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中国的农业同步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1 中国的农业同步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20 13:37:14

文档简介

第一节 中国的农业
第1课时 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中国农业的发展
归园田居·其三 陶阳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中描写了南山草木的繁茂、扛锄除草的快意、草木雨露的美丽、不违本心的惬意,表达了作者对于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的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的喜爱。 1.联系身边实际,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人地协调观) 2.了解我国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地理实践力)
一、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102~103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概念及地位: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1] 、[2] 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2.发展: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3] 地发展农业。
3.部门:包括[4] 、林业、[5] 和渔业四个部门。
二、中国农业的发展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103~106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发展较快:目前,中国的[6] 、[7] 、棉花、油菜籽、茶叶、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2.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1)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高的东部地区,建设了大量的[8] 农田;在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地区,培育了新的农业基地。
(2)新型农业蓬勃发展:如设施农业、[9] 农业、特色农业、10 农业等。
3.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1)农田灌溉和农业11 逐步普及。
(2)农业高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于农产品12 ,开发高产、优质、抗逆的新品种。
[点拨重点难点]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要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综合考虑
(1)动植物的生长都有自身的规律,受到一定自然条件的制约,只有在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才能生长最好,收益最大。自然环境对农业分布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发展方式 含义
“宜林则林” 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方适宜发展林业
“宜粮则粮”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的地方适宜发展种植业
“宜牧则牧” 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的地方适宜发展畜牧业
“宜渔则渔” 河湖较多地区和沿海地区适宜发展渔业
(2)农业生产不能仅考虑短期收益,更要考虑当地生态环境状况,做到可持续发展。
(3)在发展农业时要考虑所在地区居民的生活习惯、市场需求量的大小、对外交通运输条件等。
[随堂试题检测]
知识点一 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2024年山东烟台期末)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下图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产值变化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40多年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主要变化体现在 ( )
A.农业部门更加齐全
B.种植业和林业产值比重均减小
C.农业部门结构单一
D.除种植业外,其他部门产值比重增加
2.我国农业部门多样,主要是因为 ( )
A.季风气候为主 B.水资源总量较多
C.地势西高东低 D.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知识点二 中国农业的发展 
  [新素材](2025年广东清远模拟)全球首座超高层无人化垂直植物工厂(如图)在四川成都投入使用,该植物工厂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自主研发,研究团队创立了植物光配方与光效提升理论方法,攻克了传统植物工厂“光效低、能耗高”的世界性难题,使蔬菜的生育期由原来的120天缩短到50~60天,育种效率大幅度提升。据此完成第3~5题。
3.超高层无人化垂直植物工厂能实现蔬菜的快速生长,主要是因为调控了蔬菜生长过程中的 ( )
A.土壤、地形  B.光照、温度 C.水源、温度  D.湿度、地形
4.超高层无人化垂直植物工厂最适合大规模运用在 ( )
A.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  B.高温高湿的雨林地区
C.严寒干燥的极地地区  D.环境优美的乡村地区
5.超高层无人化垂直植物工厂的投入使用对成都的有利影响有 ( )
①缓解就业压力 ②保障蔬菜供应 ③提高土地利用率 ④发展农业科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基础练】
  (2025年江苏连云港中考)种桑养蚕活动称为桑蚕业。改革开放后,国家引导桑蚕业由浙江、江苏等传统产区向西部的广西、云南、四川、重庆等地转移,即“东桑西移”。目前广西蚕茧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50%,成为我国第一大桑蚕产区。据此完成第1~2题。
1.影响我国“东桑西移”的主要因素是 ( )
A.政策 B.市场 C.交通 D.水源
2.与传统桑蚕产区相比,广西产区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
A.产业基础雄厚 B.科技发达 C.气候优越 D.劳动力丰富
  [农业科技](2024年广东梅州开学考试)食用藜麦主要种植在海拔3 000米以上、降雨量300毫米左右的地区。近年来,我国东部平原地区采用“研究院+合作社+基地+农户”种植模式成功培育藜麦,甚至超过高海拔地区亩产量。据此完成第3~5题。
3.某项目组把食用藜麦种植作为乡村振兴项目在某高海拔地区推广,最适合推广的地区是 ( )
A.青藏高原 B.东南丘陵 C.塔里木盆地 D.东北平原
4.我国东部平原藜麦种植单位面积产量超过高海拔地区的原因是 ( )
A.热量充足 B.劳动力丰富
C.粮食需求量大 D.农业技术先进
5.为促进我国东部地区藜麦种植产业进一步发展,下列做法最合理的是 ( )
A.加大投入,扩大漫灌面积 B.大量施肥,提高土壤肥力
C.加强科研,选育高产良种 D.优胜劣汰,完全替代水稻
【培优练】
  [新视野]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源头,是端牢“中国饭碗”的关键。海南省重视南繁基地的建设,不断完善进驻科研机构的配套服务,着力打造农作物“种子芯片”——“南繁硅谷”。图甲是海南岛南繁基地位置图,图乙是海南岛南部地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完成第6~8题。


6.南繁基地位于我国 ( )
A.内陆地区 B.东南沿海 C.西南沿海 D.东北沿海
7.南繁基地成为农作物育种“加速器”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处亚热带,夏季高温多雨 B.地处热带,光热更为充足
C.地处暖温带,全年光热充足 D.地处热带,全年高温多雨
8.海南省南繁基地打造农业“种子芯片”——“南繁硅谷”的意义有 ( )
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②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③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④促进人口快速增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2024年广东深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融水苗寨,一“糯”千金】
融水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柳州北部,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地区,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滇黔桂石漠化(石质沙漠化)片区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境内群山环抱,依山傍水,是一个典型的“原生态”山区县城。该县“紫黑香糯”稻米种植历史悠久,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种植的“紫黑香糯”颗粒均匀,颜色紫黑,食味香甜,甜而不腻。
【油茶飘香,富民有方】
油茶是民间休闲小吃之一,融水苗族自治县积极行动,种植油茶3.6万亩(1亩约为666.67平方米),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为做大油茶产业,该县还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通过产业奖补进一步激励油茶产业的发展,同时在技术的支持下,该县提升油茶管理水平,发展精深加工,延长油茶产业链条。图甲为融水苗族自治县位置图,图乙为融水苗族自治县气候资料图。
甲    乙
(1)简述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与地势特征。
(2)结合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自然环境,分析该县适宜种植“紫黑香糯”的原因。
(3)试分析融水县做大油茶产业的有效措施。
(4)有人建议融水苗族自治县应该进一步扩大油茶产业规模,你是否同意?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第2课时 主要农作物分布  畜牧业分布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位于今浙江省湖州市境内,西塞山地处江南,周边河流湖沼纵横,有西苕溪经湖州汇入太湖,当地渔业资源丰富。 1.能说出我国农作物的主要种类及其分布。(区域认知) 2.知道我国畜牧业的种类,能运用地图说出主要牧区的名称及其优良牲畜品种。(综合思维) 3.能理解并说明我国经济作物南北差异及我国主要牧区分布的原因。(综合思维)
一、主要农作物分布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106~108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粮食作物的分布
(1)种类: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以谷类([1] 、小麦、玉米)、豆类、薯类为主。
(2)分布:南方属水稻集中产区,北方属[2] 集中产区,玉米、豆类、薯类的种植则相对分散。
(3)重要的粮食产区:东北平原、[3] 、长江中下游平原、[4] 等。
(4)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位于东北地区的有[5] 平原、[6] 平原,位于长江流域的有[7] 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8] 平原、太湖平原、[9] 地区,还有位于珠江流域的10 。
2.主要经济作物分布
(1)纤维作物:11 中下游地区、12 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产棉区,13 是我国长绒棉的主要产区。 麻类种植品种较多,有亚麻、黄红麻、苎麻等,亚麻以东北为多。
(2)油料作物:14 是油菜主产区。15 种植以山东、河南相对集中。
(3)糖料作物: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的是16 ,以广西为最大产区;分布在新疆、17 、内蒙古等地的是18 。
(4)饮料作用:茶叶种植历史悠久,19 线以南的丘陵、山地为主要产茶区,福建、云南、浙江、四川、湖北等省是主要产茶区。
二、畜牧业分布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109~110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类型及特征
类型 分界线 分布区 主要方式 有利条件或特点
牧区畜 牧业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西部、北部 放牧 草原辽阔、牧场宽广,牧场水草肥美
农耕区 畜牧业 东部、南部 农耕区 20 ①农耕区饲料资源丰富,饲养的牲畜是城乡居民肉、奶、蛋、禽的主要来源; ②21 、湖南、河南是我国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 ③畜禽养殖主式由农户分散饲养向专业化集中饲养转变
2.四大牧区与典型畜种
(1)内蒙古、22 、西藏、青海是中国的四大牧区所在地。
(2)三河马、三河牛是23 牧区的优良畜种;伊犁马是新疆牧区的特色畜种;娘亚牦牛和24 是西藏牧区的特色畜种;高原牦牛是青海牧区的特色畜种。
[构建空间地图]
图1 中国主要牧区及优良畜禽品种分布图 图2 中国小麦、水稻分布图
  读图1、图2,在横线上填出相应地理要素名称或现象。
(1)将我国四大牧区的数字序号标注在图1中的相应位置。
①内蒙古牧区;②新疆牧区;③青海牧区;④西藏牧区。
(2)读图2,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辨别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产区,在图例中相应位置填写“水稻”“春小麦”“冬小麦”。
(3)探究我国东西部地区农业类型分布地区,填写下表。
项目 农业类型 分布地区
西部 畜牧业 [4]
东部 种植业 [5]
林业 [6]
渔业 [7]
(4)探究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农作物和作物熟制,填写下表。
项目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东北地区 华北地区
耕地类型 [8] [9]
主要农作物 10 11 12
作物熟制 13 14 15
[点拨重点难点]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1)东部、西部的差异——东耕西牧。
地区 主要农业部门 主要分布区 主要原因
东部 种植业 东部季风区(主要为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海陆位置导致的水分条件差异 
林业 东北林区(天然林)、西南林区(天然林)、东南林区(人工林、次生林)
渔业 沿海地区(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业)、南方地区(淡水渔业最发达)
分界线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西部 畜牧业 我国的四大牧区(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种植业 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2)南方、北方的差异——南稻北麦。
地区 代表地区 耕地类型 农作物熟制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原因
北方 东北平原 以旱地为主 一年一熟 春小麦、玉米等 纬度位置引起的热量差异
华北平原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冬小麦、玉米等
分界线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线)
南方 长江中下游平原 以水田为主 一年两熟 水稻等
海南岛 一年三熟
[随堂试题检测]
知识点一 主要农作物分布
  (2024年辽宁朝阳期末)读我国糖料作物和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图,完成第1~3题。
1.下列关于我国糖料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甘蔗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
B.甜菜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
C.南方甘蔗,北方甜菜
D.南方甜菜,北方甘蔗
2.图中表示的农业生产类型主要是 ( )
A.畜牧业 B.种植业
C.林业 D.渔业
3.我国生产优质菜籽油的原料主要产自 ( )
A.东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华北平原 D.南部沿海地区
知识点二 畜牧业分布
  [联系生活实际情境](2025年云南昭通期末)当前,我国牧区正在大力发展智慧牧业、数字牧业,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牧民给母羊穿上新材料“羊衣”,既能防雪防风,又不会对羊毛造成污染;给小羊戴上小耳标,扫描便知小羊的出生、防疫情况等信息。这些技术在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已得到普及。下图为我国四大牧区分布图。据此完成第4~6题。
4.我国畜牧业与种植业的分界线大致经过 ( )
A.800毫米年等降水量
B.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C.400毫米年等降水量
D.秦岭—淮河线
5.以三河马、三河牛为主要牲畜的牧区是 ( )
A.新疆牧区
B.内蒙古牧区
C.青海牧区
D.西藏牧区
6.智慧牧业、数字牧业有利于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 ( )
①增加养殖成本 ②降低冰雪、低温等天气对畜牧业的损害 ③实现对牲畜疾病预防的精准监管 ④提高养殖质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基础练】
  [区域认知](2024年江苏淮安期末)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农业的地区差异显著。右图为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分布图。据此完成第1~4题。
1.图中①地是 ( )
A.新疆牧区   B.内蒙古牧区
C.青海牧区 D.西藏牧区
2.我国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
A.湿润、半湿润地区 B.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C.半干旱、干旱地区 D.湿润、干旱地区
3.我国淡水渔业主要分布在 (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西南地区
4.影响我国农业东西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经济发展水平
  (2025年云南昆明模拟)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指借助科技创新来发展农业,包括现在的生物育种技术、无人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等。“海水稻”作为生长在盐碱地的特殊水稻,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据此完成第5~7题。
5.下列农业模式不属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是 ( )
A.新疆无人机助力棉田管理 B.中国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
C.宁夏“光伏+农户”模式 D.长江中下游退耕还湖
6.下列区域中,适合推广“海水稻”的是 ( )
A.华北平原 B.云贵高原 C.四川盆地 D.横断山区
7.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说明发展农业要走    的道路。 ( )
A.政策扶持 B.交通先行 C.科技强农 D.市场导向
【培优练】
[粮食安全](2025年湖北模拟)“仓廪实,天下安”“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为确保粮食安全,“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充分发挥各地区优势条件,我国划定了农产品主产区。右图为中国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图。据此完成第8~10题。
8.“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的耕作景象多发生在 ( )
A.甘肃新疆农产品主产区 B.长江流域农产品主产区
C.黄淮海平原农产品主产区 D.东北平原农产品主产区
9.在甘肃新疆农产品主产区,新疆长绒棉享誉全国,品质优,常年供不应求,得益于 ( )
A.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日照充足 B.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较大
C.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多地下水 D.河流水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
10.华南农产品主产区和黄淮海平原农产品主产区粮食作物种类差异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耕作习惯  B.纬度位置  C.地形类型  D.海陆位置
11.(2024年广东云浮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油菜花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油菜是我国的一种主要油料作物,其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热量。我国油菜种植面积广阔,油菜花海是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
材料二 图甲为我国油菜开花时间等值线图,图乙为华北平原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甲  乙
(1)在我国东部地区,追逐油菜开花的方向大致为自 向 ,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2)北京的油菜开花时间比乌鲁木齐 (填“早”或“晚”);分界线以西地区的油菜开花时间整体比同纬度的分界线以东地区要 (填“早”或“晚”),原因是 。
(3)分析华北平原油菜开花期间易遭遇春旱的自然原因。
(4)我国西部地区油菜籽粒粒饱满,单产较高,试分析原因。第一节 中国的农业
第1课时 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中国农业的发展
归园田居·其三 陶阳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中描写了南山草木的繁茂、扛锄除草的快意、草木雨露的美丽、不违本心的惬意,表达了作者对于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的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的喜爱。 1.联系身边实际,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人地协调观) 2.了解我国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地理实践力)
一、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102~103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概念及地位: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1]土地、[2]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2.发展: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3]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3.部门:包括[4]种植业、林业、[5]畜牧业和渔业四个部门。
二、中国农业的发展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103~106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发展较快:目前,中国的[6]谷物、[7]肉类、棉花、油菜籽、茶叶、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2.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1)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高的东部地区,建设了大量的[8]高产稳产农田;在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地区,培育了新的农业基地。
(2)新型农业蓬勃发展:如设施农业、[9]无土农业、特色农业、10观光农业等。
3.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1)农田灌溉和农业11机械化逐步普及。
(2)农业高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于农产品12育种,开发高产、优质、抗逆的新品种。
[点拨重点难点]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要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综合考虑
(1)动植物的生长都有自身的规律,受到一定自然条件的制约,只有在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才能生长最好,收益最大。自然环境对农业分布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发展方式 含义
“宜林则林” 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方适宜发展林业
“宜粮则粮”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的地方适宜发展种植业
“宜牧则牧” 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的地方适宜发展畜牧业
“宜渔则渔” 河湖较多地区和沿海地区适宜发展渔业
(2)农业生产不能仅考虑短期收益,更要考虑当地生态环境状况,做到可持续发展。
(3)在发展农业时要考虑所在地区居民的生活习惯、市场需求量的大小、对外交通运输条件等。
[随堂试题检测]
知识点一 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2024年山东烟台期末)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下图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产值变化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40多年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主要变化体现在 ( D )
A.农业部门更加齐全
B.种植业和林业产值比重均减小
C.农业部门结构单一
D.除种植业外,其他部门产值比重增加
2.我国农业部门多样,主要是因为 ( D )
A.季风气候为主 B.水资源总量较多
C.地势西高东低 D.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知识点二 中国农业的发展 
  [新素材](2025年广东清远模拟)全球首座超高层无人化垂直植物工厂(如图)在四川成都投入使用,该植物工厂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自主研发,研究团队创立了植物光配方与光效提升理论方法,攻克了传统植物工厂“光效低、能耗高”的世界性难题,使蔬菜的生育期由原来的120天缩短到50~60天,育种效率大幅度提升。据此完成第3~5题。
3.超高层无人化垂直植物工厂能实现蔬菜的快速生长,主要是因为调控了蔬菜生长过程中的 ( B )
A.土壤、地形  B.光照、温度 C.水源、温度  D.湿度、地形
4.超高层无人化垂直植物工厂最适合大规模运用在 ( A )
A.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  B.高温高湿的雨林地区
C.严寒干燥的极地地区  D.环境优美的乡村地区
5.超高层无人化垂直植物工厂的投入使用对成都的有利影响有 ( D )
①缓解就业压力 ②保障蔬菜供应 ③提高土地利用率 ④发展农业科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基础练】
  (2025年江苏连云港中考)种桑养蚕活动称为桑蚕业。改革开放后,国家引导桑蚕业由浙江、江苏等传统产区向西部的广西、云南、四川、重庆等地转移,即“东桑西移”。目前广西蚕茧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50%,成为我国第一大桑蚕产区。据此完成第1~2题。
1.影响我国“东桑西移”的主要因素是 ( A )
A.政策 B.市场 C.交通 D.水源
2.与传统桑蚕产区相比,广西产区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C )
A.产业基础雄厚 B.科技发达 C.气候优越 D.劳动力丰富
  [农业科技](2024年广东梅州开学考试)食用藜麦主要种植在海拔3 000米以上、降雨量300毫米左右的地区。近年来,我国东部平原地区采用“研究院+合作社+基地+农户”种植模式成功培育藜麦,甚至超过高海拔地区亩产量。据此完成第3~5题。
3.某项目组把食用藜麦种植作为乡村振兴项目在某高海拔地区推广,最适合推广的地区是 ( A )
A.青藏高原 B.东南丘陵 C.塔里木盆地 D.东北平原
4.我国东部平原藜麦种植单位面积产量超过高海拔地区的原因是 ( D )
A.热量充足 B.劳动力丰富
C.粮食需求量大 D.农业技术先进
5.为促进我国东部地区藜麦种植产业进一步发展,下列做法最合理的是 ( C )
A.加大投入,扩大漫灌面积 B.大量施肥,提高土壤肥力
C.加强科研,选育高产良种 D.优胜劣汰,完全替代水稻
【培优练】
  [新视野]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源头,是端牢“中国饭碗”的关键。海南省重视南繁基地的建设,不断完善进驻科研机构的配套服务,着力打造农作物“种子芯片”——“南繁硅谷”。图甲是海南岛南繁基地位置图,图乙是海南岛南部地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完成第6~8题。


6.南繁基地位于我国 ( B )
A.内陆地区 B.东南沿海 C.西南沿海 D.东北沿海
7.南繁基地成为农作物育种“加速器”的主要原因是 ( B )
A.地处亚热带,夏季高温多雨 B.地处热带,光热更为充足
C.地处暖温带,全年光热充足 D.地处热带,全年高温多雨
8.海南省南繁基地打造农业“种子芯片”——“南繁硅谷”的意义有 ( A )
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②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③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④促进人口快速增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2024年广东深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融水苗寨,一“糯”千金】
融水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柳州北部,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地区,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滇黔桂石漠化(石质沙漠化)片区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境内群山环抱,依山傍水,是一个典型的“原生态”山区县城。该县“紫黑香糯”稻米种植历史悠久,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种植的“紫黑香糯”颗粒均匀,颜色紫黑,食味香甜,甜而不腻。
【油茶飘香,富民有方】
油茶是民间休闲小吃之一,融水苗族自治县积极行动,种植油茶3.6万亩(1亩约为666.67平方米),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为做大油茶产业,该县还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通过产业奖补进一步激励油茶产业的发展,同时在技术的支持下,该县提升油茶管理水平,发展精深加工,延长油茶产业链条。图甲为融水苗族自治县位置图,图乙为融水苗族自治县气候资料图。
甲    乙
(1)简述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与地势特征。
(2)结合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自然环境,分析该县适宜种植“紫黑香糯”的原因。
(3)试分析融水县做大油茶产业的有效措施。
(4)有人建议融水苗族自治县应该进一步扩大油茶产业规模,你是否同意?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答案】(1)地形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①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②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易修建梯田。
(3)①规模化种植油茶;②政府通过产业奖补鼓励种植油茶;③提升油茶管理水平,提高油茶品质;④发展油茶精深加工,延长油茶产业链条。
(4)同意。理由:①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自然环境;②增加当地居民收入;③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④促进经济发展。
或不同意。理由:①扩大油茶产业规模可能占用有限的耕地;②减少粮食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③影响生物多样性。
第2课时 主要农作物分布  畜牧业分布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位于今浙江省湖州市境内,西塞山地处江南,周边河流湖沼纵横,有西苕溪经湖州汇入太湖,当地渔业资源丰富。 1.能说出我国农作物的主要种类及其分布。(区域认知) 2.知道我国畜牧业的种类,能运用地图说出主要牧区的名称及其优良牲畜品种。(综合思维) 3.能理解并说明我国经济作物南北差异及我国主要牧区分布的原因。(综合思维)
一、主要农作物分布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106~108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粮食作物的分布
(1)种类: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以谷类([1]水稻、小麦、玉米)、豆类、薯类为主。
(2)分布:南方属水稻集中产区,北方属[2]小麦集中产区,玉米、豆类、薯类的种植则相对分散。
(3)重要的粮食产区:东北平原、[3]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4]四川盆地等。
(4)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位于东北地区的有[5]三江平原、[6]松嫩平原,位于长江流域的有[7]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8]江汉平原、太湖平原、[9]江淮地区,还有位于珠江流域的10珠江三角洲。
2.主要经济作物分布
(1)纤维作物:11黄河中下游地区、12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产棉区,13新疆是我国长绒棉的主要产区。 麻类种植品种较多,有亚麻、黄红麻、苎麻等,亚麻以东北为多。
(2)油料作物:14长江流域是油菜主产区。15花生种植以山东、河南相对集中。
(3)糖料作物: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的是16甘蔗,以广西为最大产区;分布在新疆、17黑龙江、内蒙古等地的是18甜菜。
(4)饮料作用:茶叶种植历史悠久,19秦岭—淮河线以南的丘陵、山地为主要产茶区,福建、云南、浙江、四川、湖北等省是主要产茶区。
二、畜牧业分布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109~110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类型及特征
类型 分界线 分布区 主要方式 有利条件或特点
牧区畜 牧业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西部、北部 放牧 草原辽阔、牧场宽广,牧场水草肥美
农耕区 畜牧业 东部、南部 农耕区 20畜禽饲养 ①农耕区饲料资源丰富,饲养的牲畜是城乡居民肉、奶、蛋、禽的主要来源; ②21四川、湖南、河南是我国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 ③畜禽养殖主式由农户分散饲养向专业化集中饲养转变
2.四大牧区与典型畜种
(1)内蒙古、22新疆、西藏、青海是中国的四大牧区所在地。
(2)三河马、三河牛是23内蒙古牧区的优良畜种;伊犁马是新疆牧区的特色畜种;娘亚牦牛和24阿旺绵羊是西藏牧区的特色畜种;高原牦牛是青海牧区的特色畜种。
[构建空间地图]
图1 中国主要牧区及优良畜禽品种分布图 图2 中国小麦、水稻分布图
  读图1、图2,在横线上填出相应地理要素名称或现象。
(1)将我国四大牧区的数字序号标注在图1中的相应位置。
①内蒙古牧区;②新疆牧区;③青海牧区;④西藏牧区。
【答案】填图略。
(2)读图2,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辨别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产区,在图例中相应位置填写“水稻”“春小麦”“冬小麦”。
【答案】[1]水稻 [2]春小麦 [3]冬小麦 
(3)探究我国东西部地区农业类型分布地区,填写下表。
项目 农业类型 分布地区
西部 畜牧业 [4]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东部 种植业 [5]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林业 [6]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东南部的人工林区和次生林区
渔业 [7]沿海地区是海洋渔业基地,南方地区是淡水渔业基地
(4)探究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农作物和作物熟制,填写下表。
项目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东北地区 华北地区
耕地类型 [8]旱地 [9]水田
主要农作物 10小麦、玉米、大豆、甜菜 11小麦、玉米、棉花、花生 12水稻、棉花、油菜
作物熟制 13一年一熟 14两年三熟至一年两熟 15一年两熟至三熟
[点拨重点难点]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1)东部、西部的差异——东耕西牧。
地区 主要农业部门 主要分布区 主要原因
东部 种植业 东部季风区(主要为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海陆位置导致的水分条件差异 
林业 东北林区(天然林)、西南林区(天然林)、东南林区(人工林、次生林)
渔业 沿海地区(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业)、南方地区(淡水渔业最发达)
分界线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西部 畜牧业 我国的四大牧区(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种植业 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2)南方、北方的差异——南稻北麦。
地区 代表地区 耕地类型 农作物熟制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原因
北方 东北平原 以旱地为主 一年一熟 春小麦、玉米等 纬度位置引起的热量差异
华北平原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冬小麦、玉米等
分界线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线)
南方 长江中下游平原 以水田为主 一年两熟 水稻等
海南岛 一年三熟
[随堂试题检测]
知识点一 主要农作物分布
  (2024年辽宁朝阳期末)读我国糖料作物和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图,完成第1~3题。
1.下列关于我国糖料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甘蔗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
B.甜菜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
C.南方甘蔗,北方甜菜
D.南方甜菜,北方甘蔗
2.图中表示的农业生产类型主要是 ( B )
A.畜牧业 B.种植业
C.林业 D.渔业
3.我国生产优质菜籽油的原料主要产自 ( B )
A.东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华北平原 D.南部沿海地区
知识点二 畜牧业分布
  [联系生活实际情境](2025年云南昭通期末)当前,我国牧区正在大力发展智慧牧业、数字牧业,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牧民给母羊穿上新材料“羊衣”,既能防雪防风,又不会对羊毛造成污染;给小羊戴上小耳标,扫描便知小羊的出生、防疫情况等信息。这些技术在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已得到普及。下图为我国四大牧区分布图。据此完成第4~6题。
4.我国畜牧业与种植业的分界线大致经过 ( C )
A.800毫米年等降水量
B.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C.400毫米年等降水量
D.秦岭—淮河线
5.以三河马、三河牛为主要牲畜的牧区是 ( B )
A.新疆牧区
B.内蒙古牧区
C.青海牧区
D.西藏牧区
6.智慧牧业、数字牧业有利于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 ( D )
①增加养殖成本 ②降低冰雪、低温等天气对畜牧业的损害 ③实现对牲畜疾病预防的精准监管 ④提高养殖质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基础练】
  [区域认知](2024年江苏淮安期末)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农业的地区差异显著。右图为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分布图。据此完成第1~4题。
1.图中①地是 ( B )
A.新疆牧区   B.内蒙古牧区
C.青海牧区 D.西藏牧区
2.我国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A )
A.湿润、半湿润地区 B.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C.半干旱、干旱地区 D.湿润、干旱地区
3.我国淡水渔业主要分布在 ( C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西南地区
4.影响我国农业东西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B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经济发展水平
  (2025年云南昆明模拟)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指借助科技创新来发展农业,包括现在的生物育种技术、无人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等。“海水稻”作为生长在盐碱地的特殊水稻,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据此完成第5~7题。
5.下列农业模式不属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是 ( D )
A.新疆无人机助力棉田管理 B.中国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
C.宁夏“光伏+农户”模式 D.长江中下游退耕还湖
6.下列区域中,适合推广“海水稻”的是 ( A )
A.华北平原 B.云贵高原 C.四川盆地 D.横断山区
7.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说明发展农业要走    的道路。 ( C )
A.政策扶持 B.交通先行 C.科技强农 D.市场导向
【培优练】
  [粮食安全](2025年湖北模拟)“仓廪实,天下安”“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为确保粮食安全,“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充分发挥各地区优势条件,我国划定了农产品主产区。右图为中国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图。据此完成第8~10题。
8.“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的耕作景象多发生在 ( B )
A.甘肃新疆农产品主产区 B.长江流域农产品主产区
C.黄淮海平原农产品主产区 D.东北平原农产品主产区
9.在甘肃新疆农产品主产区,新疆长绒棉享誉全国,品质优,常年供不应求,得益于 ( A )
A.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日照充足 B.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较大
C.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多地下水 D.河流水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
10.华南农产品主产区和黄淮海平原农产品主产区粮食作物种类差异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B )
A.耕作习惯  B.纬度位置  C.地形类型  D.海陆位置
11.(2024年广东云浮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油菜花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油菜是我国的一种主要油料作物,其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热量。我国油菜种植面积广阔,油菜花海是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
材料二 图甲为我国油菜开花时间等值线图,图乙为华北平原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甲  乙
(1)在我国东部地区,追逐油菜开花的方向大致为自南向北,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
(2)北京的油菜开花时间比乌鲁木齐早(填“早”或“晚”);分界线以西地区的油菜开花时间整体比同纬度的分界线以东地区要晚(填“早”或“晚”),原因是西部地区升温速度比东部地区慢。
(3)分析华北平原油菜开花期间易遭遇春旱的自然原因。
(4)我国西部地区油菜籽粒粒饱满,单产较高,试分析原因。
【答案】(3)①春季降水少,气温升高快,蒸发量大;②油菜生长快,需水量大,易发生春旱。
(4)①西部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长,有利于养分的积累;②西部降水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