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4 “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0 10:0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诺曼底号”遇难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选择。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一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伟大的品格,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本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猛烈撞击即将沉没之际,镇定自若地指挥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坐救生艇脱险,自己却随着客轮一起沉入大海的感人故事,歌颂了他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小说按“遇险——自救——殉职”的思路展开故事情节,“遇险”是起因,“殉职”是结局,着力描写的是哈尔威船长怎样镇定自若地指挥人们乘救生艇脱险自救,表现了船长高尚的“忘我”精神,整篇文字结构完整,重点突出。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运用言行描写、对比、环境烘托等方式,塑造了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形象。本文既用叙述性语言,也用描写性语言,但以描写性语言为主,长短句兼有,但以长句为主,语言生动、细腻、富有感情。作品就是以细节的内在联系,吸引读者不断地看下去。
语文要素分析。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要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发现人物品质是如何通过人物言行表现出来的,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并从中受到美好品格的感染,移情体验,提升阅读力。
真实学情研判。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感受能力,会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突出人物品质。运用思维导图、圈画批注等阅读方式突出了学生用心思考、用笔表达、深度学习、深度思维的学习过程。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弥”“脉”等13个生字,会读“诺曼底号”等较难读的外国名字,会书写“窟”“窿”“剖”等字。
2.借助撰写《榜样人物事迹》的情境任务,结合思维导图,梳理人物事迹,聚焦语言,感悟人物品质。
3.通过语言的对比,理解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所带来不一样的效果,升华人物品质。
4.通过主题联读,探寻更多的榜样人物,积累《榜样人物传记》素材。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撰写《榜样人物事迹》的情境任务,结合思维导图,梳理人物事迹,聚焦语言,感悟人物品质。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的对比,理解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所带来不一样的效果,升华人物品质。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读指导课)
学习活动一:前期准备,寻榜样人物
(一)情境导入,开启创作《榜样人物传记》之旅
1.“榜样人物”系列故事编辑部要出版《榜样人物传记》,让我们一起走进海难篇之《“诺曼底号”遇难记》,寻找人物事迹,开启创作准备。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雨果一起,走进1870年3月17日的那个夜晚。
2.作者简介: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和领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笑面人》等,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等。雨果是一位高龄多产作家,在长达6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为后人留下了79卷文学作品和4000多幅绘画作品,是法国和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份宝贵遗产。
(二)预习检测,识写生字
1.正确朗读由“诺曼底号”引出的文中外国人名、地名。
2.朗读文中描写“诺曼底号”样子的句子。(出示句子)
◆它装货容量六百吨,船体长二百二十英尺,宽二十五英尺。
(1)读好句子。
(2)比较阅读,体会邮船之大。
引导将句中的数字具体化:六百吨相当于4000多个成人的重量,二百二十英尺相当于7个教室左右的长度,二十五英尺相当于2层楼左右的高度。
(3)再读句子,感受邮船之大。
3.完成《作业本》第3题,了解遇难原因。
过渡:(补充板书:遇难记)这样的邮船会因为什么遇难?《作业本》第3题已经帮我们进行了解答。(出示《作业本》第3题)
(1)默读课文第一至十一自然段,完成练习。
(2)全部交流,重点关注“剖”的读音和书写。
(3)教学并书写“窟窿”。
学习活动二:传记开篇,识榜样人物
(一)组织材料,确定情节
1.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完善情节思维导图的梳理。
学习提示一: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思考课文中有哪些人物,可以分为哪几个情节,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交流反馈:
(二)聚焦环境,了解背景
1.学习提示二:
(1)自由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现场的恐慌、混乱。
(2)同桌交流:圈画关键词,写批注,感受当时混乱的场面。
(3)请用一个词说一说:这真是( )的时刻!
千钧一发 火烧眉毛 危在旦夕 岌岌可危 命悬一线 迫在眉睫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儿,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分,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交流反馈:
①抓住“震荡可怕极了”想象海难发生时人群、物品、机械等遭受的撞击究竟有多可怕。
②透过“惊恐万状”体会当时船上人们害怕到了极点时所表现出来的形形色色的样子和状态。
引读:面对一片混乱,而我们的船长是这样的,让我们再次读船长的话。
学习活动三:传记正文,探榜样人物
(一) 抓人物事迹,指导正文。
1.抓传记人物生平事迹。
《榜样人物传记》要记载人物生平典型事迹,事迹是人物传记的核心。
学习提示三:
默读课文第6-40自然段, 思考当“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
交流反馈:
(二)聚焦语言,品析人物
1.学习提示四:
(1)默读课文,思考:当“诺曼底号”遇难,众人惊慌失措时,哈尔威船长下达了哪三个命令?完成表格。
(2)四人小组朗读、讨论: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发出这三道命令?他该不该下达这些命令?这么无情的命令,收到效果了吗?
◆预设:
命令二: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命令三:把克莱芒救出去。
交流反馈四人小组讨论结果。
2.小结:我们从哈尔威船长下达的命令中细细品味了哈尔威船长的语言,发现这是一位沉着果敢、指挥有方、忠于职守、大公无私的船长。
第二课时
(教读指导课)
学习活动四:传记评论,赞榜样人物
(一)聚焦对话,感悟品质
1.传记人物的对话将人物的品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学习提示五:
小组合作学习:
1.分角色朗读。两人读旁白,一人读哈尔威船长的话,一人读洛克机械师的话。
2.一人“比相同”,一人“比不同”,一人“比矛盾”,小组长整理意见,将关键词记在便利贴上,准备发言。
交流反馈:
比相同:①都是妇女优先。②船长都很镇定。
比不同:①命令,对话 ②一段话,单句成段。 ③有无提示语。
比矛盾:①船长只说了必须把60人救出去,实际船上却有61人,这是一个前后矛盾的地方。从说话的矛盾中,我们发现哈尔威船长心中装的是他人,却唯独没有他自己,我们可以感受到船长的舍己为人,大公无私。
2.指导朗读。同桌互相练读,注意读出那份威严、有力。(同桌互读,小组展示,集体评议。)
(二)聚焦沉船,感悟生命
1.悲壮一刻。正是因为船长的忠于职守、镇定自若、绅士风度,乱得不可开交的场面变得井然有序。救援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20分钟很快就到了,当第六十个人登上小艇的时候,船头开始下沉,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此时最悲壮的一幕出现了:
指导朗读。这是悲壮地与船同沉,这是惊天地、泣鬼神地与船同沉,带着你的感动来读读这段话。
2.尝试质疑。有什么问题想问问这位船长吗?还有什么问题要问作者吗?
3.小结回读。正因为这样,所以课文的作者雨果这样评价船长:“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4.但是任我们怎样的呼唤,哈尔威船长却徐徐沉入大海,离我们而去。但他留给了我们镇定自若、绅士风度、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并不惜以身殉职的伟大精神,他又永远地活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再次饱含着深深的感情,读读这句话,共同缅怀这位伟大的船长。
学习活动五:延伸品质,赏榜样人物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祝贺你们完成《榜样人物传记》的初步创作。现在让我们继续在联读中感受人物伟大的品质,为下一步《榜样人物传记》寻找素材吧。
1.实话实说:升华情感,请任选一种身份,想象说话。
▲你就是生还者之一,你想对船长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就是船长,当你随着船儿慢慢下沉,你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就是这搜在英伦海峡上堪称最漂亮的轮船“诺曼底号”,当你身受创伤,目睹遇难的这一幕,你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交流
总结:同学们,相信每一个人学了这个故事之后,一定会记住这样一位镇定自若、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船长!记住一位与船同沉、在大海中永生的船长!记住那位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的船长!
3.同学们,正因为这样,所以雨果要这样来评价哈尔威船长,一起读: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联读《最后一颗子弹》《奇迹的名字叫父亲》两个故事,找一找故事里的主人公都遇到了怎样的绝境,又有哪些超乎常人的表现。联系他们在绝境中的表现,试着从中发现他们身上相似的品质。
文章 绝境 绝境表现 相似品质
最后一颗子弹
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小刀刺中父亲的心脏,危在旦夕。
下面两句格言是对上面这两个故事的最好解读。结合文章,连一连。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