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数据编码 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
考察知识点:模拟信号、数字信号,文字、图像、声音编码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6 分)
1、下列哪项不是数字信号的优点?( )
A、 抵抗电路干扰和环境干扰的能力强
B、 易于加密
C、 数模转换时会带来量化误差
D、 便于存储和纠错
2、声音编码中,采样频率的单位是( )
A、 Hz B、 dB C、 bit D、 Byte
3、字母f对应的的ASCII码为()
A、97 B、102 C、101 D、99
4、现有一张位图文件,其分辨率为1920* 1024像素,图像深度为8位,试计算该文件所占用的空间是多少KB ( )
A、 (1920* 1024*8) /8/ 1024/1024
B、 (1920* 1024*8) /8/1024
C、 (1920* 1024*8) /8
D、 (1920* 1024*8) /1024
5、下列哪项不是图像编码的常见格式?
A、 JPEG B、 PNG C、 MP3 D、 BMP
6、一个三位二进制数1*0,其中某数位模糊不清。将其转化为十进制数,可能是( )
A、5或6 B、4或6 C、6或7 D、4或7
7、信息小组的同学要为自己制作的短视频录制配音,不需要经过下列哪一环节( )
A、采样 B、传输 C、编码 D、量化
8、在对音频数字化的过程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采用较高的采样频率,可得到较高的声音质量
B、采用较低的采样频率,可得到较高的声音质量
C、采样频率的高低与声音质量无关
D、采样频率越高,声音质量就越低
9、有一幅8*6像素的黑白图象,如右图所示,如果该图象的每一行按照从左到右编码,若第二行编码为10110000,那么第四行的编码是( )
A、 11010101 B、 01010001
C、 10101110 D、 00111000
10、下列关于数据二进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计算机中数据以八进制为基础进行存储,二进制仅用于运算
B、 二进制数的每一位只能是 0 或 1,符合计算机电路的开关特性
C、 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时,权值以 10 为基数递增
D、 日常生活中人们更习惯使用二进制,因此计算机采用二进制存储
11、下列属于图像编码常见格式的是( )
A、 WMV B、 PNG C、 WAV D、 MP4
12、下列关于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数字信号抵抗干扰能力强于模拟信号
B、 模拟信号可直接被计算机处理
C、 数字信号便于加密和纠错
D、 数模转换会产生量化误差
二、判断题(打√ 或 × ,每题 2分,共 10 分)
1、计算机中所有数据都是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和加工的。( )
2、数据的价值仅取决于其数量,数量越多价值越高。( )
3、JPEG 是图像编码格式,MP3 是音频编码格式。( )
4、信息可以脱离载体独立存在和传播。( )
5、八进制数(65)8与十进制数(53)10等值。( )
三、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0 分)
1、数据的基本特征包括二进制、 、分散性、 。
2、进制表示中,B 代表二进制,D 代表十进制,H 代表 ,O 代表 。
3、声音编码的基本流程为采样、 、 。
4、信息的主要特征有载体依附性、价值性、 、 、普遍性等。
5、图像文件大小的计算公式为:文件大小 = × /8(单位:B)。
四、计算题(每题 8 分,共 24 分)
1、一幅分辨率为640×480像素的16级灰度图像,容量是多少?
2、一段单声道音频,采样频率为8000 Hz,量化位数为8位,持续时间为8秒。计算该音频文件的大小(单位:KB)。
3、.将十六进制数(3A)16分别转换为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
五、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10 分)
1、请分别解释数据的 “语义性” 和信息的 “共享性” 特征,并各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
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因为离散的数值不能完全匹配连续模拟量从而会导致偏差,这是数模转换过程中都存在的问题,所以C答案不是优点。
2、答案:A。采样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采集样本的数量,单位为赫兹(Hz)。
3、答案:B。小写字母的ASCII码从a为(97)开始,按字母顺序递增,所以f为102。
4、答案:B。位图文件所占用空间计算公式为: 文件大小= 图像分辨率*图像深度 /8,单位[B] 。
5、答案:C 。MP3是音频编码格式。
6、答案:B。由题可知,该二进制可能是100或110,二进制转十进制可用按权展开求和法,(100)2=1*22 +0*21+0*20=(4)10 ,(110)2=1*22+1*21+0*20=(6)10,所以这个二进制数可能是4或6。
7、答案:B。声音的编码过程为:采样——量化——编码,不包括传输。
8、答案:A。采样频率越高,单位时间内采集的声音样本越多,对原始声音的还原度就越高,因此声音质量越高。
9、答案:D。用第一行编码10110000和图对照,得到”0“表示白色,”1“表示黑色,所以第四行编码为:00111000。
10、答案:B。计算机中所有数据均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和加工,这是由计算机电路的开关特性(0 对应断开、1 对应闭合)决定的,故 B 正确。A 错误,计算机以二进制为存储和运算基础,非八进制;C 错误,二进制转十进制的权值以 2 为基数递增(如 2 、2 );D 错误,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使用十进制,计算机采用二进制是基于硬件特性,而非用户习惯。
11、答案:B。PNG 是图像编码格式,故 B 正确。A 选项 WMV 是视频编码格式,C 选项 WAV 是音频编码格式,D 选项 MP4 是视频编码格式,均不属于图像编码格式,因此 A、C、D 错误。
12、10.答案:B。数字信号抵抗干扰能力强、便于加密纠错,但数模转换会产生量化误差;模拟信号是连续信号,无法直接被计算机(只能处理离散二进制数据)识别,需转换为数字信号,故 B 错误。
二、判断题
1.答案:√
解析:根据数据的二进制特征,计算机电路的开关特性决定了其只能识别 0 和 1,因此所有数据均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和加工。
2.答案:×
解析:数据的价值不仅取决于数量,更取决于其准确性、及时性、相关性和权威性,高质量的少量数据可能比低质量的大量数据更有价值。
3.答案:√
解析:JPEG 是常用的图像压缩编码格式,MP3 是主流的音频压缩编码格式,二者分别对应图像和音频领域。
4.答案:×
解析:结合信息的载体依附性特征,信息不能脱离载体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文字、图像、声音等载体才能被存储和传播。
5.答案:√
解析:根据八进制转十进制的按权展开求和法,(65) =6×8 +5×8 =48+5=53,与十进制数(53) 等值。
三、填空题
1.答案:语义性;多样性与感知性
解析:数据具有二进制、语义性、分散性、多样性与感知性四大核心特征。
2.答案:十六进制;八进制
解析:B(Binary)代表二进制,D(Decimal)代表十进制,H(Hexadecimal)代表十六进制,O(Octal)代表八进制。
3.答案:量化;编码
解析:音频数字化需经过采样(采集样本)、量化(转换为离散数值)、编码(转换为二进制数据)三个核心环节。
4.答案:传递性;共享性(或时效性、真伪性,任填两个即可)
解析: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价值性、传递性、共享性、时效性、真伪性、普遍性等特征。
5.答案:图像分辨率;图像深度(或量化位数)
解析:位图文件大小 = 图像分辨率(像素总数)× 图像深度(量化位数)/8,其中 除8 是将比特(bit)转换为字节(B)。
四、计算题
1、答案:640*480*4/8=153600(B)。图像文件大小=图像分辨率*图像量化位数/8 ,由题目16级灰度图像可知该图像的量化位数为4,所以根据公式得出答案为640*480*4/8=153600(B)。
2、答案:由 声音存储空间= 采样频率 * 量化位数 * 声道数 * 时间/8得,8000*8*1*8/8=62.5(KB)。
3、答案:二进制数(111010) ,十进制数(58)10
解析:
十六进制转二进制:根据进制转换规则,十六进制每一位对应 4 位二进制数,3 对应 0011,A(10)对应 1010,合并得(111010) 。
十六进制转十进制:按权展开求和,(3A) =3×16 +10×16 =48+10=58。
简答题
答案:
数据的 “语义性”:指将数据符号解释为现实世界中的实体或概念的特性,即数据具有明确的含义。
实例:气象数据中 “风力 7 级”,“7 级” 这一数据符号可解释为 “风很大,能吹起地面杂物” 的现实意义。
信息的 “共享性”:指信息可被多个主体共同获取、使用,且共享过程中信息本身不会损耗。
实例:老师将 “考试时间调整” 的信息告知全班同学,每位同学都能获取该信息,且信息的价值未因多人共享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