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1课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6·广州学业水平测试)《礼记》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
( )
①禅让制 ②世袭制 ③公有制 ④私有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再根据“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的现象可知,公有制逐渐被私有制取代。因此,“大道”是指禅让制和公有制,故选A项。
答案:A
2.(2016·广州学业水平测试)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早期国家政权,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
( )
A.商夏周
B.商周夏
C.夏商周
D.夏周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商朝建立于公元前1600年,周朝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
答案:C
3.(2016·绵阳高一检测)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 )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解析:由材料信息“通过占卜予以决定”等可知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故选B项。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答案:B
4.(2016·天津学业水平测试)下图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解析:结合题干图片中“晋”“卫”“齐”“鲁”等信息可知,此图为西周的分封形势示意图。因此,图片反映的政治制度为分封制。
答案:C
5.(2016·芜湖高一检测)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 )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解析:周朝分封商代贵族为诸侯,其目的是巩固刚刚建立的西周政权,故选D项。周王室贵族与商代贵族之间无世袭关系,排除A项;商代贵族不属于周朝统治阶级内部阶层,排除B项;C项说法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答案:D
6.《中国通史》中载:周公教导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侮慢王朝,等于不贡。诸侯不贡天子,庶民也不贡诸侯,政治就乱了。其根本目的在于
( )
A.维护周天子的独尊地位
B.重视诸侯的态度
C.要求诸侯定期朝觐述职
D.加强对诸侯的礼仪教化
解析:依据“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侮慢王朝”“政治就乱了”分析可知,其目的是维护周天子的政治地位,B项为表面现象,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为直接目的。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A项。
答案:A
7.(2016·海南学业水平测试)《说文解字》中有:“宗,尊祖庙也。”即宗法制的“宗”,本意是指宗庙。由此可见,用以维系西周宗法制的纽带是
( )
A.信仰
B.财产
C.血缘
D.地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由史料中的“宗,尊祖庙也”可知,宗法制涉及血缘关系。
答案:C
8.(2016·济南高一检测)“一国无二君,一庙无二祭主”,反映了西周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
( )
A.嫡长子继承制
B.神权色彩浓厚
C.政治等级森严
D.贵族拥有政治、经济特权
解析:“一国无二君,一庙无二祭主”说明按照宗法制的规定,嫡长子继承王位,并成为同姓中的大宗,故A项与题意相符。
答案:A
9.(2016·山东学业水平测试)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C.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关系
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宗法制。宗法制解决了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故选B项。
答案:B
10.《春秋公羊传》中记载:“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这一做法
( )
A.遵循了周代宗法制度的精神实质
B.严重地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
C.是春秋时期宗法制度崩溃的表现
D.表明太后左右了王位的继承
解析:依据“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可知,材料体现了周代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的精神实质,故本题选A项。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答案:A
11.(2016·江苏学业水平测试)“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尊祖敬宗是宗法制的重要内容,其对今天的影响表现在
( )
A.规范宗教仪式
B.传承中华传统
C.禁锢人们思想
D.阻碍社会进步
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对当今中国的积极影响,即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安定和祖国的统一,故B项与题意相符。
答案:B
12.(2016·保定高一检测)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相同点在于它们
( )
A.都服务于周王巩固统治的需要
B.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D.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解析:注意题干要求“最突出的相同点”,分封制是将王国的土地分给宗室臣属以巩固统治的制度,而宗法制则是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合族权和政权的政治制度,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因此最突出的相同点是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故B项正确;C项从属于B项,宗法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分封制在西周后期削弱了天子的权威,故A、C、D三项排除。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2016·济南学业水平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狩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其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1)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
(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有何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
(3)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国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政治制度:分封制。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2)关系:诸侯为周王臣下,服从周王命令。义务:保护周王室;忠于职守;保卫封地;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述职。
(3)变化: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原因:在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微,无力再控制诸侯。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曹氏,叔振铎,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于陶丘,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南宋]郑樵《通志》
材料二 氏室属下的庶民也许就是氏室的宗族,否则也是集族而居的。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戚关系。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是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的。
——张荫麟、吕思勉《国史十六讲》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2)概括材料二中帝国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和等级关系,并说明其得以建立的制度基础有哪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并将其与所学知识结合。第(1)问从材料内容可直接得出是分封制;第(2)问依据材料,结合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内容说明其特点和等级关系。
答案:(1)分封制。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2)特点: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构建帝国组织。等级关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制度基础:分封制、宗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