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中国的工业同步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2 中国的工业同步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20 13:37:00

文档简介

第二节 中国的工业
第1课时 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工业制造大国
互相被发现(节选) 艾青 亮晶晶的金刚石,没有物质比它更坚硬。 姑娘把它贡献给国家,用来叩开工业的大门。 诗句描写了工业发展初期,矿产资源对工业发展的作用。 1.联系身边实际,运用相关图文资料,了解工业生产活动及其在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区域认知) 2.运用相关图文资料,感受我国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区域认知)
一、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111~112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概念:工业是采掘[1] 资源和对工农业生产的[2] 进行加工或再加工的社会生产部门。
2.地位:国民经济的[3] 产业。不仅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还为消费者提供日用工业品。
3.发展条件:[4] 条件、[5] 状况、[6] 因素、现有基础等。
二、工业制造大国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112~113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工业发展迅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7] 、有色金属、电力、[8] 、石油加工、建材、[9] 等工业部门由小到大。
2.工业体系规模庞大、门类齐全:新兴的工业部门如10 、汽车、11 等从无到有。
3.制造业是国家工业体系的重要基础
(1)12 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2)当前,我国正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13 企业发展。
(3)我国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不断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14 化、15 化方向发展。
4.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取得了辉煌成就。目前我国有2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大部分工业产品产量名列世界前茅,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16 大国。
[点拨重点难点]
[随堂试题检测]
知识点一 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江西省矿产资源丰富,其西部地区曾经是浙江、上海等地的能源主要来源地,近年来该地区煤炭开采量下降,工业发展面临挑战和机遇。下图示意江西省主要矿产分布。据此完成第1~2题。
1.江西省西部地区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可发展 ( )
A.钢铁工业  
B.纺织工业
C.制糖工业  
D.石油化学工业
2.促进江西省西部地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是 ( )
A.增加矿产品输出
B.发展新兴产业
C.加大矿产开采量
D.发展单一商品经济
知识点二 工业制造大国
  (2025年福建泉州期末)图甲为2017—2021年中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及增速图,图乙为漫画《中国智造》。据此完成第3~5题。
甲    乙
3.据图甲可知,2017—2021年我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 ( )
A.基本持平 B.有增有减 C.持续上升 D.持续下降
4.我国制造业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主要依靠 ( )
A.人才和科技 B.资源和政策 C.交通和市场 D.市场和劳动力
5.下列警示语与漫画最贴切的是 ( )
A.产业升级,依靠于资源开采 B.科技创新,必须依赖国外
C.工业发展,继续走传统之路 D.大国重器,坚持科技创新
【基础练】
  [新视角](2025年福建泉州模拟)浙江省诸暨市大唐街道从生产普通袜子的家庭作坊,发展成全球最大的袜子生产基地。如今,该街道通过创新实现从“袜业”向“袜艺”转变,一双袜子可以卖上千元,甚至作为艺术品收藏。据此完成第1~3题。
1.大唐街道的普通袜子生产属于 ( )
A.重工业 B.轻工业 C.服务业 D.高新技术产业
2.大唐街道从生产普通袜子的家庭作坊,发展成全球最大的袜子生产基地,说明其注重 ( )
A.开拓市场 B.增加劳动力 C.完善交通 D.保持传统
3.大唐街道实现从“袜业”到“袜艺”转变的最主要目的是 ( )
A.提升产品附加值 B.提高袜子的产量 C.降低生产的成本 D.增加袜子的款式
  [地理实践力](2025年山东泰安期末)玲玲同学走进学校附近的服装加工厂,通过调查实践,了解了棉花从种植到运输再到加工的过程。以下是她对“棉花的一生”的实践记录:种植棉花—采摘棉花—运到附近的纺织厂—纺纱织布、加工布匹—生产服装。据此完成第4~5题。
4.下列人类活动属于工业范畴的是 ( )
①采摘棉花 ②纺纱织布 ③加工布匹 ④生产服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种植棉花、采摘棉花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工业产品有 ( )
①农家肥 ②化肥 ③农药 ④农业机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培优练】
  (2024年山西模拟)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销量屡创新高,出口规模逐步扩大,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保持高速增长,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右图示意2014—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量变化。据此完成第6~8题。
6.2020年以来,我国汽车出口量 ( )
A.缓慢增长  B.波动增长 C.快速增长  D.保持平稳
7.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
A.人口增长  B.科技创新  C.资金优势  D.市场需求
8.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所体现的发展理念是 ( )
A.动力强劲  B.低碳环保  C.经济实惠  D.个性鲜明
9.(2024年河北石家庄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羽绒来自鸭、鹅等喜水家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羽绒及其制品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贵港市的港南区、湛江市的吴川市和杭州市的萧山区为三大“中国羽绒之乡”,其中萧山区除生产羽绒外,还收集全国各地的羽绒,并销往周边众多的羽绒加工企业,是全国重要的羽绒集散地。图甲示意港南区、吴川市、萧山区位置,图乙示意连接萧山区的高速公路分布。
甲    乙
(1)说出三个“中国羽绒之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
(2)简要分析我国羽绒主产区多分布在南方地区的自然原因。
(3)说明萧山区能够成为全国重要的羽绒集散地的有利条件。
(4)我国某羽绒服生产企业计划开拓国际高端市场,请为该企业建言献策。
第2课时  中国工业的分布  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石炭歌(节选) 苏轼 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万车炭。 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 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 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 这是一首咏煤诗,记载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徐州发现煤矿并用于冶铁的历史事件,“投泥泼水”描述煤炭遇水反而燃烧更旺的特性。 1.借助图文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掌握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区域认知) 2.结合实例,认识我国与工业相关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3.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知道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成果,认识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性。(综合思维)
一、中国工业的分布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114~117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工业基础薄弱,地区分布[1] ,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的辽宁、山东、上海、广东等地。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对沿海地区的工业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同时全面推进[2] 部的工业建设。
(3)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3] 经济,逐渐形成了[4] 、[5] 、[6] 、[7] 等现代化工业区。
2.分布格局
(1)目前,工业分布呈现出[8] 地区工业区和工业中心密集,[9] 地区工业中心较多,10 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的基本格局。
(2)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推进11 、东北全面振兴、12 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战略,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
3.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资源、环境。
(2)社会经济因素:13 、劳动力、14 、政策、科学技术。
(3)在工业发展早期,15 往往是影响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资源对工业分布的影响逐渐16 ,社会经济因素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4.传统工业部门及其分布
工业部门 主要分布
煤炭工业 17 、内蒙古、陕西等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
石油工业 18 、山东、河北、陕西、19 等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
钢铁工业 20 、河北、21 、湖北、陕西、内蒙古、四川等地
机械工业、纺织工业 布局较为广泛
二、蓬勃发展的高技术产业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117~119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新兴产业: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
2.三大国际科创中心:北京、上海、22 。
3.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3 、24 、大湾区、25 、陕西西安。
[构建空间地图]
  读图,在横线上填出相应的地理要素。
中国主要工业城市和主要工业基地分布图
(1)甲区域为[1] 工业区,该基地东临[2] 海,交通便利,科技文化发达。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位于[3] (城市)。
(2)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我国的重大国家战略,长三角地区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4] 工业基地,该区域将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引领我国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
(3)图中反映了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5] ,并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6] ,总体分布[7] 。
[点拨重点难点]
1.我国工业的分布
(1)分布格局:①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②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③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
(2)四大工业基地。
工业基地 地位和性质 主要工业中心 有利条件 限制因素
辽中南 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沈阳、鞍山、大连 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 污染严重、资源枯竭、技术落后
京津冀 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北京、天津、河北 资源丰富,海陆空交通便利,科技力量雄厚 水资源不足
长江 三角洲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上海、南京、杭州 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好,科技力量雄厚,水陆交通发达 能源和矿产资源短缺
珠江 三角洲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广州、珠海、深圳 邻近港澳、东南亚,多侨乡,便于引进外资以及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
2.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主要部门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
分布 特点 多依附于大中城市
聚集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
典型代表 中国“硅谷”——北京中关村,是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中国“光谷”——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光电产业基地所在地
发展条件 ①科技发达,研究型人才密集;②资金充足;③基础设施完善;④政策支持;⑤环境优美
作用 成为带动我国工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发展方向 ①沿海——科技园区型;②沿边——贸易导向型;③内陆——国防军工型
[随堂试题检测]
知识点一 中国工业的分布
  (2024年重庆渝北区期末)环渤海经济圈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部分沿岸地区组成的经济区域,是我国三大经济圈之一。读环渤海经济圈示意图,完成第1~3题。
1.图中出现的两大工业基地是 ( )
A.京津冀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B.京津冀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C.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D.辽中南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环渤海经济圈矿产资源丰富。从图中可知,本区比较缺乏的矿产资源是 ( )
A.石油 B.铁 C.煤矿 D.有色金属
3.下列关于环渤海经济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本经济圈主要由辽、冀、京、津、鲁五省份组成 B.本区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技教育优势
C.本区交通便利,形成了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D.沈阳、北京、天津、济南都是著名的轻工业中心
知识点二 蓬勃发展的高技术产业
  (2025年江苏苏州中考)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右图为我国部分省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占比示意图。据此完成第4~5题。
4.影响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交通运输 B.人口数量
C.原料能源 D.科技人才
5.我国发展人工智能的优势有 ( )
①智能产业历史悠久 ②数据资源丰富 ③市场潜力巨大 ④劳动力价格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基础练】
  (2025年安徽中考)在江淮沃野上,现代化的汽车工厂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勾勒出安徽“智”造的壮丽图景。近年来,安徽省依托前瞻性产业政策、尖端科技赋能与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优势,在汽率领域掀起创新浪潮。2022—2024年安徽省汽年总产量由全国第七位攀升至全国第二位,2024年安徽省汽车出口量登顶全国首位。据此完成第1~2题。
1.安徽省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够 ( )
A.增加居民就业机会 B.改变能源供给类型
C.缓解城乡道路拥堵 D.减少工业用地面积
2.安徽省汽车出口量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该省 ( )
①高速铁路飞速发展 ②运输成本大幅下降 ③全产业链支撑较强 ④科技力量较为雄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科技强国](2024年山东淄博期中)工业机器人行业出现应用场景拓宽、替代人工加速等趋势。图甲为中国工业机器人专利申请数量前10名省份统计图(截至2021年7月),图乙为中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图。据此完成第3~4题。
甲   乙
3.工业机器人专利申请数量排名前四的省份与其所在的工业基地对应正确的是 ( )
A.广东—④—京津冀工业基地 B.江苏—②—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C.北京—①—辽中南工业基地 D.浙江—③—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4.下列关于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
A.本地矿产资源都丰富 B.均是以重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均是高新技术产业占主导 D.均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新能源主题](2024年云南昆明期末)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新能源电动汽车进入产业化快速发展阶段,普及电动汽车的关键环节是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如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电动汽车充电站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5~7题。
5.影响电动汽车充电站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
A.地形地势 B.技术水平
C.消费水平 D.市场需求
6.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分布最多的工业基地是 ( )
A.①—京津冀工业基地
B.②—辽中南工业基地
C.③—沪宁杭工业基地
D.④—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7.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力,下列做法合理的有 ( )
①加大科研投入,提高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 ②促进教育发展,培养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 ③加大矿产开发,快速扩大新能源汽车工厂规模 ④增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布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培优练】
  [工业+高新技术主题](2025年原创题)2025年1月20日,中国某人工智能企业正式发布一款大数据推理模型,在全球掀起一场“惊叹风暴”。该企业专注于研究世界领先的通用人工智能底层模型与技术,发布的该款先进的大语言模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据此完成第8~9题。
8.影响该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 )
A.交通运输 B.科技人才 C.原料能源 D.人口数量
9.目前,在日常生活中该模型的应用场景有 ( )
①教育与学习场景 ②医疗与健康场景 ③金融与信息场景 ④航天与航空场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25年广东云浮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能源汽车采用电力、生物燃料等清洁能源替代石油作为动力来源,技术先进。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能源消耗减少约19.4%,有降低36.17%光化学烟雾的潜力。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我国能源危机,我国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2025年1—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45.2%和44%。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包括免除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建设配套充电基础设施等措施。
材料二 重庆作为我国西南汽车产业重镇,已初步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但过度依赖传统车企的转型,缺乏品牌,使重庆汽车产业面临“大而不强”的窘境。
材料三 如图为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分布图。
(1)概括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的分布特征。
(2)说出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优势。
(3)简述重庆市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有利条件。
(4)请为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第二节 中国的工业
第1课时 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工业制造大国
互相被发现(节选) 艾青 亮晶晶的金刚石,没有物质比它更坚硬。 姑娘把它贡献给国家,用来叩开工业的大门。 诗句描写了工业发展初期,矿产资源对工业发展的作用。 1.联系身边实际,运用相关图文资料,了解工业生产活动及其在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区域认知) 2.运用相关图文资料,感受我国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区域认知)
一、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111~112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概念:工业是采掘[1]自然物质资源和对工农业生产的[2]原材料进行加工或再加工的社会生产部门。
2.地位:国民经济的[3]主导产业。不仅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还为消费者提供日用工业品。
3.发展条件:[4]资源条件、[5]劳动力状况、[6]市场因素、现有基础等。
二、工业制造大国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112~113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工业发展迅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7]钢铁、有色金属、电力、[8]煤炭、石油加工、建材、[9]轻纺等工业部门由小到大。
2.工业体系规模庞大、门类齐全:新兴的工业部门如10航空航天、汽车、11电子通信等从无到有。
3.制造业是国家工业体系的重要基础
(1)12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2)当前,我国正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13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3)我国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不断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14智能化、15绿色化方向发展。
4.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取得了辉煌成就。目前我国有2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大部分工业产品产量名列世界前茅,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16工业制造大国。
[点拨重点难点]
[随堂试题检测]
知识点一 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江西省矿产资源丰富,其西部地区曾经是浙江、上海等地的能源主要来源地,近年来该地区煤炭开采量下降,工业发展面临挑战和机遇。下图示意江西省主要矿产分布。据此完成第1~2题。
1.江西省西部地区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可发展 ( A )
A.钢铁工业  
B.纺织工业
C.制糖工业  
D.石油化学工业
2.促进江西省西部地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是 ( B )
A.增加矿产品输出
B.发展新兴产业
C.加大矿产开采量
D.发展单一商品经济
知识点二 工业制造大国
  (2025年福建泉州期末)图甲为2017—2021年中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及增速图,图乙为漫画《中国智造》。据此完成第3~5题。
甲    乙
3.据图甲可知,2017—2021年我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 ( C )
A.基本持平 B.有增有减 C.持续上升 D.持续下降
4.我国制造业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主要依靠 ( A )
A.人才和科技 B.资源和政策 C.交通和市场 D.市场和劳动力
5.下列警示语与漫画最贴切的是 ( D )
A.产业升级,依靠于资源开采 B.科技创新,必须依赖国外
C.工业发展,继续走传统之路 D.大国重器,坚持科技创新
【基础练】
  [新视角](2025年福建泉州模拟)浙江省诸暨市大唐街道从生产普通袜子的家庭作坊,发展成全球最大的袜子生产基地。如今,该街道通过创新实现从“袜业”向“袜艺”转变,一双袜子可以卖上千元,甚至作为艺术品收藏。据此完成第1~3题。
1.大唐街道的普通袜子生产属于 ( B )
A.重工业 B.轻工业 C.服务业 D.高新技术产业
2.大唐街道从生产普通袜子的家庭作坊,发展成全球最大的袜子生产基地,说明其注重 ( A )
A.开拓市场 B.增加劳动力 C.完善交通 D.保持传统
3.大唐街道实现从“袜业”到“袜艺”转变的最主要目的是 ( A )
A.提升产品附加值 B.提高袜子的产量 C.降低生产的成本 D.增加袜子的款式
  [地理实践力](2025年山东泰安期末)玲玲同学走进学校附近的服装加工厂,通过调查实践,了解了棉花从种植到运输再到加工的过程。以下是她对“棉花的一生”的实践记录:种植棉花—采摘棉花—运到附近的纺织厂—纺纱织布、加工布匹—生产服装。据此完成第4~5题。
4.下列人类活动属于工业范畴的是 ( D )
①采摘棉花 ②纺纱织布 ③加工布匹 ④生产服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种植棉花、采摘棉花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工业产品有 ( B )
①农家肥 ②化肥 ③农药 ④农业机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培优练】
  (2024年山西模拟)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销量屡创新高,出口规模逐步扩大,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保持高速增长,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右图示意2014—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量变化。据此完成第6~8题。
6.2020年以来,我国汽车出口量 ( C )
A.缓慢增长  B.波动增长 C.快速增长  D.保持平稳
7.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B )
A.人口增长  B.科技创新  C.资金优势  D.市场需求
8.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所体现的发展理念是 ( B )
A.动力强劲  B.低碳环保  C.经济实惠  D.个性鲜明
9.(2024年河北石家庄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羽绒来自鸭、鹅等喜水家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羽绒及其制品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贵港市的港南区、湛江市的吴川市和杭州市的萧山区为三大“中国羽绒之乡”,其中萧山区除生产羽绒外,还收集全国各地的羽绒,并销往周边众多的羽绒加工企业,是全国重要的羽绒集散地。图甲示意港南区、吴川市、萧山区位置,图乙示意连接萧山区的高速公路分布。
甲    乙
(1)说出三个“中国羽绒之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
(2)简要分析我国羽绒主产区多分布在南方地区的自然原因。
(3)说明萧山区能够成为全国重要的羽绒集散地的有利条件。
(4)我国某羽绒服生产企业计划开拓国际高端市场,请为该企业建言献策。
【答案】(1)广州、南宁、杭州。
(2)①羽绒来自鸭、鹅等喜水家禽;②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多河流、湖泊;③温度适宜;④地形起伏小。
(3)①现代化的交通运输;②市场潜力大;③产业基础好。
(4)①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定制个性化羽绒服;②更新设备和技术,提升产品质量;③做好宣传,增加品牌影响力。
第2课时  中国工业的分布  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石炭歌(节选) 苏轼 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万车炭。 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 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 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 这是一首咏煤诗,记载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徐州发现煤矿并用于冶铁的历史事件,“投泥泼水”描述煤炭遇水反而燃烧更旺的特性。 1.借助图文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掌握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区域认知) 2.结合实例,认识我国与工业相关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3.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知道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成果,认识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性。(综合思维)
一、中国工业的分布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114~117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工业基础薄弱,地区分布[1]不均衡,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的辽宁、山东、上海、广东等地。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对沿海地区的工业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同时全面推进[2]中西部的工业建设。
(3)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3]外向型经济,逐渐形成了[4]辽中南、[5]京津冀、[6]长江三角洲、[7]珠江三角洲等现代化工业区。
2.分布格局
(1)目前,工业分布呈现出[8]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区和工业中心密集,[9]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10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的基本格局。
(2)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推进11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12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战略,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
3.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资源、环境。
(2)社会经济因素:13交通运输、劳动力、14市场、政策、科学技术。
(3)在工业发展早期,15自然资源往往是影响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资源对工业分布的影响逐渐16减弱,社会经济因素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4.传统工业部门及其分布
工业部门 主要分布
煤炭工业 17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
石油工业 18黑龙江、山东、河北、陕西、19新疆等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
钢铁工业 20辽宁、河北、21上海、湖北、陕西、内蒙古、四川等地
机械工业、纺织工业 布局较为广泛
二、蓬勃发展的高技术产业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117~119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新兴产业: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
2.三大国际科创中心:北京、上海、22粤港澳大湾区。
3.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3北京怀柔、24上海张江、大湾区、25安徽合肥、陕西西安。
[构建空间地图]
  读图,在横线上填出相应的地理要素。
中国主要工业城市和主要工业基地分布图
(1)甲区域为[1]京津冀工业区,该基地东临[2]渤海,交通便利,科技文化发达。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位于[3]北京(城市)。
(2)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我国的重大国家战略,长三角地区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4]沪宁杭(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该区域将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引领我国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
(3)图中反映了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5]密集(多),并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6]稀疏(少),总体分布[7]不均匀。
[点拨重点难点]
1.我国工业的分布
(1)分布格局:①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②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③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
(2)四大工业基地。
工业基地 地位和性质 主要工业中心 有利条件 限制因素
辽中南 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沈阳、鞍山、大连 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 污染严重、资源枯竭、技术落后
京津冀 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北京、天津、河北 资源丰富,海陆空交通便利,科技力量雄厚 水资源不足
长江 三角洲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上海、南京、杭州 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好,科技力量雄厚,水陆交通发达 能源和矿产资源短缺
珠江 三角洲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广州、珠海、深圳 邻近港澳、东南亚,多侨乡,便于引进外资以及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
2.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主要部门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
分布 特点 多依附于大中城市
聚集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
典型代表 中国“硅谷”——北京中关村,是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中国“光谷”——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光电产业基地所在地
发展条件 ①科技发达,研究型人才密集;②资金充足;③基础设施完善;④政策支持;⑤环境优美
作用 成为带动我国工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发展方向 ①沿海——科技园区型;②沿边——贸易导向型;③内陆——国防军工型
[随堂试题检测]
知识点一 中国工业的分布
  (2024年重庆渝北区期末)环渤海经济圈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部分沿岸地区组成的经济区域,是我国三大经济圈之一。读环渤海经济圈示意图,完成第1~3题。
1.图中出现的两大工业基地是 ( A )
A.京津冀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B.京津冀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C.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D.辽中南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环渤海经济圈矿产资源丰富。从图中可知,本区比较缺乏的矿产资源是 ( D )
A.石油 B.铁 C.煤矿 D.有色金属
3.下列关于环渤海经济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A.本经济圈主要由辽、冀、京、津、鲁五省份组成 B.本区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技教育优势
C.本区交通便利,形成了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D.沈阳、北京、天津、济南都是著名的轻工业中心
知识点二 蓬勃发展的高技术产业
  (2025年江苏苏州中考)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右图为我国部分省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占比示意图。据此完成第4~5题。
4.影响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 D )
A.交通运输 B.人口数量
C.原料能源 D.科技人才
5.我国发展人工智能的优势有 ( B )
①智能产业历史悠久 ②数据资源丰富 ③市场潜力巨大 ④劳动力价格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基础练】
  (2025年安徽中考)在江淮沃野上,现代化的汽车工厂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勾勒出安徽“智”造的壮丽图景。近年来,安徽省依托前瞻性产业政策、尖端科技赋能与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优势,在汽率领域掀起创新浪潮。2022—2024年安徽省汽年总产量由全国第七位攀升至全国第二位,2024年安徽省汽车出口量登顶全国首位。据此完成第1~2题。
1.安徽省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够 ( A )
A.增加居民就业机会 B.改变能源供给类型
C.缓解城乡道路拥堵 D.减少工业用地面积
2.安徽省汽车出口量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该省 ( D )
①高速铁路飞速发展 ②运输成本大幅下降 ③全产业链支撑较强 ④科技力量较为雄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科技强国](2024年山东淄博期中)工业机器人行业出现应用场景拓宽、替代人工加速等趋势。图甲为中国工业机器人专利申请数量前10名省份统计图(截至2021年7月),图乙为中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图。据此完成第3~4题。
甲   乙
3.工业机器人专利申请数量排名前四的省份与其所在的工业基地对应正确的是 ( D )
A.广东—④—京津冀工业基地 B.江苏—②—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C.北京—①—辽中南工业基地 D.浙江—③—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4.下列关于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D )
A.本地矿产资源都丰富 B.均是以重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均是高新技术产业占主导 D.均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新能源主题](2024年云南昆明期末)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新能源电动汽车进入产业化快速发展阶段,普及电动汽车的关键环节是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如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电动汽车充电站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5~7题。
5.影响电动汽车充电站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D )
A.地形地势 B.技术水平
C.消费水平 D.市场需求
6.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分布最多的工业基地是 ( D )
A.①—京津冀工业基地
B.②—辽中南工业基地
C.③—沪宁杭工业基地
D.④—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7.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力,下列做法合理的有 ( B )
①加大科研投入,提高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 ②促进教育发展,培养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 ③加大矿产开发,快速扩大新能源汽车工厂规模 ④增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布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培优练】
  [工业+高新技术主题](2025年原创题)2025年1月20日,中国某人工智能企业正式发布一款大数据推理模型,在全球掀起一场“惊叹风暴”。该企业专注于研究世界领先的通用人工智能底层模型与技术,发布的该款先进的大语言模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据此完成第8~9题。
8.影响该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 B )
A.交通运输 B.科技人才 C.原料能源 D.人口数量
9.目前,在日常生活中该模型的应用场景有 ( A )
①教育与学习场景 ②医疗与健康场景 ③金融与信息场景 ④航天与航空场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25年广东云浮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能源汽车采用电力、生物燃料等清洁能源替代石油作为动力来源,技术先进。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能源消耗减少约19.4%,有降低36.17%光化学烟雾的潜力。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我国能源危机,我国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2025年1—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45.2%和44%。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包括免除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建设配套充电基础设施等措施。
材料二 重庆作为我国西南汽车产业重镇,已初步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但过度依赖传统车企的转型,缺乏品牌,使重庆汽车产业面临“大而不强”的窘境。
材料三 如图为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分布图。
(1)概括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的分布特征。
(2)说出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优势。
(3)简述重庆市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有利条件。
(4)请为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主要分布在西南部。
(2)①能源消耗减少;②环境污染减轻。
(3)①政策支持;②基础设施完善;③汽车工业基础雄厚;④水电资源丰富;⑤居民绿色出行意识强。
(4)①全面加快向新能源动力转型;②提升汽车智能网联水平;③提升企业研发能力;④建设技术研发创新体系;⑤加强品牌培育和产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