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章末整合提升
考点①:中国的土地资源
(2021年广东中考)研究发现,近四十年来珠江入海口地区岸滩面积扩大、海岸线向海推进显著。右图反映1980—2018年珠江入海口部分地区岸滩面积变化情况。据此完成第1~3题。
1.广州市岸滩面积增加最多的时期是 ( )
A.1980—1990年 B.1990—2000年
C.2000—2010年 D.2010—2018年
2.1980—2018年,岸滩面积增加最多的是 ( )
A.广州 B.深圳 C.珠海 D.香港
3.该地区海岸线向海推进的原因是 ( )
A.近海养殖 B.海平面上升 C.围海造陆 D.径流量减少
考点②:中国的水资源
[资源调配主题](2023年广东中考)引汉江水入渭河流域的水利工程——引汉济渭,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其主体工程秦岭输水隧洞穿越秦岭,沿线山体岩石坚硬,地质灾害频发,施工难度创造多项世界纪录。下图为引汉济渭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第4~5题。
4.引汉济渭主体工程施工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输水路线长 B.植被分布广
C.沿途水库多 D.地质条件复杂
5.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利于 ( )
①改善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②解决黄河流域的缺水问题 ③减轻汉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④缓解渭河流域的缺水状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考点③:中国的海洋资源
6.[海洋资源开发+粮食安全主题](2023年广东中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在广东省考察时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材料二 广东省拥有我国最长海岸线,海域辽阔,海水优质,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加工和出口基地。目前,广东省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的优势,着力加快培育万亿级现代化海洋牧场(海上牧场)产业群。
材料三 现代化海洋牧场是指采用科学技术,投放人工鱼礁,为贝、藻、鱼类提供栖息和繁育场所的特定海域。在养殖过程中,无须投喂人工饵料,养殖密度是传统网箱的4~6倍,养殖周期缩短3/4,受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截至2022年底,广东省已建成15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牧场及周边海域鱼类的种类和数量均呈递增趋势。
材料四 右图为广东省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分布图。
(1)列举两种以上的海洋资源。
(2)简述现代化海洋牧场养殖与传统近海养殖相比的优势。
(3)分析广东省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有利条件。
(4)简述广东省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重要意义。
[跨生物+化学]随着“禁塑”工作不断深入,各种外卖包装原料由塑料改为纸、甘蔗渣等,纸吸管、全降解塑料袋、甘蔗渣餐盒等产品层出不穷。
如图为生物可降解塑料降解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题。
1.外卖包装原料中的纸和甘蔗渣属于 ( )
A.可再生的气候资源
B.可再生的生物资源
C.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
D.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
2.用纸、甘蔗渣等替代塑料包装能够 ( )
①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物质 ②增加土壤中微生物含量 ③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④促进生物资源循环利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为配合“禁塑”工作,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 ( )
A.扔垃圾时,干湿垃圾分类 B.洗漱完,随手关紧水龙头
C.购物时,自备环保购物袋 D.点外卖时,多要一份餐具
4.[跨语文]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5年4月30日,国务院批复《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规划衔接三江源水源涵养与黄河中下游水土保持、湿地保护,形成“上游保水、中游固土、下游治污”的全流域系统治理格局。
材料二 下图为黄河流域简图。
(1)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中的“白云间”是指黄河发源地—— 山脉;古诗有云“黄河落天走东海”,后因其多次改道最终从 省东营市汇入 海。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哺育中华民族,塑造了具有“塞外江南”之称的平原是图中① 平原。
(2)图中A处春季极易发生 。(填气象灾害)
(3)“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反映了黄河的水文特征是含沙量大,主要是因为黄河流域 严重,主要发生在 (填“a”“b”或“c”)段。
(4)为了缓解A地区缺水问题,我国正在实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 ,该工程的东线主要是借助 运河调水,满足北京、天津等城市的用水需求。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章末整合提升
考点①:中国的土地资源
(2021年广东中考)研究发现,近四十年来珠江入海口地区岸滩面积扩大、海岸线向海推进显著。右图反映1980—2018年珠江入海口部分地区岸滩面积变化情况。据此完成第1~3题。
1.广州市岸滩面积增加最多的时期是 ( B )
A.1980—1990年 B.1990—2000年
C.2000—2010年 D.2010—2018年
2.1980—2018年,岸滩面积增加最多的是 ( C )
A.广州 B.深圳 C.珠海 D.香港
3.该地区海岸线向海推进的原因是 ( C )
A.近海养殖 B.海平面上升 C.围海造陆 D.径流量减少
考点②:中国的水资源
[资源调配主题](2023年广东中考)引汉江水入渭河流域的水利工程——引汉济渭,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其主体工程秦岭输水隧洞穿越秦岭,沿线山体岩石坚硬,地质灾害频发,施工难度创造多项世界纪录。下图为引汉济渭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第4~5题。
4.引汉济渭主体工程施工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 D )
A.输水路线长 B.植被分布广
C.沿途水库多 D.地质条件复杂
5.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利于 ( D )
①改善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②解决黄河流域的缺水问题 ③减轻汉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④缓解渭河流域的缺水状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考点③:中国的海洋资源
6.[海洋资源开发+粮食安全主题](2023年广东中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在广东省考察时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材料二 广东省拥有我国最长海岸线,海域辽阔,海水优质,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加工和出口基地。目前,广东省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的优势,着力加快培育万亿级现代化海洋牧场(海上牧场)产业群。
材料三 现代化海洋牧场是指采用科学技术,投放人工鱼礁,为贝、藻、鱼类提供栖息和繁育场所的特定海域。在养殖过程中,无须投喂人工饵料,养殖密度是传统网箱的4~6倍,养殖周期缩短3/4,受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截至2022年底,广东省已建成15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牧场及周边海域鱼类的种类和数量均呈递增趋势。
材料四 右图为广东省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分布图。
(1)列举两种以上的海洋资源。
(2)简述现代化海洋牧场养殖与传统近海养殖相比的优势。
(3)分析广东省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有利条件。
(4)简述广东省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重要意义。
【答案】(1)①海洋化学资源(钾、盐等资源);②海洋矿产资源(油气资源);③海洋生物资源(渔业资源)。
(2)①降低了生产成本;②提高了产量和养殖效益;③缩短了生产养殖周期;④受生态环境的影响比较小,更加安全。
(3)①当地海洋自然资源优越;②当地生产养殖历史悠久,经验丰富;③市场需求量大;④科学技术先进;⑤当地养殖品种繁多;⑥当地气候条件优越。
(4)①提供了优质蛋白,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②有利于促进渔业转型,推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③增加就业,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有利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④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⑤有利于修复海洋生态环境。
[跨生物+化学]随着“禁塑”工作不断深入,各种外卖包装原料由塑料改为纸、甘蔗渣等,纸吸管、全降解塑料袋、甘蔗渣餐盒等产品层出不穷。
如图为生物可降解塑料降解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题。
1.外卖包装原料中的纸和甘蔗渣属于 ( B )
A.可再生的气候资源
B.可再生的生物资源
C.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
D.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
2.用纸、甘蔗渣等替代塑料包装能够 ( B )
①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物质 ②增加土壤中微生物含量 ③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④促进生物资源循环利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为配合“禁塑”工作,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 ( C )
A.扔垃圾时,干湿垃圾分类 B.洗漱完,随手关紧水龙头
C.购物时,自备环保购物袋 D.点外卖时,多要一份餐具
4.[跨语文]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5年4月30日,国务院批复《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规划衔接三江源水源涵养与黄河中下游水土保持、湿地保护,形成“上游保水、中游固土、下游治污”的全流域系统治理格局。
材料二 下图为黄河流域简图。
(1)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中的“白云间”是指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脉;古诗有云“黄河落天走东海”,后因其多次改道最终从山东省东营市汇入渤海。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哺育中华民族,塑造了具有“塞外江南”之称的平原是图中①河套平原。
(2)图中A处春季极易发生旱灾(或春旱)。(填气象灾害)
(3)“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反映了黄河的水文特征是含沙量大,主要是因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发生在b(填“a”“b”或“c”)段。
(4)为了缓解A地区缺水问题,我国正在实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该工程的东线主要是借助运河运河调水,满足北京、天津等城市的用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