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数学北师大版 高一上
2.1 函数概念
在初中,我们用函数刻画、分析了具体的“弹力”“匀速运动”等实际问题之后,学习了它们的一般形式——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舍去了“弹力”“匀速运动”等实际背景,强化了数与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抽象的函数模型.
初中学习了三个重要的函数类型:一次函数y=kx十b、一元二次函数y=ax2+bx+c和反比例函数y=,,其中 k,a,b,c为常数,且k≠0,a≠0.对于每一个x的取值,都有唯一确定的y值和它对应,这是函数的基本特征.
给定实数集R中的两个非空数集A和B,如果存在一个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数x ,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和它对应,那么就把对应关系f称为定义在集合A上的一个函数,
记作y= f(x),x∈A.其中集合A称为函数的定义域,x称为自变量,
与x值对应的y值称为函数值,集合{f(x)|x∈A}称为函数的值域.
在这里,函数概念强调了数与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且对应关系指的是对应的结果,而不是对应的过程.
比如
y=
1
-1
x>0
x<0
是同一个函数.
与y=
现在,借助集合语言,给出如下的函数定义:
只有两个非空数集之间才能建立函数关系
A,B都是非空数集,因此定义域或值域为空集的函数不存在.
如y= 就不是函数.
一般情况下,当没有指明函数的定义域时,就认为它的定义域是使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如y=,的定义域就是{x|x≠0}.
如果涉及实际问题,函数的定义域还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如描述弹簧的伸长量x与弹力y的函数y=kx,由于自变量x是伸长量,定义域就不可能包含负数了.
用f(a)表示函数f(x)当x=a时的函数值.
例如,对于函数f(x)=3x2+2x-1来说,f(5)=3×52+2×5-1=84,其中84就是函数f(x)当x=5时的函数值.
【解析】 (1)对于A中的元素3,在f作用下得0,但0 B,即3在B中没有元素与之对应,所以不是函数.
(2)对于A中任意一个非负数都有唯一元素1与之对应,对于A中任意一个负数都有唯一元素0与之对应,所以是函数.
(3)集合A中的负数,在B中没有元素与之对应,故不是函数.
(4)集合A中的元素0在B中没有元素和它对应,故不是函数.
只有两个非空数集之间才能建立函数关系.
A,B都是非空数集,因此定义域或值域为空集的函数不存在.
如 就不是函数.
例1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个函数 (1) f(x)=,g(x)=()2;
(2)f(x)=x2,g(x)=(x+1)2;
(3)f(x)=,g(x)=x-1;
(4)f(x)=x+,g(t)=t+.
解(1)因为f(x)的定义域是R,g(x)的定义域是[o,+),两个函数的定义域不同,所以不是同一个函数;
(2)因为两个函数的对应关系不同,所以不是同一个函数;
(3)因为f(x)的定义域是{x|x≠-1},g(x)的定义域是R,两个函数的定义域不同,所以不是同一个函数;
(4) f(x)和g(t)虽然表示自变量的字母不同,但它们的定义域及对应关系都相同,所以是同一个函数.
同一个函数必须是定义域相同且对应关系相同,那么对应函数值也相同.
求函数定义域
(1)自然定义域: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一切值;
(2)限定定义域:受某种条件制约或有附加条件的定义域应用问题、几何问题中的函数定义域,要考虑自变量的实际意义和几何意义.
判断两个函数是否是同一个函数的步骤:
判断两函数的定义域是否相同;
判断两函数的对应关系是否相同.
判定是不是同一函数.
(1)定义域不同,两函数不同;
(2)值域不同,两函数不同;
(3)对应关系不同,两函数不同.
即使定义域和值城分别相同的两个函数,也不一定是同一函数.如y=5x与y=0.3x,它们的定义域和值域都是实数集R,但不是同一函数.
例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y=2x+3+; (2)y=+;(3)y=+.
解(1)为使函数有意义,只需解析式中分式的分母不为零,即x-1≠0,解得x≠1.
所以函数y=2x+3+的定义域是{xΙx≠1};
(2)为使函数有意义,只需解析式中的被开方数非负,且分式的分母不为0,即x+3≥O,x≠0,故x≥—3,且x≠0,
所以函数y=的定义域是{xΙx≥—3,且x≠0};
(3)为使函数有意义,只需解析式中的被开方数非负,
即x+3≥O,-x-3≥O.解得x=-3.
所以函数y=+的定义域是{x|x=-3}={-3}.
例3:已知y=f(2x+1)的定义域为[1,2].
(1)求f(x)的定义域;
(2)求f(2x-1)的定义域.
解:(1)由于y=f(2x+1)的定义域为[1,2],
∴1≤x≤2,∴3≤2x+1≤5,
∴函数f(x)的定义域为[3,5].
(2)由(1)可知,3≤2x-1≤5,∴2≤x≤3,
∴函数f(2x-1)的定义域为[2,3].
练习:求函数y= 的定义域.
解: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使(x-2)(x+3)≠0,
即x-2≠0且x+3≠0,解得x≠2且x≠-3,
故所求函数的定义域为{x|x≠2,且x≠-3}.
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不能先约会
因为约分扩大了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想一想.结合函数的定义,判断下列对应是不是从数
集A到数集B的函数.
A
B
f
1
2
2
4
3
6
A
B
f
1
2
2
4
3
6
4
B
A
f
1
2
2
4
3
6
8
A
B
f
1
2
2
4
3
(1)
(4)
(3)
(2)
不是.在集合A中出现了元素剩余.
是
是
不是,出现了“一对多”
A
B
f
1
2
2
4
3
6
8
集合B和值域是什么关系
思考:该函数的值域是什么
2,4,6
集合B包含值域
集合B不一定是函数的值域,即B中的元素可以没有与之对应者,若将函数的值域记为C,容易得到C B.
C B
函数的概念:
给定实数集R中的两个非空数集A和B,如果存在一个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和它对应,那么就把对应关系f称为定义在集合A上的一个函数,记作,.其中集合A称为函数的定义域,x称为自变量,与x值对应的y值称为函数值,集合称为函数的值域.
函数的三要素: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课堂小结
教材第58页练习A组题全做.
作业:
①已知f(x)的定义域为A,求f(g(x))的定义域,其实质是已知g(x) A,求x的取值范围;
②已知f(g(X))的定义域为A,求f(x)的定义域,其实质是已知x∈A,求g(x)的取值范围,此范围就是f(x)的定义域.
注意:牢记定义域是指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所以已知f (g(x))的定义域为A,是指x∈A;求f(g(x))的定义域,是求f(g(x))中x的取值范围.
求复合函数定义域的方法:
复合形式的求值问题,可以从里到外逐层求解.
探究3 计算f[f(x0)]的值的步骤:
(1)先求出f(x0)的值;
(2)然后把f(x0)的结果进一步代入函数的表达式中,即可得到f[f(x0)]的值.
常用的方法
①观察法:通过对函数解析式的简单变形,利用熟知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值域,求出函数的值域.
②配方法:对二次函数型的解析式进行配方,再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求函数的值域.
③换元法:通过对函数的解析式进行适当换元,可将复杂的函数化归为几个简单的函数,从而利用基本函数的取值范围求函数的值域
④分离常数法:先将形如y=的函数分离常数,变形为y=+再结合x的取值范围确定的取值范围,从而确定函数的值域{yΙy≠}.
⑤判别式法:将函数视为关于自变量的二次函数,利用相应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求函数值的范围,常用于“分式”函数、“无理”函数等,使用此法要特别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⑥当函数是根据实际问题给出时,函数的值域由问题的实际意义决定.
求函数值域的常用方法
2.若函数f(X)满足f(ab)=f(a)+f(b),且f(2)=3,f(3)=2那么f(8)是多少?
解:∵f(2)=3,f(3)=2, f(ab)=f(a)+f(b),
得f(18)=f(2×9)
=f(2)+f(9)
=f(2)+ f(3×3)
=f(2)+ f(3)+ f(3)
=3+2+2=7
3.若f(a+b)=f(a) f(b),且f(1)=1求
……+
解:因为f(a+b)=f(a) f(b),f(1)=1
所以f(2)=f(1+1)=f(1) f(1)=1×1=1
f(3)=f(2+1)=f(2) f(1)=1×1=1……
f(2022)=1
……+
4.函数f(x)对于任意实数x满足条件f(x+2)=,若f(1)=-5,则f(f(5))=_
[解析] 函数f(x)对任意实数x满足条件f(x+2)=
所以f(3)=f(1+2)=
所以f(5)=f(3+2)=
f(f(5))=f(-5)=
由f(x+2)=
得f(x)=
5.若函数f(x)满足f(ab) =f(a) +f(b),且f(2) =m, f(3) =n,则f(72)的值为______ A. m+n B.3m+2n
C.2m+3n D. m3+2
解:f(2) =m, f(ab) =f (a) +f (b),
.取a=b=2,得f(4) =f(2) +f (2) =2m,
进而可得,f(8) =f(4) +f(2) =2m+m=3m,
同理可得: f(9) =f(3) +f(3) =2n,
:f(72) =f (8x9) =f(8) +f (9) =3m+2n,
故选: B
6..若f(a+b)=f(a) f(b),且f(1)=2求
……+
解:因为f(a+b)=f(a) f(b),f(1)=1
令b=1,f(a+1)=f(a) f(1)=f(a)×1=f(a)
……+
7.若函数f(x)满足f()-2f()=3+函数f(x)的表达式
解:由f()-2f()=3
得f()-2f()=
两边乘以2
得2f()-4f()=
②
①
①+②
-3f()=
故f()=-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