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单元能力提升卷-2025-2026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薄雾(báo) 屹立(qǐ) B.横卧(héng) 昂首(yǎng)
C.哀号(hào) 地震(zhèn) D.霎时(shà) 颤动(chàn)
2.下列词语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闪烁 风俗 B.陶气 庄稼 C.成熟 坑坑哇哇 D.牵手 度金
3.对联讲究的是对仗,上联是“树红树碧高低影”,下联是哪项?( )
A.望江楼下望江流 B.红梅含苞傲冬雪
C.春临大地百花艳 D.烟淡烟浓远近秋
4.哪一个词语,填入下面句子最恰当?( )
嘹亮的冲锋号 ,战士们如狼似虎般冲下了山。
A.锣鼓喧天 B.响彻云霄 C.鸦雀无声 D.人声鼎沸
5.关于作家作品下列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
A.《花牛歌》的作者是刘大白。 B.《繁星》的作者是巴金。
C.《鹿柴》的作者是唐朝的王维。 D.《走月亮》的作者是吴然。
二、书写
6.看拼音,写词语。
三、填空题
7.给加点字注音。
我躺在妈妈的怀( )里,看着天空中那半明半昧( )的星星。那星星悬在半空,像要坠( )落似的。
8.照样子,写词语。
(1)静静地(××地)
(2)闪闪烁烁(AABB式)
(3)月光闪闪(ABCC式)
9.先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人声( )( ) ②浩浩( )( ) ③( )隐( )现
④齐头( )( ) ⑤山( )地( ) ⑥( )平浪( )
10.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沸腾——( ) 静寂——( ) 人声鼎沸——( )
柔和——( ) 忘记——( ) 风号浪吼——( )
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细细的溪水,流着 的香味,流着 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 ,每个 都抱着一个月亮!
(2)本文通过描写“我”和阿妈手牵手散步,看到了许多 ,怀着 的心情,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四、语言表达
12.观察下图,展开想象,试着从不同角度(看到什么?闻到什么?听到什么?)描写画面。
五、句子训练
13.仿写一首小诗。
春天的早晨,怎样的可爱呢!轻柔的风,飘扬的衣袖,静悄的心情。
秋天的田野,怎样的( )呢! 。
14.从下面的图片中任选一种情境,用上两三个给出的词语,写几句话描绘它。
霎时 忽然 转眼间 一刹那 不一会儿 过一会儿
六、现代文阅读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甲】观 潮(节选)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高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③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乙】钱塘江观潮
①到杭州一个星期后,我去了一趟萧山——到钱塘江岸看大潮。
②每年这个季节,特意赶来这里观看钱塘江大潮的人很多。多少年来,钱塘江大潮作为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一直吸引着许多敢于冒险和勇于亲临险境的人。潮汐作为地球上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是由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共同造成的,而地球的自转让潮汐具有了周期性。所以,人们观潮也就有了一个预期的时间安排,我就是按照这个发生潮汛的时间表赶来的。
③然而我还是来晚了——大的潮汐已经过去,小的潮汐正在从江口涌来。即便这样,看那滚滚而来的潮汐依然是汹涌澎湃的样子,既像是一道竖立起来的洪峰,又像是一道横截大江的水坝,翻滚着,咆哮着,以排山倒海之威力,波澜壮阔地直涌过来。潮浪所到之处,涛声如惊雷在汹涌的水面上滚动,浪花飞溅,大有叱咤风云、雷霆万钧之能势!
15.乙文中,“特意赶来这里观看钱塘江大潮的人很多”这一热闹的场景,可以用甲文中的成语“ ”来形容。
16.甲、乙两文在内容方面有哪些异同?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相同点 都描写了 (地点)的潮水
不同点 甲文描写的是 的景观,乙文描写的是 的景观
17.甲文的描写很有画面感,请你调动多种感官阅读并完成练习。
(1)选文中描写了潮来时江面的样子和声音的变化,它们是怎么变的?提取相关信息,按顺序填入下面的方框中。
样子:江面风平浪静→ → →白浪翻滚
声音: → →
(2)通过关键词句想象画面。
①通过“水墙”一词,我仿佛看见了 的浪潮。
②通过“白色战马”一词,我仿佛看见了 的浪潮。
③通过“山崩地裂”一词,我感受到此时浪潮
18.赏析句子并填空。
①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②潮浪所到之处,涛声如惊雷在汹涌的水面上滚动,浪花飞溅,大有叱咤风云、雷霆万钧之能势!
这两句话都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句①写出了潮水来时 的样子,而句②写出了潮水来时 的声音。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去找它吧。”
②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掉,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找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院门。
③院门外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粗糙,灿烂地闪着银光。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月亮在这儿!”
④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
⑤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边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向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⑥我们坐在沙滩上,掬着沙,瞧那光辉……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
19.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兴致——( ) 乐意——( ) 忽然——( )
20.画“_______”句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
A.遍地银纱 B.月光如水 C.月明星稀
21.想一想,月亮除了可以出现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还可以出现在 、 、 ……
七、书面表达
22.习作。
校园在我们心目中是美丽的,让我们在校园中寻找自己最喜爱的一道风景线,把它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350字。
《第1单元能力提升卷-2025-2026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D A D B A
1.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薄雾(báo)——(bó),屹立(qǐ)——(yì);
B.昂首(yǎng)——(áng);
C.哀号(hào)——(háo)。
故选D。
2.A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易错字。
B.陶气——淘气;
C.坑坑哇哇——坑坑洼洼;
D.度金——镀金;
故选A。
3.D
【详解】本题考查对联。
对联讲究对仗工整,上下联在词性、结构、平仄等方面要相对应。上联“树红树碧高低影”中,“树红树碧”是颜色对仗,“高低影”是位置对仗。选项D“烟淡烟浓远近秋”中,“烟淡烟浓”是颜色对仗,“远近秋”是位置对仗,符合对仗要求。
故选D。
4.B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A.锣鼓喧天: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表示声音巨大,场面热闹。
B.响彻云霄: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C.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D.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结合语境,该句话的意思是响亮的冲锋号声在空气中回荡,声音非常嘹亮,仿佛可以穿透一切。故选“响彻云霄”。
故选B。
5.A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A.《花牛歌》作者是徐志摩。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花牛在草地里的悠闲生活,通过花牛的坐、眠、走、做梦等动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徐志摩(1897-1931年),原名章垿,是中国现代诗人和散文家,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之一。他的其他著名作品包括《再别康桥》和《翡冷翠的一夜》等。
故选A。
6.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然后写出对应的词语,写完后再读一读,看看是否写正确,书写时要注意规范和美观。
书写时要注意“紧、寂、颜、飘、荡、眠、逐、渐、填、补”的正确写法。
7. huái mèi zhuì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怀” 读音为 huái ,这是常见字读音(如 “怀抱”“胸怀” ),无特殊变音,直接根据积累注音。
“昧” 读 mèi ,从词汇 “半明半昧” 看,“昧” 本义有 “昏暗、不明” 意思,读音固定为 mèi ,需准确记忆(避免误读为 “wèi” 等 )。
“坠” 读音是 zhuì ,如 “坠落”“坠地” ,发音清晰,注意声调为四声,依据词汇含义(落下 )确定读音。
8. 慢慢地 悄悄地 明明白白 开开心心 星光闪闪 喜气洋洋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词语。
(1)仿写AA地式词语,示例:慢慢地、轻轻地、悄悄地、缓缓地、匆匆地。
(2)仿写AABB式词语,示例:高高兴兴、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快快乐乐、清清楚楚。
(3)仿写ABCC式词语,示例:得意洋洋、白发苍苍、生机勃勃、怒气冲冲、风尘仆仆。
9. 鼎 沸 荡 荡 若 若 并 进 崩 裂 风 静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积累与运用。
①人声鼎沸:“鼎沸” 像水在锅里沸腾,形容人群声音嘈杂喧闹。
②浩浩荡荡:形容规模大、气势壮,常指队伍、水流等。
③若隐若现:形容事物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④齐头并进:多形容几件事或多方面同时推进。
⑤山崩地裂:形容声响巨大或变化剧烈。
⑥风平浪静: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补全成语时,依据对成语的记忆,注意字形(如 “鼎”“沸”“荡”“崩” 等易错字 );
10. 平静 喧闹 鸦雀无声 强烈 铭记 风平浪静
【详解】本题考查反义词。
沸腾:形容情绪高涨。反义词有:冷淡、冷漠、冷却等。
静寂:寂静;没有一点儿声音。反义词有:喧哗、吵闹、热闹等。
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反义词有:万籁俱寂、悄无声息、夜阑人静等。
柔和:温和而不强烈。反义词有:刚烈、剧烈、强硬、猛烈、生硬等。
忘记:经历的事物不再存留在记忆中;不记得。反义词有:切记、怀念、惦念、牢记等。
风号浪吼:形容风浪很大。反义词有:水平如镜、波澜不惊等。
11. 山草和野花 月光 灰白色的鹅卵石 可爱的小水塘 美景 幸福 对阿妈和家乡的热爱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书写时注意“野”“鹅”“卵”“塘”的正确写法。
(2)文中描写“我”和阿妈散步时看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象,所以这里填“美丽的景象”。
从文中能感受到“我”和阿妈在一起时那种非常快乐的心情,所以是怀着“无比欢愉”的心情。
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所以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故:本文通过描写“我”和阿妈手牵手散步,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象怀着无比欢愉的心情,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12.那些黄澄澄的梨像一个个小葫芦,缀满了树枝,果香飘到果园外,引得小鸟争先恐后地赶来,叽叽喳喳地欢唱着。
【详解】本题考查观察与画面描写能力 。
视觉角度:“黄澄澄的梨像一个个小葫芦,缀满了树枝”,从视觉抓“梨的颜色(黄澄澄)、形状(小葫芦)、分布(缀满树枝)”,把画面中“梨树、梨子” 具象化,让读者“看”到果实累累的景象,通过“色彩+形状+布局”描写视觉元素。
嗅觉角度:“果香飘到果园外”,捕捉画面中“梨子成熟”隐含的气味,用“飘”字体现香气扩散,从嗅觉补充画面(果香四溢),让描写有“味道”,关联视觉(梨子)与嗅觉(果香),丰富感官体验。
听觉角度:“引得小鸟争先恐后地赶来,叽叽喳喳地欢唱着”,从听觉写“小鸟欢唱”,呼应画面中“小鸟”元素,用 叽叽喳喳”模拟鸟叫,让画面有“声音” ,通过“小鸟动作(赶来)+声音(欢唱)”,把静态图写活,实现“视觉→嗅觉→听觉”多感官联动,让描写立体、生动,通过“感官拆解+联动描写”完成画面创作,体现对多维度观察和文字转化的能力。
示例:金灿灿的梨子像小灯笼,沉甸甸坠在枝头,几只小鸟或立在枝桠,或振翅掠过蓝天。甜甜的果香慢悠悠飘出来,混着树叶的清新,在空气里打转。小鸟叽叽啾啾,像是在争论谁先啄到最甜的梨,热闹的叫声撞在树叶间。
13. 美丽 金黄的麦浪,蔚蓝的天空,舒适的心情。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和补充句子。
例句中先点明时间或场景(春天的早晨),接着用“怎样的……呢!”的句式表达感受,然后列举三个与场景相关的事物或状态(轻柔的风,飘扬的衣袖,静悄的心情)。
仿写时按照例句结构,思考秋天田野的典型特点,比如金黄、丰收、宁静等。围绕确定的特点,选取能体现秋天田野的事物或状态,如成熟的庄稼、忙碌的身影、喜悦的笑声等。
示例:秋天的田野,怎样的(迷人)呢!金黄的稻浪,飘香的果实,丰收的喜悦。
14.忽然,一粒粒“金豆”喷射而出,在几十米的高空中绽开。一刹那,烟花化作千万颗五颜六色的“小火星”飞溅开来,如同仙女散花一般,把黑夜照得亮如白昼。
【详解】本题考查情景写话。
作答这类题首先要看清图片内容,第一幅图描述的是雷雨中的村庄,第二幅图描述的是绚丽的烟花,第三幅图描述的是美丽的日落,重点抓住景物特点的变化进行作答。其次要了解词语的含义。
霎时:极短的时间;忽然之间。
忽然:副词。表示事件或动作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
转眼间:很短的时间。
一刹那:极短的时间。
不一会儿:没有多久的时间。
过一会儿:指很短的时间;指在很短的时间之内。
示例1:雷雨中的村庄——原本平静的村庄,忽然,乌云密布。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雷声隆隆。霎时,整个村庄被雨雾笼罩,房屋、树木都在风中摇曳,仿佛在接受一场洗礼。
示例2:美丽的日落——太阳开始西沉,天边的云彩像是被打翻的颜料盘,不一会儿,云朵被染成了橙红色,与远处的青山绿水相互映衬。转眼间,太阳又下沉了些许,只露出半张脸,余晖将云朵镶上了金边。
15.人声鼎沸 16. 钱塘江 大潮来时 小潮汐来时 17. 出现一条白线 白线横贯江面 隆隆的响声 响声越来越大 如山崩地裂 非常高 白色且汹涌 声音很大 18. 比喻 声势浩大 震耳欲聋
【导语】这篇对比阅读通过甲乙两文展现了钱塘江大潮的不同侧面。甲文以细腻地感官描写见长,通过“白线-水墙-战马”的递进式比喻和“闷雷-山崩地裂”的声音变化,构建出极具动态美的潮涌画卷;乙文则侧重科学解说与主观感受的结合,在交代潮汐原理的同时,用“洪峰”“水坝”等意象突出潮水的磅礴气势。两文都成功运用了比喻修辞,但甲文更重过程描摹,乙文更重瞬间定格,形成互补的审美效果。
15.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从甲文第①段“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可知,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能用来形容乙文中特意赶来观看钱塘江大潮的人很多的热闹场景。故答案是“人声鼎沸”。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相同点:从甲文标题《观潮》(写钱塘江潮)和乙文标题《钱塘江观潮》以及文中内容可知,都描写了钱塘江(地点)的潮水。不同点:甲文第① - ③段描写的是大潮的景观,乙文第③段“然而我还是来晚了——大的潮汐已经过去,小的潮汐正在从江口涌来”可知,乙文描写的是小潮汐的景观。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1)从甲文第①段“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第②段“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高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可知样子:江面风平浪静→出现一条白线→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声音:好像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如同山崩地裂。
(2)①通过“水墙”一词,结合甲文第②段“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高高的水墙”,仿佛看见了高大、整齐的浪潮。②通过“白色战马”一词,结合甲文第②段“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仿佛看见了汹涌奔腾、气势磅礴的浪潮。③通过“山崩地裂”一词,结合甲文第②段“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感受到此时浪潮声音巨大,极具震撼力。
18.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本题中句①和句②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句①通过“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的比喻,写出了潮水来时声势浩大的样子;句②通过“涛声如惊雷”的比喻,写出了潮水来时震耳欲聋的声音。
19. 兴趣 愿意 突然 20.A 21. 窗户上 水杯里 妈妈的眼睛里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孩子们寻找月亮的过程,描绘了一幅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的画面。文中通过寻找月亮的过程,表达了月亮是普照大地、属于所有人的意象。在孩子们的眼中,月亮不仅仅存在于天上,更在身边的细微处展现着:水面、眼中,无不浮现它的影子。文章通过朴素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将自然与情感连接,引发读者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共鸣,表达了只要心中有爱和希望,生活处处充满光辉的主题。
19.本题考查近义词。
第②段“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院门。”这个句子中的“兴趣”表示作者和同伴们因奶奶的话而激发起的好奇心,他们想要探寻和发现月亮是否真的无处不在。因此可得出“兴趣”的意思是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
兴致:对某件事情或某个活动感到有兴趣。故“兴致”与文中“兴趣”是一对近义词。
第⑤段“噢,月亮竟是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这个句子中“愿意”表达了一种主动的态度,即只要你有心去寻找和体会,月亮就会变得多而丰富。这暗示了一种主观能动性,通过心灵的开放和对美好事物的关注,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美。因此可得出“愿意”的意思是同意、允诺、情愿,也可以表示希望 。
乐意:甘心愿意。故“乐意”与文中“愿意”是一对近义词。
第⑥段“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这个句子中的“突然”表示一种出乎意料的感受或领悟,在特定的情境下,一个新的想法或感觉浮现在心头,描述的是这种领悟的瞬间性和意外性。因此可得出“突然”的意思是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料。
忽然:表示情况发生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故“忽然”与文中“突然”是一对近义词。
20.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第③段“院门外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粗糙,灿烂地闪着银光。”这个句子中提到“小河”“净沙”和“闪着银光”,这些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亮丽、柔和的画面感,就像满地铺满银色纱布般的景象。而“月光如水”强调的是月光的柔和与流动感,“月明星稀”则指夜空中月亮明亮而星星稀少。因此,“遍地银纱”最能形象地反映出河边沙滩银光闪烁的景象。
故选A。
21.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做题时可以联想生活中看过或者想象得到的场景来扩展。
从文中得知,月亮的倒影可以出现在各种反光或透明的表面上。根据月亮既能在葡萄叶上、瓷花盆上出现,并且出现在弟弟妹妹看到的水面,可以推测类似的其他反光或透明介质,如水面、树梢上的露珠、窗玻璃、汽车引擎盖等光滑表面都可能出现月亮的倒影。
22.例文:
晨曦中的林荫道
在我心中,校园最迷人的一道风景线莫过于那条晨曦中的林荫道。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轻轻拂过校园,那条被高大梧桐树温柔拥抱的林荫道便悄然苏醒。
树木挺拔,枝叶交织,形成了一条天然的绿色长廊。阳光透过密集的叶子,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如同细碎的金子铺满了道路,每一步都踏着温暖与希望。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似乎在低语,讲述着夜晚的秘密和黎明的故事。
清晨的林荫道上,偶尔可见早起的学生,或捧书诵读,或三五成群,低声交谈,他们的身影在晨光中拉长,显得格外青春与活力。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和泥土的清新,让人不由自主地深呼吸,感受这份宁静与美好。
每当我走过这条林荫道,心情总会变得格外舒畅,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这温柔的晨光和清新的空气一一化解。它不仅是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我心灵的栖息地,让我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找到了一份宁静与安慰。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一、审题
本题目的核心是围绕“校园”这一特定环境,要求我们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寻找并描述心中最喜爱的一道风景线。这里的“风景线”可以是具体的自然景观,如花草树木、建筑小品、水景等;也可以是充满人文气息的场景,如学生晨读的身影、师生交流的场景、或是某个充满故事感的角落。题目强调了个体感受,鼓励我们挖掘校园中那些触动心灵的美丽瞬间。
二、立意
可以侧重于表达自己对校园生活的热爱与珍惜,通过描绘这道风景线,展现校园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它给自己带来的正能量和美好回忆。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反思校园生活,思考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三、写作思路
开头: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中间:按照一定的顺序具体描写这处景物的特点,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采用学习过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写作时要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还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结尾:可再次点题,表达对这处景物的喜爱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