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中国的河流同步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3 中国的河流同步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20 13:28:47

文档简介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第1课时 外流区为主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诗词第二句虽未直接言及“汇聚成海”,但描绘了江河壮阔、流向远方的景象,隐含了河流最终汇入大海的意象。 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内流河与外流河的分布特征。(区域认知) 2.运用资料,比较我国内流河与外流河的水文特征。(综合思维) 3.结合气候和地形等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水文特征的成因。(综合思维)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50~54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河流概况
(1)外流河和内流河、外流区和内流区。
①外流河和内流河:河水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为[1]外流河;河水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为[2]内流河。
②外流区和内流区:[3]外流河所在的集水区域为外流区;内流河所在的集水区域为内流区。
(2)中国的主要河流。
①我国主要的外流河。
主要河流 流入的海洋
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长江、珠江、澜沧江 [4]太平洋
怒江、雅鲁藏布江 印度洋
[5]额尔齐斯河 北冰洋
②我国主要的内流河:[6]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2.外流河水文特征
(1)外流河水量变化的原因:深受季风气候影响。
盛行季风 降水量 河流水位 河流水量
夏季风 降水丰富 水位上涨,形成[7]汛期 [8]大
冬季风 降水稀少 水位下降,进入[9]枯水期 10小
(2)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项目 水量 汛期 含沙量 有无结冰期
秦岭—淮河以北 11不大 短 12大 有
秦岭—淮河以南 13丰富 14长 15小 16无
(3)京杭运河:是世界上17最长的人工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历史上曾经是我国重要的南北航运通道。目前,18山东济宁以北的运河部分河段因淤塞不能通航。
3.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内流河的水源补给主要来自19高山冰雪融水,大部分属于20季节性河流。
[构建空间地图]
中国外流区与内流区分布图
(1)图中A、B、C、D是我国四条主要内河航道,其中汛期最长的是[1] B ;结冰期最长的是[2] D ;有“黄金水道”之称的是[3] A 。(均填字母)
(2)我国许多城市沿江分布,其有利条件是[4]水运便利(填一条即可)。图中数字序号代表重庆的是[5] ④ 。
(3)我国河流多自西向东流,反映了我国的地势特点是[6]西高东低;长江、黄河都发源于[7]青藏高原,二者的分水岭是[8]秦岭,长江大部分河段流经[9]湿润(填“干旱”或“湿润”)区,流量比黄河大。
[点拨重点难点]
1.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2.我国不同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地区 东北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河流 黑龙江、松花江 辽河、黄河、海河 长江、珠江
水量 水量丰富(流经湿润、半湿润区) 水量较小(流经半湿润、半干旱区) 水量丰富(流经湿润区,降水量大)
汛期 汛期较长(有春汛、夏汛) 汛期短(雨季短) 汛期长(雨季长)
含沙量 小(流经地区森林茂密) 大(流经地区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 小(流域内植被覆盖好)
结冰期 长(纬度高,位于中温带、寒温带) 短(主要位于暖温带、中温带) 无(流经亚热带,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
[随堂试题检测]
知识点 外流河为主
  (2025年河北石家庄期中)右图为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分布图。据此完成第1~3题。
1.图中序号所代表的河流属于内流河的是 ( D )
A.② B.③
C.④ D.⑤
2.图中冬季无结冰期的河流有 ( A )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④⑤
3.下列河流中,流入印度洋的是 ( D )
A.雅鲁藏布江、澜沧江 B.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
C.湄公河、珠江 D.雅鲁藏布江、怒江
  [气候与环境主题](2025年广东佛山期末)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纵贯华北平原,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右图为京杭运河示意图。据此完成第4~6题。
4.[跨学科]古代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描述了当时的农业盛况。从杭州进京的漕船上,运载的物品可能是 ( A )
A.大米 B.小麦
C.玉米 D.大豆
5.20世纪,京杭运河在山东济宁处被淤积泥沙分割为南、北两段,北段失去通航能力,而南段仍是重要的水上运输航线,造成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 D )
①北段位于半干旱区,降水较少 ②南段部分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 ③北段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④南段连接水系多,水量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2022年,京杭运河实现百年来全线水流贯通。关于京杭运河全线通水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减少北方城市对地下水的开采 B.解决了华北地区春旱问题
C.治理了泥沙淤积问题 D.缓解了寒潮对北方的危害
【基础练】
  [区域认知](2025年新疆乌鲁木齐模拟)河流对人类有重要意义,除了提供生活和农业用水外,还具有航运、防洪、灌溉、养殖、旅游、调节气候等功能。河流是地球上水文循环的重要途径,是泥沙、盐类和化学元素等进入湖泊、海洋的通道。据此完成第1~2题。
1.我国的外流河和内流河在夏季均进入丰水期,原因是 ( D )
A.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多雨
B.受纬度位置影响,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多雨
C.我国大多数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
D.外流河受季风气候影响,内流河受夏季高温影响
2.下列河流中,汛期最长的是 ( C )
A.黑龙江 B.额尔齐斯河 C.珠江 D.雅鲁藏布江
  (2025年四川雅安期末)河流的分类方式多样。按注入地划分,河水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河水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我国是世界上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右图为中国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3~5题。
3.我国的内流河主要分布在 ( B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南地区 D.西南地区
4.影响我国河流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 )
A.气候 B.纬度
C.土壤 D.生物
5.我国外流区河流的主要特征是 ( B )
A.春季冰雪消融,汛期长 B.夏季河流水位高
C.冬季普遍有结冰现象 D.湖泊众多,全年水位变化小
  [区域认知](2025年山东菏泽月考)读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图,完成第6~8题。
甲           乙           丙           丁
6.下列关于四个省级行政区域中河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C )
A.①是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 B.②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
C.③河流在冬季有结冰期 D.④河流冬季不结冰
7.我国冬季最冷的地区位于 ( D )
A.甲 B.乙 C.丙 D.丁
8.下列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与四个省级行政区域中的河流对应正确的是 ( A )
A.①—a B.②—b C.③—c D.④—d
【培优练】
  [新视角](2025年四川眉山期中)河流、湖泊的洲滩类似大海的海滩,有水退水涨。由于洲滩淤泥深厚、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所以有大面积的茂盛植被生长。若湖水面积上涨,洲滩上的植被被水淹没,导致缺氧死亡,植被面积就会减小。图甲为我国洞庭湖洲滩各月平均植被面积和水位示意图,图乙为洞庭湖及其周围区域图。据此完成第9~10题。
甲    乙
9.影响洞庭湖湖区洲滩植被面积逐月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B )
A.湖区的光照和风向 B.湖区流域的降水量和湖区气温
C.湖区湿度和流域面积 D.湖区风力和植被类型
10.近年来,洞庭湖周围河流的上游修建了许多大型水库,这会导致湖区 ( A )
A.夏季水位降低 B.夏季水位更高
C.冬季水位降低 D.冬季结冰期变长
11.[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2025年湖南株洲模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探究“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下面是该小组的探究内容,请你与该小组一起完成探究任务。
探究主题 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
探究材料 图甲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图乙为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图丙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甲 乙 丙
(1)地形对河流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原因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建在地势阶梯交界处,是因为这里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河流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水量的一般变化规律是逐渐减少;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冬季0 ℃等温线以北地区河流会出现结冰现象。
(3)植被对河流的影响: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年降水量超过800毫米,属于湿润(填“干旱”或“湿润”)区,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小。
(4)归纳总结: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以从流向、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与地形、气候、植被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2课时 中国第一大河——长江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白帝城位于长江上游,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部的白帝山上,下临长江三峡。江陵即今湖北省荆州市,位于长江中游。两地之间山谷陡峭,水流湍急,行船速度快。 1.结合相关图文资料,说出长江的概况以及各河段主要水文特征。(区域认知) 2.学会阅读长江水系和干流纵剖面图,了解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区域认知) 3.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综合思维)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55~58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长江的概况
(1)发源地、长度:发源于[1]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全长约[2]6 300千米。
(2)注入的海洋:[3]东海。
(3)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11个):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
(4)干流流经的地形区:[4]青藏高原、横断山区、[5]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5)主要支流、湖泊。
①干流以北:雅砻江、[6]岷江、嘉陵江、汉江。
②干流以南:乌江、[7]湘江、赣江、洞庭湖、鄱阳湖。
(6)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上、中游的分界点是[8]湖北宜昌;中、下游的分界点是[9]江西湖口。
(7)长江各河段的主要特征。
①上游:落差大,多峡谷,水流急,水能丰富。
②中游:河道曲折,多10支流,多湖泊。
③下游:水流11平稳,江阔水深。
2.长江的开发与利用
(1)水能开发。
①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占全国水能总量的40%,可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有 “12水能宝库”之称。
②分布:主要集中在13上游河段,最大的水利枢纽是14三峡。
(2)“黄金水道”:长江是中国15东西向交通的大动脉。
[构建空间地图]
长江流域图
发源地 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
注入海洋 A.[1]东海
干流长度 约6 300千米
主要支流和湖泊 a.[2]雅砻江、大渡河、岷江、b.[3]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c.[4]赣江、d.[5]洞庭湖、e.[6]鄱阳湖
上、中、下游划分 源头到湖北[7]宜昌为上游,宜昌到江西[8]湖口为中游,湖口到入海口为下游
干流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干流流经的省级行 政区(简称) 青、川、藏、云(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点拨重点难点]
1.长江对沿线经济发展的影响
(1)航运:长江自四川宜宾以下即可通行轮船,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2/3,为长江流域地区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
(2)灌溉:长江丰富的水资源为沿线地区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3)发电:三峡和葛洲坝水利枢纽的建成,极大地缓解了我国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
(4)其他:对于长江沿线水产养殖、旅游业等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2.长江流域水患频发的原因
(1)中上游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
(2)中游地区长期的泥沙淤积和大规模的人工围垦,使得洞庭湖等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调蓄功能减弱。
(3)中下游地区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流域面积广,降水丰富,干流汛期长,水量大,支流众多,暴雨或雨季时各支流往往同时涨水。
[随堂试题检测]
知识点一 长江的概况
  [跨学科](2024年福建泉州模拟)“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节选郦道元《三峡》)如图为长江三峡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题。
1.“两岸连山”的“山”指 ( B )
A.唐古拉山脉 B.巫山
C.雪峰山 D.横断山脉
2.“夏水襄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分别反映三峡河段的水文特征是 ( D )
A.流量小、流速快 B.有夏汛、含沙量大
C.流量小、有结冰期 D.有夏汛、流速快
3.根据郦道元对三峡风光的描述,三峡河段最适合发展 ( A )
A.旅游 B.灌溉 C.发电 D.养殖
知识点二 长江的开发与利用
  (2025年广东佛山期末)2024年5月11日,从浙江舟山港出发的“创新5”轮成功抵达重庆,成为第一艘江海直达长江上游的万吨级货轮。江海直达航线的开发减少了中转过程中的货物损耗并降低了时间成本。右图为长江通航能力示意图。据此完成第4~6题。
4.长期以来,限制长江上游地区实现江海直达的条件是 ( D )
A.含沙量大 B.径流量大 C.有结冰期 D.水流湍急
5.开发直达长江上游的江海联运方式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B )
A.国家政策 B.市场需求 C.历史文化 D.科学技术
6.江海直达航线的开发,有利于 ( B )
①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 ②减少碳排放,符合低碳经济 ③增加客运量,推动文旅发展
④强化经济联动,促进东西合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基础练】
  [跨学科]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写了诗人乘船从白帝城(今重庆奉节)到江陵(今湖北荆州)的所见、所想。右图为长江流域图。据此完成第1~4题。
1.下列关于白帝城、江陵所处的长江河段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
A.白帝城—上游;江陵—上游 B.白帝城—上游;江陵—中游
C.白帝城—下游;江陵—中游 D.白帝城—下游;江陵—下游
2.现今,对白帝城到江陵河段水文特征产生较大影响的工程是 ( C )
A.龙羊峡水利枢纽 B.小浪底水利枢纽
C.三峡水利枢纽 D.南水北调工程
3.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描述了金沙江河段 ( A )
A.山高谷深 B.降水量大 C.有结冰期 D.流速较缓
4.都江堰的主要功能是 ( B )
A.淡水养殖 B.防洪、灌溉 C.发展航运 D.水力发电
  [跨学科](2025年山东临沂期末)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图甲为长江流域图,图乙为唐诗节选及注解图。据此完成第5~7题。
甲   乙
5.《渡荆门送别》诗句中描述的长江河段和河流特征分别是 ( B )
A.上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 B.中游;由山区流入平原,流速减缓
C.下游;江宽水阔,水流缓慢 D.入海口;河汊纵横,泥沙堆积成洲
6.长江干流在四川省宜宾市以下被称为“黄金水道”,其航运价值大的自然原因有 ( A )
①支流多,流程长,径流量大 ②中、下游江阔水深,水流平稳 ③河水终年不冻,四季可通航 ④城市和人口集中,对航运需求量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在图中a、b、c、d河段,下列发展措施合理的是 ( C )
A.a—筑路搭桥,建大型水电站 B.b—改造河道,发展航运
C.c—疏通河道,加强防洪能力 D.d—减少人口,限制农耕
【培优练】
  [地理实践力](2025年甘肃兰州模拟)读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绘制的长江干流纵剖面示意图,完成第8~9题。
8.长江干流落差最大的是 ( A )
A.上游段 B.中游段
C.下游段 D.入海口
9.长江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不包括 ( D )
A.长江干流和支流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可以保证能源供应,优化产业结构
B.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连通南北,形成纵横广阔、江海联运的水运网
C.长江流域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商业贸易繁荣,货运量大
D.长江流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中、下游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水污染频发
10.(2025年山西晋城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洞庭湖北纳长江汛期泄入的洪水,在城陵矶汇入长江,因而洞庭湖有“吞吐长江”的调节作用。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和大规模的人工围垦,洞庭湖面积不断变化。图甲为长江水系示意图,图乙为1896—2019年洞庭湖区通江湖泊总面积变化图。
甲 乙
(1)写出长江源头所在地形区的名称。
(2)说出洞庭湖区通江湖泊总面积变化最快的时间段,简析保护和恢复洞庭湖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
(3)分析长江航运价值大的原因。
【答案】(1)青藏高原。
(2)时间:1958—1968年。措施:①流域内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②退耕还湖,恢复湿地(湖泊)面积。
(3)①长江流域降水多,水量大;②长江流域主要位于亚热带,无结冰期,全年可通航;③长江支流众多,能形成水运网;④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落差小,便于通航;⑤长江流域经济发达,城市、人口众多,货物运输量大。
第3课时 中国第二长河——黄河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诗句不仅描绘了黄河的自然景象,更折射出诗人对这片广阔土地的情感和哲思。 1.结合相关图文资料,说出黄河的概况以及各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区域认知) 2.分析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综合思维) 3.知道黄河各河段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人地协调观)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59~62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黄河的概况
(1)发源地:[1]巴颜喀拉山北麓。
(2)注入海洋:[2]渤海。
(3)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9个):[3]青海省、[4]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5]山东省。
(4)干流流经的地形区:[6]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7]黄土高原、[8]华北平原。
(5)主要支流:湟水、洮河、[9]渭河、洛河、汾河。
(6)第二长河:黄河全长5 464千米,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
(7)上、中、下游的分界点:10内蒙古河口、11河南桃花峪。
(8)各河段的特征。
①上游:落差12大,13水能资源丰富。
②中游:流经14黄土高原,河流含沙量大。
③下游:流经15华北平原,水流16缓慢,泥沙淤积,形成举世闻名的“17地上河”。
(9)黄河的奉献。
①塑造平原:上游塑造了18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下游塑造了19华北平原。
②提供了灌溉水源。
③蕴藏着丰富的水能:上游、中游20水能资源丰富,已建成多座大型水电站。
2.黄河存在的问题与治理
(1)存在的问题。
①上游:气候干旱,荒漠化严重;刘家峡至包头河段初春或初冬时易形成21凌汛。
②中游:流经黄土高原,22水土流失严重。
③下游:流速缓慢,泥沙淤积形成举世闻名的“23地上河”;开封至入海口河段初春或初冬时易形成24凌汛。
(2)黄河的治理。
①在上中游特别是25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26水土保持工作,控制27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
②在下游28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提高防洪能力。
[构建空间地图]
黄河流域图
发源地 [1]巴颜喀拉山脉
注入海洋 ①[2]渤海
长度 5 464千米
主要支流 a.[3]湟水河、汾河、b.[4]渭河
上、中、下游划分 源头到内蒙古[5]河口为上游,河口到河南[6]桃花峪为中游,桃花峪到入海口为下游
水利枢纽 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A.[7]万家寨、三门峡、B.[8]小浪底
干流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干流流经的省级行 政区(简称) 青、川(蜀)、甘(陇)、宁、内蒙古、晋、陕(秦)、豫、鲁
[点拨重点难点]
1.黄河的主要问题及治理措施
河段 存在问题 治理措施
上游 土地荒漠化 上游合理放牧,恢复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凌汛(宁夏、内蒙古河段) 炸冰泄洪
中游 水土流失严重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修筑梯田
下游 “地上河”、洪水灾害 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疏通河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凌汛(山东河段) 炸冰泄洪
2.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危害与治理
(1)成因: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河水挟带大量泥沙汇入黄河河床逐渐抬高黄河成为“地上河”。
(2)危害:河床高出地面,人们被迫筑堤束水,致使河床与两岸地面的高差越来越大。暴雨季节,河水猛涨,两岸河堤随时都有决口的危险,成为一大忧患。
(3)综合治理:在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控制水土流失,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在下游地区修筑堤坝,加固黄河大堤。
[随堂试题检测]
知识点一 黄河的概况
  (2025年原创题)2024年9月12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下图为黄河流域图。据此完成第1~3题。
1.黄河注入的海域是 ( A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2.图中水文观测站含沙量最大的是 ( C )
A.兰州站 B.头道拐站 C.潼关站 D.利津站
3.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窄,主要原因是 ( D )
A.下游沿岸农业灌溉用水多 B.冬春季节多凌汛灾害
C.纬度高,雨季短,年降水量少 D.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知识点二 黄河存在的问题与治理
  [人地协调观](2025年广东江门期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黄河含沙量大,河水挟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形成了“黄龙入海”的景观。右图为黄河干流沿途的河水含沙量变化图。据此完成第4~6题。
4.黄河中游含沙量最大的季节一般出现在 ( B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由图可知,河口到陕州段河流含沙量大,原因是 ( B )
A.黄河冬季有结冰期 B.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C.流经平原地区,土壤肥沃 D.流经湿润、半湿润区,河流流量大
6.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最有效的措施是 ( D )
A.发展航运 B.严禁捕捞 C.陡坡开垦 D.植树造林
【基础练】
  [跨学科](2025年河南安阳期末)2025年1月10日,黄河下游山东垦利河段出现本年度首次流凌(流动的冰,容易形成凌汛)。右图为黄河流域略图。据此完成第1~3题。
1.黄河的凌汛现象主要发生在 ( C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的景观可能出现在河段 ( D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列关于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最终注入东海 B.黄河是我国的第一长河
C.黄河突出的水文特征是含沙量大 D.黄河下游被誉为“黄金水道”
  [跨学科](2024年河南濮阳期末)输沙量是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段面的泥沙质量。下图为黄河干流部分水文站分布图,下表为黄河干流部分水文站输沙量统计表。据此完成第4~6题。
  
水文站 兰州 头道拐 小浪底
多年平均输沙量/亿吨 1.94 4.55 24.9
2022年输沙量/亿吨 0.82 1.74 6.33
4.“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是王安石笔下的黄河。“黄浊”反映了黄河的水文特征是 ( B )
A.径流量大 B.含沙量大 C.无结冰期 D.汛期较长
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李白笔下的黄河。“冰塞川”时黄河易发生 ( C )
A.春汛 B.断流 C.凌汛 D.污染
6.表中三个水文站,输沙量变化最大的位于 ( B )
A.上游 B.中游 C.上、中游交界处 D.下游
  [地理实践力](2025年四川广安中考)某同学在参观完黄河后,对黄河“地上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绘制了黄河“地上河”示意图(如图)。据此完成第7~8题。
7.黄河“地上河”出现在 ( D )
A.黄河源头地区 B.黄河上游地区
C.黄河中游地区 D.黄河下游地区
8.形成黄河“地上河”的主要原因是 ( D )
A.黄河流域气候干旱 B.上游地区大量引水灌溉
C.内蒙古高原过度放牧 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培优练】
  (2024年河南南阳期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第9~11题。
9.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优势有 ( D )
①河流航运价值高 ②能源资源丰富 ③森林资源丰富 ④文化根基深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该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D )
A.大气污染 B.资源减少 C.草地退化 D.水土流失
11.为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该流域内各省级行政区应依法 ( A )
A.协调分配,节约利用 B.加固大堤,疏通河道
C.沿途建坝,蓄水截流 D.开凿引渠,先占先用
12.[人地协调观](2025年山东济南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强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的协调发展,是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材料二 下图为黄河流域略图。
(1)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填山脉),中、下游的分界点是桃花峪。
(2)从地形角度看,黄河流域水电站均分布在阶梯交界处,这里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水电站建成后,黄河下游地区水位季节变化小,泥沙含量减少。
(3)黄河在流经A地形区后,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大量的泥沙进入下游,形成“地上河”。据此完成下面框图。
A.流速减缓 B.泥沙淤积 C.水土流失加剧 D.含沙量加大 E.地势低平
① C ,② D ,③ E ,④ A ,⑤ B 。
(4)为减轻“地上河”的泥沙淤积,降低洪涝隐患,请从减少入河泥沙量和增加下游水量两个方面简析在黄河上、中游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①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保持水土;②发展节水农业,节约用水。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第1课时 外流区为主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诗词第二句虽未直接言及“汇聚成海”,但描绘了江河壮阔、流向远方的景象,隐含了河流最终汇入大海的意象。 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内流河与外流河的分布特征。(区域认知) 2.运用资料,比较我国内流河与外流河的水文特征。(综合思维) 3.结合气候和地形等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水文特征的成因。(综合思维)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50~54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河流概况
(1)外流河和内流河、外流区和内流区。
①外流河和内流河:河水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为[1] ;河水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为[2] 。
②外流区和内流区:[3] 所在的集水区域为外流区;内流河所在的集水区域为内流区。
(2)中国的主要河流。
①我国主要的外流河。
主要河流 流入的海洋
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长江、珠江、澜沧江 [4]
怒江、雅鲁藏布江 印度洋
[5] 北冰洋
②我国主要的内流河:[6] 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2.外流河水文特征
(1)外流河水量变化的原因:深受季风气候影响。
盛行季风 降水量 河流水位 河流水量
夏季风 降水丰富 水位上涨,形成[7] [8]
冬季风 降水稀少 水位下降,进入[9] 10
(2)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项目 水量 汛期 含沙量 有无结冰期
秦岭—淮河以北 11 短 12 有
秦岭—淮河以南 13 14 15 16
(3)京杭运河:是世界上17 的人工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历史上曾经是我国重要的南北航运通道。目前,18 以北的运河部分河段因淤塞不能通航。
3.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内流河的水源补给主要来自19 ,大部分属于20 河流。
[构建空间地图]
中国外流区与内流区分布图
(1)图中A、B、C、D是我国四条主要内河航道,其中汛期最长的是[1] ;结冰期最长的是[2] ;有“黄金水道”之称的是[3] 。(均填字母)
(2)我国许多城市沿江分布,其有利条件是[4] (填一条即可)。图中数字序号代表重庆的是[5] 。
(3)我国河流多自西向东流,反映了我国的地势特点是[6] ;长江、黄河都发源于[7] 高原,二者的分水岭是[8] ,长江大部分河段流经[9] (填“干旱”或“湿润”)区,流量比黄河大。
[点拨重点难点]
1.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2.我国不同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地区 东北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河流 黑龙江、松花江 辽河、黄河、海河 长江、珠江
水量 水量丰富(流经湿润、半湿润区) 水量较小(流经半湿润、半干旱区) 水量丰富(流经湿润区,降水量大)
汛期 汛期较长(有春汛、夏汛) 汛期短(雨季短) 汛期长(雨季长)
含沙量 小(流经地区森林茂密) 大(流经地区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 小(流域内植被覆盖好)
结冰期 长(纬度高,位于中温带、寒温带) 短(主要位于暖温带、中温带) 无(流经亚热带,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
[随堂试题检测]
知识点 外流河为主
  (2025年河北石家庄期中)右图为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分布图。据此完成第1~3题。
1.图中序号所代表的河流属于内流河的是 ( )
A.② B.③
C.④ D.⑤
2.图中冬季无结冰期的河流有 ( )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④⑤
3.下列河流中,流入印度洋的是 ( )
A.雅鲁藏布江、澜沧江 B.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
C.湄公河、珠江 D.雅鲁藏布江、怒江
  [气候与环境主题](2025年广东佛山期末)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纵贯华北平原,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右图为京杭运河示意图。据此完成第4~6题。
4.[跨学科]古代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描述了当时的农业盛况。从杭州进京的漕船上,运载的物品可能是 ( )
A.大米 B.小麦
C.玉米 D.大豆
5.20世纪,京杭运河在山东济宁处被淤积泥沙分割为南、北两段,北段失去通航能力,而南段仍是重要的水上运输航线,造成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 )
①北段位于半干旱区,降水较少 ②南段部分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 ③北段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④南段连接水系多,水量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2022年,京杭运河实现百年来全线水流贯通。关于京杭运河全线通水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减少北方城市对地下水的开采 B.解决了华北地区春旱问题
C.治理了泥沙淤积问题 D.缓解了寒潮对北方的危害
【基础练】
  [区域认知](2025年新疆乌鲁木齐模拟)河流对人类有重要意义,除了提供生活和农业用水外,还具有航运、防洪、灌溉、养殖、旅游、调节气候等功能。河流是地球上水文循环的重要途径,是泥沙、盐类和化学元素等进入湖泊、海洋的通道。据此完成第1~2题。
1.我国的外流河和内流河在夏季均进入丰水期,原因是 ( )
A.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多雨
B.受纬度位置影响,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多雨
C.我国大多数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
D.外流河受季风气候影响,内流河受夏季高温影响
2.下列河流中,汛期最长的是 ( )
A.黑龙江 B.额尔齐斯河 C.珠江 D.雅鲁藏布江
  (2025年四川雅安期末)河流的分类方式多样。按注入地划分,河水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河水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我国是世界上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右图为中国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3~5题。
3.我国的内流河主要分布在 (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南地区 D.西南地区
4.影响我国河流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
A.气候 B.纬度
C.土壤 D.生物
5.我国外流区河流的主要特征是 ( )
A.春季冰雪消融,汛期长 B.夏季河流水位高
C.冬季普遍有结冰现象 D.湖泊众多,全年水位变化小
  [区域认知](2025年山东菏泽月考)读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图,完成第6~8题。
甲           乙           丙           丁
6.下列关于四个省级行政区域中河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①是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 B.②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
C.③河流在冬季有结冰期 D.④河流冬季不结冰
7.我国冬季最冷的地区位于 ( )
A.甲 B.乙 C.丙 D.丁
8.下列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与四个省级行政区域中的河流对应正确的是 ( )
A.①—a B.②—b C.③—c D.④—d
【培优练】
  [新视角](2025年四川眉山期中)河流、湖泊的洲滩类似大海的海滩,有水退水涨。由于洲滩淤泥深厚、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所以有大面积的茂盛植被生长。若湖水面积上涨,洲滩上的植被被水淹没,导致缺氧死亡,植被面积就会减小。图甲为我国洞庭湖洲滩各月平均植被面积和水位示意图,图乙为洞庭湖及其周围区域图。据此完成第9~10题。
甲    乙
9.影响洞庭湖湖区洲滩植被面积逐月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湖区的光照和风向 B.湖区流域的降水量和湖区气温
C.湖区湿度和流域面积 D.湖区风力和植被类型
10.近年来,洞庭湖周围河流的上游修建了许多大型水库,这会导致湖区 ( )
A.夏季水位降低 B.夏季水位更高
C.冬季水位降低 D.冬季结冰期变长
11.[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2025年湖南株洲模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探究“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下面是该小组的探究内容,请你与该小组一起完成探究任务。
探究主题 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
探究材料 图甲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图乙为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图丙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甲 乙 丙
(1)地形对河流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原因是 ;许多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建在地势阶梯交界处,是因为这里 。
(2)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河流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水量的一般变化规律是 ;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冬季0 ℃等温线以北地区河流会出现 现象。
(3)植被对河流的影响: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年降水量超过800毫米,属于 (填“干旱”或“湿润”)区,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 。
(4)归纳总结: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以从 、水位、流量、 、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与地形、气候、植被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2课时 中国第一大河——长江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白帝城位于长江上游,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部的白帝山上,下临长江三峡。江陵即今湖北省荆州市,位于长江中游。两地之间山谷陡峭,水流湍急,行船速度快。 1.结合相关图文资料,说出长江的概况以及各河段主要水文特征。(区域认知) 2.学会阅读长江水系和干流纵剖面图,了解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区域认知) 3.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综合思维)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55~58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长江的概况
(1)发源地、长度:发源于[1] 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全长约[2] 千米。
(2)注入的海洋:[3] 。
(3)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11个):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
(4)干流流经的地形区:[4] 、横断山区、[5] 、长江中下游平原。
(5)主要支流、湖泊。
①干流以北:雅砻江、[6] 、嘉陵江、汉江。
②干流以南:乌江、[7] 、赣江、洞庭湖、鄱阳湖。
(6)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上、中游的分界点是[8] ;中、下游的分界点是[9] 。
(7)长江各河段的主要特征。
①上游:落差大,多峡谷,水流急,水能丰富。
②中游:河道曲折,多10 ,多湖泊。
③下游:水流11 ,江阔水深。
2.长江的开发与利用
(1)水能开发。
①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占全国水能总量的40%,可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有 “12 ”之称。
②分布:主要集中在13 河段,最大的水利枢纽是14 。
(2)“黄金水道”:长江是中国15 向交通的大动脉。
[构建空间地图]
长江流域图
发源地 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
注入海洋 A.[1]
干流长度 约6 300千米
主要支流和湖泊 a.[2] 、大渡河、岷江、b.[3] 、乌江、湘江、汉江、c.[4] 、d.[5] 湖、e.[6] 湖
上、中、下游划分 源头到湖北[7] 为上游,宜昌到江西[8] 为中游,湖口到入海口为下游
干流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干流流经的省级行 政区(简称) 青、川、藏、云(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点拨重点难点]
1.长江对沿线经济发展的影响
(1)航运:长江自四川宜宾以下即可通行轮船,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2/3,为长江流域地区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
(2)灌溉:长江丰富的水资源为沿线地区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3)发电:三峡和葛洲坝水利枢纽的建成,极大地缓解了我国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
(4)其他:对于长江沿线水产养殖、旅游业等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2.长江流域水患频发的原因
(1)中上游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
(2)中游地区长期的泥沙淤积和大规模的人工围垦,使得洞庭湖等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调蓄功能减弱。
(3)中下游地区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流域面积广,降水丰富,干流汛期长,水量大,支流众多,暴雨或雨季时各支流往往同时涨水。
[随堂试题检测]
知识点一 长江的概况
  [跨学科](2024年福建泉州模拟)“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节选郦道元《三峡》)如图为长江三峡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题。
1.“两岸连山”的“山”指 ( )
A.唐古拉山脉 B.巫山
C.雪峰山 D.横断山脉
2.“夏水襄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分别反映三峡河段的水文特征是 ( )
A.流量小、流速快 B.有夏汛、含沙量大
C.流量小、有结冰期 D.有夏汛、流速快
3.根据郦道元对三峡风光的描述,三峡河段最适合发展 ( )
A.旅游 B.灌溉 C.发电 D.养殖
知识点二 长江的开发与利用
  (2025年广东佛山期末)2024年5月11日,从浙江舟山港出发的“创新5”轮成功抵达重庆,成为第一艘江海直达长江上游的万吨级货轮。江海直达航线的开发减少了中转过程中的货物损耗并降低了时间成本。右图为长江通航能力示意图。据此完成第4~6题。
4.长期以来,限制长江上游地区实现江海直达的条件是 ( )
A.含沙量大 B.径流量大 C.有结冰期 D.水流湍急
5.开发直达长江上游的江海联运方式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
A.国家政策 B.市场需求 C.历史文化 D.科学技术
6.江海直达航线的开发,有利于 ( )
①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 ②减少碳排放,符合低碳经济 ③增加客运量,推动文旅发展
④强化经济联动,促进东西合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基础练】
  [跨学科]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写了诗人乘船从白帝城(今重庆奉节)到江陵(今湖北荆州)的所见、所想。右图为长江流域图。据此完成第1~4题。
1.下列关于白帝城、江陵所处的长江河段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白帝城—上游;江陵—上游 B.白帝城—上游;江陵—中游
C.白帝城—下游;江陵—中游 D.白帝城—下游;江陵—下游
2.现今,对白帝城到江陵河段水文特征产生较大影响的工程是 ( )
A.龙羊峡水利枢纽 B.小浪底水利枢纽
C.三峡水利枢纽 D.南水北调工程
3.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描述了金沙江河段 ( )
A.山高谷深 B.降水量大 C.有结冰期 D.流速较缓
4.都江堰的主要功能是 ( )
A.淡水养殖 B.防洪、灌溉 C.发展航运 D.水力发电
  [跨学科](2025年山东临沂期末)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图甲为长江流域图,图乙为唐诗节选及注解图。据此完成第5~7题。
甲   乙
5.《渡荆门送别》诗句中描述的长江河段和河流特征分别是 ( )
A.上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 B.中游;由山区流入平原,流速减缓
C.下游;江宽水阔,水流缓慢 D.入海口;河汊纵横,泥沙堆积成洲
6.长江干流在四川省宜宾市以下被称为“黄金水道”,其航运价值大的自然原因有 ( )
①支流多,流程长,径流量大 ②中、下游江阔水深,水流平稳 ③河水终年不冻,四季可通航 ④城市和人口集中,对航运需求量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在图中a、b、c、d河段,下列发展措施合理的是 ( )
A.a—筑路搭桥,建大型水电站 B.b—改造河道,发展航运
C.c—疏通河道,加强防洪能力 D.d—减少人口,限制农耕
【培优练】
  [地理实践力](2025年甘肃兰州模拟)读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绘制的长江干流纵剖面示意图,完成第8~9题。
8.长江干流落差最大的是 ( )
A.上游段 B.中游段
C.下游段 D.入海口
9.长江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不包括 ( )
A.长江干流和支流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可以保证能源供应,优化产业结构
B.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连通南北,形成纵横广阔、江海联运的水运网
C.长江流域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商业贸易繁荣,货运量大
D.长江流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中、下游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水污染频发
10.(2025年山西晋城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洞庭湖北纳长江汛期泄入的洪水,在城陵矶汇入长江,因而洞庭湖有“吞吐长江”的调节作用。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和大规模的人工围垦,洞庭湖面积不断变化。图甲为长江水系示意图,图乙为1896—2019年洞庭湖区通江湖泊总面积变化图。
甲 乙
(1)写出长江源头所在地形区的名称。
(2)说出洞庭湖区通江湖泊总面积变化最快的时间段,简析保护和恢复洞庭湖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
(3)分析长江航运价值大的原因。
第3课时 中国第二长河——黄河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诗句不仅描绘了黄河的自然景象,更折射出诗人对这片广阔土地的情感和哲思。 1.结合相关图文资料,说出黄河的概况以及各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区域认知) 2.分析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综合思维) 3.知道黄河各河段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人地协调观)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59~62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黄河的概况
(1)发源地:[1] 山北麓。
(2)注入海洋:[2] 。
(3)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9个):[3] 省、[4] 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5] 省。
(4)干流流经的地形区:[6] 高原、内蒙古高原、[7] 高原、[8] 平原。
(5)主要支流:湟水、洮河、[9] 、洛河、汾河。
(6)第二长河:黄河全长5 464千米,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
(7)上、中、下游的分界点:10 、11 。
(8)各河段的特征。
①上游:落差12 ,13 资源丰富。
②中游:流经14 高原,河流含沙量大。
③下游:流经15 平原,水流16 ,泥沙淤积,形成举世闻名的“17 ”。
(9)黄河的奉献。
①塑造平原:上游塑造了18 平原和河套平原;下游塑造了19 平原。
②提供了灌溉水源。
③蕴藏着丰富的水能:上游、中游20 资源丰富,已建成多座大型水电站。
2.黄河存在的问题与治理
(1)存在的问题。
①上游:气候干旱,荒漠化严重;刘家峡至包头河段初春或初冬时易形成21 。
②中游:流经黄土高原,22 严重。
③下游:流速缓慢,泥沙淤积形成举世闻名的“23 ”;开封至入海口河段初春或初冬时易形成24 。
(2)黄河的治理。
①在上中游特别是25 地区,大力开展26 工作,控制27 ,减少泥沙下泄。
②在下游28 ,加固黄河大堤,提高防洪能力。
[构建空间地图]
黄河流域图
发源地 [1] 山脉
注入海洋 ①[2]
长度 5 464千米
主要支流 a.[3] 河、汾河、b.[4]
上、中、下游划分 源头到内蒙古[5] 为上游,河口到河南[6] 为中游,桃花峪到入海口为下游
水利枢纽 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A.[7] 、三门峡、B.[8]
干流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干流流经的省级行 政区(简称) 青、川(蜀)、甘(陇)、宁、内蒙古、晋、陕(秦)、豫、鲁
[点拨重点难点]
1.黄河的主要问题及治理措施
河段 存在问题 治理措施
上游 土地荒漠化 上游合理放牧,恢复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凌汛(宁夏、内蒙古河段) 炸冰泄洪
中游 水土流失严重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修筑梯田
下游 “地上河”、洪水灾害 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疏通河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凌汛(山东河段) 炸冰泄洪
2.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危害与治理
(1)成因: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河水挟带大量泥沙汇入黄河河床逐渐抬高黄河成为“地上河”。
(2)危害:河床高出地面,人们被迫筑堤束水,致使河床与两岸地面的高差越来越大。暴雨季节,河水猛涨,两岸河堤随时都有决口的危险,成为一大忧患。
(3)综合治理:在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控制水土流失,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在下游地区修筑堤坝,加固黄河大堤。
[随堂试题检测]
知识点一 黄河的概况
  (2025年原创题)2024年9月12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下图为黄河流域图。据此完成第1~3题。
1.黄河注入的海域是 (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2.图中水文观测站含沙量最大的是 ( )
A.兰州站 B.头道拐站 C.潼关站 D.利津站
3.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窄,主要原因是 ( )
A.下游沿岸农业灌溉用水多 B.冬春季节多凌汛灾害
C.纬度高,雨季短,年降水量少 D.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知识点二 黄河存在的问题与治理
  [人地协调观](2025年广东江门期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黄河含沙量大,河水挟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形成了“黄龙入海”的景观。右图为黄河干流沿途的河水含沙量变化图。据此完成第4~6题。
4.黄河中游含沙量最大的季节一般出现在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由图可知,河口到陕州段河流含沙量大,原因是 ( )
A.黄河冬季有结冰期 B.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C.流经平原地区,土壤肥沃 D.流经湿润、半湿润区,河流流量大
6.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最有效的措施是 ( )
A.发展航运 B.严禁捕捞 C.陡坡开垦 D.植树造林
【基础练】
  [跨学科](2025年河南安阳期末)2025年1月10日,黄河下游山东垦利河段出现本年度首次流凌(流动的冰,容易形成凌汛)。右图为黄河流域略图。据此完成第1~3题。
1.黄河的凌汛现象主要发生在 (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的景观可能出现在河段 (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列关于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最终注入东海 B.黄河是我国的第一长河
C.黄河突出的水文特征是含沙量大 D.黄河下游被誉为“黄金水道”
  [跨学科](2024年河南濮阳期末)输沙量是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段面的泥沙质量。下图为黄河干流部分水文站分布图,下表为黄河干流部分水文站输沙量统计表。据此完成第4~6题。
  
水文站 兰州 头道拐 小浪底
多年平均输沙量/亿吨 1.94 4.55 24.9
2022年输沙量/亿吨 0.82 1.74 6.33
4.“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是王安石笔下的黄河。“黄浊”反映了黄河的水文特征是 ( )
A.径流量大 B.含沙量大 C.无结冰期 D.汛期较长
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李白笔下的黄河。“冰塞川”时黄河易发生 ( )
A.春汛 B.断流 C.凌汛 D.污染
6.表中三个水文站,输沙量变化最大的位于 ( )
A.上游 B.中游 C.上、中游交界处 D.下游
  [地理实践力](2025年四川广安中考)某同学在参观完黄河后,对黄河“地上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绘制了黄河“地上河”示意图(如图)。据此完成第7~8题。
7.黄河“地上河”出现在 ( )
A.黄河源头地区 B.黄河上游地区
C.黄河中游地区 D.黄河下游地区
8.形成黄河“地上河”的主要原因是 ( )
A.黄河流域气候干旱 B.上游地区大量引水灌溉
C.内蒙古高原过度放牧 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培优练】
  (2024年河南南阳期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第9~11题。
9.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优势有 ( )
①河流航运价值高 ②能源资源丰富 ③森林资源丰富 ④文化根基深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该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
A.大气污染 B.资源减少 C.草地退化 D.水土流失
11.为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该流域内各省级行政区应依法 ( )
A.协调分配,节约利用 B.加固大堤,疏通河道
C.沿途建坝,蓄水截流 D.开凿引渠,先占先用
12.[人地协调观](2025年山东济南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强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的协调发展,是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材料二 下图为黄河流域略图。
(1)黄河发源于 (填山脉),中、下游的分界点是 。
(2)从地形角度看,黄河流域水电站均分布在 ,这里 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水电站建成后,黄河下游地区水位季节变化 ,泥沙含量 。
(3)黄河在流经A地形区后,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大量的泥沙进入下游,形成“地上河”。据此完成下面框图。
A.流速减缓 B.泥沙淤积 C.水土流失加剧 D.含沙量加大 E.地势低平
① ,② ,③ ,④ ,⑤ 。
(4)为减轻“地上河”的泥沙淤积,降低洪涝隐患,请从减少入河泥沙量和增加下游水量两个方面简析在黄河上、中游应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