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5.3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2)
北师大版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
素养目标
数学建模与问题解决1.能从“盈不足”类问题中提取已知量与未知量,通过表格梳理数量关系,锁定核心等量关系(如物价不变、人数不变),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发展数学建模素养。
2.能按照“审、设、列、解、验、答”的步骤解决古代及现代盈不足问题,提升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与运算能力
3.能通过对比两次分配方案的“盈”“不足”特征,推理出不变量(如人数、物价),培养逻辑推理的严谨性。
4.能规范求解方程并验证解的合理性(如人数、物价为正整数),强化运算准确性与检验意识。数学文化与情感态度
5.通过探究《九章算术》《算法统宗》中的经典问题,感受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6.在历史问题与现代解法的关联中,体会数学的延续性与工具性,激发对数学史的探究兴趣。
活动1:观看视频了解我国数学的瑰宝《九章算术》。
一、遨游数史,感悟文化
问题1:同学们,你还记得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吗?
二、复习回顾,强化解法
一审:理解题意,找到题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明确等量关系;
二设:用字母表示题目中的一个未知量,并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表示其余
未知量;
三列: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四解: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六答:写出结论,回答实际问题。
实际问题的解
实际问题
解释
解方程
抽象
数学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
验证
数学问题的解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寻找等量关系
五验:将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
检验方程两边是否相等;
问题2:《九章算术》“盈不足”章第一题:今有共买物,人出八,盈三;人
出七,不足四。问:人数、物价各几何?题目大意:几个人合伙买东西,如果
每人出8钱,则会多出3钱;若每人出7钱,则还少4钱。合伙人数、物品的价格
分别是多少
追问1:问题中有哪些已知量和未知量?他们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
已知量:第一次每人出的钱数,多的钱数;第二次每人出的钱数,少的钱数。
等量关系:第一次购买的物价第二次购买的物价;
未知量:人数、物价。
第一次购买的人数=第二次购买的人数。
基于未知量建构等量关系!
三、情境导入,探究新知
追问2:设人数为,其他未知量能用含的代数式表示吗?请完成下表。
有关量 每人出8钱 每人出7钱
人数
出钱总数
物价
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是一种有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顺题目未知量间的
关系。
三、情境导入,探究新知
追问3:根据等量关系,你能列出怎样的方程?
因此,合伙人数为7人,物价为53钱。
三、情境导入,探究新知
追问4:如果设物价为
有关量 每人出8钱 每人出7钱
物价
出钱总数
人数
因为人数相等,所以列出的方程为 。
在求解“盈不足”问题过程中,往往设小不设大!
三、情境导入,探究新知
问题3:《九章算术》“盈不足”章第五题:今有共买金,人出四百,盈三千
四百;人出三百,盈一百。问:人数、金价各几何?题目大意:几个人合伙
买金,每人出400钱,会多出3400钱;每人出300钱,会多出100钱。合伙人数
、金价各是多少
有关量 每人出400钱 每人出300钱
人数
出钱总数
金价
设人数为
四、理解应用,巩固新知
问题3:《九章算术》“盈不足”章第五题:今有共买金,人出四百,盈三千
四百;人出三百,盈一百。问:人数、金价各几何?题目大意:几个人合伙
买金,每人出400钱,会多出3400钱;每人出300钱,会多出100钱。合伙人数
、金价各是多少
因此,人数为33人,金价为9800钱。
四、理解应用,巩固新知
问题4:隔墙听得课分银,不知人数不知银,七两分之多四两,九两分之少半
斤(古代1斤=16两)。问:人、各几何?————选自《算法统宗》
题目大意:几个人分银子,若每人分7两。则剩余4两;若每人分9两,则差8
两。有多少个人?有多少两银子?
因此,人数为6人,银子有46两。
五、学以致用,问题解决
1.在本堂课中,你对“盈不足”问题有了那些认识?
2.在列方程解决“盈不足”类问题时,你认为难点在哪?
3.通过对《九章算数》的探究,你感悟到了什么?
六、自我反思,归纳提升
必做题:课本155页6、7;
选做题:《同步练习册》97页;
思考题:课本150页“思考交流”,探究课本新解法的原理。
七、课后作业,用以致学
中国数学曾照亮过人类文明的天空,而你们,正是这份光芒的继承者与续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