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中国的土地资源同步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1 中国的土地资源同步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20 13:39:13

文档简介

第一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在广袤的亚洲大陆中部,有一片辽阔的草原。草原上盛产一样东西,就是牧草。丰美的牧草养育了无数的牛羊,肥壮的牛羊养育了健硕的草原儿女。自古以来,这里是游牧民族的家园。 1.结合相关资料,了解土地资源对于生产、生活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 2.结合相关资料,指出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特征,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综合思维)
一、人多地少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72~73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地位:[1]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资源。
2.基本国情:“[2] ”。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3] 。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73~74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优越性:中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拥有[4] 、林地、[5] 等多种土地利用类型。
2.特点:[6] 资源数量有限,可开垦为耕地的荒地也比较少;[7] 所占比重较大;[8] 面积较广,居世界前列;[9] 的土地面积较大。
三、区域差异明显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74~77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空间分布不平衡
土地类型 主要分布区
耕地 东部季风区的10平原、盆地以及低缓11丘陵地区
林地 12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天然林)和13东南部山区(人工林和次生林)
草地 北部、西部内陆地区
2.土地资源质量的区域差异
区域 自然条件 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东部季风区 南方 多丘陵、山地,气候暖湿 14 和林地
北方 15 广阔,降水偏少,气温略低 16 和林地
西北内陆区 光照17 ,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18 明显不足 草地和荒漠
青藏高原区 光照时间长,但海拔高,气温低,土地生产力较低
四、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77~78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土地利用类型 存在的问题 对策
耕地 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19 占用了一部分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规范耕地占补平衡
林地 毁林开荒,滥伐现象严重 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草地 超载放牧、弃牧毁草开荒,造成草地20 现象 确定合理的载畜量,或21 ,或建设人工草场,努力提高草地的可持续利用率
2.基本国策:22 。
[构建空间地图]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读图,在横线上填出相应的地理要素。
(1)土地资源可分为不同的利用类型,A是耕地中的[1] ,B是耕地中的[2] ,这两种不同耕地的分界线通过秦岭—淮河一线,与我国东部[3]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2)D是土地利用类型中的[4] 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5] 地区;C是土地利用类型中的[6] ,适合发展[7] 业。
[点拨重点难点]
1.土地利用类型与年等降水量线的关系
(1)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是我国草地与耕地的分界线,该线西部以草地为主,东部以耕地为主。
(2)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是我国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该线以南以水田为主,以北以旱地为主。
2.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问题及治理措施
问题 主要原因 治理措施
乱占耕地 城市用地扩张,占用大量耕地 禁止乱占耕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
草场退化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严重,土地荒漠化 合理放牧,建设人工草场
水土流失 乱砍滥伐,破坏地表植被,加剧水土流失 严禁乱砍滥伐,植树造林
土地污染 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及污染物排放不当造成土地污染 严禁乱排污水、填埋垃圾;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
3.人口与耕地的矛盾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随堂试题检测]
知识点一 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土地资源+国家安全主题](2024年广东梅州模拟)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各种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比重发生了一些变化。图甲、图乙分别为2013年、2019年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比重图。据此完成第1~3题。
甲  乙
1.相较于2013年,2019年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比重的变化是 ( )
A.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减少  B.林地占比增加
C.草地占比增加  D.水域占比减少
2.相较于2013年,2019年我国耕地的占比虽略有增加,但总体较低,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我国山地多,平原少  B.人们对耕地需求量低
C.耕地产出效益低  D.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
3.耕地占比增加有利于 ( )
A.提高农作物品质  B.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C.增加粮食进口量  D.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知识点二 区域差异明显
  [粮食安全](2024年云南中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于2024年6月1日施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如表为2023年黑龙江、河南、浙江、云南四省相关数据统计表,其中粮食自给率是指粮食生产量占粮食消费量的比率。据此完成第4~5题。
省级行政区 平均海拔/米 人口/千万 省级行政区面积/万千米2 耕地面积/万亩 粮食自给率/%
甲 246 9.87 16.68 12 035 164.6
乙 303 6.63 10.35 2 818 24
丙 1 892 4.69 39.40 8 268 102.2
丁 313 3.10 43.97 20 807 617.6
注:1亩约为666.67平方米。
4.表中甲、乙、丙、丁四省分别是 ( )
A.浙江、河南、黑龙江、云南 B.河南、浙江、云南、黑龙江
C.黑龙江、云南、河南、浙江 D.云南、黑龙江、浙江、河南
5.与丁省相比,乙省粮食自给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 )
A.生产经验欠缺  B.热量条件不足 C.机械化水平低  D.人均耕地较少
知识点三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2025年广东深圳期末)耕地红线是指经常进行耕种的土地面积最低值,到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为18.65亿亩(1亩约为666.67平方米),这也就是我们常听说的“18亿亩红线”。右图是全国各省级行政区耕地红线面积示意图(单位:万亩)。据此完成第6~7题。
6.下列关于各省级行政区耕地红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耕地红线最低的是西藏自治区
B.耕地红线最高的是黑龙江
C.直辖市中上海的耕地红线最低
D.山东的耕地红线高于河南
7.为了严守我国耕地红线,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
A.适当开荒,增加耕地面积 B.抛荒不种,提高耕地质量
C.退林还耕,增加耕地类型 D.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基础练】
  [区域认知](2024年江西抚州期末)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和生产、生活空间。据此完成第1~3题。
1.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 )
A.西南地区 B.东部季风区 C.青藏高寒区 D.西北地区
2.下列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B.土地类型丰富齐全,难利用土地多
C.地区分布不均匀,山地多,平地较少 D.耕地比重大,耕地后备资源较充足
3.土地是立国之本,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是 ( )
A.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B.珍惜土地资源,严禁乱占耕地
C.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林地
D.保障土地供应,确保粮食安全
  (2025年新疆中考)为确保粮食安全,国家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同时进一步强调“必须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据此完成第4~5题。
4.“藏粮于地”的“地”是指 (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沙漠
5.对“藏粮于技”的正确理解是 ( )
A.增加耕地面积,保证粮食生产 B.加大化肥的使用,增加粮食单产
C.提高育种水平,确保种子安全 D.加大劳动力投入,提高生产效率
  (2025年贵州六盘水期末)2025年第35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下图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据此完成第6~8题。
6.该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是 ( )
A.林地面积逐渐扩大
B.耕地面积逐渐减小
C.城镇面积缩小
D.交通用地减少
7.导致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水土流失严重 B.风沙危害加剧 C.城镇面积扩大 D.大气污染严重
8.下列措施符合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的是 ( )
A.加大力度退林还耕 B.全部开发成为耕地
C.禁止一切交通用地 D.适当控制建设用地
【培优练】
  [新视角](2025年江苏连云港模拟)梯田,诞生于山河之间,是大地上最美的等高线,用无声的语言讲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奇迹。我国耕地资源有限,其中梯田占耕地面积的1/4以上。下图是我国主要梯田分布图及三大梯田景观图。据此完成第9~11题。
9.我国梯田占耕地面积的1/4以上,主要原因是我国 ( )
A.山区面积广大  B.修梯田美化环境
C.以平原、高原为主 D.梯田耕作成本低
10.图中三大梯田中 ( )
A.彭阳梯田位于云贵高原 B.婺源梯田种植水稻、油菜等
C.哈尼梯田位于青藏高原 D.婺源、哈尼梯田以旱地为主
11.修建梯田的环境效益主要有 ( )
A.保持水土 B.防风固沙 C.增加收入 D.提供木材
12.[人地协调观](2024年山西晋城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主要空间,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资源。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但如果利用不当或者遭到破坏,生产能力就会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目前,我国土地利用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图甲示意乱砍滥伐现象,图乙示意草地退化现象,图丙示意水土流失现象,均属于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现象。
(1)我国存在哪些破坏土地资源的行为?
(2)我国耕地资源利用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3)我国林地资源利用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4)我国草地资源利用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治理措施?第一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在广袤的亚洲大陆中部,有一片辽阔的草原。草原上盛产一样东西,就是牧草。丰美的牧草养育了无数的牛羊,肥壮的牛羊养育了健硕的草原儿女。自古以来,这里是游牧民族的家园。 1.结合相关资料,了解土地资源对于生产、生活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 2.结合相关资料,指出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特征,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综合思维)
一、人多地少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72~73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地位:[1]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资源。
2.基本国情:“[2]人多地少”。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3]2/5。
二、类型齐全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73~74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优越性:中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拥有[4]耕地、林地、[5]草地等多种土地利用类型。
2.特点:[6]耕地资源数量有限,可开垦为耕地的荒地也比较少;[7]林地所占比重较大;[8]草地面积较广,居世界前列;[9]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较大。
三、区域差异明显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74~77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空间分布不平衡
土地类型 主要分布区
耕地 东部季风区的10平原、盆地以及低缓11丘陵地区
林地 12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天然林)和13东南部山区(人工林和次生林)
草地 北部、西部内陆地区
2.土地资源质量的区域差异
区域 自然条件 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东部季风区 南方 多丘陵、山地,气候暖湿 14水田和林地
北方 15平原广阔,降水偏少,气温略低 16旱地和林地
西北内陆区 光照17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18水资源明显不足 草地和荒漠
青藏高原区 光照时间长,但海拔高,气温低,土地生产力较低
四、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77~78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土地利用类型 存在的问题 对策
耕地 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19工业、交通和城镇建设占用了一部分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规范耕地占补平衡
林地 毁林开荒,滥伐现象严重 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草地 超载放牧、弃牧毁草开荒,造成草地20退化现象 确定合理的载畜量,或21划区轮牧,或建设人工草场,努力提高草地的可持续利用率
2.基本国策:22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构建空间地图]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读图,在横线上填出相应的地理要素。
(1)土地资源可分为不同的利用类型,A是耕地中的[1]水田,B是耕地中的[2]旱地,这两种不同耕地的分界线通过秦岭—淮河一线,与我国东部[3]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2)D是土地利用类型中的[4]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5]东南地区;C是土地利用类型中的[6]草地,适合发展[7]畜牧业。
[点拨重点难点]
1.土地利用类型与年等降水量线的关系
(1)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是我国草地与耕地的分界线,该线西部以草地为主,东部以耕地为主。
(2)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是我国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该线以南以水田为主,以北以旱地为主。
2.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问题及治理措施
问题 主要原因 治理措施
乱占耕地 城市用地扩张,占用大量耕地 禁止乱占耕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
草场退化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严重,土地荒漠化 合理放牧,建设人工草场
水土流失 乱砍滥伐,破坏地表植被,加剧水土流失 严禁乱砍滥伐,植树造林
土地污染 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及污染物排放不当造成土地污染 严禁乱排污水、填埋垃圾;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
3.人口与耕地的矛盾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随堂试题检测]
知识点一 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土地资源+国家安全主题](2024年广东梅州模拟)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各种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比重发生了一些变化。图甲、图乙分别为2013年、2019年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比重图。据此完成第1~3题。
甲  乙
1.相较于2013年,2019年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比重的变化是 ( B )
A.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减少  B.林地占比增加
C.草地占比增加  D.水域占比减少
2.相较于2013年,2019年我国耕地的占比虽略有增加,但总体较低,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
A.我国山地多,平原少  B.人们对耕地需求量低
C.耕地产出效益低  D.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
3.耕地占比增加有利于 ( B )
A.提高农作物品质  B.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C.增加粮食进口量  D.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知识点二 区域差异明显
  [粮食安全](2024年云南中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于2024年6月1日施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如表为2023年黑龙江、河南、浙江、云南四省相关数据统计表,其中粮食自给率是指粮食生产量占粮食消费量的比率。据此完成第4~5题。
省级行政区 平均海拔/米 人口/千万 省级行政区面积/万千米2 耕地面积/万亩 粮食自给率/%
甲 246 9.87 16.68 12 035 164.6
乙 303 6.63 10.35 2 818 24
丙 1 892 4.69 39.40 8 268 102.2
丁 313 3.10 43.97 20 807 617.6
注:1亩约为666.67平方米。
4.表中甲、乙、丙、丁四省分别是 ( B )
A.浙江、河南、黑龙江、云南 B.河南、浙江、云南、黑龙江
C.黑龙江、云南、河南、浙江 D.云南、黑龙江、浙江、河南
5.与丁省相比,乙省粮食自给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 D )
A.生产经验欠缺  B.热量条件不足 C.机械化水平低  D.人均耕地较少
知识点三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2025年广东深圳期末)耕地红线是指经常进行耕种的土地面积最低值,到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为18.65亿亩(1亩约为666.67平方米),这也就是我们常听说的“18亿亩红线”。右图是全国各省级行政区耕地红线面积示意图(单位:万亩)。据此完成第6~7题。
6.下列关于各省级行政区耕地红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
A.耕地红线最低的是西藏自治区
B.耕地红线最高的是黑龙江
C.直辖市中上海的耕地红线最低
D.山东的耕地红线高于河南
7.为了严守我国耕地红线,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 )
A.适当开荒,增加耕地面积 B.抛荒不种,提高耕地质量
C.退林还耕,增加耕地类型 D.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基础练】
  [区域认知](2024年江西抚州期末)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和生产、生活空间。据此完成第1~3题。
1.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 B )
A.西南地区 B.东部季风区 C.青藏高寒区 D.西北地区
2.下列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D )
A.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B.土地类型丰富齐全,难利用土地多
C.地区分布不均匀,山地多,平地较少 D.耕地比重大,耕地后备资源较充足
3.土地是立国之本,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是 ( A )
A.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B.珍惜土地资源,严禁乱占耕地
C.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林地
D.保障土地供应,确保粮食安全
  (2025年新疆中考)为确保粮食安全,国家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同时进一步强调“必须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据此完成第4~5题。
4.“藏粮于地”的“地”是指 ( A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沙漠
5.对“藏粮于技”的正确理解是 ( C )
A.增加耕地面积,保证粮食生产 B.加大化肥的使用,增加粮食单产
C.提高育种水平,确保种子安全 D.加大劳动力投入,提高生产效率
  (2025年贵州六盘水期末)2025年第35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下图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据此完成第6~8题。
6.该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是 ( B )
A.林地面积逐渐扩大
B.耕地面积逐渐减小
C.城镇面积缩小
D.交通用地减少
7.导致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C )
A.水土流失严重 B.风沙危害加剧 C.城镇面积扩大 D.大气污染严重
8.下列措施符合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的是 ( D )
A.加大力度退林还耕 B.全部开发成为耕地
C.禁止一切交通用地 D.适当控制建设用地
【培优练】
  [新视角](2025年江苏连云港模拟)梯田,诞生于山河之间,是大地上最美的等高线,用无声的语言讲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奇迹。我国耕地资源有限,其中梯田占耕地面积的1/4以上。下图是我国主要梯田分布图及三大梯田景观图。据此完成第9~11题。
9.我国梯田占耕地面积的1/4以上,主要原因是我国 ( A )
A.山区面积广大  B.修梯田美化环境
C.以平原、高原为主 D.梯田耕作成本低
10.图中三大梯田中 ( B )
A.彭阳梯田位于云贵高原 B.婺源梯田种植水稻、油菜等
C.哈尼梯田位于青藏高原 D.婺源、哈尼梯田以旱地为主
11.修建梯田的环境效益主要有 ( A )
A.保持水土 B.防风固沙 C.增加收入 D.提供木材
12.[人地协调观](2024年山西晋城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主要空间,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资源。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但如果利用不当或者遭到破坏,生产能力就会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目前,我国土地利用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图甲示意乱砍滥伐现象,图乙示意草地退化现象,图丙示意水土流失现象,均属于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现象。
(1)我国存在哪些破坏土地资源的行为?
(2)我国耕地资源利用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3)我国林地资源利用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4)我国草地资源利用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答案】(1)乱砍滥伐、乱占耕地、过度放牧等。
(2)主要问题:乱占耕地现象严重,导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措施:①制定相关法律法规;②科学规划用地;③集约节约用地;④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3)主要问题: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植被减少。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合理伐树等。
(4)主要问题:存在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土地沙漠化等问题。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草、合理放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