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余角和补角 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5-2026学年华东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6.3余角和补角 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5-2026学年华东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20 10:4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3.6.3 余角和补角
作者姓名 工作单位
教学目标
通过的三角板引出余角的定义和性质,理解互为余角的概念,掌握其符号语言表述,并能应用其进行简单的运算,初步培养说理能力. 经历观察,类比,探究等学习活动,理解互为补角的概念,掌握补角的性质,体会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提高观察分析和类比探究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能应用余角和补角的定义和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掌握余角和补角的定义和性质并运用其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1.新课引入 提出问题:三角板是我们常见的几何作图工具,大家知道在一副三角板中两个锐角都是多少度吗?它们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吗?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总结三角板的两个锐角相加为90° ,引出余角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三角板引入新课,让学生更能直观地感受两角之间数量关系,理解定义。
2.形成概念 引出定义:一般地,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例如下图中,∠1是∠2的余角,∠2也是∠1的余角. 强调:互余是两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余角是成对出现的 符号语言可以表示为: 如果 ∠1+∠2=90°, 反之 如果∠1与∠2互为余角, 那么∠1与∠2互为余角. 那么∠1+∠2=90°. 练一练 1.考考你,图中给出的各角中,哪些互为余角? 2.一个角是50°17′,求它的余角. 解:由余角的定义可得: 这个角的余角为:90°-50°17′=39°43′. 3. ∠ 与它的余角相等,求∠ 的度数. 解: ∠ 的余角可表示为90°- ∠ . 根据题意,列方程:90°- ∠ =∠ , 2∠ =90°, ∠ =45°. 【设计意图】通过利用余角的定义进行计算,及时巩固定义,深化对定义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探究性质 思考1:如图,如果∠1和∠2互为余角,∠2和∠3互为余角, 那么∠1和∠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解:∵ ∠1和∠2互为余角, ∠2和∠3互为余角, ∴∠1=90°- ,∠3=90°- , ∴ = . 符号语言:如果∠1+∠2=90°,∠2+∠3=90°,那么∠1=∠3. 结论:同角的余角相等. 思考2:如图,如果∠1和∠2互为余角,∠3和∠4互为余角, 其中∠1=∠3,那么∠2和∠4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解:∵ ∠1和∠2互为余角, ∠3和∠4互为余角, ∴∠2=90°- ,∠4=90°- , 又∵ ∠1=∠3,∴ = . 符号语言:如果∠1+∠2=90°,∠3+∠4=90°, 其中∠1=∠3,那么∠2=∠4. 结论:等角的余角相等. 余角的性质: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说理得出余角的性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几何探究能力和说理能力.
4.类比探究 提出任务:类比余角,结合学习任务单上的问题,自主探究补角的定义和性质,并思考其说理过程. 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 ( 角), 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如果∠1+∠2= °,反之,如果∠1与∠2 , 那么∠1与∠2 . 那么∠1+∠2= °.
性质:同角(等角)的补角 . (同角的补角相等) 解:∵ ∠1和∠2互为补角, ∠1和∠3互为补角, ∴∠2=180°- ,∠3=180°- , ∴ = . 符号语言:如果∠1+∠2=180°,∠1+∠3=180°,那么 = .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单,调动已有的学习经验,类比得出补角的定义和性质,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的学习能力. 练一练 1.考考你,图中给出的各角中,哪些互为补角? 2.互补的两个角是否都是锐角?能否都是直角?能否都是钝角? 解:由互补的定义可知: 两个角不能都是锐角,因为两个锐角的和小于180°; 可以都是直角,因为两个直角的和为180°; 不能都是钝角,因为两个钝角的和大于180°. 3. 如图,有两堵围墙,有人想测量地面上所形成的∠AOB的度数, 但人又不能进入围墙,只能站在墙外,请问该如何测量? 解:延长BO至点C,先量出∠AOC的度数, 再用180°减去∠AOC的度数即可.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补角的定义,对学生的自学效果进行检验,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皆数学,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5.巩固练习 1.如图,点A、O、B在同一条直线上,∠AOC=∠DOE=90°,则图中与 ∠BOD互余的角是 ∠COD或∠BOE  ,与∠DOE互补的角是   ∠AOC或∠BOC   . 2. 如图,EF、EG分别是∠AEB和∠BEC的平分线,求∠FEG的度数, 并写出∠FEB的余角. 解:因为EF、EG分别是∠AEB和∠BEC的平分线, 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 ∠BEF=∠AEF =∠AEB , ∠BEG=∠GEC =∠BEC , 所以∠FEG=∠BEF+∠BEG = ∠AEB +∠BEC = ( ∠AEB + ∠BEC )= 90°; 再根据余角的定义,∠FEB的余角为∠BEG和∠GEC. 3. 如图,在三角形ABC中,∠BAC=90°,点D在边BC上, ∠ADC=∠ADB=90°.除直角以外,图中有几对相等的角?说明理由. 解:由∠BAC=90°,∠BAC+∠B+∠C=180°, 可得∠B+∠C=90°. 由∠ADC=90°,可得∠CAD+∠C=90°. 由∠ADB= 90°,可得∠B+∠BAD=90°. 根据余角的性质可得: ∠B=∠CAD, ∠BAD=∠C.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新知,根据余角和补角的定义,在具体图形中辨识余角和补角,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证明两个角相等.
6.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在知识层面,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在方法层面,引导回顾数形结合思想和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在核心素养层面,在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几何直观素养等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7.课堂检测 1. 已知∠A=72°20′,则∠A的余角的度数是( B ) A.18°40′ B.17°40′ C.107°40′ D.108°40′ 2. 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比是3:2,则较小角的余角等于( A ) A.18° B.54° C.108° D.144° 可运用方程思想解决:设这两个角分别为3x°和2x°,根据补角定义得: 3x+2x=180,解得x=36. 故两角分别为108°和72°. 则较小角的余角为:90°-72°=18°.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8.作业布置 完成资料包里的分层作业 【设计意图】设置分层作业,满足不同程度、不同情况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