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语上文言文专项练习:《世说新语》二则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①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张吴兴②年八岁,亏齿③,先达④知其不常,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
【注】①魏武:魏武帝曹操。②张吴兴:吴兴太守张玄之。③亏齿:幼年换牙时门齿脱落。④先达:有德行学问又声名显达的前辈。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尊君在不
(3)相委而去 (4)故戏之曰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明慧若神/未若柳絮因风起 B.因欲以为子/未若柳絮因风起
C.人问其故/客问元方 D.即遣还外/即公大兄无奕女
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5.【甲】文中的元方与【乙】文中的谁(何晏、张昊兴)的形象更相似?结合文段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谢公泛海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①,便唱②使还。太傅神情方王③,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④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注释】①遽:惊慌。②唱:通“倡”,提议。③王:通“旺”,指兴致高。④承响:应声。
6.【甲】【乙】两篇文章都选自《世说新语》,谢太傅是指 ,字安石,东晋政治家。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俄而雪骤
(2)未若柳絮因风起
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与儿女讲论文义”中的“儿女”是古今异义词。
B.【甲】文“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是判断句。
C.【乙】文“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中的“如”的意思是“比如”。
D.【乙】文“舟人以公貌闲意说”中的“说”是通假字。
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公徐云如此将无归
1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11.【甲】【乙】两则选文均出自《世说新语》,请根据内容,分别推断【甲】【乙】两文出自《言语》《方正》《雅量》中的哪一篇,并阐述理由。
【小贴士】
《世说新语·言语》:记述了魏晋时人在各种语言环境中,说的得体、巧妙的话。
《世说新语·方正》:记述了魏晋时人表现出的行为、品性的正直。
《世说新语·雅量》:记述了魏晋时代的名士表现出来的潇洒举止和处变不惊的气度。
【甲】文出自 理由:
【乙】文出自 理由:
12.从【甲】【乙】两文看谢太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乙】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钟毓、钟会少有令①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②。毓面有汗,帝曰:“卿③面何以汗?”毓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令:美好的。②敕见:奉皇帝的命令进见。③卿:古代君主对大臣的爱称。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俄而雪骤
②白雪纷纷何所似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
④魏文帝闻之
14.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断一处)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②卿面何以汗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16.从【甲】文作者“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一补充交代中可以看出谢太傅更欣赏谢道韫的比喻。你认为【乙】文中______的言语显得更加聪明、机警。
17.【甲】【乙】两段文字均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篇,你能不能根据上面两篇选文猜测“言语”篇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四、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六岁时,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①,遇眉公先生②跨一角鹿,为钱塘游客,对大父曰:“闻文孙善属对,吾面试之。”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余应曰:“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③。”眉公大笑起跃曰:“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
(节选自张岱《自为墓志铭》)
【注】①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祖父雨若公带着我到了钱塘。张岱祖父字雨若。张岱出身富贵世家,眉公所跨角鹿即张岱祖父所赠。②眉公先生:指明代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③打秋风:向有钱人讨财物,有占人便宜的意思。
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双全 B.俄而雪骤 暴风骤雨
C.公大笑乐 乐此不疲 D.吾面试之 吹面不寒杨柳风
1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闻文孙善属对,吾面试之。
20.下列对【甲】【乙】两文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甲文中这一家人是在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的氛围下聚会的,从“内集”“欣然”“大笑”可看出。
B.甲文中“俄而雪骤”中的“骤”字描写出大雪的急促,衬托出屋内的温馨。
C.乙文中“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正确的停顿是“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
D.乙文作者张岱六岁时因擅长对对子,得到眉公夸赞,可谓灵隽神童。
21.甲乙两文中,引起谢太傅和眉公“大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段内容加以解说。
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
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①;不妆散粉,点点糁②原宪③之羹。飞霰④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⑤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节选自陈继儒《小窗幽记》)
【注释】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糁:散开,散落。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④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⑤醪(láo):浊酒,汁渣混合的酒。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不义而富且贵 B.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吾日三省吾身
C.画冒雪出云之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欣然一饱/公欣然曰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2)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24.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乙】文中的“徘徊凝览,以发奇思”句,生动形象表现作者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情态。
B.【甲】文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补充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
C.【甲】文“兄子胡儿”把雪描述为“不如柳絮因风起”,谢太傅对“兄子”的答案很满意。
D.【乙】文中“絮起风中”,化用了才女谢道韫咏雪之典故。
25.阅读【甲】【乙】两文,说说【甲】文“公欣然”和【乙】文作者“欣然”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六、阅读《世说新语》中关于谢安的三个语段,完成问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遏①年少时,好著紫罗香囊②,垂覆手,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乃谲③与赌,得即烧之。
【丙】桓温伏甲④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⑤,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王曰:“晋之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⑥,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⑦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注释】①谢遏:谢太傅之侄。②紫罗香囊:为魏晋贵族男子喜好,体现阴柔之风。③谲:欺骗。④伏甲:埋伏士兵。⑤遽:惊慌。⑥洛生咏:晋时洛阳一带读书人吟诵诗文的音调。⑦趣:同“促”,立即。
26.阅读文言文,我们可以借助不同的方法理解词义,请根据提示完成表格。
方法 联系内容 释义
字典查阅 著:①显露,显著;②写文章,写书;③附着;④穿,戴。 ①好著紫罗香囊: (写序号)
成语推断 患得患失 ②太傅患之:
课内迁移 学而不思则罔 ③而不欲伤其意:
未若柳絮因风起 ④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
27.小语和小文正在研读这几个语段,请结合语段内容,补全对话。
小语:你看,语段【丙】中这个划线句“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没有标点,朗读时该如何停顿呢?
小文:这并不难,我们朗读时应该根据文义停顿。此句断三处即可,为①“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 (用“/”给句子划分停顿)
小语:的确如此。同时,理解文义时,我们要注意补充省略的成分,如语段【甲】中“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就应当补充上主语。此句应翻译为②
小文:读完这三个语段,我认为谢安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你赞同吗?(请结合具体内容写一写你的看法。)
小语:③ 。
七、阅读下文: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宾客诣①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着箅②,饭落釜③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④?”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着算,饭今成糜⑤。”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⑥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⑦言无遗失。太丘_____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炊饭成糜》)
【注】①诣:拜见。②箅(bì):蒸食物时能隔开水的一种炊具。③釜(fǔ):古代的炊事用具,相当于现在的锅。④馏(liù):把米放在水里煮开,再捞出蒸成饭。⑤糜(mí):浓稠的粥。⑥志:记,记住。⑦易夺:改正补充。
28.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两处朗读停顿。
二 子 长 跪 俱 说 更 相 易 夺 言 无 遗 失。
2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期行:
(2)尔颇有所识不:
(3)俱委而窃听: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31.【乙】文横线上内可填写最恰当的词语为 (A欣然B贸然C悄然),请简述理由。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宾客诣①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②,二人进火③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④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⑤?”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⑥。”太丘曰:“尔颇有所识⑦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长跪俱说,更⑧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诣:拜见。②论议:这里指谈论玄理。③进火:烧火。④著箅(bì):放竹箅。箅,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⑤馏:蒸饭。⑥糜:粥。⑦识:收获的知识。⑧更相易夺:互相改正错误。
3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去后乃至/乃俱窃听 B.尊君在不/尔颇有所识不
C.对子骂父/对曰:“仿佛志之。”D.元方入门不顾/三顾茅庐
3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3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饭落釜中
35.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1)两文都以小孩子为主人公。【甲】文侧重表现 ;【乙】文侧重表现 。
(2)【乙】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6.清远电视台《传承好家风》节目组将邀请陈太丘和元方参加访谈活动,有一现场观众向陈太丘提问:“如何能让孩子在生活中知道好家风的含义?”假如你是陈太丘,你将从“诚信”“礼貌”“学习”中选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内容写一段话进行回答。
九、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节选自刘义庆编《世说新语》)
材料二: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②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③矣;独下帷④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节选自朱熹编《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②患:担忧,忧虑。③息:休息。④下帷:指专心读书。
37.下列对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B.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C.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D.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38.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加点字词 方法提示 释义(填写文字)
患记问不若人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 未若柳絮因风起。 (1)若:
独下帷绝编 联系成语解释词义。 韦编三绝 (2)绝:
迨能倍诵乃止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 迨:①及;②等到;③趁,乘。(《汉语大词典》) (3)迨:
3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
40.同是写古代儿童的特点,两则材料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简要概括。
十、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方正》
【乙】
谢安幼年谏兄
谢奕作剡令①,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②罚乃至过醉而犹未。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裤,在兄膝边坐,谏④曰:阿兄,老翁可念⑤,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⑥。曰:“阿奴⑦欲放去邪?”遂遣之。
《世说新语》
【注释】①剡,shàn县名;令,指县令,十县的行政长官。②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太傅:官名,这里指谢安。④膝边:膝上。“边”是泛向性的,没有确定的方位意义,④谏(jiàn):规劝。⑤念:伶悯;同情。⑥容:面容,脸上的神色。⑦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
41.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4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1)下车引之 (2)元方入门不顾
(3)未已 (4)欲放去邪
43.翻译下面两句话。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44.依据课文内容回答。
(1)《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2)你认为《谢安幼年谏兄》应该出自《世说新语》的哪一篇?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正确的一项( )
A.德行 B.声语 C.雅量 D.政事
参考答案
一、
【答案】1. 约定 同“否” 舍弃 故意 2.①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②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3.C 4.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5.元方与张吴兴的形象更相似。元方面对友人的无礼,机智回应,指出友人既无信又无礼;张吴兴面对前辈的戏言,巧妙回答,以幽默的方式回应对方。两人都表现出聪明机智、能言善辩的特点。而何晏主要体现出的是聪明和有主见,通过画地自处表达自己不愿被收养的想法,与元方的机智回应不同。
二、
【答案】6.谢安 7. 不久,一会儿 趁、乘 8.C 9.公徐云/如此/将无归 10.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愉悦,便仍然摇船向前(不停止) 11. 《言语》篇 文章主要记录了谢太傅与家人围坐时,谢朗和谢道韫的精彩言论,体现了他们用语的得体、巧妙 《雅量》篇 谢太傅遇到海浪汹涌却神情淡定、兴致盎然,体现了他的性格沉稳和临危不乱 12.从甲文可以看出谢安是一个关爱晚辈,注重对晚辈的培养,尊重晚辈的人;从乙文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的人。
三、
【答案】13. 急 像 大体,差不多 听说 14.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②卿面/何以汗 15.①不如比作柳絮乘着风飞舞。
②钟毓、钟会少年时(年少时)就有美好的名声(声誉)。 16.钟会 17.内容:记录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记录魏晋时期名士们的佳句妙言;多反映名士们的聪明和机警;记录各种语言环境中,为了各种目的而说的佳句名言,多是一两句话,却说得很得体、巧妙;(任意一点即可)
特点:篇幅短小;语言简洁;哲理深妙;多用对话体(记录对话/语录体);充满情趣;多用典故;风趣幽默。(任意一点即可)(各说出一点即可)
四、
【答案】18.B 19.(1)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2)我听说你的孙子擅长诗文对仗,我今当面试一试他。 20.C 21.
两文中,引起谢太傅和眉公先生“大笑”的相同原因是对晚辈的才华和机智的赞赏,在甲文中,谢太傅对兄女将雪比作柳絮的比喻感到满意和欣赏;在乙文中,眉公先生对张岱的对联才华感到惊喜和赞赏。
五、
【答案】22.D 23.(1)兄长的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2)于是创作了一幅雪景图,来寄给僧人欣赏。 24.C 25.甲文“公欣然”是因为下雪触发了谢太傅赏雪写诗的雅兴和乐趣;乙文作者“欣然”是因为在美丽的雪景中围着火炉烤山芋的乐趣。
六、
【答案】26. ④ 担心,忧虑; 却,但是; 趁、乘。 27. 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 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赞同。谢安重视晚辈教育,在雪天给子侄辈们讲解诗文、欣赏侄女咏雪之才;香囊一事中也可以看出他善于教育;他遇事冷静,从谢安、王坦之两人在赴宴前、赴宴中的不同表现的对比中可见。
七、
【答案】28.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29.(1)约定;(2)同“否”,相当于“吗”;(3)偷 30.既然这样,只吃粥也行,何必一定要吃饭呢! 31.A 理由:“欣然”的意思是“高兴的样子”,依据上下文来看,陈太丘发现两个孩子虽然偷听讲话,但能够把讲话内容清清楚楚复述出来,觉得非常开心,便不计较他们把饭蒸坏的过错。“欣然”这个词更符合当时的情形,其他词语不符合当时的情形。
八、
【答案】32.B 33.(1)友人便愤怒地说:“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丢下我走了。”
(2)太丘说:“既然这样,喝粥就行了,何必吃饭呢!” 34.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饭落釜中 35.(1)元方善于维护父亲尊严的应对善辩之才;元方和兄弟季方两人善于抓住机会学习的刻苦好学精神。(2)主要写了元方和季方因为专注于听父亲和客人谈论玄理而误了做饭,陈太丘没有责备反而表示赞赏的事。 36.示例一:诚信是好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与友人期行,依约按时而行,这便是诚信的一种体现。对于孩子而言,好家风中的诚信就是要做到遵守约定。就像我不会因为其他琐事而违背与友人的约定。友人未能按时赴约,这是失信的表现。传承诚信待人的好家风,成为品德高尚之人。
示例二:礼貌是好家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与友人期行这件事当中,友人不仅未能按时赴约,而且对着元方骂我,这是极为无礼的行为。如果与朋友相约,我会告诉孩子,一定要遵守约定,按时到达,这是对朋友的尊重,也是礼貌的体现。传承以礼待人的家风,成为品德高尚之人。
示例三:我家一直倡导积极学习的家风。元方和季方一直都是勤奋好学的孩子。有一次,他们因为专注于听我和客人谈论玄理,以至于忘记了做饭这件事。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正体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善于抓住学习机会的态度。当他们因为专注学习而误了做饭却得到我的赞赏时,这其实是在向他们传递一个信号:家庭是支持他们学习的,只要是为了获取知识,一些小的失误是可以被理解的。
九、
【答案】37.A 38. 如,及 断 等到 39.(1)谢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
(2)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可以不背诵。” 40.材料一侧重表现谢家小辈的聪慧机敏、有才华;材料二侧重写儿时的司马光刻苦读书、勤于背诵。
十、
【答案】41.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42.①拉;②回头看;③停止;④离开。 43.①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②哥哥,老人家多么可怜,怎么可以做这种事! 44.(1)第一,他懂得“信的重要;第二,他懂得“礼的重要;第三,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第四,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