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开学物理模拟练习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开学物理模拟练习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20 08:2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2026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九年级(上)开学物理模拟练习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1分。
1.如图是小阳从一废旧电器中拆下的两个相同的圆形磁体。请你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图中圆形磁体的直径。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1.5nm B. 1.5mm C. 1.5cm D. 1.5dm
2.如图所示是利用鸟嘴停在手指的一种玩具平衡鸟。平衡鸟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手指对鸟嘴支持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B. 平衡鸟对手指的压力大于它的重力
C. 平衡鸟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
D. 鸟嘴受到的支持力和平衡鸟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3.太极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位太极拳爱好者在打拳过程中出现甲、乙所示的两种站姿,在保持这两种姿态静止时,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甲和F乙、p甲和p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F甲>F乙,p甲>p乙 B. F甲>F乙,p甲<p乙
C. F甲=F乙,p甲>p乙 D. F甲=F乙,p甲<p乙
4.如图所示,一小球由细线吊着在AC间自由摆动,不计空气阻力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由B点到C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 小球在A点和B点,所受重力的方向不相同
C. 当小球刚好摆动到C点时,假如所有力突然消失,小球将保持静止状态
D. 小球在B点时比在A点时的惯性要大些
5.某水底打捞作业中,需将一长方体石柱从水底匀速打捞出水,如图所示是吊车钢丝绳拉力F随石柱下表面距水底深度h变化的图像,水的阻力和液面变化忽略不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长方体石柱高为3m B. 该长方体石柱重力为7500N
C. 该长方体石柱底面积为0.25m2 D. 该长方体石柱的密度为0.6×103kg/m3
6.如图甲,超超在平地上用水平向右的力推木箱,推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木箱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0至3s内推力小于摩擦力 B. 3s至6s内木箱处于平衡状态
C. 6s至9s内木箱所受摩擦力大小为3N D. 9s至12s内推力做功的功率大小为6W
7.如图所示,质量分布不均匀的木条AB重24N,A、B是木条两端,O、C是木条上的两个点,AO=BO,AC=OC,此时弹簧测力计乙的示数是18N。现移动弹簧测力计甲的位置从A点平移到C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此时弹簧测力计乙的示数不变
B. 此时弹簧测力计甲的示数变大,大小是8N
C. 此时弹簧测力计乙的示数变小,大小是12N
D. 由于木条质量分布不均匀无法判断弹簧测力计甲、乙示数的变化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1分。
8.木块在10N水平向右拉力F的作用下,沿粗糙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将水平拉力F增大到20N,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撤去拉力,木块继续向右运动,这是由于木块具有______。
9.小华和同学们参加研学旅行,汽车在公路上快速行驶时,小华发现窗帘从打开的窗户向______(选填“内”或“外”)飘,这是因为窗外的空气流速大,压强______。车行驶到山顶时,他发现密封的零食包装袋鼓起来了,这是因为山顶上的气压比山脚下的气压______造成的。
10.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在书中记载的“悬弓弹棉”中,将木弓用细绳吊在一根竹竿上,竹竿因为发生了______产生弹力,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然后用木锤频频击打弓弦,使板上棉花疏松的力的施力物体为______(选填“竹竿”、“木棰”或“弓弦”)。
11.“天宫课堂”点燃了同学们的科学梦想。如图甲,航天员在“天宫一号”空间站中演示摆球实验,拨动摆球后,摆球绕固定点持续转动。在此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力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平衡力;“天宫一号”的运动特点与绕地人造卫星相同,图乙是飞行器在大气层外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的示意图,则它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的过程中动能______,势能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2.密度计是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测量时漂浮在被测液体中。如图,用同一支密度计分别测量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则密度计在两种液体里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为F甲______F乙,若两种液体深度相同,则两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是p甲______p乙.(填“>”“=”或“<”)密度计是利用______原理工作的。
13.如图所示,用F=10N的水平力将重G=9N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物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0.01m2,则物块所受摩擦力方向 ,摩擦力大小为 N,物体对墙壁压强为 Pa。
14.如图所示是工地上运建材的装置图,用滑轮组拉着重1000N的车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车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2倍。在1min内车移动了12m,拉力F做功为3000J,则在此过程中,拉力F的大小是______N;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_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15.如图所示,大木块叠放在小木块上,用手拉着小木块,使两木块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请画出小木块的受力示意图。
16.如图所示,摆球从a位置由静止释放,先后经过b、c两个位置,请在摆球动能最大位置的圆圈内标上数字1,重力势能最大位置的圆圈内标上数字2。
17.如图甲所示,有一个氢气球带着一个小铁球在空中匀速上升,t0时刻时候绳子突然断裂。请在图乙中画出小球从绳子断裂到落回地面的运动过程中,小球的动能Ek随时间t的大致变化图像。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8.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装置。
(1)小华将系于小纸片两端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钩码,使作用在小纸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实验中选择小纸片的目的是不考虑小纸片的______对实验的影响。当细线两端钩码相同时,小纸片静止不动,说明两个力平衡时的大小相等;
(2)当小纸片静止不动时,小华将小纸片扭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纸片是否能平衡?______。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在______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3)在探究同一个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的原因是______。
A.减少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纸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资料
C.容易让小纸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纸片容易扭转
(4)小华想到物体的平衡状态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如何探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呢?他提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如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纸片______(选填“必须沿水平方向”、“必须沿竖直方向”或“可以沿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物体静止时的二力平衡条件______(选填“适用”或“不适用”)于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9.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器材有弹簧测力计、实心金属圆柱体若干、烧杯等,学习小组根据一些生活经验提出如下猜想,设计并进行了实验。
猜想a: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猜想b: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猜想c: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操作步骤及测量数据如图所示。
(1)学习小组内某同学发现夏天到大海游泳时,将漂浮的救生圈慢慢压入水中,越压越费力,这一现象可以作为猜想______的依据(填猜想序号)。
(2)实验中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手均需要提弹簧测力计______(填“吊环”或“外壳”);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要选择体积较______的金属块(填“小”或“大”)。
(3)按如图所示方案实验,处理数据时发现无法测量浮力的具体数值,是因为实验中没有测量圆柱体的______大小。
(4)上述实验C、D两步骤中,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相同,则可得出结论:______。
(5)实验结束后,小组间交流时发现另一组同学选择了密度比水小的蜡块进行探究,利用现有的器材使用蜡块无法完成对猜想______的探究(填猜想序号)。
20.杆秤是我国古代沿用至今的测量工具,蕴含着杠杆平衡的原理。小西准备了杠杆、支架、两个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决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开始时,杠杆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处于______(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2)如图乙,此时杠杆水平平衡,用弹簧测力计沿M方向竖直向上拉动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每个钩码重2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若弹簧测力计沿N方向拉动,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与弹簧测力计沿M方向拉动时的示数相比将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这是因为______;
(3)图丙为小西利用所学知识自制的杆秤。已知秤砣的质量为0.5kg,当杆秤水平静止时,OC、OD的距离分别为0.04m、0.2m,则被测物体质量为______kg;为提高杆秤的测量范围,应将提纽向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21.一辆轿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1.8千米,若轿车行驶过程中发动机的功率为40千瓦,轿车上的速度表如图所示。求:
(1)在此过程中汽车的牵引力所做的功;
(2)该车行驶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
22.如图甲所示,这是某饮水机自动注水装置的模型,底面积为200cm2的柱形水箱内装有质量为6kg的水,一质量和体积不计的竖直硬细杆上端通过力传感器固定,下端与不吸水的,底面积为5×10-3m2的实心长方体A连接。打开水龙头,水箱中的水缓慢排出,细杆对力传感器作用力的大小F随排出水的质量m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当排水质量为4kg时,长方体A刚好全部露出水面,由传感器控制开关开始注水。(g取10N/kg,)求:
(1)当排水质量为4kg时,水箱内水所受的重力;
(2)长方体A的体积;
(3)上述排水过程中,当力传感器示数为3N时,水箱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六、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23.阅读短文回答:
平时我们感觉到自己有多重时,这种感觉来自支持力。如果失去支持,我们就将失去对重力的感觉。例如,一个人从高处坠落,在坠落的过程中,因为失去了支持,所以此人将体验到类似太空中才有的失重。但是,失重环境中物体的重力却仍然存在。
我们平常说的重力是由地球引力产生的,所以不少人会误认为,人造卫星所在的轨道因为距离地面比较远,因此地球对它们的引力很小,所以叫做微重力。这是不对的。根据G=mg,同一个物体我们常用g来衡量重力的大小。距离地球越远,g就越小,然而,就算是在距离地面200km的高度也没有降多少,大约为0.94g,而在1000km的高度为0.75g。也就是说,一个物体在地面重100N,到了1000km高度,依然受到75N的重力。国际空间站离地球的距离不超过420km,因此,它受到的地球引力并没有减少多少。因此,如果我们把“微重力”理解为微小的重力。或者是微小的地球引力,肯定是不对的。只有当距离地球很遥远时,才会出现地球引力很小的情况。(g取10N/kg)
(1)失重状态下的人造地球卫星______(选填“受到”或“不受”)重力,人造卫星的质量与在地面上时相比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在完全失重的空间实验室里,下列实验不能完成的是______;
A.用秒表测时间
B.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
C.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
D.用刻度尺测书本长度
(3)一个在地面上60kg的人,在距离地面1000km的高度所受的重力为______N;
如果他站立在电梯中的电子秤上,电梯失控,他与电梯、电子秤一起加速下落,则电子秤的示数______60kg(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4)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关于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的关系,正确的是______。
2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揭秘“雪蜡车”
如图甲所示,一台看似普通的红色厢卡犹如变形金刚,可迅速伸展出近百平方米的空间。这是全世界单层厢体面积最大的雪蜡车,也是中国自主研发、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台雪蜡车。目前,雪蜡车总体空间布局、人机及信息环境交互系界面、空气、噪声、光色等已经具备形成行业标准能力,是一次领先的、典型的中国创造。据了解,这台雪蜡车采用氢燃料动力牵引头,配备了国内最大功率的氢燃料电池,如图乙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将氢气送到燃料电池的阳极板(负极),经过催化剂(铂)的作用,氢原子中的一个电子被分离出来,失去电子的氢离子(质子)穿过质子交换膜,到达燃料电池阴极板(正极)。而电子是不能通过质子交换膜的,电子只能经外电路到达燃料电池阴极板,从而在外电路中产生电流。电子到达阴极板后,与氧原子和氢离子重新结合为水。由于供应给阴极板的氧可以从空气中获得,因此只要不断地给阳极板供应氢,给阴极板供应空气,并及时把水分带走,就可以不断地提供电能,可实现零排放零污染。燃料电池的化学能转换效率在理论上可达100%,实际效率能达60%~80%,是普通内燃机热机效率的2~3倍。
(1)氢燃料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氢气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发生燃烧现象;
(2)氢燃料电池是将氢的______能直接转化为______能;
(3)在燃料电池外电路,电流方向______(选填“从A到B”或“从B到A”);
(4)若该雪蜡车氢燃料电池的转换效率为70%,车上有50kg的氢燃料。该车以54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输出功率为49kW。已知氢的能量密度值是1.4×108J/kg,则50kg的氢燃料可产生______J的电能,这些氢燃料可使该车以54km/h的速度匀速行驶______km。
25.阅读《中国大运河上的古人智慧》并回答问题。
中国大运河上的古人智慧
在中国的大地上,有一条蜿蜒千里的大运河,它的修建开通促进了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大运河上的很多水利工程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建于宋代,位于浙江省海宁市长安镇内的长安闸坝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长安闸具有“三闸两澳”的复杂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三闸指上、中、下三个闸门,上闸和中闸之间是第一闸室,中闸和下闸之间是第二闸室,两澳是两个大蓄水池,上澳与第一闸室相通,下澳与第二闸室相通,两澳同时配有可供水进出的斗门。
当船从上塘河向下塘河通航时,关闭中闸和上澳的斗门,提起上闸,使上塘河的水流入第一闸室,当水面相平时,上闸门全部打开,船进入第一闸室;接着关闭上闸,打开上澳的斗门,使第一闸室的水流入上澳,当水面相平时,关闭上澳的斗门,然后关闭下闸和下澳的斗门,提起中闸,水从第一闸室流入第二闸室,当水面相平时,中闸门全部打开,船进入第二闸室;接着关闭中闸,打开下澳的斗门,水流入下澳,当水面相平时,关闭下澳的斗门;然后提起下闸,第二闸室的水流入下塘河,当水面相平时,下闸门全部打开,船进入下塘河。反之,当船从下塘河向上塘河通航时,其道理与此类似。船进出一次长安闸时,只会用掉闸室约四分之一的水量,节省了约四分之三的水量。长安闸解决了通航、节水等大问题。
长安闸坝还设计了一条特殊的快行道,快行道与长安闸平行,河道中修建上窄下宽的水坝——宋坝来分隔水域,如图2甲所示。将绳索拴在船上,牵引船只可以快速通过,这种情况称为“翻坝”,如图乙所示。翻坝在运河上十分常见,但是像这种闸、坝联合运营的理念在京杭大运河中却是独一无二的。
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记录了中国历史文化写不尽的厚重、壮美和辉煌,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1)长安闸具有______的复杂结构。
(2)当船从上塘河向下塘河通航的过程中,先后形成了______个连通器。
A.3
B.4
C.5
D.6
(3)文中介绍了宋坝的形状,请写出一条这样设计的好处:______。
(4)长安闸坝采用闸、坝联合运营的理念提高了通航效率,请你举出一个应用这一理念的例子:______。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10 10 惯性
9.【答案】外 小 低
10.【答案】弹性形变 形状 弓弦
11.【答案】不是 变小 变大
12.【答案】= < 漂浮
13.【答案】竖直向上
9
1000

14.【答案】125 2400 80%
15.【答案】
16.【答案】
17.【答案】解:质量一定,速度越快,动能越大;速度一定,质量越大,动能越大。t0时刻时候绳子突然断裂,小球由于惯性继续向上运动,但物体此时只受重力作用,因为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因此小球在重力作用下先向上做减速运动,到达最高点速度减为零后再加速下落,整个过程中,小球的质量不变,速度先变小到零后变大,所以小球的动能先变小到零后变大;小球落地时与t0时刻相比,小球落地时只有动能,而小球在t0时刻既有动能,又有重力势能,根据能量的转化可知,小球落地时的动能大于t0时刻的动能,如图所示:

18.【答案】钩码的数量;重力; 不能;同一直线; A; 可以任意方向;适用
19.【答案】b; 吊环;大; 重力; 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a
20.【答案】平衡;右; 2.4;变大;弹簧测力计拉力F的力臂变小; 2.5;左
21.【答案】在此过程中汽车的牵引力所做的功是2.88×106J;
该车行驶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是1600N
22.【答案】解:(1)当排水质量为4kg时,水箱内的水受到的重力为:G剩=m剩g=(6kg-4kg)×10N/kg=20N;
(2)当排水质量为4kg时,A刚好全部露出水面,此时A受到的浮力为零,则GA=F拉=2N,
当A浸没时,所受浮力为:F浮=GA+F压=2N+8N=10N,
由F浮=ρ液gV排可知,A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1×10-3m3,
则A的体积:VA=V排=1×10-3m3;
(3)当力传感器示数为3N时,A受到的浮力:F浮′=GA+F示′=2N+3N=5N,
此时A浸入水中的体积:V排'===5×10-4m3,
由V=Sh可知,A的下表面距离水面的深度:hA===0.1m,
A的下表面到容器底的距离:h剩====0.1m,
则上述排水过程中,当力传感器示数为3N时,水箱中水的深度:h=h剩+hA=0.1m+0.1m=0.2m,
水箱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ρ水gh=1.0×103kg/m3×10N/kg×0.2m=2×103Pa。
答:(1)当排水质量为4kg时,水箱内水所受的重力为20N;
(2)长方体A的体积为1×10-3m3;
(3)上述排水过程中,当力传感器示数为3N时,水箱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2×103Pa。
23.【答案】受到 不变 B 450 小于 A
24.【答案】没有 化学 电 从B到A 4.9×109 1500
25.【答案】三闸两澳 C 由于河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宋坝设计成上窄下宽的形状,下部可承担更大的压强 在交通高峰时段,设置公交专用车道
第2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