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纸的发明
10
01
YOUR TITLE
我国的四大发明
读一读
创 携 存 切 制 欧 洲
便 舍 累 蔡 伦 麻 鲜
“累”在本课中读lěi,是“重叠,堆积”的意思,如“日积月累、长年累月”;读léi时,是“连缀或捆”的意思,如“果实累累”;读lèi时,是“疲乏,过劳”的意思,如“劳累”。
“切”在本课中读qiē,是“用刀从上往下割”的意思,如“切菜、切除”;读qiè时,意思较多,可以组成“迫切、一切、切记”等词语。
“便”在本课中读pián,可以组成词语“占便宜、大腹便便”;读biàn时,意思较多,可以组成“轻便、便饭”等词语。
“鲜”在本课中读xiǎn,是“少”的意思,如“鲜为人知”;读xiān时,是“新的,不陈的,不干枯的”的意思,如“鲜花、鲜果”。
选自“课中导习单”活动一
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鲜明 朝鲜 鲜为人知
B.劳累 累赘 日积月累
C.切开 切菜 切水果
D.便宜 方便 大腹便便
·
·
·
·
·
·
·
·
·
·
·
·
C
写一写
“术、册”是独体字。
“伟、保”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存”是半包围结构。
“录”是上下结构。
伟大 记录 保存 大约
经验 打捞 阿拉伯 欧洲
社会 造纸术 吸收 原料
满足 朝鲜 半岛 日本
再读课文,感受演变
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时间顺序
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
“早在几千年前”“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等。
选自“课中导习单”活动二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造纸术发明以前
西汉时代
东汉时代
后来
人们把文字记录在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等上面
龟甲
兽骨
青铜器
竹片
木片
帛
人们懂得用
___来造纸
麻
____改进了造纸术
蔡伦
造纸术传到了
______,极大
地促进了文化
的发展
全世界
脉络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
用“ ”画出造纸术发前,人们用哪些方式记录事情;
并用“ ”画出这种记录方式的不便之处。
第二部分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一
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二
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三
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
四
把文字写在蚕丝织成的帛上。
造纸术发明之前
第二部分
人们用蚕茧制作丝绵时发现,盛放蚕茧的篾席上,会留下一层薄片,可用于书写。考古学家发现,在两千年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千,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人们用蚕茧制作丝绵时发现,盛放蚕茧的篾席上,会留下一层薄片,可用于书写。考古学家发现,在两千年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千,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第二部分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1.介绍改进造纸术的时间、人物;
2.介绍怎么造纸;
3.这种造纸术的好处。
(传承下来的原因)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千,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
2
3
造纸方法
他把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选自“课中导学单”活动一
蔡伦是怎样造纸的?请找出文中表示动作的词语,把造纸流程图补充完整。
剪碎或切断
( )
( )
( )
晒
浸
捣
捞
运用“先”“然后”“再”等连接词将动词串联起来说一说蔡伦造纸的过程。
蔡伦先把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然后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做成了纸。
传承原因
蔡伦的造纸术与麻造纸相比,有什么改进?
为什么这种造纸的方法可以传承下来?
原料易得
能大量制造
价格便宜
选自“课中导学单”活动二
为什么蔡伦改进的造纸方法被传承下来了?
因为蔡伦改进的纸轻便好用,且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改进”能否换成“创造”?
不能换。“改进”是指通过改变某些做法,使其在原基础上进一步向好的方面发展;“创造”是指以前从来没有的,是从无到有。
文中哪个句子最能概括造纸术的贡献?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这句话中的“之一”能删去吗?为什么?
不能。“之一”说明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不是只有造纸术,还有其他的,如果去掉,则与实际不符。
那么,为什么说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呢?
因为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像这样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相同的内容,就在结构上形成了一种呼应,这种写法就叫——
首尾呼应。
选自“课中导习单”活动三
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前的书写材料有哪些优缺点?填一填。
时间 记录文字的物体 优点 不足
纸发明以前 起先
后来 再后来
西汉
龟甲、兽骨和青铜器
需要用刀刻,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
竹片和木片
帛
轻便
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
麻纸
便于携带
粗糙,不便书写
选自“课前预习单”第4题
根据课文内容排序。
( )后来,把文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再用绳子穿起来。
( )西汉时代,用麻来造纸,但麻纸粗糙,不便书写。
( )几千年前,记录一件事情,要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铸刻在青铜器上。
( )再后来,把文字写在帛上,但帛价钱贵,只有少数人能用。
( )后来,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 )东汉时代,蔡伦吸收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②
①
③
④
⑤
⑥
归纳总结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