。
故选①。
14.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题干要求写出会犯困的植物,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酢浆草:它的三片小叶在夜晚会合拢垂下,像一把收起的伞,到白天再重新展开。
15.进√ 方√ 植√ 16. 风 小鸟或其他动物 自动弹裂 水 17.你如果认真去听,就能听见小鸟那美妙的歌声。 18.苍耳的种子身上有刺,能粘在动物的皮毛上,被带到其他地方;蒲公英的种子很轻,有绒毛,能随风传播。
【导语】这篇科普短文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植物种子的多种传播方式。文章采用总分结构,通过柳絮飞扬、动物传播、果实弹裂、随水漂流四个典型例子,系统介绍了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作者善用拟人手法(如“种子藏在柳絮里”),将植物学知识转化为具象画面。语言简洁明快,既有科学性又不失童趣,特别是“消化不掉”“自动弹裂”等口语化表达,降低了理解难度。结尾的探究题设计巧妙,实现了从文本学习到知识拓展的自然过渡。
15.本题考查形近字辨析。
“进”:表示向前移动、进入或加入;“近”:表示距离短、时间接近或关系亲密。第②段的“吃进”表示将食物或物体吞咽到体内。故选“进”。
“方”指方向、方面、地方等;“芳”指香、美好的。第②段的“四面八方”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故选“方”。
“值”指价值、数值、遇到等;“植”指种植、植物。第③段的“植物”指生物的一大类,这一类生物的细胞多具有细胞壁。多数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养料。应选“植”。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根据第①自然段“春天,柳絮四处飞扬,你如果抓一团柳絮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些小颗粒,那就是柳树的种子。它们随风落在哪里,便在哪里生根发芽,长出新的柳树”可知,柳树利用“风”传播种子。
根据第②自然段“小鸟或其他动物把樱桃、野葡萄、野山参的种子吃进肚子里,由于消化不掉,种子便随粪便排出来,传播到四面八方”可知,樱桃、野葡萄、野山参靠“小鸟或其他动物”传播种子。
根据第③自然段“凤仙花的果实被太阳晒干后就会自动弹裂,把种子弹向四周。用这种方法传播种子的还有豆类植物等”可知,凤仙花、豆类靠“果实自动弹裂”传播种子。
根据第③自然段“椰子成熟以后,椰果落到海里便随海水漂到远方。睡莲的果实成熟后沉入水底,果皮腐烂后,包有海绵状外种皮的种子就会浮起来,漂到其他地方”可知,椰子、睡莲利用“水”传播种子。
17.本题考查关联词造句。
“如果……就……”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在“你如果抓一团柳絮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些小颗粒”这个例句中,先假设“抓一团柳絮仔细观察”这种情况,然后说明在这种假设下产生的结果“发现里面藏着一些小颗粒”。写句子时先假设一种情况(“如果”后面的内容),然后说明在这种假设情况下会产生的结果(“就”后面的内容)。
示例:你如果认真阅读这篇文章,就会明白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18.本题考查思维拓展。
回忆自己所了解的植物学知识,思考不同植物种子的特点以及它们可能的传播途径。可以结合自然现象、生活经验、课外阅读等方面具体写自己了解的种子的传播方式。
示例:鬼针草的种子有倒刺,能附着在人和动物身上被带到别处;喷瓜成熟后,果实会突然破裂,将种子喷射出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