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重庆市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综合模拟测试卷
1.仔细拼认真写,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注意书写端正、美观。
9月23日晚,pàn wàng 许久的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盛大举行。当习总书记宣布“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开幕”时,会场上bào fā 出pái shān dǎo hǎi 的掌声。亲眼mù dǔ 了亚运史上首次“数字人点火”,看三个吉祥物“江南忆”破水而出……一幕幕场景让我rè xuè fèi téng 。本次开幕式设计bié chū xīn cái ,是一场展现中华文化、彰显科技腾飞的盛宴,作为中国人我感到无比自豪!
2.查字典。
“攀”字用部首查字法查 部,第六画是 ,它在字典里的解释:A.抓住东西向上爬。B.用手拉;抓住。C.指跟地位高的人结亲或拉关系。D.设法接触;牵扯。E.姓。下列词语中的“攀”各是什么意思?请将正确序号填入括号里。
(1)攀登山峰
(2)高攀
(3)攀先生
(4)攀折
3.选词填空。
严格 严肃 严重 严峻
(1)老师 地说:“你们要时时 要求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
(2)面对 的考验,武警官兵依然坚守岗位,以确定这次事故不会带来更加 的后果。
无论……都……;虽然……但是……;宁可……也不……;因为……所以……
(3)解放军官兵 自己受苦受累, 让地震灾区的人们再受伤害。
(4) 是谁, 必须遵守规章制度。
4.先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恰当词语填入句子中。
斩钉 铁 技高一 暴露无
风凛凛 余音 梁 经风霜
在战斗的紧要关头,团长 地下达了冲锋的命令。
5.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沮丧 姿源 类似 B.苔鲜 凌乱 酱油
C.壮列 颓然 神密 D.日寇 曝光 险要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童年》以成人的视角讲述,给故事蒙上了天真浪漫的色彩。
B.《小英雄雨来》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的抗日英雄形象。
C.《爱的教育》写了许多平凡人物对祖国、父母、老师等深厚而真挚的爱。
D.列夫 托尔斯泰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等。
7.下列与戏曲有关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A.刚刚结束冬训的国家女排,今晚在体育馆首次亮相。
B.元旦联欢会,舞蹈队作为压轴首先出场。
C.弟弟虽然还小,但做事有板有眼,让人夸赞。
D.每次班级排演节目,跑龙套的肯定有他。
8.下面的文章题目命名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白桦 B.琥珀
C.金色的鱼钩 D.海的女儿
9.请选出加点字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 )
A.明月别枝惊鹊(其它树枝)
B.茅檐长扫净无苔(青苔)
C.浪淘风簸bǒ自天涯(颠簸)
D.今乃掉尾而斗(摇着尾巴)
10.根据路牌拼音的拼写规则,下列路牌拼写格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11.语言积累。
(1)读古诗可领略不同季节的美景:辛弃疾笔下夏夜宁静优美“明月别枝惊鹊, ”;杜牧笔下江南春景美丽如画“千里莺啼绿映红, 。”
(2)我知道“五行”是: 、 、 、 、 ;“五谷”是: 、 、 、 、 ;
(3)看完电视剧《焦裕禄》,我们可以引用诸葛亮的名言“鞠躬尽瘁, ”为焦裕禄的奉献精神点赞。看完电影《狼牙山五壮士》,我们可以把三国时期曹植的名言“捐躯赴国难, ”送给五位壮士。
(4)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险桥横架,铁链晃动,摇摇欲坠,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这时,你会想起毛泽东《七律 长征》中的名句:“ 、 ”
12.按要求,写句子。
(1)仿照例句,写出课堂上同学们听故事入迷的情景。
例: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
(2)续写句子,使其在结构上与前面句子相同。
一只粉笔,能点拨学习中的迷惑;一块黑板,能记录下老师的深情;一个讲台, ;一本好书, 。
13.整本书阅读交流。
(1)本学期,我们阅读了苏联作家 写的小说《童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敏感坚强的主人公 ,勤劳善良的 ,富有同情心的 ,热爱科学的 ,忠厚老实的老工人 。(填序号)
A.格里高利
B.外祖母
C.高尔基
D.“小茨冈”
E.“好事儿”
F.阿廖沙
(2)下列关于《童年》故事内容的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茨冈”是外婆捡来的孩子,阿廖沙很喜欢他。
B.阿廖沙随母亲投奔外祖父的原因是父亲去世了。
C.母亲的嫁妆被外公扣下了,两个舅舅都想得到这份财产。
D.外公认为童年的磨难会激励人进步,因此,他将阿廖沙赶出家门,让他去社会上历练。
(3)读完《童年》,你最喜欢书中哪个人物,结合人物性格特点写一写你喜欢的理由。
14.阅读小说
①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②门嘎吱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③“不,没有人!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④门突然开了,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子。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撕破了的渔网,一边走进来,一边说:“嘿,我回来了,桑娜!”
⑤“哦,是你!”桑娜站起来,不敢抬起眼睛看他。
⑥“瞧,这样的夜晚!真可怕!”
⑦“是啊是啊,天气坏透了!哦,鱼打得怎么样?”
⑧“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还好,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⑨渔夫说着,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炉子旁边。
⑩“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1)本文选自我们学过的课文《 》,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课余时间,我还读过其他小说——《 》。
(2)了解省略号的作用,有助于我们体察人物的内心活动,了解人物特点。选文有4段话都使用了省略号,请任意选择一处,分析省略号在此句中的作用。
我对第 段的省略号做了体会,其作用是: (选填序号)。
A.表明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B.表示语意地跳跃
C.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D.表示说话结结巴巴、欲言又止
(3)从“对比阅读”的角度分析桑娜“不合理的言行”,可以帮助我们读懂小说刻画的人物形象。
通过梳理和分析桑娜“不合理的言行”,我读出了一个 的桑娜。
15.课外阅读。
父爱,在我的名字里
①我的名字不是父亲取的,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个地地道道的文盲。在我满月的时候,父亲特意请来乡里一个挺出名的算命先生,得知我五行缺金,又因为父亲希望我长大有出息,能够跳出穷山村,于是算命先生便给我掐出这样一个名字:金翔。然而,就因为这个名字,我的童年很孤寂——小伙伴们常玩的“打仗”游戏,是不会让我加入其中的,他们会咬文嚼字般地称:金——翔,今天要投降,多不吉利呀!于是就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晾在一旁。
②那种感受父亲是顾及不到的。父亲没进过一天学堂,成天忙于繁重的农活却仍无法脱离贫困,造成了他长年阴沉着的脸和暴躁的性情。加上那望子成龙的心切,便构成他对我独特的管教方式,“娃儿的出息是骂出来打出来的!”这是他的至理名言。而我对父亲的恨,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领教中,不断加剧加深的,尽管我的学习成绩应验了那句全村闻名的“至理名言”。为此,我时常想,也许就因为这种应验现象,才使得我的整个童年都是在父亲的“至理名言”中度过的!
③所以,就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一口气冲上山顶,哭了——不是为自己十年寒窗所获得的美好前途,成为全村羡慕的第一个大学生,而是为自己终于可以脱离父亲的管制,实现不想见到他的梦想!所以,对向来节俭的父亲大办酒席,忙着招待前来祝贺的乡亲的那个高兴劲儿,不屑一顾;所以,在冲出家门的时候,我是那样急急迫迫而义无反顾,一点儿也不顾及父亲的黯然神伤……
④在省城念书的前两年,我没有回过一次家,没有认真地给父亲写过一封信,就连每次收到他托人寄来的生活费,也只是应付性地写一下“钱已收到,勿挂念”等类似的短语。直到大三那年,直到父亲托人给我写来一封书信时,我的灵魂和良知才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动,我才开始懂得该如何去咀嚼和阅读自己生命中一再忽略的、仇恨的那份沉重的父爱。
⑤信是父亲找上初中的小侄子写来的,没什么要紧事,只是问我好不好而已。可信写了满满几页,小侄子在信中详细地讲述了父亲来信的原因:父亲那晚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吃馍,拿起来刚咬一口,两颗大牙就莫名其妙地没了,一看呢,馍上一片血红,牙都粘在上面……惊醒之后,父亲便再也睡不着了。于是天刚亮就找小侄子写信。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老家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是梦见大牙掉是要死亲人的,而父亲首先想到的是他离家在外求学的儿子。
⑥读到这里,我对迷信的父亲的举动嗤之以鼻,甚至愤然。最后,小侄子讲了一个令他惊讶不解的事,说他就在铺开纸,提笔欲写时,却因一时记不起我的大名而猛然顿住了,结果遭到父亲的训斥:“亏你小子还念这么多书,记性也太差了,叫——金翔!”“金——祥!”于是小侄子一边念叨着一边将我的名字写成了“金祥”。“写错了!写错了!……”小侄子说当时父亲望着他刚写下的名字大声喊着,紧接着,从他手里夺过笔,在纸上硬邦邦地写下“金翔”两个字,然后讷讷地告诉他:“我这一辈子就认识这两个字!”小侄子说他当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他说,要知道,全村人都知道他老人家一字不识,包括他自己的名字呀!
⑦这就是父爱!除了父爱、便再无法解释这种奇异而真实的现象!那一刻,我那被对父亲的恨包裹着而变得无知、粗砺与麻木的灵魂,被深深地灼痛了,苏醒了!我禁不住泪流满面,双手捧着书信,朝着家乡,蓦然跪下——向父亲,向我那一生付出了大爱却得不到理解、更别说回报的父亲,忏悔,忏悔……
(1)请概括文中“我”对父亲情感的变化过程。
—— ——理解——
(2)父亲和“我”对“金翔”这个名字,有着怎样不同的感受?
(3)阅读③④段,说说“我”是怎样表达对父亲的不满情绪的?
(4)“黯然神伤”写出了父亲怎样的内心活动?短文写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5)短文为什么以“父爱,在我的名字里”为题?
(6)短文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16.表达
成长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幸福美好的生活,让我们快乐成长,懂得珍惜;苦难艰辛的环境,使我们志存高远,实现自我超越。在一次次的生活体验中,我们告别稚嫩、无知……我们长大了。请围绕“成长”故事写一写,注意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题目自拟,不少于350字。
重庆市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综合模拟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仔细拼认真写,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注意书写端正、美观。
9月23日晚,pàn wàng 盼望 许久的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盛大举行。当习总书记宣布“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开幕”时,会场上bào fā 爆发 出pái shān dǎo hǎi 排山倒海 的掌声。亲眼mù dǔ 目睹 了亚运史上首次“数字人点火”,看三个吉祥物“江南忆”破水而出……一幕幕场景让我rè xuè fèi téng 热血沸腾 。本次开幕式设计bié chū xīn cái 别出心裁 ,是一场展现中华文化、彰显科技腾飞的盛宴,作为中国人我感到无比自豪!
【考点】看拼音写汉字.
【答案】盼望 爆发 排山倒海 目睹 热血沸腾 别出心裁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盼望 爆发 排山倒海 目睹 热血沸腾 别出心裁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生字。
2.查字典。
“攀”字用部首查字法查 手 部,第六画是 点 ,它在字典里的解释:A.抓住东西向上爬。B.用手拉;抓住。C.指跟地位高的人结亲或拉关系。D.设法接触;牵扯。E.姓。下列词语中的“攀”各是什么意思?请将正确序号填入括号里。
(1)攀登山峰 A
(2)高攀 C
(3)攀先生 E
(4)攀折 B
【考点】部首查字法;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多义字.
【答案】 手 点 A C E B
【分析】考查了部首查字法、多义字、基本笔画、笔顺规则。查字典常用的三种方法是: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如果很容易确定部首,但不确定读音可用部首查字法;如果知道读音,但不会写这个字,可用音序查字法;如果是独体字就用数笔画查字法
【解答】“攀”字用部首查字法查“手”部,笔顺:横,竖,撇,点,撇,点,撇,点,横,竖,撇,点,横,撇,捺,撇,横,横,竖钩,第六笔是点;
(1)攀登:抓住或握住某物向上爬。因此“攀”的意思是:抓住东西向上爬。故选A;
(2)高攀:指跟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因此“攀”的意思是:指跟地位高的人结亲或拉关系。故选C;
(3)攀先生:一位先生姓攀,因此“攀”的意思是:姓,故选E;
(4)攀折:意思是拉断、折取。因此“攀”的意思是:用手拉;抓住,故选B。
故答案为:
手 点 A C E B
【点评】部首查字法的步骤:
第一步,确认这个字的部首,数清部首的笔画。
第二步,按这个部首笔画数,在“部首目录”中找到这个部首。
第三步,按部首目录提示的页码,在“检字表”找到这个部首的栏目。
第四步,除去部首,数准确这个字剩余的笔画数。
第五步,在这个部首栏找到该字在字典正文里的页码,翻到正文,就可以查到这个字了。
3.选词填空。
严格 严肃 严重 严峻
(1)老师 严肃 地说:“你们要时时 严格 要求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
(2)面对 严峻 的考验,武警官兵依然坚守岗位,以确定这次事故不会带来更加 严重 的后果。
无论……都……;虽然……但是……;宁可……也不……;因为……所以……
(3)解放军官兵 宁可 自己受苦受累, 也不 让地震灾区的人们再受伤害。
(4) 无论 是谁, 都 必须遵守规章制度。
【考点】选字词填空;关联词.
【答案】(1)严肃 严格;
(2)严峻 严重;
(3)宁可……也不……;
(4)无论……都……。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每组词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
【解答】严格:指在遵守制度或掌握标准时认真不放松。严肃:指(神情、气氛等)使人感到敬畏的。严重:重大;紧急。严峻:指严厉;严肃。结合(1)题语境,应依次选填词语“严肃”“严格”。结合(2)题语境,应依次选填词语“严峻”“严重”。
无论……都……: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是……: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宁可……也不……:是表示选择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结合(3)题语境,应选填关联词“宁可……也不……”。结合(4)题语境,应选填关联词“无论……都……”。
故答案为:
(1)严肃 严格;
(2)严峻 严重;
(3)宁可……也不……;
(4)无论……都……。
【点评】选词填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做出答案。
4.先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恰当词语填入句子中。
斩钉 截 铁 技高一 筹 暴露无 遗
威 风凛凛 余音 绕 梁 饱 经风霜
在战斗的紧要关头,团长 斩钉截铁 地下达了冲锋的命令。
【考点】补全词语;选字词填空.
【答案】截 筹 遗
威 绕 饱
斩钉截铁
【分析】考查了补写词语和选词填空。补写词语时只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要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不要把字写错误,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写。
【解答】斩钉截铁 技高一筹 暴露无遗
威风凛凛 余音绕梁 饱经风霜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根据语境选“斩钉截铁”。
故答案为:
截 筹 遗
威 绕 饱
斩钉截铁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好习惯,善于积累好词佳句,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5.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沮丧 姿源 类似 B.苔鲜 凌乱 酱油
C.壮列 颓然 神密 D.日寇 曝光 险要
【考点】错别字.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的字词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语句中的字词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A.有误,资源: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等的来源。故“姿”错误,应为“资”。
B.有误,苔藓:一种植物。故“鲜”错误,应为“藓”。
C.有误,壮烈:豪壮激越。故“列”错误,应为“烈”。神秘:神妙莫测。故“密”错误,应为“秘”。
D.正确。
故选D。
【点评】汉字辨析的方法:
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童年》以成人的视角讲述,给故事蒙上了天真浪漫的色彩。
B.《小英雄雨来》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的抗日英雄形象。
C.《爱的教育》写了许多平凡人物对祖国、父母、老师等深厚而真挚的爱。
D.列夫 托尔斯泰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等。
【考点】经典名著;作家及其作品.
【答案】A
【分析】考查了经典名著和作家作品的积累。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
【解答】A选项有误,《童年》是从儿童的视角观察描写生活的。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一些经典的名著,不仅仅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而且还有着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7.下列与戏曲有关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A.刚刚结束冬训的国家女排,今晚在体育馆首次亮相。
B.元旦联欢会,舞蹈队作为压轴首先出场。
C.弟弟虽然还小,但做事有板有眼,让人夸赞。
D.每次班级排演节目,跑龙套的肯定有他。
【考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答案】B
【分析】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解答】A.恰当,亮相:(动) ①戏曲演员在上场、下场或表演中由动的身段变为短时的静止姿势,以突出角色情绪,加强戏剧气氛。②比喻露面或公开表示态度,亮明观点。
B.不恰当,压轴:原本是戏曲名词,指一场折子戏演出的倒数第二个剧目。在现代社会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压轴戏”,但压轴也是人们知识的一个盲区。“压轴”本意是指倒数第二个节目,而不是人们常说的倒数第一个,倒数第一个节目称“压台”。结合“首先出场”来看,搭配“压轴”不正确。
C.恰当,有板有眼:①指戏曲唱腔合乎节拍。②形容人说话、办事条理清楚。
D.恰当,跑龙套:(动) 在戏曲中扮演随从或兵卒的角色,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故选:B。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8.下面的文章题目命名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白桦 B.琥珀
C.金色的鱼钩 D.海的女儿
【考点】课文理解.
【答案】D
【分析】考查了课文的理解。课文理解是对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解答】A、B、C都是以主要事物命题。
D.“海的女儿”是以主要人物命题。
故选:D。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9.请选出加点字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 )
A.明月别枝惊鹊(其它树枝)
B.茅檐长扫净无苔(青苔)
C.浪淘风簸bǒ自天涯(颠簸)
D.今乃掉尾而斗(摇着尾巴)
【考点】诗歌词句理解;字词解释.
【答案】A
【分析】考查诗歌词句理解、字词解释。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解答】A.有误。明月别枝惊鹊: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别枝:横斜的树枝。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练习这一类型的题,需要平时多积累古诗,根据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做题。
10.根据路牌拼音的拼写规则,下列路牌拼写格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考点】地名人名拼写.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对用汉语拼音拼写人名和地名规则的掌握能力。地名拼写原则:地名拼写全部使用大写字母,并不标注声调,遇到“县、市、街、路、湖”等各地通用的通名,需要跟前面的专属名字空一格。
【解答】A.有误,“宝顶”应为“BAODING”。
B.有误,“报恩路”应为“BAOEN LU”。
C.有误,“圣迹湖”应为“SHENGJI HU”。
D.正确。
故选:D。
【点评】正确认识国家针对地名拼写制定的拼写规则,在生活中多观察,体会语文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11.语言积累。
(1)读古诗可领略不同季节的美景:辛弃疾笔下夏夜宁静优美“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杜牧笔下江南春景美丽如画“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
(2)我知道“五行”是: 金 、 木 、 水 、 火 、 土 ;“五谷”是: 稻 、 麦 、 黍 、 菽 、 稷 ;
(3)看完电视剧《焦裕禄》,我们可以引用诸葛亮的名言“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为焦裕禄的奉献精神点赞。看完电影《狼牙山五壮士》,我们可以把三国时期曹植的名言“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送给五位壮士。
(4)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险桥横架,铁链晃动,摇摇欲坠,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这时,你会想起毛泽东《七律 长征》中的名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 、 大渡桥横铁索寒 ”
【考点】古诗文默写;现代诗文默写;名言警句;知识百科.
【答案】(1)清风半夜鸣蝉 水村山郭酒旗风;
(2)金 木 水 火 土 稻 麦 黍 菽 稷;
(3)死而后已 视死忽如归;
(4)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分析】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知识百科、现代诗文默写。诗歌的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
【解答】(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出自唐代杜牧的《江南春》。
(2)“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也叫五行学说,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五行的意义包含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五谷”指的是麦子,稻谷,大豆,玉米和谷类这五种谷物,也是我们最常食用的粮食的总称。书写时注意“稻”“黍”“菽”“稷”正确书写,易错。
(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意思是: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白马篇》,意思是: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出自于毛泽东《七律 长征》,意思是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给人温暖的感受。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故答案为:
(1)清风半夜鸣蝉 水村山郭酒旗风;
(2)金 木 水 火 土 稻 麦 黍 菽 稷;
(3)死而后已 视死忽如归;
(4)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默写时要注意做到书写认真,不写错别字。
12.按要求,写句子。
(1)仿照例句,写出课堂上同学们听故事入迷的情景。
例: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
课堂上,同学们纷纷被老师讲述的故事深深吸引,一个个坐得笔直,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有的人甚至不由自主地伸长了脖子,试图把头伸到老师身边,想更近距离地聆听故事。
(2)续写句子,使其在结构上与前面句子相同。
一只粉笔,能点拨学习中的迷惑;一块黑板,能记录下老师的深情;一个讲台, 能辉映教师的荣耀 ;一本好书, 能启迪人们的心智 。
【考点】句子仿写;续写写话.
【答案】(1)课堂上,同学们纷纷被老师讲述的故事深深吸引,一个个坐得笔直,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有的人甚至不由自主地伸长了脖子,试图把头伸到老师身边,想更近距离地聆听故事;
(2)能辉映教师的荣耀 能启迪人们的心智。
【分析】本题考查仿写、扩展写话。首先要分析题目要求,找出所给示例的特点,按要求写句子。
【解答】(1)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结合题干的内容进行分析。根据例句写出课堂上同学们听故事入迷的情景,加入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例如:课堂上,同学们纷纷被老师讲述的故事深深吸引,一个个坐得笔直,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有的人甚至不由自主地伸长了脖子,试图把头伸到老师身边,想更近距离地聆听故事。
(2)本题考查补充句子完整。
这个续写句子的思路是按照“一只XX,能XX”的格式进行。前半句是物品,后半句是对物品作用的描述。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在保持句子结构的同时,使每个句子都富有含义和想象力。例如,“一个讲台”,“能见证教师的智慧”;强调了讲台作为知识和智慧传播的重要功能。同样,“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生的思考”强调了书籍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和启示作用。
故答案为:
(1)课堂上,同学们纷纷被老师讲述的故事深深吸引,一个个坐得笔直,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有的人甚至不由自主地伸长了脖子,试图把头伸到老师身边,想更近距离地聆听故事;
(2)能辉映教师的荣耀 能启迪人们的心智。
【点评】仿写是在综合性学习的考查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种题型,学生在作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阅读例句,分析出例句的主题是什么,格式是怎样的(注意:这个格式有时会包括修辞),然后进行仿写。
13.整本书阅读交流。
(1)本学期,我们阅读了苏联作家 C 写的小说《童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敏感坚强的主人公 F ,勤劳善良的 B ,富有同情心的 D ,热爱科学的 E ,忠厚老实的老工人 A 。(填序号)
A.格里高利
B.外祖母
C.高尔基
D.“小茨冈”
E.“好事儿”
F.阿廖沙
(2)下列关于《童年》故事内容的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小茨冈”是外婆捡来的孩子,阿廖沙很喜欢他。
B.阿廖沙随母亲投奔外祖父的原因是父亲去世了。
C.母亲的嫁妆被外公扣下了,两个舅舅都想得到这份财产。
D.外公认为童年的磨难会激励人进步,因此,他将阿廖沙赶出家门,让他去社会上历练。
(3)读完《童年》,你最喜欢书中哪个人物,结合人物性格特点写一写你喜欢的理由。
我最喜欢书中外祖母。因为她勤劳善良。
【考点】经典名著;推荐介绍.
【答案】(1)CFBDEA;
(2)D;
(3)我最喜欢书中外祖母。因为她勤劳善良。
【分析】本题考查经典名著、推荐介绍。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能给人们以警世和深远影响的著作,以及对世人生存环境的感悟。
【解答】(1)本学期,我们阅读了苏联作家高尔基写的小说《童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敏感坚强的主人公阿廖沙,勤劳善良的外祖母,富有同情心的“小茨冈”,热爱科学的“好事儿”,忠厚老实的老工人格里高利。
(2)A、B、C正确。D.有误,根据原文:母亲下葬几天后,外祖父对我说:“喂,列克谢,你不是奖章,不能老挂在我的脖子上,这不是你呆的地方,你到人间混饭吃去吧。”可知D项说法错误。
(3)我最喜欢书中外祖母。因为她勤劳善良。
故答案为:
(1)CFBDEA;
(2)D;
(3)我最喜欢书中外祖母。因为她勤劳善良。
【点评】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
14.阅读小说
①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②门嘎吱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③“不,没有人!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④门突然开了,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子。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撕破了的渔网,一边走进来,一边说:“嘿,我回来了,桑娜!”
⑤“哦,是你!”桑娜站起来,不敢抬起眼睛看他。
⑥“瞧,这样的夜晚!真可怕!”
⑦“是啊是啊,天气坏透了!哦,鱼打得怎么样?”
⑧“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还好,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⑨渔夫说着,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炉子旁边。
⑩“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1)本文选自我们学过的课文《 穷人 》,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课余时间,我还读过其他小说——《 战争与和平 》。
(2)了解省略号的作用,有助于我们体察人物的内心活动,了解人物特点。选文有4段话都使用了省略号,请任意选择一处,分析省略号在此句中的作用。
我对第 ⑧ 段的省略号做了体会,其作用是: B (选填序号)。
A.表明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B.表示语意地跳跃
C.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D.表示说话结结巴巴、欲言又止
(3)从“对比阅读”的角度分析桑娜“不合理的言行”,可以帮助我们读懂小说刻画的人物形象。
通过梳理和分析桑娜“不合理的言行”,我读出了一个 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 的桑娜。
【考点】文学常识;作家及其作品;形象分析;省略号.
【答案】(1)穷人 战争与和平;
(2)⑧B;
(3)抱养孩子 看见丈夫 小心翼翼 心不在焉 欲言又止;
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
【分析】语段选自《穷人》,课文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贫困,毅然收养了已故邻居两个孤儿这件事。反映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助的高尚品质。
【解答】(1)本题考查作家及其作品。本文选自我们学过的课文《穷人》,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课余时间,我还读过其他小说——《战争与和平》。
(2)本题考查省略号。根据短文中“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还好,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可知,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语意地跳跃。故选B。
(3)本题考查形象分析、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短文中“门突然开了,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子。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撕破了的渔网,一边走进来,一边说”“桑娜站起来,不敢抬起眼睛看他。”“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可知,图表应依次填:抱养孩子、看见丈夫、小心翼翼、心不在焉、欲言又止。从桑娜这些“不合理的言行”,可以看出桑娜是一个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人。
故答案为:
(1)穷人 战争与和平;
(2)⑧B;
(3)抱养孩子 看见丈夫 小心翼翼 心不在焉 欲言又止;
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文本,明确主旨,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并能灵活运用,要结合全文内容来体会作答。
15.课外阅读。
父爱,在我的名字里
①我的名字不是父亲取的,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个地地道道的文盲。在我满月的时候,父亲特意请来乡里一个挺出名的算命先生,得知我五行缺金,又因为父亲希望我长大有出息,能够跳出穷山村,于是算命先生便给我掐出这样一个名字:金翔。然而,就因为这个名字,我的童年很孤寂——小伙伴们常玩的“打仗”游戏,是不会让我加入其中的,他们会咬文嚼字般地称:金——翔,今天要投降,多不吉利呀!于是就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晾在一旁。
②那种感受父亲是顾及不到的。父亲没进过一天学堂,成天忙于繁重的农活却仍无法脱离贫困,造成了他长年阴沉着的脸和暴躁的性情。加上那望子成龙的心切,便构成他对我独特的管教方式,“娃儿的出息是骂出来打出来的!”这是他的至理名言。而我对父亲的恨,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领教中,不断加剧加深的,尽管我的学习成绩应验了那句全村闻名的“至理名言”。为此,我时常想,也许就因为这种应验现象,才使得我的整个童年都是在父亲的“至理名言”中度过的!
③所以,就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一口气冲上山顶,哭了——不是为自己十年寒窗所获得的美好前途,成为全村羡慕的第一个大学生,而是为自己终于可以脱离父亲的管制,实现不想见到他的梦想!所以,对向来节俭的父亲大办酒席,忙着招待前来祝贺的乡亲的那个高兴劲儿,不屑一顾;所以,在冲出家门的时候,我是那样急急迫迫而义无反顾,一点儿也不顾及父亲的黯然神伤……
④在省城念书的前两年,我没有回过一次家,没有认真地给父亲写过一封信,就连每次收到他托人寄来的生活费,也只是应付性地写一下“钱已收到,勿挂念”等类似的短语。直到大三那年,直到父亲托人给我写来一封书信时,我的灵魂和良知才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动,我才开始懂得该如何去咀嚼和阅读自己生命中一再忽略的、仇恨的那份沉重的父爱。
⑤信是父亲找上初中的小侄子写来的,没什么要紧事,只是问我好不好而已。可信写了满满几页,小侄子在信中详细地讲述了父亲来信的原因:父亲那晚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吃馍,拿起来刚咬一口,两颗大牙就莫名其妙地没了,一看呢,馍上一片血红,牙都粘在上面……惊醒之后,父亲便再也睡不着了。于是天刚亮就找小侄子写信。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老家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是梦见大牙掉是要死亲人的,而父亲首先想到的是他离家在外求学的儿子。
⑥读到这里,我对迷信的父亲的举动嗤之以鼻,甚至愤然。最后,小侄子讲了一个令他惊讶不解的事,说他就在铺开纸,提笔欲写时,却因一时记不起我的大名而猛然顿住了,结果遭到父亲的训斥:“亏你小子还念这么多书,记性也太差了,叫——金翔!”“金——祥!”于是小侄子一边念叨着一边将我的名字写成了“金祥”。“写错了!写错了!……”小侄子说当时父亲望着他刚写下的名字大声喊着,紧接着,从他手里夺过笔,在纸上硬邦邦地写下“金翔”两个字,然后讷讷地告诉他:“我这一辈子就认识这两个字!”小侄子说他当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他说,要知道,全村人都知道他老人家一字不识,包括他自己的名字呀!
⑦这就是父爱!除了父爱、便再无法解释这种奇异而真实的现象!那一刻,我那被对父亲的恨包裹着而变得无知、粗砺与麻木的灵魂,被深深地灼痛了,苏醒了!我禁不住泪流满面,双手捧着书信,朝着家乡,蓦然跪下——向父亲,向我那一生付出了大爱却得不到理解、更别说回报的父亲,忏悔,忏悔……
(1)请概括文中“我”对父亲情感的变化过程。
仇视 —— 感动 ——理解—— 内疚
(2)父亲和“我”对“金翔”这个名字,有着怎样不同的感受?
父亲迷信,认为“金翔”这个名字可以让我长大有出息,跳出穷山村。而“我”却觉得这个名字让我的童年既孤寂,又挨打骂。
(3)阅读③④段,说说“我”是怎样表达对父亲的不满情绪的?
“我”对父亲大摆酒席不屑一顾,冲出家门。上了大学不给父亲正儿八经的回信,两年之内没回去过一次。
(4)“黯然神伤”写出了父亲怎样的内心活动?短文写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很失望,很难过,很寒心。父亲是一个朴实、暴躁、木讷但十分爱自己孩子的一个人。
(5)短文为什么以“父爱,在我的名字里”为题?
标题中的“父爱,我的名字里”表达了父爱与名字之间的联系,暗示了作者对父爱的深深感激和怀念。通过这种方式,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标题中,使标题成为情感的载体,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6)短文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因为侄儿的来信,让“我”明白了父亲对“我”的爱到底有多深,而他却一直深藏在心中没有表露出来。从而对以往自己没有理解父爱,而做出的不给父亲脸面,不给父亲写信,只知道索取而从没想到回报等行为表示后悔。
【考点】散文;内容理解与概括;体会思想感情;标题的含义及作用;形象分析;开放探究;扩展写话.
【答案】(1)仇视 感动 内疚;
(2)父亲迷信,认为“金翔”这个名字可以让我长大有出息,跳出穷山村。而“我”却觉得这个名字让我的童年既孤寂,又挨打骂。
(3)“我”对父亲大摆酒席不屑一顾,冲出家门。上了大学不给父亲正儿八经的回信,两年之内没回去过一次。
(4)很失望,很难过,很寒心。父亲是一个朴实、暴躁、木讷但十分爱自己孩子的一个人。
(5)标题中的“父爱,我的名字里”表达了父爱与名字之间的联系,暗示了作者对父爱的深深感激和怀念。通过这种方式,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标题中,使标题成为情感的载体,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6)因为侄儿的来信,让“我”明白了父亲对“我”的爱到底有多深,而他却一直深藏在心中没有表露出来。从而对以往自己没有理解父爱,而做出的不给父亲脸面,不给父亲写信,只知道索取而从没想到回报等行为表示后悔。
【分析】短文写了父亲找算命先生给“我”起的名字让我在童年中没有获得快乐,再加上繁重的劳动让父亲没有好脾气,“我”也一度为自己终于考上大学,脱离了父亲的管辖而高兴。那次小侄儿来信中说到父亲写出了“我”的名字,这是他一辈子只认识的两个字,“我”明白了父亲对自己的爱,而自己却错怪了父亲这么多年。文章用欲扬先抑的写法,表达了对父亲的愧疚与赞美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不知父亲是没进一天学堂,还是成天忙于繁重的农活却仍无法脱离贫困,而造成他长年阴沉着脸和暴躁的性情,加上那望子成龙的心切,便构成他对我独特的管教方式——娃儿的出息是骂出来打出来的!而我对父亲的恨,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领教中,不断加剧加深的”“直到大三那年,直到父亲托人给我写来一封书信时,我的灵魂和良知才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动,我才开始懂得该如何去咀嚼和阅读自己生命中一再忽略的、仇恨的那份沉重的父爱”“我那对父亲的恨包裹着而变得无知、粗砺与麻木的灵魂,被深深地灼痛了,苏醒了!我禁不住地泪流满面,双手捧着书信、朝着家乡,蓦然跪下——向父亲,向我那一生付出了大爱却得不到理解、更别说回报的父亲,忏悔,忏悔”可知,“我”对父亲情感的变化过程为:仇视——感动——理解——内疚。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第一段中“父亲特意请来乡里一个挺出名的算命先生,得知我五行缺金,又因为父亲希望我长大有出息,能够跳出穷山村,于是算命先生便给我掐出这样一个名字:金翔。可见父亲觉得这个名字是可以给我带来好运,“让我长大有出息,能够跳出穷山村”的。而第一段末“我”的童年遭遇,以及第二段首〝那种感受父亲是顾及不到的”,可以看出我不喜欢这个名字,觉得它给我带来的孤独。而且因为父亲对“我”报着无限的期望,所以有了第二段中对“我”挨打骂的描写,这也是“我”不喜欢这个名字的原因。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第三段中的“对向来节俭的父亲大办酒席,忙着招待前来祝贺的乡亲的那个高兴劲儿,不屑一顾;所以,在冲出家门的时候,我是那样急急迫迫而义无反顾,一点儿也不顾及父亲的黯然神伤.……”,以及第四段中的“在省城念书的前两年,我没有回过一次家,没有认真地给父亲写过一封信”,可知,“我”对父亲大摆酒席不屑一顾,冲出家门。上了大学不给父亲正儿八经的回信,两年之内没回去过一次。
(4)本题考查形象分析。“黯然神伤”的意思是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再结合段落内容,可知父亲之所以会“黯然神伤”是因为他大办酒席高兴无比,而我却不屑一顾;而且我离开时还是那样的义无反顾。父亲为“我”行为的无礼失望,也为“我”的不懂事感到失望。根据短文中“我的名字不是父亲取的,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个地地道道的文盲。”“父亲没进过一天学堂,成天忙于繁重的农活却仍无法脱离贫困,造成了他长年阴沉着的脸和暴躁的性情。”“于是天刚亮就找小侄子写信。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老家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是梦见大牙掉是要死亲人的,而父亲首先想到的是他离家在外求学的儿子。”“然后讷讷地告诉他:‘我这一辈子就认识这两个字!’小侄子说他当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他说,要知道,全村人都知道他老人家一字不识,包括他自己的名字呀!”可知,父亲是一个朴实、暴躁、木讷但十分爱自己孩子的一个人。
(5)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标题中的“父爱,我的名字里”表达了父爱与名字之间的联系,暗示了作者对父爱的深深感激和怀念。通过这种方式,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标题中,使标题成为情感的载体,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6)本题考查开放探究。写出短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场景即可。根据短文中“然后讷讷地告诉他:‘我这一辈子就认识这两个字!’小侄子说他当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他说,要知道,全村人都知道他老人家一字不识,包括他自己的名字呀!”可知,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因为侄儿的来信,让“我”明白了父亲对“我”的爱到底有多深,而他却一直深藏在心中没有表露出来。从而对以往自己没有理解父爱,而做出的不给父亲脸面,不给父亲写信,只知道索取而从没想到回报等行为表示后悔。
故答案为:
(1)仇视 感动 内疚;
(2)父亲迷信,认为“金翔”这个名字可以让我长大有出息,跳出穷山村。而“我”却觉得这个名字让我的童年既孤寂,又挨打骂。
(3)“我”对父亲大摆酒席不屑一顾,冲出家门。上了大学不给父亲正儿八经的回信,两年之内没回去过一次。
(4)很失望,很难过,很寒心。父亲是一个朴实、暴躁、木讷但十分爱自己孩子的一个人。
(5)标题中的“父爱,我的名字里”表达了父爱与名字之间的联系,暗示了作者对父爱的深深感激和怀念。通过这种方式,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标题中,使标题成为情感的载体,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6)因为侄儿的来信,让“我”明白了父亲对“我”的爱到底有多深,而他却一直深藏在心中没有表露出来。从而对以往自己没有理解父爱,而做出的不给父亲脸面,不给父亲写信,只知道索取而从没想到回报等行为表示后悔。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文本,明确主旨,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并能灵活运用,要结合全文内容来体会作答。
16.表达
成长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幸福美好的生活,让我们快乐成长,懂得珍惜;苦难艰辛的环境,使我们志存高远,实现自我超越。在一次次的生活体验中,我们告别稚嫩、无知……我们长大了。请围绕“成长”故事写一写,注意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题目自拟,不少于350字。
【考点】记叙文(记事).
【答案】
在挫折中成长
小草不会一直嫩绿,总会有枯萎的时候;花儿不会一直艳丽,总会有凋谢的时候;天空不会一直晴朗,总会有乌云密布的时候;人生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遇到坎坷挫折的时候。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无数的困难,人生才会精彩不停!
一岁时,在院子里的一棵绿树下,一对年轻的父母正看着他们的孩子学走路,可是孩子摇摇晃晃,没走几步就跌倒了,哇哇大哭起来,一旁的父母没有马上抱起她,而是轻轻扶了她一把,继续看着她蹒跚地往前走。是的,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站起来,最后,小孩儿学会了走路。这个孩子便是我。
五岁时的一个早晨,一个小女孩背着书包迟迟不敢出门,她的脸上写满了恐惧,她怕到幼儿园受欺负。这时,爷爷拉着她的小手对她说:“孩子,别怕,幼儿园里可好玩儿了……”最后,小女孩鼓起勇气朝幼儿园走去,结果这一天,她过得很开心。这个女孩儿便是我。
十岁时,一个美丽的黄昏,一个“红领巾”手握一张不理想的试卷,低着头,垂头丧气地走回家去,她红红扑扑的脸颊上挂着几颗冰凉的泪珠。回到家,妈妈看了试卷后没有打骂她,只是给了她一个鼓励的眼神。从此,她奋发了,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这位“红领巾”就是我。
十三岁时,一个炎热的中午,一个小学生和其他十几个人一起在操场上参加篮球训练。这天,老师让大家练习投篮,前面几个同学都成功了,直到最后一个学生,她按照老师的要求用力把篮球往上一投,可篮球连球架都没有碰到,便掉了下来。她伤心极了,难过地离开了队伍不再练习。看着她难过的样子,教练走过来,拍拍她的肩膀没有说什么,却给了她足够的信心。她又开始和同学们一起投篮,投得越来越好。这位学生就是我。
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去年九月,学校竞选大队委,我竞选大队长,可在演讲时却忘词了,我没有紧张,因为同学们的掌声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我省略忘掉的那一段,继续讲下去,最后,我成功当上了大队长。
成长需要挫折,现在我已不为挫折哭泣,因为我明白,有挫折才有成功。经历,坎坷,成功,才是人生最绚丽的组合!
【分析】本题为自命题作文,要求围绕“成长”故事写一篇习作,讲一个自己的成长故事。想想你认为成长过程中最需要什么,什么让你成长。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去说明。这是篇写事的作文,要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特别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同时要注意运用合适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解答】范文:
在挫折中成长
小草不会一直嫩绿,总会有枯萎的时候;花儿不会一直艳丽,总会有凋谢的时候;天空不会一直晴朗,总会有乌云密布的时候;人生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遇到坎坷挫折的时候。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无数的困难,人生才会精彩不停!
一岁时,在院子里的一棵绿树下,一对年轻的父母正看着他们的孩子学走路,可是孩子摇摇晃晃,没走几步就跌倒了,哇哇大哭起来,一旁的父母没有马上抱起她,而是轻轻扶了她一把,继续看着她蹒跚地往前走。是的,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站起来,最后,小孩儿学会了走路。这个孩子便是我。
五岁时的一个早晨,一个小女孩背着书包迟迟不敢出门,她的脸上写满了恐惧,她怕到幼儿园受欺负。这时,爷爷拉着她的小手对她说:“孩子,别怕,幼儿园里可好玩儿了……”最后,小女孩鼓起勇气朝幼儿园走去,结果这一天,她过得很开心。这个女孩儿便是我。
十岁时,一个美丽的黄昏,一个“红领巾”手握一张不理想的试卷,低着头,垂头丧气地走回家去,她红红扑扑的脸颊上挂着几颗冰凉的泪珠。回到家,妈妈看了试卷后没有打骂她,只是给了她一个鼓励的眼神。从此,她奋发了,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这位“红领巾”就是我。
十三岁时,一个炎热的中午,一个小学生和其他十几个人一起在操场上参加篮球训练。这天,老师让大家练习投篮,前面几个同学都成功了,直到最后一个学生,她按照老师的要求用力把篮球往上一投,可篮球连球架都没有碰到,便掉了下来。她伤心极了,难过地离开了队伍不再练习。看着她难过的样子,教练走过来,拍拍她的肩膀没有说什么,却给了她足够的信心。她又开始和同学们一起投篮,投得越来越好。这位学生就是我。
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去年九月,学校竞选大队委,我竞选大队长,可在演讲时却忘词了,我没有紧张,因为同学们的掌声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我省略忘掉的那一段,继续讲下去,最后,我成功当上了大队长。
成长需要挫折,现在我已不为挫折哭泣,因为我明白,有挫折才有成功。经历,坎坷,成功,才是人生最绚丽的组合!
【点评】这篇文章立意浅显而耐人寻味,文字的叙议比例协调,作者按照时间序列具体地讲述了从一岁、五岁、十岁、十三岁、去年九月所发生的事,深刻地阐述了一个道理:成长需要挫折。文章的事例虽然平凡,但作者却描述得有声有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