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英语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Unit 3 Same or Different Lesson 4 Grammar Focus
教学目标
1.能够梳理和归纳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的结构特征、构成规则、语义及用法。 2.能在语境中正确使用as ... as与(more) ... than等句型进行人或物之间的比较和描述。 3.能够基于表格,解析和归纳数据信息,用比较级对城市进行跨文化比较。
教学内容
本单元核心语法聚焦于形容词与副词比较级以及同级比较as ... as的句式结构,这与本单元“比较异同”的主题也是紧密契合的。活动3a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目标语法结构特点,表格例句展示听力活动中已经出现过的典型句式,包括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内容涉及感受、外貌、性格、行为等多个比较维度。活动3b至3c是目标语法的巩固和运用环节。活动3b是运用所给关键词进行问答的活动,学生需要将括号中的提示词转化为正确的比较级句型,并结合上下文进行问答。这一活动帮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加深理解比较级句型的构成规则,强化学生的语句结构意识,其中句子1和句子2分别呈现了比较级的两种典型结构(than you和than he is,前者多出现在口语中)。题目设计包括外貌(slim)、性格(serious)、长处(swim fast)等多个比较维度,学生需同时运用比较级和as ... as结构进行比较。活动3c通过对比广州与温哥华的城市数据,要求学生运用比较级句型,结合描述词汇(large、small、much、warm、cool)及城市人口、面积、降雨量、月均气温等具体数据,对城市特征进行描述与对比,从而锻炼学生读表格并归纳总结的能力,提升学生在真实语境下的语法运用能力,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教学过程
时间 学生学习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2分钟 1.学生观看教师的示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1分钟内找出指定物品(如更大的橡皮、更长的尺子)并用完整句子描述出来,如This is a bigger eraser。 1.运用全身反应法,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真实语境中,感知比较级概念,建立语言形式与意义的直接关联。
12分钟 2.学生看图读对话,并根据对话内容勾选形容词的正确形式完成句子。 3.学生朗读活动3a的句子,关注红色字体单词,说出比较级单词的原级并判断词性。 4.学生在本单元Section A部分找出更多使用了形容词或副词比较级的例句并标注。 5.学生通过观察形容词或副词比较级的规律变化,自行归纳形容词比较级的构成规则,做笔记。然后通过猜测、观察形容词的不规则变化总结要点,做好笔记。 6.学生与老师或同伴互动,用说唱的方式,朗读形容词或副词比较级形式。 2.借助对话进行语言输入,培养学生看、读的能力。 3.通过回溯原级与判断词性,明确比较级的构成基础,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功能差异。 4.引导自主发现语法现象,提升语篇观察能力,验证比较级的实际应用场景。 5.培养学生的语法规则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归纳的认知过程深化理解。聚焦特殊形式,训练对比分析能力,突破语法学习难点。 6.利用多模态记忆手段,通过节奏韵律提升规则记忆效果。
6分钟 7.学生将乱序的词块整理成正确的句子,并总结出含有形容词比较级和副词比较级的正确句子语序。 8.学生圈出含比较级句子中的错误并纠正。 9.学生观察形容词比较级的延伸句式,类比出副词比较级的延伸句式,并大声朗读例句。 7.通过重组词块活动,驱动学生思考,从而内化比较级句型的核心语序结构。 8.通过纠错帮助学生强化、巩固正确的表达形式。 9.锻炼学生类比推理能力,提升认知水平。
8分钟 10.学生根据思维导图,从外貌、性格、爱好、优势四个维度使用正确的句子描述自己的朋友。学生基于示范短文,将思维导图的内容连句成文,介绍自己与朋友的异同。 11.学生根据活动3b的示范句子,使用括号中所给单词与上下文,写出正确的问句并完善回答。 12.学生根据图片与关键词,与同伴创编对话,并在班级展示。 10.借助思维导图框架,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运用比较级,比较自己与朋友,培养发现他人长处的意识。 11.从陈述句过渡到疑问句,引导学生掌握比较级问句的框架结构,锻炼根据上下文进行推理的能力。 12.在模拟交际中达成创造性输出,强化所学内容,关注语言的运用。
10分钟 13.学生根据示范,从人口、天气、占地面积、污染情况等向他人描述自己的家乡。 14.学生比较北京与深圳2024年人口,用含有比较级的句子描述人口差异。 15.学生观察图表中广州与温哥华人口数据,用形容词比较级完成句子。 16.学生根据活动3c图表信息,将句子补充完整。 17.学生基于所给句式,归纳总结广州和温哥华在人口、面积、天气等方面的主要差异,并进行口头汇报。 18.学生填写表格,运用比较级句型,从人口、面积、天气等方面交流自己所在城镇与北京的异同。 13.将语言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同时为后续的地域对比作准备。 14.观察示范,感知理解关于比较人口的描述方式。 15.单一数据维度作对比分析,降低难度。 16.整体进行数据解析,提升图表数据解析能力。 17.由数据的提取到整合描述,提高学生的数据信息整合归纳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18.引导学生将比较级语法知识迁移应用到更复杂、真实的语境中,训练其综合表达能力。
2分钟 19.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总结、回顾本节课的语法规则、重点短语、重点句式与重点句子。 20.学生独立完成基于学习目标的自我评价表。 19.构建系统化知识网络,促进元认知策略发展。 20.培养学生及时反思,自我监控的能力。
作业 1.复习并尝试复述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的构成规则。 2.用比较级造句,描述自己与朋友在外貌、性格、能力、优点等方面的差异。 3.用比较级描述自己家乡与北京、广州或温哥华在人口、面积、天气等方面的异同。 1.促进规则内化,促进陈述性知识转化。 2.设置特定且接近学生生活的语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3.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与语法运用能力,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1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英语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Unit 3 Same or Different Lesson 8 *Project, Reflecting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自评和互评,总结自己过去一年中的成长与进步。 2.能够有条理地梳理信息,设计个性化的多模态成长图谱,并用本单元的话题词汇和核心语法项目进行个人陈述。 3.能够从他人的变化中获得启发,加深对多样性和异同的理解,并与同学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促进共同进步。 4.能够通过自我反思和交流互鉴,增强自我认知和对未来的期望,培养积极进取的成长心态。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项目活动让学生绘制个人成长图表并与同学进行交流比较,看看过去一年里谁的变化最大(See who changed the most)。在本单元设计这样一个项目活动,有多方面的意义:在主题探究层面,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和探讨了同伴、朋友间的异同,并对如何看待个体差异有了一定的思考认识;此时,“比较”的视野从同伴、朋友扩展到整个班集体,还叠加了“过去一年”这个时间维度,从而把“个人成长”带入到本单元的主题内涵里,让学生对“比较”的认识上升一个台阶。在语言表达层面,项目活动在语用上很好地契合了本单元的核心语法学习,学生能够在活动中自然地运用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进而能在任务语境中锻炼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项目活动由四个环节组成。活动4a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身体、心理、学习、运动等方面的变化。活动4b让学生进行互相问答,从自评和互评两个视角总结个人成长变化。活动4c让学生基于问答情况,整理个人成长变化,绘制成长图表。活动4d让学生分享个人成长图表,展示自己在过去一年中的成长和收获,最后由全班选出变化最大的同学。 本单元的反思板块主要从四个方面启发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是否掌握了用于比较的常见语言表达;是否理解相似性与差异性的价值;能否做到“和而不同”、尊重和包容差异;能否辩证地看待“差异”的意义。 本单元价值引领句“We are different, but we can be stronger together.”的含义是:尽管我们各有不同,但我们可以通过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凝聚成更强大的力量。这句话是对单元大问题和引导性问题的回应与升华。“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学生应当以积极的态度看待人与人的不同,尊重他人、包容差异、发现彼此的优点,在团结协作中取得共赢。这样的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建立更和谐的关系,增强沟通和协作能力,促进多元与创新发展。
教学过程
时间 学生学习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10分钟 1.学生观察教材活动4a图片,根据个人成长的五个方面思考自己进入初中之后的变化,并举例分享。 2.学生对个人成长的五个方面进行头脑风暴,尽可能多地写出关于每个方面的单词或短语表达。 1.通过讨论图片中的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享,自然地进入到本课时的学习中。 2.通过头脑风暴,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的词汇表达,为后续的语言学习奠定基础。
15分钟 3.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本节课任务:看谁变化最大,并划分三个步骤。 4.学生阅读教材中活动4b的表格,了解个人成长的五个方面,并浏览其中的问题句型,做好自己回答和同桌问答的准备。 5.学生完成Physical方面的问卷自测并询问同桌同样的问题,记录自己和同桌的分数,并进行口头分享。然后以同样的形式完成Mental、Study、Sports、Other方面的问卷调查和分享活动。 3.通过阅读任务和划分步骤,让学生对接下来的课堂活动有清楚的认识。 4.通过表格的阅读和细化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回答和询问同桌关于个人成长的问题,使得课堂活动更具有操作性。 5.通过问卷的形式,将Physical、Mental、Study、Sports、Other方面的成长变化量化为分数,让学生与他人交流分享,巩固学生对比较级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5分钟 6.学生在活动4b的表格中,根据每一方面变化的量化分数,算出总分,看看谁是班上变化最大的学生。 7.学生根据问卷的结果和例子,完成活动4c,制作自己的成长记录表。 8.学生完成自己的成长记录表,组织语言进行活动4d的口头分享。 9.学生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分享内容。 10.学生完成教材的Reflecting部分。 6.通过问卷结果的量化,有助于学生清晰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成长变化,便于后续制作自己的成长表。 7.通过成长记录表的制作,学生总结自己变化的要点,并积累词汇表达,为后续分享活动进行铺垫。 8.通过分享成长记录表,学生能够在活动中自然地运用到比较级,在任务语境中锻炼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9~10.通过评价和反思,学生对本单元进行总结回顾,加深对本单元内容结构和主旨的掌握。
作业 1.请给你的成长记录表配上照片或图画。 2.拍一个视频介绍自己的成长记录表。 学生在相同情境中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关键表达。
1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英语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Unit 3 Same or Different Lesson 1 Section A 1a–1e
教学目标
1.能够识别描述人物特点的形容词和副词,并通过反义词匹配,积累描述人物特征的常见词汇。 2.能够结合所听内容,理解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所表达的比较关系。 3.能够结合所听内容,判断对话场景并捕捉有关人物性格、外貌、特长的关键信息。 4.能够灵活运用听力对话中的句型结构,与同伴谈论人物的异同。 5.能够理解人们的性格、特长不同,各有千秋,应当互相欣赏,取长补短,合作共赢。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标题是“相同还是不同?”(Same or Different )。单元的大问题“How do we compare with each other ”引导学生从语言表达和意义探究两个层面探讨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思考差异的价值,也为本单元的核心语法比较级作了铺垫。开篇页主题图展示了两位女生的合影,她们是一对双胞胎,外貌相似,穿着相同的校服,但神态、动作、手中持有物品有所不同。左边女生兴奋地举着乒乓球拍,右边女生则安静地拿着书,从中可以推断她们的个性与爱好的不同。这种细节的差异旨在引发对单元主题“比较异同”的思考。 听力部分包含两个对话,围绕“校园音乐节”这一情景展开。第一个对话发生在音乐节之前,地点是学校的音乐社团,Peter鼓励Chen Jie参加音乐节的表演,对话最终以两人决定合作表演作为解决方案,凸显差异互补的意义,也让人感受到同学间彼此支持的真挚情谊。第二个对话承接前面的剧情,场景是音乐节现场,Peter和Chen Jie刚刚表演完节目,Peter的母亲Mrs Brown作为观众向两人表达祝贺,体现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鼓励。 两个对话从不同角度进行人物间的比较,自然呈现了本单元的核心语法“比较级”的典型用法,让学生通过听力初步感知比较级在日常交际情境中的功能和用法。第一个对话从性格(shyer、as outgoing as)、才能(play the Chinese flute better)、习惯(work harder)这三方面展示了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以及as ... as的基本用法,其中“play the Chinese flute better than anyone else”是比较级表达最高级的句式,也是对第一单元不定代词用法的巩固。第二个对话对双胞胎姐妹的外貌(taller、longer hair)和才艺(sing louder、dance better)进行比较,体现了每个人的独特性与专长。结合听前的词汇活动,活动1a–1e的听力对话包含丰富的用于描述和比较人物特征的词汇,呈现了多种与日常交际、描述特征相关的比较级句型(如“is more outgoing than ...”“sings louder than ...”),也为后续活动2a–2e部分总结提炼人物比较维度进行了铺垫。 这两个对话蕴含了接纳个体差异、欣赏彼此优点、合作互补、寻求共赢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
时间 学生学习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2分钟 1.学生观察单元主题图,猜测人物关系,描述她们的外貌和爱好。 2.学生观察另一张图片,描述三对双胞胎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包括他们的长相、特长和性格。 1.通过双胞胎人物的对比,激活学生已有的人物描述词汇库,借助问题链和板书协助学生搭建语言表达支架,为接下来的人物描述搭建语言基础。 2.通过描述图片,引导学生学习新单词。
3分钟 3.学生朗读单词并一一连线反义词,完成活动1a的匹配活动。 4.学生再次观察主题图,教师引导学生用比较级形式描述双胞胎的不同之处。 3.不同颜色的词块可以引起学生注意,区分不同的反义词汇。 4.通过观察图片找不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同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形容词/副词比较级的含义。
10分钟 5.学生听两段对话,根据所听内容勾选对话发生的场所。 6.学生听第一段对话,了解Peter和Chen Jie计划要表演的内容,完成句子填空。 7.学生听第二段对话,了解Emma和Ella音乐节表演的情况,回答问题。 8.学生再次听两段对话,了解四个人的不同,完成活动1d的信息匹配。 5.通过听对话,学生把握对话发生的场所(如图书馆/操场),为后续更深入的听力理解打下基础。 6.给出了第一个句子的前后部分信息,让学生将听的注意力放在了关键信息上,降低了听力的难度。 7.通过听对话获取细节信息的教学活动,着重培养学生在听中获取细节信息的能力。 8.通过第三次听对话获取信息并进行匹配,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对话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
10分钟 9.学生阅读两个听力文本,画出将人物进行比较的句子,并朗读这些句子。 10.学生选词填空,补全句子。 9.通过观察使用比较级的句子,有助于学生理解含有... than ...、as ... as的比较级的形式。 10.通过听—模仿—朗读的学生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巩固对话中的词汇和句型,为后面的语言运用奠定基础。
15分钟 11.基于活动1d信息和活动1e的句型,学生两两对话,比较Peter与Chen Jie,Emma和Ella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2.学生根据表格内容采访同伴,记录同伴与其朋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做口头报告。 13.学生观察图片中的两个人物,发现他们的不同,结合文字描述,从长相、性格、能力等方面进行头脑风暴:我和我最好的朋友有什么不同? 11.通过运用活动1d、活动1e的语言支架,学生灵活运用话题词汇开展对话,谈论四个人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2.采访环节可以给学生创设真实的交际语境,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13.头脑风暴帮助学生由观察别人过渡到观察自己,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好准备。
作业 1.写下至少四句可以用于人与人之间比较的句子。 2.做一幅有着自己和最好的朋友合照的海报,参考所给句式向同学们分享自己与好朋友之间的不同之处。 1.鼓励学生将本节听力课所获取的单词与句式在真实的语境下进行运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语言表达力和绘画能力等多元能力。
4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英语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Unit 3 Same or Different Lesson 2 Pronunciation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辨并正确朗读元音/ :/和/ /,并根据这些音素归纳与其对应的常见字母或字母组合。 2.能够通过听音,正确拼写出符合/ :/和/ /的发音规律的常见单词。 3.能够听辨降调和升调的特点,理解语调对语义和情感表达的影响,并在朗读对话时根据语境正确运用降调和升调。
教学内容
本单元语音板块包含两个活动。活动1聚焦两个音素/ /和/ /的发音规律,关注相关字母或字母组合与这两组音素的对应关系,帮助学生建立音形联系。活动2关注朗读技巧,内容继续围绕“校园音乐节”的情境展开对话,重点训练学生在语境中感知语调的变化,正确使用升调和降调,理解语调在真实语境中的情感表达和意义差异。
教学过程
时间 学生学习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2分钟 1.学生轮流说出fast、tall、loud、shy、late、funny、lazy的反义词。 2.学生先说出上述包含-er的形容词比较级,并关注er的发音。然后,学生说出包含more的形容词比较级,并大声朗读。 1.复习用于描写人物的形容词,激活学生已学知识。 2.复习形容词比较级形式,同时引出本课要重点学习的音素/ /。
3分钟 3.学生观察图片,根据对主线人物Emma与Ella的了解,说出她们在外貌和能力上的异同。比如:Emma has shorter hair / sings louder。学生关注红色标注的字母组合的发音。 3.通过对双胞胎Emma和Ella的描述,在有意义的语境中复习包含形容词/副词比较级的句子,再次巩固音素/ /。
10分钟 4.学生听录音并正确朗读元音/ /与/ /及含有此发音的单词。 5.学生先独立根据提示中的字母组合写出更多含有这些字母组合并符合此发音规律的单词。然后,学生与同伴分享自己写出的符合条件的单词,并在老师提问时说出自己小组的答案。 4.通过听标准发音和模仿朗读,帮助学生准确掌握目标元音及其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 5.通过根据字母组合寻找同类单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归纳发音规律,强化对音形对应关系的理解。通过分享,促进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学习和知识共享,扩大词汇接触面;通过向全班汇报,提供练习表达的机会,并由教师提问进行即时反馈与巩固。
10分钟 6.学生听录音,将Pronunciation 1的词汇放到对应的音素方框中。 7.学生尽可能快而准确地大声读出屏幕中闪现的含有元音/ /与/ /的单词。 8.学生使用两个含有元音/ /或/ /的单词,并尽可能快而正确地抢答造句。 9.学生分角色朗读一个对话,内容是含有大量含有发音/ /与/ /的小故事。之后,学生代表在班级展示角色扮演。 6.通过听录音,强化学生对目标音素与其对应单词发音的听觉辨识能力和音形匹配能力。 7.训练学生快速识别目标元音并准确、流利地朗读相关单词,提升发音的熟练度。 8.在时间压力下,激发学生运用目标发音词汇即时组织语言、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巩固发音并提升语言反应速度。 9.通过有感情地合作朗读,深化对目标发音在语流中的掌握,练习语音语调,并锻炼口语表达的流畅性和表现力。通过班级展示,给学生提供口语表达的机会。
15分钟 10.学生听Pronunciation 2第一组对话的录音,判断句子升降调,并在对话中标出。师生核对答案。 11.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开始思考并总结升调或降调通常表示的情绪。 12.学生听Pronunciation 2第二组对话的录音,判断句子升降调,并在对话中标出。师生核对答案。 13.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思考并总结使用升调或降调的句式。 14.学生与同伴角色扮演两组对话,在扮演过程中关注彼此升降调的朗读情况,如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15.学生听七年级下册Unit 4 Pronunciation 2的录音,在对话中标注升降调,并尝试总结使用升调和降调的句式。 16.根据上述总结,学生给5个对话文本标注升降调符号并进行练习。 17.学生核对答案,与同伴进行角色扮演,并在班上展示角色扮演。 10.初步训练学生对英语升降调的听觉辨识能力,引导其关注语调变化。 11.引导学生将语调特征与实际表达的情感(如疑问、肯定、惊讶等)联系起来,理解语调的功能意义。 12.再次训练学生对英语升降调的听觉辨识能力,引导其总结归纳语调变化的规律。 13.通过专注聆听和集体模仿,强化对正确升降调发音模式的感知与口头复现能力。 14.在真实语境(角色扮演)中练习运用升降调,并通过同伴反馈即时修正发音问题。 15.利用熟悉文本,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归纳更多升降调的使用位置及其表达情绪或功能的规律,深化理解。 16.在新的语境中,检验学生对语调规则的掌握情况,并引导进行应用。 17.在角色扮演中进行语调运用实践,展示、巩固学习成果。
作业 1.请为每组符合/ /与/ /的发音规律的常见字母组合多举2个单词例子。 2.大声朗读Pronunciation 2的对话。 3.根据表格里提到的不同情绪,用不同的语调提问。 1.巩固对目标发音规则的理解和记忆,提升学生自主发现和归纳发音规律的能力,扩大词汇量。 2.通过合作朗读,反复练习并巩固课堂所学的升降调知识,提升朗读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3.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同语调(升降调)如何传递特定情绪,在运用中培养真实语境下的语调意识和表达能力。
1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英语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Unit 3 Same or Different Lesson 3 Section A 2a–2e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听录音补充对话内容,记录对话中的关键信息。 2.能够通过阅读对话提取细节信息,分析人物的异同及个性特点,思考人物合作时“1+1>2”的秘诀。 3.能够与同伴流利地朗读对话文本并进行角色扮演,正确把握语句的升降调。 4.能够归纳、总结比较人物时的词汇类别,并在与同伴的互相比较中正确运用话题词汇和比较级。 5.能够主动发现彼此的闪光点,培养自信、谦虚、开放、互鉴的成长心态,认识到差异的价值和合作的意义,培养积极的合作态度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
该部分的对话延续了之前的校园音乐节情景,Emma和Ella获得了表演第一名,接受Han Lin的采访。Han Lin首先询问她们,本届音乐节相比往届音乐节有哪些变化,随后通过提问,讨论她们的相似点与不同点。根据对话可知,校园音乐节比去年更加丰富多彩,学生的参与度也更高,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体现。对话从外貌、性格、习惯和特长这四个方面对双胞胎进行比较,展现出这两位主线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通过对比彼此的异同,思考不同的人如何优势互补,团结协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如何看待个体差异,如何发挥和珍视他人的独特之处。 对话融入了丰富的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例如more colourful than ... / get up earlier / work as hard as / love sports more than anything),也呈现了更多与“比较”有关的问答句式(例如“... you look very similar. How are you different ”),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知和理解本单元的核心语言结构。此外,文本中还有一些交际常用句式,例如表达祝贺的句式(Congratulations on ...)及其回答(Thank you!),采访结束的礼貌谢语(Thanks for talking with me.)及其回复(Our pleasure!),对方讲话后积极回应(That’s really interesting.),发起新话题(Besides ...),进行总结(You see ...)等。
教学过程
时间 学生学习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5分钟 1.学生使用形容词(fast, funny, tall等)及其比较级形式造句,比较自己和朋友。 2.学生观察图片,根据问题提示,复述Chen Jie与Peter、Emma与Ella参加音乐节的细节。 1.激活学生关于形容词原级与比较级的已有知识,通过与朋友比较建立真实的语境关联。 2.利用图片和问题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并初步运用比较级说出完整句子。
15分钟 3.学生听活动2a对话,整体理解Han Lin采访双胞胎的对话内容,勾选他们谈论的话题。 4.学生再次听活动2a对话,根据所听内容补全对话。 5.学生阅读活动2a对话,回答活动2b的问题。 6.学生听录音并跟读对话,特别注意标注颜色的部分。 7.学生分角色练习并表演对话,关注句子中标注的正确语调。 3.训练学生通过泛听快速捕捉对话的主要信息和核心话题,培养整体理解和信息筛选能力。 4.通过听对话获取细节信息的教学活动,着重培养学生在听中获取细节信息的能力。 5.通过阅读对话并回答问题,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双胞胎Emma和Ella的异同,培养学生获取细节信息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6.通过模仿朗读,辨识语音语调的特征,让学生在真实的对话中体会句子升降调,从而更加自然地学习语音语调,并将这些语音技能应用于实际交流中。同时,标注颜色部分的句子让学生关注到采访对话的文本特征,如“打招呼、问问题、致谢”等。 7.通过听—模仿—朗读的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巩固对话中的词汇和句型,为后面的语言运用奠定基础。
12分钟 8.根据对话信息,完成表格,对比Emma和Ella在外貌、性格、爱好、习惯四个方面的异同。学生根据表格以及参考句式,形成一篇口头报告。 9.学生根据活动2d思维导图的提示,思考并完善有关“人们能怎样进行比较”的思维导图。 10.学生独立完成活动2d思维导图填写。 11.基于思维导图内容,学生补充表格信息,并根据示例对话与同伴创编新对话。 8.训练学生从对话中提取、归纳、整理关键信息的能力,清晰呈现Emma和Ella的异同点,为后续语言输出作准备。引导学生将表格中的结构化信息转化为连贯的语篇。 9.帮助学生系统梳理可用于比较的不同方面及相应词汇,拓展比较维度,为后续自主比较提供思维框架和语言支持。 10.引导学生使用目标语言进行自由表达。 11.提供标准范例,为学生的对话创作作准备。通过信息差,引导学生主动运用目标语言进行比较,在真实情境中使用语言。
8分钟 1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两个与主题相关的开放性问题: (1)Emma and Ella have different hobbies and personalities. Why do you think they can make a good team (2)Do you have different hobbies or personalities from your good friends How do you get along well with each other Please give us some advice on how to get along well with friends who are different from us. 学生在班上小组间分享自己的观点。 1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差异与合作”的关系,培养自信、谦虚、开放、互鉴的成长心态,培养积极的合作态度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分享,创造真实表达场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与倾听的能力。
作业 1.朗读活动2a对话。 2.写下你在课上与同伴进行的活动2e的对话。 3.匿名写一篇关于自己和朋友的分享文,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三个问题:你们有何不同?有何共同点?能互相学习什么? 巩固课堂所学,确保基础语言知识的掌握。 鼓励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也为接下来有相似主题的阅读课作好准备。
2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英语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Unit 3 Same or Different Lesson 5 Section B 1a–1d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分析论坛帖子内容,熟悉网络帖子的文本形态特征,把握论坛讨论的主题。 2.能够通过阅读文本,提取关键信息,总结人物特征,提炼不同的观点及其理据。 3.能够通过梳理对比不同观点,思考相似性与差异性在友谊中的作用,并结合自身实际,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 4.能够基于文本观点,结合个人思考,探讨个体异同为友谊带来的好处,并思考友谊的本质所在。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阅读文本是连续的网络论坛讨论帖,引导学生讨论个体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如何影响友谊,呈现对朋友标准和友谊价值的多元看法,回应板块引导性问题“如何正确看待差异”。 从语篇体裁来看,该阅读文本的形式为网络论坛讨论帖。此类文本语言简洁,观点明确,且融入了丰富的描述性细节用于支撑观点。论坛帖围绕“朋友应该相似还是不同”这个问题展开,通过两位学生Matt和Diana的观点对比,为学生提供了具体案例,帮助其思考友谊中相似性与差异性带来的影响。 从主题意义来看,Diana的观点“I think we should respect each other’s differences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无疑是对板块引导性问题的直接回答,她与个性迥异朋友的相处之道也是对单元主题“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具象呈现。尽管Matt强调自己与朋友有许多共同点,但不难看出,他与Stephen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可是这种差异并未让友谊失色,反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即使是十分相似的朋友,也必然存在不同之处,而真正让友谊长存的是求同存异、见贤思齐的胸襟,是对彼此闪光点的发现与欣赏,是从彼此身上持续获得向上的力量。 阅读文本使用了多种表达比较的结构,如“better than / as serious as / more outgoing than”等,可帮助学生巩固单元核心语法,并在接下来的写作任务中积累语言表达。此外,文本也有不少地道凝练的语言表达,例如“a good friend is like a mirror”“has a great sense of humour”“You can understand people by knowing their friends”,值得学生在口语和写作表达时模仿借鉴。
教学过程
时间 学生学习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5分钟 1.学生观察两对双胞胎的照片,思考并回答问题:“How are they similar to or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在回答问题时学习新单词:alike、straightforward、humorous。 2.基于所给句型,学生向同伴描述自己与朋友在外貌、性格、习惯、特长等方面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完成活动1a。 1.通过图片自然导入“比较”主题。在语境中学习新单词,帮助学生通过同义词转换理解词汇含义。 2.通过读前的问题讨论,激活学生旧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语言输出,为接下来的语篇阅读奠定基础。
10分钟 3.学生观察文本格式与图片,判断文体与文本来源,并总结判断文体的依据。 4.学生快速阅读第一篇帖子,找出这篇论坛讨论帖的主题,并总结寻找主题的阅读策略。 5.学生快速阅读第二篇帖子,找出Matt的主要观点。 6.基于第二篇帖子中提及的找主旨句的方法,学生快速阅读第三篇帖子,找出Diana的主要观点,完成活动1b。 3.引导学生根据网络论坛帖子的时间、评论、分享等图示,判断文本体裁,帮助学生掌握通过文本格式判断体裁的阅读策略。 4.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题,培养略读能力,提高主旨归纳能力。 5.引导学生关注段落首句,分析主旨句和支撑主旨句的细节句子,从而学会找出表达Matt的观点的句子。 6.帮助学生提升快速定位主旨句的能力,并了解不同的观点。
15分钟 7.学生匹配所给人物及其对应描述,完成活动1c,然后用完整的句子介绍这些人物。 8.学生仔细阅读第二和第三篇帖子,回答活动1d的问题。 9.学生填写表格,归纳Matt和Diana的观点及原因。 10.学生参与辩题为“朋友是否应该相似”的辩论赛。学生使用“观点+原因”的方式展开辩论。 7.梳理文本人物基本细节信息。 8.通过细读,进一步帮助学生熟悉文本信息,培养学生获取细节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始思考如何对待友谊中的同与异。 9.利用表格,将碎片化知识结构化,帮助学生梳理出Matt和Diana的主要观点与原因。 10.辩论赛的对抗性能激发学生的胜负欲与表达欲,将抽象的观点通过简化的内容结构表达出来,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使用英语来表达自我。
10分钟 1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深入思考并讨论以下友谊相关的问题: (1)How do the similarities or differences work in your friendship (2)What do you think is truly important to become friends 12.学生在班上或小组间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完成本节课自我评价表。 11.引导学生基于前面的所学所思,进一步探究个体异同为友谊带来的好处,并思考友谊的本质所在。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沟通、交际能力。 12.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了解和评析更多人的观点,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13.培养学生元认知意识,及时自我监测与反思。
作业 1.请写一篇帖子分享自己对于“朋友是否应该相似”的看法。 2.采访你的同学或者家人,询问他们以下问题: (1)Should friends be similar or different (2)How do the similarities or differences work in your friendship (3)What do you think is truly important to become friends 1.引导学生将课堂上精彩的收获整合为书面的输出,及时内化所学。 2.让学生邀请自己的家人朋友共同参与到本节课的主题讨论中来,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开拓学生的思维,为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与朋友、家人的沟通。
1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英语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Unit 3 Same or Different Lesson 6 Section B 1e–2c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深入梳理文章观点细节,明晰表达观点类帖子的写作方法。 2.能够总结个体异同为友谊带来的好处,并把在本单元中对友谊的本质的思考结果表达出来。 3.能够理解并掌握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核心词汇,尤其是描述性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 4.能够在语境中正确运用话题词汇及其比较级形式,加深对词汇意义和用法的理解。 5.能够通过阅读《王子与贫儿》的介绍语篇,初步感受其文学魅力,体会“如何看待人与人的异同”这一主题在经典作品里的呈现方式与内涵蕴意。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对上节课阅读文本更加深入的挖掘与思考以及词汇运用板块。文本阅读部分主要是通过一系列表格与复述练习帮助学生明晰表达观点类帖子的写作方法。学生以此为基础,进而将自己对于友谊的思考结果整合表达出来。 词汇运用板块设计了三个循序渐进的学习环节:词汇识记、单句应用、语篇运用,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与主题相关的核心词汇,并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中灵活运用这些词汇。活动2a通过单词蛇的游戏,引入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核心词汇,并要求学生辨析单词,并将单词与其定义匹配。这种形式既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又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词义的理解。活动2b将词汇应用于具体语境,通过句子填空任务帮助学生巩固词汇的意义和用法。活动2c的语篇是文学名著《王子与贫儿》的故事梗概,结合小说主人公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引导学生在语篇中理解并运用词汇。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能够在更复杂的语境中综合运用所学词汇,并且培养同理心,理解“虽然人们的生活条件有差异,但每个人都应获得尊重与理解”。选用这部小说也是为了激发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鼓励学生在课本之外开展单元主题意义的探究,在名著中体会文学魅力与人生哲学。
教学过程
时间 学生学习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10分钟 1.学生回顾三篇论坛讨论帖,分析其写作结构。 2.学生回答问题:What are Matt’s and Diana’s opinions toward friends 1.引导学生从语篇层面把握文本特征,归纳观点类文本的写作结构:观点+主题句+例子,在回顾文本内容的同时为接下来的输出作准备。 2.通过复习活动1b短文内容,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学习新单词mirror。
15分钟 3.学生根据文本,完成关于Matt和他的朋友Stephen信息对比的表格。 4.基于表格和给出的句型,学生复述Matt的帖子的主要内容。 5.学生根据文本,完成关于Diana和她的两位朋友Yuan Lei、Zhang Yong信息对比的表格。 6.基于表格和给出的句型,学生复述Diana帖子的主要内容。 7.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以下3个问题,并在班级内分享小组观点。 (1)What can similarities bring to a friendship (2)What can differences bring to a friendship (3)What really matters in a friendship 3.借助表格,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化地把握Matt的观点,学会从性格、兴趣和特长的相同点、不同点进行对比,从而学会向同伴学习。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习新单词novel。 4.句子支架为学生的输出提供了清晰的框架,降低了复述的难度。复述练习可以提高学生信息整合与口语表达的能力。 5.借助表格,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化地把握Diana的观点,学会从性格的相同点、不同点进行对比,从而学会向同伴学习。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习新短语sense of humor。 6.句子支架为学生的输出提供了清晰的框架,降低了复述的难度。复述练习可以巩固学生信息整合与口语表达的能力,提升学习英语的自信。 7.为学生提供自主表达与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借助问题,批判性地整合本单元关于友谊的观点为自己的观点并表达出来,进一步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15分钟 8.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性格测试,并认真阅读趣味心理分析,复习本单元重点单词:serious、direct、humorous、hard-working、lazy。 9.学生将隐藏在蛇形字母群中的单词与其对应的描述匹配起来,完成活动2a。 10.学生选词填空,补全句子,完成活动2b。 11.学生观察活动2c中的图片并回答以下问题: (1)What’s the name of the novel (2)What’s the name of the writer (3)Who are the characters (4)Do you know their story 12.学生使用方框内单词的正确形式填空,补全故事,完成活动2c,同时学习新单词与短语exchange、by accident、expect、make a difference。 13.学生再次阅读活动2c中的故事,完善思维导图,并基于思维导图,复述故事。 14.基于自己的认知,学生思考并勾选自己认同的句子。 8.趣味小测试与心理分析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将本单元重点单词融入轻松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和语境中复习词汇,为下一步的活动奠定基础。 9.该活动兼具趣味性与挑战性,通过游戏化的形式,让学生在寻找与匹配的过程中加深对单词词形与含义的记忆。 10.聚焦单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考查学生对单词意义、词性及搭配的掌握程度。 11.通过图片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好奇心,初步把握小说人物,培养学生预测故事的能力,同时为接下来的选词填空活动作铺垫。 12.通过选词填空,帮助学生把握故事的细节、复习重点词汇。在核对答案时,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新词汇的意义与用法,实现词汇学习与语篇理解的同步推进。 13.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故事的脉络。在句子支架辅助下复述故事,既能帮助学生巩固词汇与短语的运用,又能提升学生的语篇复述能力,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化,加深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14.关于单词growth的藏头短文能帮助学生理解改变如何帮助自己成长,引导学生从语言学习过渡到对实际生活的思考。
作业 1.请写出更多可用于描述性格的单词。 2.请使用活动2b以及活动2c方框中的单词造句或写一个故事。 3.请阅读小说《王子与贫儿》(中英文版皆可)。 1.引导学生主动拓展词汇量,强化学生对性格类词汇的归类意识。 2.巩固课堂所学词汇的用法,通过实际运用加深学生记忆,提升学生灵活运用词汇的能力。 3.兼顾学生个体差异,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拓展阅读的机会,旨在培养其课外阅读兴趣,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同时通过中英文版本的选择降低阅读门槛,让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1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英语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Unit 3 Same or Different Lesson 7 Section B 3a–3c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阅读与主阅读语篇观点不同的帖子,分析归纳关于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及其理据。 2.能够分析并整理表达观点的网络帖子的内容要点和结构特征。 3.能够通过使用表格框架,梳理个人观点、理由及相关例证,增强写作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4.能够结合自身实际,迁移运用阅读文本中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条理清晰地阐述个人观点和理由并举例论证,完成回帖撰写。
教学内容
本单元读写板块的阅读文本依然是网络论坛讨论帖,话题内容和文体形式与活动1b的主阅读语篇一脉相承,继续就主阅读语篇里的论坛问题“朋友应该相似还是不同”提出第三种观点。Rose在回帖中表达了不一样的观点,她并不在意自己与朋友是相似还是不同的,因为友谊的真谛在于彼此支持、真诚相待。她举了两个具体例子佐证自己的观点。她有两位迥然不同的朋友,但朋友各自的特点都让她受益匪浅:Lily开朗幽默,能够在低谷中帮助她振奋精神;Lucy安静内敛,是一位耐心的好听众,她们俩无话不谈。通过Rose对朋友们的描述,学生可以看到,不同个性的朋友都能彼此带来温暖,都能在包容、互补的友谊中促进彼此的成长。这篇文本在主阅读语篇的主题意义探究上更进一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更加全面、辩证地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异同,加深对友谊本质和如何看待差异的思考。 这篇帖子也是后续写作任务的示范文本,所以学生不仅要阅读理解文本内容,还要分析语篇架构,总结写回帖时如何组织观点和论据。作者采用了OREO的语篇结构(即Opinion—Reason—Example—Opinion)进行观点论述,文章开篇开宗明义表达观点(Opinion),接着连举两个具体例子进行论证(Reason—Example),结尾再次阐述观点,强调友谊的本质是相互关爱和支持。除了结构,本文的语言表达也值得挖掘。帖子里自然融入了多个包含比较级的语言结构,例如“funnier than anyone else”“not as funny as Lily”“better than others”,帮助学生巩固单元核心语法结构。帖子里也有不少优美凝练的语言表达,例如“see the silver lining in difficult situations”“A true friend reaches for your hand and touches your heart.”,为学生接下来的写作任务提供语言输入。
教学过程
时间 学生学习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5分钟 1.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对比自己与朋友在外貌、性格、爱好、特长等方面的异同。 2.学生再次阅读活动1b的短文,回顾Matt与Diana关于朋友的观点。 1.引导学生借助熟悉的思维导图,系统地梳理自己与朋友在多个维度的异同,为后续的写作积累素材。 2.帮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点,通过新旧知识的关联,激发学生对不同的友谊观的思考,为阅读新文本作好铺垫。
12分钟 3.学生快速阅读活动3a中的帖子,回答问题: (1)Who wrote the post (2)When did the person write the post (3)What’s the person’s opinion about friends (4)Is the opinion the same as or different from the posts in Section B 1b 4.学生再次阅读活动3a帖子,填写表格。 5.学生浏览活动3a帖子,分析帖子的写作结构。 3.锻炼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带着具体的问题读新帖子,短时间内把握文本核心信息,初步理解新帖子的基本框架,为后续的深入分析作准备。 4.通过填写表格这一任务,帮助学生从文中精确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捕捉细节、整合信息的能力。 5.引导学生从篇章结构的角度分析文本,把握书写此类表达观点的语篇的写作框架:主题句+两个例子+总结句(谚语),为后续表达自己的观点奠定基础。
15分钟 6.学生从四个关于友谊的谚语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与同伴分享。 7.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与对朋友的看法,完成活动3b的表格填写。 8.学生思考并完善思维导图,分析支持观点“朋友应该相似”的原因、例子以及谚语。 9.学生再次思考并完善思维导图,分析另一个观点:“朋友应该不同”成立的原因、例子以及做法。 10.学生思考并完善完成第三个思维导图,梳理观点:“不在意朋友是相似或不同”成立的原因、例子以及谚语。 11.学生基于自己的真实情况仿写句子。 6.通过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友谊的谚语,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激发了学生对友谊的更多思考,为后续在写作中引用谚语的需求作好铺垫。 7.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从观察别人转移到认识自己,将对朋友的看法从理论的认知转化为具体的表达,深化对主题的理解,同时提升用英语叙述观点的能力。 8.引导学生完善观点“朋友应该相似”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出支持该观点的重要信息,强化学生的逻辑意识和结构意识,为后续的写作提供了更清晰的内容框架,确保表达的条理性。 9.帮助学生从对立的角度思考友谊,通过完善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素材整合能力。 10.通过完善思维导图,既能梳理新帖子内容,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友谊本质并非重在外在差异而在于情感,引导学生全面、多角度看待问题,同时也为写作提供多样化的观点支持与素材。 11.通过结合真实情况仿写句子,既提升了学生对比较级、连词等语法结构的运用能力,又保证学生在语境中使用语法,实现语言知识点向语言技能的转化。
8分钟 12.学生根据活动3c的表格,写自己的帖子。 13.学生借助写作评价表,从内容、结构、语言三方面对自己的写作进行评价。 12.帮助学生在完成整个单元的积累输入之后,得到一个整合性的输出。综合运用所学,深化学生对单元主题的理解,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13.借助写作评价表,引导学生重视评价、学会评价,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后续的修改完善提供方向,强化学生写作的规范意识。
作业 1.修改自己的写作。 2.借助写作评价表对同学的作文进行修改评价 3.请将最终作品配以合适的照片做成海报。 1.督促学生对作品进行不断反思和修改,强化对知识要点记忆。 2.通过同伴互评,借助同伴监督,为学生修改增加动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 3.借助海报的制作,将语言表达与实际生活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习成果的展示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