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重庆市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综合模拟测试卷
1.看拼音,写字、词语。
(1)金秋时节,人们到乡下去感受秋的味道。pú táo 熟了,dào gǔ 也熟了,农民获得了丰收。林间的阳光透过叶子的kòng xì 透射下来,走在路上,似乎还能听到溪流的回响,心情特别yú yuè 。
(2)父亲说jì rán 事情已经过去了,他也不再zhuī jiū 了。希望这个男孩拥有宽广的xiōng huái 和qiān xùn 的美德。
2.根据语境,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表示。
(1)妈妈去超市采购了芹(qín qíng) 菜、芥(jiè jì) 菜、白菜等蔬菜。
(2)梅兰芳为了躲避日本人的纠缠(chán cán) ,藏身租(zhū zū) 界。宁(níng nìng) 可卖掉房子,也不降(jiàng xiáng) 服于日本人,坚决不为侵略者演出。
3.用“_____”画出每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横线里改正过来。
①鼓舞 幼想 雨露 慈眉善目
②身躯 慎重 痕迹 无可耐何
③水稻 殷切 灌概 随遇而安
4.给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填序号)
锐:①锋利,与“钝”相对;②感觉灵敏;③急剧,骤然。
(1)才五月,气温锐增,不知是为什么?
(2)这支弓箭十分锐利,如果被射中,猎物必死无疑。
(3)蝙蝠能在衣里飞行捕捉蚊子,不是因为它的视力特别敏锐,而是因为它能从嘴里发出超声波。
5.请选择正确的选项填在横线里。
(1)当读到“三头六臂”这个词语时,我就想到了 。
A.盘古
B.孙悟空
C.西门豹
D.扁鹊
(2)班队课时,老师总让胆子小的同学 ,因为第一个表演节目能锻炼他们的胆量。
A.碰钉子
B.敲边鼓
C.打头阵
D.栽跟头
(3)周恩来总理 ,从小就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A.斩钉截铁
B.志存高远
C.铁面无私
(4)下面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刘华被一只毛毛虫吓得面如土色。
B.弟弟鹤发童颜,看起来很有精神。
C.别人都夸姐姐长得亭亭玉立,很是漂亮。
(5)讨论发言时可以 。
A.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
B.不用围绕话题发言
C.边想边发言
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或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唯戎不动。[唯]唯一。
B.至今思项羽。[思]思念
C.醉卧沙场君莫笑。[沙场]战场。
D.只缘身在此山中。[缘]因为。
7.选择关联词语填入文段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别看小草的身躯柔弱,生命力_____是惊人的。狂风暴雨休想摧垮它。_____镰刀把它拦腰斩断,它_____会重新生长起来。
A.却……如果……就…… B.却……即使……也……
C.既然……只要……就…… D.既然……即使……也……
8.下列故事情节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排列,错误的一项是( )
A.盘古在混沌中沉睡——盘古开天辟地——盘古化为万物创造了美丽世界
B.精卫衔木石填海——女娃化身精卫——女娃溺水东海而不返
C.天崩地裂,人们生活在混乱恐怖之中——女娲修补天地——天地恢复平静,人类获得新生。
9.下面每组的两个句子运用的写法相同的是( )
A.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他和爸爸长得很像。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C.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竺可桢每天去北海公园,单是为了景物观赏吗?不是,他是去观察物候,做科学研究的。
10.2022 年 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飞船每一次发射与着陆都需要经过严密的测算,要绝对精准,否则就会( )
A.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B.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C.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11.背诵与理解。
(1)小敏给远在外地的妈妈汇报她本学期学习古诗词的收获。她说她在书本里跟着大诗人苏轼去游 ,从“ , ”诗句里看到山峰呈现出的不同样子。了解了古代守边将士们出征前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的场景,知道了“醉卧沙场君莫笑, 。”这句诗的意思是 ,感受到了将士们 的气概。她还还知道诗人送别朋友时,会这样鼓励和劝慰友人:“ ,天下谁人不识君?”妈妈为小敏的进步感到高兴。
(2)本学期我积累的气象谚语是“夏雨少, 。”要懂得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孰能无惑?”
(3)“女娃游于东海, ,故为精卫, ,以堙于东海。”这是出自神话故事《 》。本期你一定还读了不少中国神话故事吧,知道故事中的神或英雄都拥有着神力和高尚的精神。假如中国航天中心请你给即将发射的卫星用神话中的人物来命名,你会取名为: ,理由是
12.实践乐园。
周末难得好天气,叨叨和冰冰走进山林徒步锻炼、露营、捡菌子……望云卷云舒,大口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舒适惬意。可是,看到林中草地上、灌木丛中被人们丢弃的塑料袋、矿泉水瓶、食品包装袋,冰冰的美好心情一下就被破坏了。
请你结合上面的图、文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13.课内阅读
盘古开天地(节选)
①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②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高极了,地变得厚极了。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
③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1)通过多种方法,我理解了“奔流不息”的意思是: 。
下列哪个词语中的“息”与“奔流不息”的“息”意思相同?
A.消息
B.气息
C.自强不息
(2)孩子们,当读到选文第③自然段时,脑子里一定想象到了很多神奇的画面,除了书上写到的,你可能还想到了:他的 变成了 ;他的 变成了 。
(3)下面哪幅图与选文中第①自然段划线句子相对应?
(4)本文不仅故事神奇,人物也很神奇,请用一句话评价下盘古吧!本学期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请再写两个故事名。
我的评价:
课外阅读神话故事:
14.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
女娲造人
①盘古开天地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唯独没有人类。这世界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和寂寞。
②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女娲。有一天,女娲行走在这片苍茫的原野上,看着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应该在这天地间添一点什么东西,让它变得富有生气。可该添什么东西呢?她一时也想不出来。
③女娲一直走呀走呀,走得有些疲倦了,就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映出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皱皱眉头,池水里的影子也向她皱眉头。她猛然醒悟了,这天地之间不就是少了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吗?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这样的生物来加入这个世界呢?
④这样想着,她顺手从池边抓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捏着,捏成了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上,奇迹出现了:_____。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不由得乐在心头,喜上眉梢。她给这个可爱的小东西取了一个名字,叫人。
⑤她一直忙碌着,夜以继日,不能停歇。她一心想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充满大地上。但是,大地太广阔了,她一个人速度太慢了,而她也有些疲倦了。终于女娲想出一个好主意: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根枯藤,伸入泥潭里,将水搅混成浑黄的泥浆,向地面上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没有两样,“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女娲周围。用这种方法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许多新的人出现,大地上不久就布满了人。
⑥她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两种性别,让男人和女人结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担负起养儿育女的责任。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一天在增多。
(1)“女娲造人”的故事真有趣,我能找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故事的主要内容写下来。
(2)联系上下文读读第⑤段中的画线词语“夜以继日”,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女娲的工作画面?请描绘出来。
(3)当女娲把泥做的小东西放到地上,发生了怎样的奇迹呢?请你展开想象,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请将第④段空白处补齐。
(4)读故事的时候,你脑海中产生了哪些问题呢?把你的问题整理在下面的表格中,至少写两个,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提问的角度 提出的问题
针对故事内容 ①
②针对故事 ③
(5)下面的神话人物你都熟悉吗?模仿例子,补充他们的故事。
例:神农尝百草
①大禹 后羿 仓颉
②如果学校要从上面五个故事中选一个拍成课本剧,你会选择哪个故事、最想演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15.习作
在你读过的神话和童话中,你最喜欢谁?他有什么特点?如果有机会和他过上一天,你们会一起去哪里?会做些什么?会发生什么故事?展开想象,写一写。题目自拟。
重庆市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综合模拟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看拼音,写字、词语。
(1)金秋时节,人们到乡下去感受秋的味道。pú táo 葡萄 熟了,dào gǔ 稻谷 也熟了,农民获得了丰收。林间的阳光透过叶子的kòng xì 空隙 透射下来,走在路上,似乎还能听到溪流的回响,心情特别yú yuè 愉悦 。
(2)父亲说jì rán 既然 事情已经过去了,他也不再zhuī jiū 追究 了。希望这个男孩拥有宽广的xiōng huái 胸怀 和qiān xùn 谦逊 的美德。
【考点】看拼音写汉字.
【答案】(1)葡萄 稻谷 空隙 愉悦;
(2)既然 追究 胸怀 谦逊。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1)葡萄 稻谷 空隙 愉悦;
(2)既然 追究 胸怀 谦逊。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2.根据语境,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表示。
(1)妈妈去超市采购了芹(qín qíng) qín 菜、芥(jiè jì) jiè 菜、白菜等蔬菜。
(2)梅兰芳为了躲避日本人的纠缠(chán cán) chán ,藏身租(zhū zū) zū 界。宁(níng nìng) nìng 可卖掉房子,也不降(jiàng xiáng) xiáng 服于日本人,坚决不为侵略者演出。
【考点】汉字读音.
【答案】(1)qín jiè;
(2)chán zū nìng xiáng。
【分析】考查了学生对于平时所学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汉语拼音正确拼读后,结合所在的具体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即可。
【解答】(1)“芥菜”的“芥”应读“jiè”,同“盖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读“gài”时,指〔~菜〕一年生草本植物,芥菜的变种,叶大,表面多皱纹,叶脉显著,可食。亦作“盖菜”。
(2)“宁可”的“宁”应读“nìng”,指连词。读“níng”时,指安宁。“降服”的“降”应读“xiáng”,指降伏;使驯服。读“jiàng”时,指落下(跟“升”相对)。
故答案为:
(1)qín jiè;
(2)chán zū nìng xiáng。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3.用“_____”画出每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横线里改正过来。
①鼓舞 幼想 雨露 慈眉善目 幼——幻
②身躯 慎重 痕迹 无可耐何 耐——奈
③水稻 殷切 灌概 随遇而安 概——溉
【考点】错别字.
【答案】①幼——幻;
②耐——奈;
③概——溉。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的字词积累,对每个字词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①幻想:以个人或社会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故“幼想”的“幼”错误。
②无可奈何:指事已如此,想挽回已无能为力(奈何:怎么办,指没有办法)故“无可耐何”的“耐”错误。
③灌溉:把水输送到田地里。故“灌概”的“概”错误。
故答案为:
①幼——幻;
②耐——奈;
③概——溉
【点评】汉字辨析的方法:
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4.给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填序号)
锐:①锋利,与“钝”相对;②感觉灵敏;③急剧,骤然。
(1)才五月,气温锐增,不知是为什么? ③
(2)这支弓箭十分锐利,如果被射中,猎物必死无疑。 ①
(3)蝙蝠能在衣里飞行捕捉蚊子,不是因为它的视力特别敏锐,而是因为它能从嘴里发出超声波。 ②
【考点】多义字.
【答案】(1)③;
(2)①;
(3)②。
【分析】考查了多义字词。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同一个字或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这就是“多义字”和“多义词”的现象。
【解答】(1)气温急剧上升,故选③。
(2)弓箭十分锋利,故选①。
(3)视力灵敏,故选②。
故答案为:
(1)③;
(2)①;
(3)②。
【点评】一字多义、一词多义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建议从学习能力与习惯培养入手,让学生养成查阅字典的习惯,培养能正确选择词义的能力。也可结合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逐步提高对一词多义的认识。
5.请选择正确的选项填在横线里。
(1)当读到“三头六臂”这个词语时,我就想到了 B 。
A.盘古
B.孙悟空
C.西门豹
D.扁鹊
(2)班队课时,老师总让胆子小的同学 C ,因为第一个表演节目能锻炼他们的胆量。
A.碰钉子
B.敲边鼓
C.打头阵
D.栽跟头
(3)周恩来总理 B ,从小就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A.斩钉截铁
B.志存高远
C.铁面无私
(4)下面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刘华被一只毛毛虫吓得面如土色。
B.弟弟鹤发童颜,看起来很有精神。
C.别人都夸姐姐长得亭亭玉立,很是漂亮。
(5)讨论发言时可以 C 。
A.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
B.不用围绕话题发言
C.边想边发言
【考点】知识百科;实践作业;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选字词填空.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百科知识、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选字词填空、实践作业。这类知识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课外知识拓展,有利于拓展学生联系、发展的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1)三头六臂:原指佛家语,后比喻神奇的本领。孙悟空有这样的本领,故选B。
(2)A.碰钉子:比喻遭到拒绝或受到斥责。B.敲边鼓:比喻从旁帮腔、助势或撺掇。C.打头阵:在先头作战,比喻临事当先。D.栽跟头:比喻失败或丢丑。根据语境应选C。
(3)A.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含糊。B.志存高远:追求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C.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根据语境应选B。
(4)A、C恰当。B.不恰当。鹤发童颜:形容白发老人气色好,很有精神。与语境不相符。故选B。
(5)讨论发言时不能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要围绕话题发言,可以边想边发言。故选C。
故答案为:
(1)B;
(2)C;
(3)B;
(4)B;
(5)C。
【点评】平时要多读书,注意积累课外知识。做此类题目,作答完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
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或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唯戎不动。[唯]唯一。
B.至今思项羽。[思]思念
C.醉卧沙场君莫笑。[沙场]战场。
D.只缘身在此山中。[缘]因为。
【考点】字词解释;诗歌词句理解.
【答案】A
【分析】考查了字词理解。做此题要先理解诗句古文大意,再根据诗句古文意思理解做题。
【解答】B、C、D正确,A有误。唯戎不动:只有王戎一动不动。唯:只有。
故选:A。
【点评】诗句古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需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多加积累,做题时方便搜索调取。遇到不确定的字词,也可联系诗句古文整体进行分析解释。
7.选择关联词语填入文段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别看小草的身躯柔弱,生命力_____是惊人的。狂风暴雨休想摧垮它。_____镰刀把它拦腰斩断,它_____会重新生长起来。
A.却……如果……就…… B.却……即使……也……
C.既然……只要……就…… D.既然……即使……也……
【考点】关联词.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解答】“别看小草的身躯柔弱”与“生命力是惊人的”是转折关系,故选“但”;“镰刀把它拦腰斩断”与“它会重新生长起来”是条件关系,故选“即使……也……”。
故选B。
【点评】在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并表明分句之间关系的连词、副词和短语,统称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大致可分为:并列、递进、转折、承接、因果、条件、选择和假设等八种。
8.下列故事情节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排列,错误的一项是( )
A.盘古在混沌中沉睡——盘古开天辟地——盘古化为万物创造了美丽世界
B.精卫衔木石填海——女娃化身精卫——女娃溺水东海而不返
C.天崩地裂,人们生活在混乱恐怖之中——女娲修补天地——天地恢复平静,人类获得新生。
【考点】衔接排序;神话传说.
【答案】B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排序、神话传说。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解答】A、C正确。
B.有误,应为:女娃溺水东海而不返——女娃化身精卫——精卫衔木石填海。
故选:B。
【点评】将几个语句初步排成了片段,这时要将它们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及时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
9.下面每组的两个句子运用的写法相同的是( )
A.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他和爸爸长得很像。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C.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竺可桢每天去北海公园,单是为了景物观赏吗?不是,他是去观察物候,做科学研究的。
【考点】修辞手法.
【答案】C
【分析】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解答】A.不相同。第一句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第二句没有运用修辞。
B.不相同。第一句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第二句把“蟋蟀”赋予人的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C.相同。这两句自问自答,都使用了设问的修辞。
故选:C。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0.2022 年 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飞船每一次发射与着陆都需要经过严密的测算,要绝对精准,否则就会( )
A.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B.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C.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考点】谚语、俗语及惯用语.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对谚语、俗语的积累和理解。谚语是流传民间的通俗简练而富有意义的固定语句。俗语是流行民间的通俗、定型语句,一般带方言性质。
【解答】A.“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意思是: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B.“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意思是:不要失去机会,关键的时机一旦失去,就很难再遇到了。
C.“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意思是: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根据以上句意,结合题目,可知,飞船每一次发射与着陆都需要经过严密的测算,要绝对精准,否则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故选:C。
【点评】平时应注意谚语、俗语的积累,理解谚语、俗语的意思,很容易找到答案。
11.背诵与理解。
(1)小敏给远在外地的妈妈汇报她本学期学习古诗词的收获。她说她在书本里跟着大诗人苏轼去游 庐山 ,从“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诗句里看到山峰呈现出的不同样子。了解了古代守边将士们出征前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的场景,知道了“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句诗的意思是 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感受到了将士们 英勇豪迈 的气概。她还还知道诗人送别朋友时,会这样鼓励和劝慰友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妈妈为小敏的进步感到高兴。
(2)本学期我积累的气象谚语是“夏雨少, 秋霜早 。”要懂得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3)“女娃游于东海, 溺而不返 ,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 ,以堙于东海。”这是出自神话故事《 精卫填海 》。本期你一定还读了不少中国神话故事吧,知道故事中的神或英雄都拥有着神力和高尚的精神。假如中国航天中心请你给即将发射的卫星用神话中的人物来命名,你会取名为: 嫦娥 ,理由是 嫦娥吃了不死之药之后,飞到了月宫,取“嫦娥”这个名字,也希望我们的卫星能成功发射。
【考点】古诗文默写;实践作业;诗歌翻译;诗歌情感主旨;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名言警句.
【答案】(1)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古来征战几人回 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英勇豪迈 莫愁前路无知己;
(2)秋霜早 人非生而知之者;
(3)溺而不返 常衔西山之木石 精卫填海 嫦娥 嫦娥吃了不死之药之后,飞到了月宫,取“嫦娥”这个名字,也希望我们的卫星能成功发射。
【分析】考查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谚语俗语及惯用语、诗歌翻译、实践作业、诗歌情感主旨。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
【解答】(1)考查古诗文默写、诗歌翻译、诗歌情感主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出自苏轼的《题西林壁》,全诗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既是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出自王翰的《凉州词》,全诗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句诗的意思是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此句营造出一种血色与瑰丽交织浑融的意境,表现出将士们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表达将士们视死如归的悲壮之情,感受到了将士们英勇豪迈的气概。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高适的《别董大》,全诗为: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考查谚语、名言警句。夏雨少,秋霜早:如果夏天的雨水少,秋天的霜期就会提前来。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是韩愈的名言,意思是:人不是生出来就都懂得许多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告诉了我们要多学习,才能学到更多知识。
(3)考查古诗文默写、实践作业。出自《精卫填海》,原文: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结合自己的积累,给卫星取个恰当的名字,并说明理由,合理即可。如:我会取名为:嫦娥,理由是嫦娥吃了不死之药之后,飞到了月宫,取“嫦娥”这个名字,也希望我们的卫星能成功发射。
故答案为:
(1)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古来征战几人回 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英勇豪迈 莫愁前路无知己;
(2)秋霜早 人非生而知之者;
(3)溺而不返 常衔西山之木石 精卫填海 嫦娥 嫦娥吃了不死之药之后,飞到了月宫,取“嫦娥”这个名字,也希望我们的卫星能成功发射。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2.实践乐园。
周末难得好天气,叨叨和冰冰走进山林徒步锻炼、露营、捡菌子……望云卷云舒,大口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舒适惬意。可是,看到林中草地上、灌木丛中被人们丢弃的塑料袋、矿泉水瓶、食品包装袋,冰冰的美好心情一下就被破坏了。
请你结合上面的图、文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自然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破坏环境不光使我们的视觉收到冲击,同时使我们的身体受到污染带来的伤害。
【考点】看法建议.
【答案】自然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破坏环境不光使我们的视觉收到冲击,同时使我们的身体受到污染带来的伤害。
【分析】考查了看法建议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型,对于增强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解答】根据自己对环境污染的了解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自然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破坏环境不光使我们的视觉收到冲击,同时使我们的身体受到污染带来的伤害。
【点评】平时要多阅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13.课内阅读
盘古开天地(节选)
①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②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高极了,地变得厚极了。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
③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1)通过多种方法,我理解了“奔流不息”的意思是: 一直流动,不停止 。
下列哪个词语中的“息”与“奔流不息”的“息”意思相同? C
A.消息
B.气息
C.自强不息
(2)孩子们,当读到选文第③自然段时,脑子里一定想象到了很多神奇的画面,除了书上写到的,你可能还想到了:他的 左眼 变成了 太阳 ;他的 右眼 变成了 月亮 。
(3)下面哪幅图与选文中第①自然段划线句子相对应? C
(4)本文不仅故事神奇,人物也很神奇,请用一句话评价下盘古吧!本学期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请再写两个故事名。
我的评价: 盘古是一个非常神奇且强大的人物,他开创了天地万物的起源,开拓了无穷无尽的可能性。
课外阅读神话故事: 《女娲补天》《愚公移山》。
【考点】神话传说;字词理解与赏析;句子理解与赏析;扩展写话;知识百科.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语段选自课文《盘古开天地》。本文讲述了巨人盘古用神力开辟天地,以身躯化作万物的故事。
【解答】(1)考查了词语理解与多义字。联系上下文以及查阅资料可知,“奔流不息”的意思是一直流动,不停止。“奔流不息”的“息”意思是停止;歇。A.“消息”的“息”意思是信息。B.“气息”的“息”意思是呼吸时进出的气。C.“自强不息”的“息”意思是停止;歇。故选C。
(2)考查了扩展写话。仿照课文中“他的……变成了……”,学生发挥想象盘古的身体还会发生哪些变化。如: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
(3)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从句中关键词“头顶天,脚踏地”可知,对应的应是图C。故选C。
(4)考查了人物形象分析、知识百科。巨人盘古用神力开辟天地,以身躯化作万物,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神奇且强大的人物,他开创了天地万物的起源,开拓了无穷无尽的可能性。课外阅读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讲述了女娲用五彩石灰修补天空的故事。她先用红色、黄色、蓝色、白色石头补天,最终成功补好了天空,人间恢复了正常。《愚公移山》讲述了愚公坚持不懈挖山修路,不畏艰难,最终感动上天把山移走的故事。
故答案为:
(1)一直流动,不停止。
(2)C;
(3)左眼 太阳 右眼 月亮;
(4)盘古是一个非常神奇且强大的人物,他开创了天地万物的起源,开拓了无穷无尽的可能性;
《女娲补天》《愚公移山》。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课内语段的理解。完成时要根据课文原文的理解及课内学习完成。
14.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
女娲造人
①盘古开天地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唯独没有人类。这世界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和寂寞。
②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女娲。有一天,女娲行走在这片苍茫的原野上,看着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应该在这天地间添一点什么东西,让它变得富有生气。可该添什么东西呢?她一时也想不出来。
③女娲一直走呀走呀,走得有些疲倦了,就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映出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皱皱眉头,池水里的影子也向她皱眉头。她猛然醒悟了,这天地之间不就是少了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吗?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这样的生物来加入这个世界呢?
④这样想着,她顺手从池边抓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捏着,捏成了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上,奇迹出现了:_____。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不由得乐在心头,喜上眉梢。她给这个可爱的小东西取了一个名字,叫人。
⑤她一直忙碌着,夜以继日,不能停歇。她一心想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充满大地上。但是,大地太广阔了,她一个人速度太慢了,而她也有些疲倦了。终于女娲想出一个好主意: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根枯藤,伸入泥潭里,将水搅混成浑黄的泥浆,向地面上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没有两样,“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女娲周围。用这种方法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许多新的人出现,大地上不久就布满了人。
⑥她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两种性别,让男人和女人结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担负起养儿育女的责任。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一天在增多。
(1)“女娲造人”的故事真有趣,我能找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故事的主要内容写下来。
故事主要写了开天辟地以后,女娲觉得孤独,于是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加入世间。她用黄土造了一聪明美丽的生物,并为他们取名叫“人”。后来她又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人和女人,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去创造后代,担负起养育的责任。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多了。
(2)联系上下文读读第⑤段中的画线词语“夜以继日”,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女娲的工作画面?请描绘出来。
她日夜不停地一直忙碌着,白天忙到晚霞布满了天空,星星和月亮照耀着大地。夜深了,她只能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她的工作。
(3)当女娲把泥做的小东西放到地上,发生了怎样的奇迹呢?请你展开想象,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请将第④段空白处补齐。
娃娃和女娲一样,会走路,会说或笑,还会叫“妈妈”。
(4)读故事的时候,你脑海中产生了哪些问题呢?把你的问题整理在下面的表格中,至少写两个,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提问的角度 提出的问题
针对故事内容 ① 女娲为什么要造人?
②针对故事 情节 ③ 为什么把小人分成男女两种?
(5)下面的神话人物你都熟悉吗?模仿例子,补充他们的故事。
例:神农尝百草
①大禹 治水 后羿 射日 仓颉 造字
②如果学校要从上面五个故事中选一个拍成课本剧,你会选择哪个故事、最想演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我会选择《后羿射日》这个神话故事。我最想演故事中的后羿,因为后羿为解救百姓去射天上的太阳,他箭法很准,一箭能射掉四个太阳,其余的太阳吓得瑟瑟发抖,十个太阳,被他射掉了九个,剩下一个,按他的吩咐,每天东升西落,造福百姓。因此,后羿才得到人类的尊敬。
【考点】神话传说;字词理解与赏析;内容理解与概括;开放探究.
【答案】(1)故事主要写了开天辟地以后,女娲觉得孤独,于是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加入世间。她用黄土造了一聪明美丽的生物,并为他们取名叫“人”。后来她又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人和女人,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去创造后代,担负起养育的责任。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多了。
(2)她日夜不停地一直忙碌着,白天忙到晚霞布满了天空,星星和月亮照耀着大地。夜深了,她只能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她的工作;
(3)娃娃和女娲一样,会走路,会说或笑,还会叫“妈妈”;
(4)①女娲为什么要造人;
②情节 ③为什么把小人分成男女两种;
(5)①治水 射日 造字;
②我会选择《后羿射日》这个神话故事。我最想演故事中的后羿,因为后羿为解救百姓去射天上的太阳,他箭法很准,一箭能射掉四个太阳,其余的太阳吓得瑟瑟发抖,十个太阳,被他射掉了九个,剩下一个,按他的吩咐,每天东升西落,造福百姓。因此,后羿才得到人类的尊敬。
【分析】本文是一篇神话故事,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想象奇特,文字通俗易懂,洋溢着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喜悦。
【解答】(1)考查概括本文中的故事内容。通读短文可知,“女娲造人”的故事真有趣,我能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故事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即:故事主要写了开天辟地以后,女娲觉得孤独,于是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加入世间。她用黄土造了一聪明美丽的生物,并为他们取名叫“人”。后来她又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人和女人,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去创造后代,担负起养育的责任。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多了。
(2)考查根据词语想象写话。文中的“夜以继日”形容日夜不停。多指工作或学习等。这个词在文中是写女娲造人的情形的,这个画面可想象为:她日夜不停地一直忙碌着,白天忙到晚霞布满了天空,星星和月亮照耀着大地。夜深了,她只能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她的工作。
(3)考查补充短文内容。通读短文第④段可知,当女娲把泥做的小东西放到地上,竟然发生了这样的奇迹:这个娃娃样的小东西被放到地上,她便和女娲一样,会走路,会说或笑,还会叫“妈妈”。
(4)考查从不同的角度提问题。通读短文,结合题目中给出的表格中的提示,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如下列表格:
提问的角度 提出的问题
针对故事内容 ①女娲为什么要造人?
②针对故事 情节 ③为什么把小人分成男女两种?
(5)考查对神话故事的掌握情况。根据平时的学习积累,本题中的神话故事可补充为:①大禹治水、后羿射日、仓颉造字。②如果学校要从以上五个故事中选一个拍成课本剧,我会选择《后羿射日》这个神话故事。我最想演故事中的后羿,因为后羿为解救百姓去射天上的太阳,他箭法很准,一箭能射掉四个太阳,其余的太阳吓得瑟瑟发抖,十个太阳,被他射掉了九个,剩下一个,按他的吩咐,每天东升西落,造福百姓。因此,后羿才得到人类的尊敬。
故答案为:
(1)故事主要写了开天辟地以后,女娲觉得孤独,于是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加入世间。她用黄土造了一聪明美丽的生物,并为他们取名叫“人”。后来她又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人和女人,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去创造后代,担负起养育的责任。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多了。
(2)她日夜不停地一直忙碌着,白天忙到晚霞布满了天空,星星和月亮照耀着大地。夜深了,她只能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她的工作;
(3)娃娃和女娲一样,会走路,会说或笑,还会叫“妈妈”;
(4)①女娲为什么要造人;
②情节 ③为什么把小人分成男女两种;
(5)①治水 射日 造字;
②我会选择《后羿射日》这个神话故事。我最想演故事中的后羿,因为后羿为解救百姓去射天上的太阳,他箭法很准,一箭能射掉四个太阳,其余的太阳吓得瑟瑟发抖,十个太阳,被他射掉了九个,剩下一个,按他的吩咐,每天东升西落,造福百姓。因此,后羿才得到人类的尊敬。
【点评】学习理解短文内容,了解短文的主旨,认真阅读短文,抓住短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问题。
15.习作
在你读过的神话和童话中,你最喜欢谁?他有什么特点?如果有机会和他过上一天,你们会一起去哪里?会做些什么?会发生什么故事?展开想象,写一写。题目自拟。
【考点】想象作文.
【答案】
我和嫦娥过一天
又是一年中秋节。我想:中秋节我们都和家人在一起,嫦娥一个人在月亮上只有玉兔陪着多孤单呀,我要是能去月亮上陪陪她,她该有多开心啊!
突然,一阵风吹来,我立刻被吹到了半空中,也就是一盏茶的功夫,我就被吹到了月亮上。
我看见一位仙女向我走来,心想:这就是嫦娥吧。没想到她真是嫦娥,她对我说:“欢迎欢迎,请允许我先带你参观广寒宫吧。”
于是,嫦娥带我走进了一个水晶做成的宫殿,上面写着三个大字“广寒宫”。我们刚走进去,就有一股寒气逼来,让我不由得一个哆嗦。嫦娥对我说:“冷了吧,来,抱着玉兔就暖和了。”我接过玉兔,哇,好柔软的毛啊!我抱着玉兔全身都暖和了。
走出广寒宫,我们走进了一个桂花园,桂花的香味全都钻进了我的鼻子里,让我的肚子咕咕地叫了起来。嫦娥对我说:“饿了吧,来,吃一个桂花酥。”说着,她拿了一个在我面前。我咬了一口,冰冰凉凉的,还有一股桂花的香味儿,真好吃!我吃了一个又一个……居然把一盘桂花酥全吃完了!
我们在桂花园里玩了一会儿,嫦娥指着在一片空地上搭的一个台子说:“我们去看戏吧!”
我和嫦娥找了两个空位坐下,过了一会儿,开始演戏了,我听见他们在咿咿呀呀唱个不停,我看见嫦娥看得挺起劲,我也没有打扰她。我心想:原来嫦娥也喜欢看戏呀!
过了一会儿,戏唱完了。嫦娥对我说:“天快黑了,我送你回家吧!”又刮起了一阵风,我已经到家了。我望着远处的月亮心想:月亮上可真好玩,明年我还要陪嫦娥过中秋!
【分析】本题为自命题作文,要求展开想象,写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自己和童话或神话里面的人物过一天会发生的事情?你们会一起去哪里?会做些什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写想象作文应和写记叙文一样,在写法上也要写“实”,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即用现实生活记叙文的方法去写未来的生活,让人读了有身临其境之感。写想象作文也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表达,章法结构,使人读起来能感到文通句顺,条理清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解答】范文:
我和嫦娥过一天
又是一年中秋节。我想:中秋节我们都和家人在一起,嫦娥一个人在月亮上只有玉兔陪着多孤单呀,我要是能去月亮上陪陪她,她该有多开心啊!
突然,一阵风吹来,我立刻被吹到了半空中,也就是一盏茶的功夫,我就被吹到了月亮上。
我看见一位仙女向我走来,心想:这就是嫦娥吧。没想到她真是嫦娥,她对我说:“欢迎欢迎,请允许我先带你参观广寒宫吧。”
于是,嫦娥带我走进了一个水晶做成的宫殿,上面写着三个大字“广寒宫”。我们刚走进去,就有一股寒气逼来,让我不由得一个哆嗦。嫦娥对我说:“冷了吧,来,抱着玉兔就暖和了。”我接过玉兔,哇,好柔软的毛啊!我抱着玉兔全身都暖和了。
走出广寒宫,我们走进了一个桂花园,桂花的香味全都钻进了我的鼻子里,让我的肚子咕咕地叫了起来。嫦娥对我说:“饿了吧,来,吃一个桂花酥。”说着,她拿了一个在我面前。我咬了一口,冰冰凉凉的,还有一股桂花的香味儿,真好吃!我吃了一个又一个……居然把一盘桂花酥全吃完了!
我们在桂花园里玩了一会儿,嫦娥指着在一片空地上搭的一个台子说:“我们去看戏吧!”
我和嫦娥找了两个空位坐下,过了一会儿,开始演戏了,我听见他们在咿咿呀呀唱个不停,我看见嫦娥看得挺起劲,我也没有打扰她。我心想:原来嫦娥也喜欢看戏呀!
过了一会儿,戏唱完了。嫦娥对我说:“天快黑了,我送你回家吧!”又刮起了一阵风,我已经到家了。我望着远处的月亮心想:月亮上可真好玩,明年我还要陪嫦娥过中秋!
【点评】本文小作者结合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写出自己和嫦娥游广寒宫、桂花园、看戏的过程,语句通顺,结构完整,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