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民权县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题
七年级历史(RJ)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隋朝是一个富强文明而又暴虐短命的王朝,38年的历史就像流星一样,瞬间璀璨又瞬间毁灭。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A.杨坚
B.孙权
C.刘邦
D.杨广
2.“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末?停末?禾苗待我灌醉。”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反映的是下列哪种生产工具使用时的情景(
)
A、水排
B、翻车
C、筒车
D、耧车
3.唐太宗被各少数名族称为“天可汗”,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A﹒唐朝国力强大
B.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唐太宗本人的素质很高
D.唐朝的经济繁荣
4.莫高窟是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观察下列该窟中的壁画和雕塑,我们可以发现莫高窟也是我国哪一宗教的艺术宝库
A.佛教
B.道教
C.儒家
D.伊斯兰教
5.诗仙太白系列酒独具“窖香浓郁、醇和绵软、回味悠长”的独特风格。荣获了中国优质酒、全国酒类评比金奖、五届四川名酒、重庆名酒等220多项荣誉。那么,你知道该系列酒的命名是为了纪念哪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呢?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柳公权
6.一个英俊的少年骑着白马沿辽河东行,来到上游的木叶山,遇见一个乘青牛的美丽少女。两人互相爱慕,结为夫妻。传说他们就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契丹族的祖先。公元10世纪初,统一了契丹各部的首领是(
)
A.成吉思汗
B.耶律阿保机
C.元昊
D.完颜阿骨打
7.你知道“苏湖熟,天下足”这句话表明了两宋时哪个地区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A.长江流域
B.太湖流域
C.黄河流域
D.珠江流域
8.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世祖忽必烈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军机处
9.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古代中国为西方国家开辟新航路提供重要条件的发明是(
)
A.指南针
B.火药
C.造纸术
D.活字印刷术
10.《资治通鉴》的取材重在历治兴衰,意在使君主借鉴其中的经验教训。这部书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价值。它是一部(
)
A.纪传体通史
B.编年体通史
C.编年体断代史
D.纪传体断代史
11.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内有一幅巨大的电子屏幕,显示的是北宋画家的《清明上河图》。利用高新技术使画中的景物动起来,再现北宋首都汴京的繁华景象。其作品原作者是(
)
A.赵孟頫
B.吴道子
C.阎立本
D.张择端
12.明朝时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和清朝时设立军机处,其主要目的都是(
)
A.加强中外交往
B.促进经济重心南移
C.加强君主集权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13.“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
A.秦朝的焚书坑儒
B.西汉的独尊儒术
C.明朝的八股取士
D.明朝的锦衣卫
14.右图中的历史人物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其远洋航行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他的航海活动(
)
A.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B.促进了我国与欧美国家的经济交流
C.对非洲国家的财宝进行了大肆掠夺
D.与所到的亚非各国发生了激烈冲突
15.军机处的设立表明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设立军机处的清朝皇帝是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16.郑成功跨海收复台湾,向入侵者严正指出“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余既来索,则地当还我……。”这里的“贵国”实际上指的是
A.葡萄牙殖民者
B.英国殖民者
C.荷兰殖民者
D.日本殖民者
17.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波及我国西藏,中央派出救援力量帮助西藏灾民。下列属于历朝历代中央政府对于西藏地区进行统治和管辖的史实是(
)
①设立安西都护府
②宣政院的设立
③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④设置伊犁将军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18.美国学者彭慕兰认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距离越来越大。造成该时期东西方历史背离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
B.西方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美洲新大陆的开发
19.此书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描述此书的关键词有:“明末出现”、“总结农业和手工业技术”、
“百科全书”等。该书为(
)
20.清朝时期,我国小说的创作进入一个高峰期,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其中有一部作品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盛衰过程为背景,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命运。这部优秀作品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非选择题(21题21分,22题18分,23题21分,共60分)
21.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1分)
材料一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材料二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 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材料四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1)材料一图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 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 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9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原因。(答出一点即可,3分)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时期出现了一个新民族,它的名称是什么 (3分)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元代最优秀的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6分)
22.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某班以唐朝、宋代和明朝历史为主线,开展了“泽被后人,光耀世界的中国文明”的探究活动,请你参加。(18分)
材料一
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谈及中国盛唐时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1)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的活跃是其“开放”、“兼收并蓄”的表现之一,试举两例加以证明。(6分)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例举宋朝“已呈巅峰状态”的科技成就,并说明其对世界文明进步所起的作用。(6分)
(3)依据图片可知,
郑和船队最远到达什么地方?6分)
23.文化是社会发展的缩影,因而深深烙下了时代的印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1分)
材料一
科举制推动了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它促使一些读书人平时注意加强对古诗、律诗、词赋、散文、小说的写作训练,认真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唐玄宗时,诗赋定为科举的必考项目。唐诗名家辈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近五万首,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观。科举考试还专设“书学”一科,以书取士,……更把书法艺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唐代书法成就以楷书最为突出,对后世影响极大。唐代书法家更是不计其数。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讲义》
材料二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辛弃疾于1205年所作。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材料三
《四库全书》成书于乾隆年间。《四库全书》所收古籍许多经过篡改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如岳飞《满江红》名句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胡虏”、“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于是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
——《百家讲坛》历史频道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唐诗繁荣的原因。(3分)
结合所学,举两例说明材料一中的“唐代书法家更是不计其数”。(6分)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属于什么文学形式
(3分),请指出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历史背景。(3分)
(3材料三中,编撰《四库全书》时对古籍篡改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什么政策
(3分)
简要分析这一政策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3分)
河南省民权县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题
七年级历史(RJ)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5
ACBAA
6——10
BBCAB
11——15
BCCA
C
16——20
CACCD
非选择题(21题21分,22题18分,23题21分,共60分)
21.(1)赵匡胤;女真;从民族政权并立到完成统一。(9分)
(2)南方战乱较少,中原人(北方人)大量南迁;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3分),)
(3)回族。(3分)
(4)关汉卿;《窦娥冤》。(6分)
22.(1)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等。(6分)
(2)
活字印刷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火药广泛运用于军事,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指南针用于航海,为世界航海发展起了重要作用。(6分)(答出两例即可)
(3)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6分)
23.(1)科举制的推动或唐玄宗将诗赋纳入考试项目;颜真卿、柳公权等。(9分)
(2)文学形式:宋词。历史背景:宋金对峙,南宋偏安于江南。(6分)
(3)政策:文字狱(思想文化专制)。(3分)影响破坏了文化,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的进步。(答出一点即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