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8课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独立之初的美国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邦联议会的政策措施不为人民所关注、执行,各州之间互设关卡,商品流通严重不畅等。这主要是因为
( )
A.英国经济封锁
B.社会动荡不安
C.邦联制的存在
D.财政政策混乱
解析:独立之初的美国实行邦联制,其实就是松散的联盟,中央政府权力小,而各州的权力很大,各州拥有征税和发行货币的权力,财政政策更是各行其是;各州之间设立关卡,造成商品流通不畅;各地经常发生骚乱,社会动荡加剧。所以答案为C项。
答案:C
2.(2016·广东学业水平测试)独立后的美国用联邦制代替邦联制的目的是
( )
A.扩大各州州长的权力
B.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C.调和大州与小州的矛盾
D.割断与英国的联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邦联制的弊端,可知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是为了解决邦联制下中央政府软弱无力的局面,以维护国家统一。
答案:B
3.(2016·福州高一检测)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总统掌握的权力是
( )
A.最高立法权
B.最高司法权
C.最高行政权
D.最高财政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立法权、财政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
答案:C
4.(2016·南京高一检测)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不对国会负责,直接对宪法和选民负责。这主要体现了
( )
A.联邦制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
C.人民主权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
解析: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又对选民负责,这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答案:C
5.(2016·洛阳高一调研)在美国历史上,总统的弹劾程序共启动过三次,即约翰逊案、尼克松案和克林顿案。第一位险遭弹劾的总统是安德鲁·约翰逊;为避免遭到弹劾,唯一一位辞职而离任的总统是理查德·尼克松;由于弹劾动议未能在参议院获得通过而免遭弹劾的是比尔·克林顿。根据1787年美国宪法的规定,拥有对包括总统在内的文官提出弹劾权力的是
( )
A.联邦法院
B.政府
C.国务院
D.国会
解析: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有关内容规定,国会拥有立法权,与总统、内阁以及联邦法院之间相互牵制、相互制约。因此,美国国会有权对总统等提出弹劾。
答案:D
6.(2016·浙江学业水平测试)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这一规定主要调和了当时美国
( )
A.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
B.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
C.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矛盾
D.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解析:从题干1787年宪法的规定“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可以看出调和的是大州和小州的关系,故选B项,其余选项与题干无关。
答案:B
7.弗吉尼亚州是美国独立之初就拥有的13州之一,曾拥有征兵权、征税权、发行货币权、制定法律权,1787年以后弗吉尼亚州将会丧失
( )
A.征兵权、征税权、发行货币权
B.征税权、发行货币权、制定法律权
C.征兵权、征税权、制定法律权
D.征兵权、发行货币权、制定法律权
解析:1787年,美国联邦制确立,收回了各州所拥有的征兵权、征税权、发行货币权,各州在不违背联邦宪法的前提下可制定自己的州法,故答案为A项。
答案:A
8.(2016·嘉兴高一检测)美国的政治制度赋予了各州教育行政自主权,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造成美国高校考试制度相对灵活的重要原因是
( )
A.联邦体制
B.三权分立原则
C.邦联体制
D.民主共和政体
解析:在联邦体制下,各州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力,“各州教育行政自主权”也是其中权力之一,故选A项。
答案:A
9.(2016·南阳高一期末)“美国联邦宪法既非神授,也非在一定期限内由人类的智慧和决心写出来的最伟大作品,而是一部实际可行的文件。它被人规划来满足某些迫切的需要,并被人修改以适应意外情况。”材料主要反映了美国宪法
( )
A.是一部完美的法律文件
B.坚持了民主原则
C.由少数人操纵进行修改
D.适应了现实的需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一部实际可行的文件”“满足某些迫切的需要”强调了1787年宪法的实用性,D项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D
10.(2016·江苏学业水平模拟)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说过:“我们的宪法(1787),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它是根,而不是完整的藤。”这里所说的“奠基石”和“根”不应包括
( )
A.共和制
B.两党制
C.联邦制
D.三权分立体制
解析: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政体为总统制共和制国家,其国家结构形式是联邦制。宪法中还明确规定三权分立的原则。因此宪法中规定美国“奠基石”和“根”是共和制、联邦制和三权分立体制。两党制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才逐渐形成,与美国1787年宪法无关。
答案:B
11.美国人有一百个理由为独立而自豪,有一万个理由为1787年宪法而骄傲。美国人之所以如此认可1787年宪法,最核心的理由是它
( )
A.宣布了主权独立,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B.确立了联邦制,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C.确立了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防止专制的出现
D.建立了能保障公民自由权利的强大的共和制度
解析:美国人之所以认可1787年宪法,那是因为它既解决了邦联制的弊端又防止了专制,更重要的是它保障了公民的自由权利,这在1787年宪法的序言中有明显的体现,故答案为D项;1776年美利坚合众国就诞生了,A项错误;其他两项都不是其最核心的理由。
答案:D
12.在美国,自1856年以来,历届总统不是共和党人便是民主党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历次总统大选中,两大政党的总统候选人所获选民票的总和,平均高达全部选民票的95%。这种情况说明两大政党
( )
A.控制了美国政治生活
B.主宰了联邦政府
C.赢得了美国公民的一致支持
D.保持了政策的一致性
解析:本题考查资产阶级代议制——美国政党制度。题干反映了政党制度下的两党轮流执政现象,因此,B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C项错在“一致支持”;D项题干没有涉及。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2016·海南儋州高一调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7年出席美国制宪会议的有55名代表,其中14人从事土地投机,24人从事高利贷活动,11人从事制造和造船业,40人为债券持有者,15人为奴隶主……他们代表了不同的利益集团,分别来自南方和北方,大州和小州……经过4个月的闭门会议和激烈争论,最终还是达成了妥协。因此美国1787年宪法能够体现各方的利益和要求,制定之后各方都能认真遵守,虽200多年依然如此。
材料二 (美国)国会拥有国家意义上的最高权力,这种权力可以制裁以州为基础的派别活动,防止州与州之间的恶性竞争,并将为各州的民主政体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宪法也让各州以种种方式保留了自己的主权……国会制定法律,但总统可以否决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但总统经参议院批准任命最高法院的法官;总统执行法律,但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任何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故参议院和众议院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美国的民主……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学者们一般以“三大妥协”来概括费城制宪会议,这就是大州与小州就国会代表权达成的妥协,北部与南部就税收和代表权上如何计算奴隶人数达成的妥协,以及北部与南部就管理对外贸易和征税达成的妥协……事实上,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55名美国制宪会议代表的构成特点,并指出这一特点带来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美国各种政治权力之间怎样的一种关系?根据材料二,简述其具体表现。
(3)概括指出材料三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加以说明。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出席美国制宪会议的有55名代表,其中14人从事土地投机,24人从事高利贷活动,11人从事制造和造船业,40人为债券持有者,15人为奴隶主”的信息,可以推断出代表的广泛性;“积极作用”可以从“美国1787年宪法能够体现各方的利益和要求”概括出符合各方的需求,从“制定之后各方都能认真遵守,虽200多年依然如此”的信息可以归纳出宪法的稳定性,还可以结合所学从宪法对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等视角进行综合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可以从材料中的“制裁”“否决”等信息直接归结出答案;第二小问具体表现要依据材料进行概括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可以从材料三中“妥协”“学者们一般以‘三大妥协’”以及“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等信息直接概括出答案;第二小问先依据材料三中“这就是大州与小州就国会代表权达成的妥协,北部与南部就……达成的妥协”等信息归纳出答案,还要联系所学知识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分析作答。
答案:(1)特点:制宪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积极作用:使得制定出来的宪法能够体现各方的利益和要求,制定出来之后各方都能认真而且长久地遵循;使宪法有相对稳定性,对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或答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2)关系:分权制衡。表现: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联邦政府内部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权力之间;具有立法权的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
(3)观点:善于妥协的民族才能走向真正的民主(如答“民主政治是妥协的产物”也可得分)。说明:美国立法中实现了大州与小州的妥协、南方与北方的妥协,使美国建立起现代民主;英国“光荣革命”通过不流血的政变走上议会民主道路。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意义:第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二 “美国实行联邦制政体……中央政府只从州政府的权力中拿走了若干明确列举的权力,州政府则保留着中央政府拿走的权力之外的所有权力。”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有衡”的,这种“有衡”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
(3)材料三图片中的人物如果穿越时光隧道,能否出现在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中?为什么?
解析:第(1)问,主要根据“有衡”包括的两层含义来组织答案。第(2)问,根据材料中的“中央政府……拿走”“州政府则保留”等信息来判断它隐含的信息。第(3)问实际考查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实行两党制。目的:保障民主(或防止专制)。
(2)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国家主权属于联邦。
(3)不能。因为1787年宪法制定之初,不承认妇女、黑人享有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