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单元能力提升卷-2025-2026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书写
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字词。
雷云在天上,“呼呼”地刮着,豆大的雨滴,把贪玩的小兔子了。它急忙丢下柳枝做的,朝家的方向跑去,心里默默地想:“妈妈一定生气了,怎样才能避免站呢?”
二、选择题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摇晃(huǎng) 照例(lì) 昂首(áng) 惩罚(fá)
B.凤尾(fēng) 绒球(róng) 背诵(sòng) 戒尺(jiè)
C.洁白(jié) 轰响(hōng) 湿润(shī) 挨打(ái)
3.众众对形容花孩子们玩耍的场景的词语展开了联想,有误的一项是( )
A.急急忙忙(想起同学们早上起晚了,往学校跑的样子)
B.扬起双臂(想起同学们做早操时的样子)
C.簌簌地响(想起海浪猛烈地拍击岸边岩石的声音)
4.下面属于《不懂就要问》描写的内容是( )
①介绍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
②叙述了孙中山壮着胆子向老师提问题。
③面对同学的不解,孙中山表明不懂就问的态度和勇气。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5.读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替换加点的词语。( )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A.招收 B.吸引 C.引进
三、填空题
6.看拼音,写词语。
gǔ lǎo( ) shān pō( ) zú qiú( ) jié bái( )
7.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摇( )晃( ) 张( )舞爪 ( )红( )赤
披( )散( ) ( )干( )燥 提( )吊( )
(1)前两个词语可以用来描写人的动作,我还能写出两个类似的词语: 、 。
(2)画“____”的词语描写了人的外貌,这样的词语还有: 。
(3)我能任选其中的一个词语写句子。
8.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我知道《花的学校》的作者是 ,这篇课文选自他的诗集《 》。我还能说出他的其他作品:《 》《 》。
(2)《不懂就要问》讲的是 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向先生提问的故事,赞扬了他 的精神。
(3)《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上学路上、 、 、 的场景,从中可以感受到我国各民族儿童的 。
(4)看到路边有个小朋友凝神静气地望着树上的鸣蝉,我想到了袁枚《 》中“ , ”(用诗句回答)的小牧童。
四、语言表达
9.一边在脑海中构想你要写的内容,一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五、句子训练
10.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用上加点词写句子)
,他们 。
11.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12.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照样子写句子)
清风一吹,他们 。
13.一味死记硬背,而不讲究方法,能学到什么呢?(改为陈述句)
14.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仿写拟人句)
六、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理解。
大青树下的小学(节选)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
15.选文描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们 和 的场景。这两个场景的特点分别是“ ”和“ ”。
16.文中画线句通过描写树枝、 、 等事物的状态来表现窗外的安静,说明了当时学生 。
17.你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同学们在学校里都做些什么? 请你从下面的场景中选择一个写一写,不少于30字。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词句哟!
教室里 操场上 花坛边 图书室里 大树下
默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花的学校(节选)
①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②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fá fǎ)他们站墙角的。
③雨一来,他们便放假(jiǎ jià)了。
18.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9.读文段③,我们要用( )的语气。
A.喜悦 B.悲伤 C.平淡自然
20.对“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理解正确的是( )
A.因为下雨了,路不好走,所以他们便放假了。
B.因为下雨了,花儿们便竞相开放,“放假”一词把花儿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
21.请你展开想象,续写几句。
太阳出来,花儿 ;月亮一来,花儿 ,蚯蚓一来,花儿 。
七、书面表达
22.习作。
题目:学校里的________
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谁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你能抓住这个人外貌或性格上的一两个特点,描写一下他(她)吗?希望你能用独特的视角、生动的语言展现一个有特点的他(她)。注意把题目补充完整。450字左右。
《第1单元能力提升卷-2025-2026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参考答案
题号 2 3 4 5
答案 C C A B
1.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轰、狂、落、淋、湿、笛、够、罚”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摇晃(huǎng)——(huàng);
B.凤尾(fēng)——(fèng);
故选C。
3.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做这道题时可以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对题目中根据词语展开的联想进行判断。
C.“簌簌地响”用来形容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海浪拍击岩石的声音并非如此,所以该项说法错误。
故选C。
4.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
《不懂就要问》描写的内容有:①介绍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课文开篇就介绍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的背景。②叙述了孙中山壮着胆子向老师提问题。孙中山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内容有疑问,于是勇敢地向老师提问。③面对同学的不解,孙中山表明不懂就问的态度和勇气。当孙中山向老师提问后,同学们感到惊讶和不解,而孙中山坚定地表明不懂就问的态度。综上所述,三个选项均属于《不懂就要问》描写的内容。
故选A。
5.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招引:吸引。
A.招收:通过考试等方式来接纳(人员)。
B.吸引:把事物、力量或人的注意力转移到某一方面来。
C.引进:①引荐。②从外地或外国引入。
下课了,同学们在大青树下进行课间活动时,引起了很多小动物的注意。根据词义和句意,句中的“招引”可以替换成“吸引”。故选B。
6. 古老 山坡 足球 洁白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看拼音写词语。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中“老、坡、足、球、洁” 等字,部分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7. 头 脑 牙 面 耳 头 发 口 舌 心 胆 手舞足蹈 健步如飞 眉清目秀 在炎热的夏天,我感到口干舌燥,急需喝一杯凉水。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词语仿写和词语造句。
摇头晃脑:脑袋摇动不停;形容旧时读书吟诵的形态或自得其乐自以为是的样子。
张牙舞爪:形容猛兽凶恶可怕,张开嘴巴又挥舞着爪子的;也比喻猖狂凶恶。
披头散发:头发长而散乱;形容仪容不整。
口干舌燥:形容说话太多,连口水唾液都来不及分泌,口唇干渴,十分难受。
(1)摇头晃脑”和“张牙舞爪”这两个词语都是描写人的动作。这样的成语还有:前赴后继、指手画脚、蹑手蹑脚、左顾右盼等。
(2)画横线的词语“披头散发”描绘了一种头发散乱、未加整理的状态,以此形容人的外貌。这样的词语还有:浓眉大眼、唇红齿白、眉清目秀、眉目如画、鹤发童颜等。
(3)选一个词语造句及了。例如:
摇头晃脑:小明在背诵古诗时,总是摇头晃脑的,仿佛真的进入了诗中的世界。
张牙舞爪:台风来临前,天空乌云密布,风势渐猛,树木在风中张牙舞爪,仿佛要吞噬一切。
披头散发:他整天披头散发,从不注意自己的形象。
8. 泰戈尔 新月集 飞鸟集 园丁集 孙中山 勤学好问 来到学校 上课时 下课后 团结友爱 所见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名篇名句的默写与理解和课内文章理解。
(1)《花的学校》的作者是泰戈尔,这篇课文选自他的诗集《新月集》。我还能说出他的其他作品:《飞鸟集》《园丁集》《吉檀迦利》《游思集》等。
(2)《不懂就要问》讲的是孙中山在私塾读书时,对于先生只教学生背诵而不讲解书中的意思感到疑惑。他不满足于死记硬背,而是勇敢地向先生提问,要求理解书中的真正含义。这种勤学好问、勇于质疑的精神,体现了孙中山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
(3)《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通过描绘一所边疆小学里孩子们的幸福学习生活,展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友爱。课文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描写了孩子们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来到学校后整齐穿戴和敬礼的庄重场面、上课时认真听讲的专注神情以及下课后欢快玩耍的活泼身影。这些场景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和谐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孩子们在校园里的幸福快乐和各民族之间的深厚情谊。
(4)“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出自清代袁枚的《所见》,意思是牧童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蝉,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书写时注意“欲、捕、忽、然”的正确写法。
9.①圆脑袋、圆眼睛、圆鼻头 ②温温吞吞,做事不紧不慢
③有一次我向他借一把尺子,结果等到我作业都写完了,他还没有把尺子掏出来
④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他很关心我,我很喜欢和他一起玩
【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相关内容的构思与梳理。
先确定要写的人物,然后从样貌、性格、代表性事件、对人物的看法或感情这几个方面依次构思。回忆人物的外貌特点,总结其性格,选取能体现性格的典型事件,最后明确自己对人物的看法或情感。
示例:
①样貌(有何特点):她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笑起来会弯成月牙。
②性格:活泼开朗,很爱笑。
③他(她)有代表性的一件事:我摔倒时,她赶紧跑过来扶我,还讲笑话逗我开心。
④对他(她)的看法或感情:我很喜欢她,觉得她特别善良、温暖。
10. 风一吹 便跳起了舞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在“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这句话中,“雨来”这个条件出现后,“他们放假”这个情况马上就跟上了。“一……便……”表示前后两个动作或情况紧密相连,前一个动作或情况发生,后一个动作或情况紧接着就发生。仿写时,要先确定一个前提条件或者触发动作,再写出紧接着发生的结果即可。
示例:音乐一响,他们便放声歌唱。
11.春天到了,满园的花朵向太阳绽开笑脸,向蝴蝶敞开怀抱,向游人散发芳香。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造句。
例句中三个加点字“向”连用,因此使用了排比的修辞的手法。故仿写注意使用排比的格式,用“向……向……向……”造句。
示例:清晨,我迎着朝阳,向翠绿的树叶问好,向绽放的花朵微笑,向远方的天空展开双臂。
12.便跳起了舞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结合句子“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他们”人的行为“放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来时“他们”的状态。仿写时,也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他们”人的行为或情感即可。
示例:清风一吹,他们便扬起了笑脸。
13.一味死记硬背,而不讲究方法,学不到什么。
【详解】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本题中反问句改陈述句分三步:首先去掉原句末尾的语气助词“呢”;接着原反问句“能学到什么”表否定,将“能”改为“不能”;最后把句末问号“?”改为句号 “。”。
改为:一味死记硬背,而不讲究方法,学不到什么。
14.蝴蝶在草丛中跳舞,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拟人句。
例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雷云”“拍着大手”这一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雷云在天空中翻滚、发出声响的情景。仿写时也要把事物赋予人的动作行为写出一个拟人句。
示例:星星在夜空中眨着眼睛,月亮露出甜美的笑容。
15. 上课 下课 安静 热闹 16. 鸟儿 蝴蝶 学习认真 17.教室里:晨光洒在整齐的课桌上,同学们或低头写作业,笔尖沙沙响;或轻声讨论,眼里闪着专注的光,满是朝气。
【导语】这篇阅读选文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大青树下小学独特的校园生活。文章以"上课"和"下课"两个场景形成鲜明对比:上课时用拟人手法描写自然界的安静聆听,突显了孩子们读书声的美妙;下课后则通过活泼的课外活动,展现了民族学校的欢乐氛围。全文语言质朴清新,运用了"树枝不摇""蝴蝶停驻"等富有画面感的表达,既体现了边疆小学的特色,又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是一篇充满童趣和地域特色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15.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由文中“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可知,这是学生们“上课学习”的场景,且场景特点为“安静”;由文中“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可知,这是学生们“下课活动”的场景,且场景特点为“热闹”。
综上,选文描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们上课学习和下课活动的场景。这两个场景的特点分别是“安静”和“热闹”。
16.本题考查分析字词句段的含义或作用。
由文中画线句子“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可知,画线句描写了树枝、鸟儿、蝴蝶等事物的状态;再结合前文“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可知,这些事物“不摇、不叫、停驻倾听”的状态,是因学生朗读的声音吸引人,也体现出学生朗读时的专注。
综上,文中画线句通过描写树枝、鸟儿、蝴蝶等事物的状态来表现窗外的安静,说明了当时学生朗读课文的声音好听,且学习专注投入。
17.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先点明场景特点,再写同学们的具体动作,搭配“亮晶晶”“蹦蹦跳跳”等鲜活词语,让画面更生动。
示例:教室里:晨光透过玻璃窗,洒在亮晶晶的课桌上。同学们挺直腰背,有的低头写作业,笔尖沙沙响;有的轻声讨论难题,眼里闪着认真的光。
操场上:下课铃响,操场立刻成了欢乐的海洋。同学们有的跳绳,彩绳像彩虹翻飞;有的踢足球,奔跑的身影像小猎豹一样灵活。
花坛边:春日的花坛满是惊喜,粉的月季、黄的迎春挤在一起。同学们蹲在旁边,轻声数花瓣,还会小心地帮小花拂去叶片上的灰尘。
图书室里:图书室静悄悄的,只有书页轻轻翻动的声音。同学们捧着书,有的靠在书架旁,有的坐在软垫上,连眼神都黏在文字里。
大树下:老槐树枝叶浓密,撑起一片清凉。午休时,同学们围坐在树下,有的分享故事,有的玩翻花绳,笑声顺着风飘得很远。
18.fá jià 19.A 20.B 21. 张开笑脸 闭上眼睛睡觉 低头说悄悄话
【导语】这篇《花的学校》节选以童趣盎然的拟人手法,将花朵比作地下学校的学生,展现了充满想象力的儿童视角。文本通过“做功课”“罚站”“放假”等校园生活意象,巧妙构建了花朵生长的诗意隐喻。三个自然段形成“在校—受罚—放假”的叙事链条,配合注音练习和续写设计,既训练语言基础能力,又激发创造性思维。
18.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假:jiǎ,释义:1、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跟“真”相对。2、据理推断而有待验证的。3、〈书〉借用。4、〈书〉凭借;依靠。5、姓。jià,释义:1、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xià,释义:1、嘉,美。参见“假樂”。ɡé,释义:1、至;到。xiá,释义:1、见“叚”。姓。jie,释义:1、助词。参见“價”。
罚站(fá zhàn):体罚的一种。要求对方站着直到规定时间为止。
放假(fàng jià):在规定的日期停止工作或学习。
19.本题考查朗读句子。
第③段“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可知,雨的到来让花朵能从“地下的学校”出来,仿佛获得自由,充满生机与欢乐,所以读这句话应用喜悦的语气。
故选A。
20.本题考查分析句子含义。
A.“因为下雨了,路不好走,所以他们便放假了”可知,这种解释不符合文本的创作手法。文段将花朵拟人化,赋予其“上学”“放假”等人的行为,并非从现实中“路不好走”的角度来写。故错误。
B.文段运用拟人手法,把花儿当作人,“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下雨时花儿竞相开放的状态,就像人放假一样自由、欢快,该选项准确理解了句子的拟人化表达。故正确。
故选B。
21.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在《花的学校》中,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花儿人的行为与情感,续写时需延续这一风格。
“太阳出来,花儿便扬起笑脸,在阳光下尽情舞蹈”,太阳带来光亮与温暖,拟人化的“扬起笑脸”“舞蹈”,体现花儿沐浴阳光时的欢快。
“月亮一来,花儿便轻垂花瓣,进入甜甜的梦乡”,月光柔和静谧,“轻垂花瓣”“进入梦乡”,营造出花儿在月光下安静休憩的氛围。
“蚯蚓一来,花儿便热情地和它打招呼,分享泥土里的趣事”,蚯蚓在土壤中活动,花儿与它“打招呼”“分享趣事”,体现出花儿的活泼与生机,契合文本的拟人化表达逻辑。
示例:太阳出来,花儿便抬起头,开心地和太阳打招呼;月亮一来,花儿便轻轻摇晃着,似在与月亮低语;蚯蚓一来,花儿便兴奋地摆动花瓣,和蚯蚓讲述白天的见闻。
22.例文:
学校里的“彩虹老师”
在我们五彩斑斓的学校里,有这样一位特别的老师,我们都喜欢叫她“彩虹老师”。彩虹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她不仅课讲得生动有趣,还总能给我们带来彩虹般的笑容和温暖。
彩虹老师有一头乌黑的长发,总是扎成一个高高的马尾辫,走起路来一甩一甩的,好像也在跟着她一起开心地笑。她的眼睛大大的,亮亮的,就像两颗闪闪发光的黑宝石。每次上课,当我们回答问题时,她的眼睛就会弯成月牙形,好像在对我们说:“你真棒!”
记得有一次,我们正在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课文。彩虹老师没有直接翻开书本开始讲解,而是先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走在春天的田野上。她温柔的声音在我们耳边响起:“春风轻轻地吹过,带来了花香和泥土的气息。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花儿们也不甘落后,纷纷绽放出自己的笑脸,有红的、黄的、蓝的……就像天空中的彩虹一样美丽。”
我们睁开眼睛,发现彩虹老师的手上不知何时多出了一幅她自己画的画。画上有嫩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花朵,还有一群快乐的小朋友在草地上追逐嬉戏。彩虹老师指着画说:“看,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春天,也是我希望你们心中的春天。希望你们都能像这些小朋友一样,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从那以后,每当我们上语文课,都像是进行了一次奇妙的旅行。彩虹老师会带着我们走进童话世界,和白雪公主一起跳舞;她会领着我们穿越时空,和古人一起吟诗作对;她还会让我们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她的课堂上,我们学会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去爱这个世界。
彩虹老师不仅教学有方,还特别关心我们。有一次,我因为生病请假了几天,回到学校后发现落下了很多课程。正当我焦急万分时,彩虹老师走过来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别担心,我来帮你补上。”于是,每天放学后,彩虹老师都会耐心地给我讲解落下的知识点,直到我完全理解为止。
现在,我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但彩虹老师依然是我们心中那道最美丽的彩虹。她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了无数色彩和温暖。我们都很爱她,也很感激她。希望以后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像彩虹老师一样,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用爱心去温暖他人。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一、审题。
本题是半命题作文。题目“学校里的_____”是一个半命题作文,其核心在于补充完整横线上的内容,这个内容应当是学校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或人物,且要求通过具体描述来展现其特点。题目已经给出了两个重要的提示方向:一是“与你朝夕相伴的老师和同学”,限定了描写的对象范围;二是要求“抓住这个人外貌或性格上的一两个特点”,明确了描写的重点。此外,还强调了“独特的视角、生动的语言”以及“尝试使用有新鲜感的词句”,这是对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的要求。
二、立意。
通过描述这位人物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或典型事例,表达对其的敬佩、喜爱、感激等情感,同时反映校园生活的多彩与温馨,展现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立意应积极向上,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写作思路。
开头:可以采用引人入胜的开头方式,如设置一个场景、提出一个问题或引用一句名言等,引出要描写的人物,并简要介绍其在学校中的身份或地位,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中间:抓住人物的外貌、爱好和性格上的特点,运用一两件典型的事例来描写,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并突出人物的主要特点。
结尾: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