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3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3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2 15:5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历史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3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们在世界各地雇用劳动力,赚取巨额利润。
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
劳动力的大规模全球流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发达地区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吸收了大量劳动力,推动了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原因
表现1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东地区的石油工业快速发展,大量非洲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
同时,经济高速发展的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也吸引了许多亚非移民。
20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
表现2
表现3
表现4
经济全球化也改变着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
20世纪50—70年代,大多数移民在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传统行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减少,贸易、金融等行业的就业机会增加,企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原因1
表现1
全球劳动力的流动呈现出新的趋势,这在跨国公司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在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并留在发达国家工作。他们作为移民中的“知识精英”,在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表现2
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演变对人口迁徙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思考点
(1)以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为主的移民到发达国家的难度越来越高。
(2)技术移民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高素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移民成为突出现象。
(3)在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的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留在发达国家工作,他们作为移民中的“知识精英”,在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纵横
对移民的永久居留许可
为了管理移民,部分国家允许一些外籍人士在本国长期居留,并享有其他准国民待遇。最初,这种居留许可在护照上体现,后来各国多颁发单独的永久居留许可证明。各国颁发的许可证根据其历史传统和证件特色,有各种各样的俗称,如美国的为“绿卡”,加拿大的为“枫叶卡”,等等。2004年8月,中国开始实施《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
“硅谷”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区的“硅谷”聚集了100万以上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科技人才。他们的母语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各异,共同推动“硅谷”成为创新高地。
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难民是现代社会移民中的一个独特群体。他们因为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各种原因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
20世纪后,世界难民问题日益突出。二战前的难民主要产生于欧洲,如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二战后的难民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原因
产生的主要地区
历史纵横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躲避纳粹德国的迫害,大批欧洲犹太难民辗转来到上海。其中,许多人凭借的是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签发的“生命签证”。二战时上海接纳了至少25 000名犹太难民。2007年,在当年犹太难民集中居住的虹口区,建立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纪念馆搜集了大量与犹太难民相关的文物,并建立了犹太难民数据库。馆中还有一面以“拯救”为主题的名单墙,上面刻有目前搜集到的13732个曾经居住在上海的犹太难民的名字。
难民在收留国一般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处境十分艰难。
为了保护难民的基本人权,国际社会作出了相应的努力。
1950年,联合国成立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简称“联合国难民署”),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
195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
1966年,联合国又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围。
难民的地位
2000年12月4日,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以期引起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的重视。
尽管国际社会在难民的人道主义救助上作了很大努力,但仍然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国际社会要实现让世界不再有难民这一终极目标,仍然任重道远。
解决难民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尽可能避免难民的产生。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尊重和保障人的基本权利,消除战争,消除地区间的纷争,消除贫困与不公正现象,保护自然环境等。
史料阅读
截至2017年底,全球有6850万人因战争、暴力冲突与迫害被迫逃离家园。这一数字相当于泰国的总人口,比前一年增加近300万人,比10年前增加50%。以全球人口比例计算,每110人中就有1人被迫沦为难民。输出难民最多的国家是叙利亚,其境外流徙的难民高达630万人,其次是阿富汗、南苏丹、缅甸等。
——编译自联合国难民署《2017年全球趋势报告》英文版
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
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这些移民社会形成各种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
特质:多元文化并存、互相交融。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世界各地的移民不断来到北美,共同建设美利坚合众国。在这个过程中,白人驱逐、消灭北美印第安人,阻碍了印第安文化的正常发展,同时也吸收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的文化,
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移民文化。
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
而多元文化传统也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原因
学思之窗
据1790年美国第一次人口统计,当时来自欧洲的移民结构为:英格兰人占60.14%,苏格兰人占8.1%,爱尔兰人占9.5%,德意志人占8.6%,荷兰人占3.1%,法国人占2.3%,瑞典人占0.7%,西班牙人占0.8%。.
1901—192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85%,来自亚洲的和来自拉丁美洲的均占4%。
1961—197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33%,来自亚洲的占13%,来自拉丁美洲的占39%。1981—199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10%,来自亚洲的占38%,来自拉丁美洲的占47%。
——摘编自余志森主编《美国多元文化研究》
美国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趋势:由欧洲移民居多,发展到以亚洲、拉丁美洲移民居多。
新加坡是具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城市国家。
19世纪以来,苏伊士运河的通航,极大地缩短了东南亚与欧洲的航程。随着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马六甲海峡海运繁忙,新加坡逐渐成为繁荣的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从英国殖民地成为独立国家。
在新加坡的人口构成中,来自中国南方各省的华裔移民超过70%;其次为本地的马来族;还有近10%的印度裔移民。
新加坡的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
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课堂小结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
流动
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体力劳动者的流动
难民类型:战争难民、经济难民、自然灾害难民
产生:二战前的欧洲;二战后的中东、非洲和东
南亚等地区
处境: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
解决:联合国难民署
美国的移民文化
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知识精英的流动
双刃剑,给迁入国和迁出国
带来双重影响
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1.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
(1)原因: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促使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
(2)劳动力的大规模全球流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3)表现
①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发达地区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吸收了大量劳动力。
②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量非洲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
③经济高速发展的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吸引了许多亚非移民。
④20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
知识归纳
2.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
(1)原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传统行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减少,企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表现
①20世纪50—70年代:大多数移民在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②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劳动力的流动呈现出新的趋势,这在跨国公司中表现尤为明显。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在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并留在发达国家工作。他们作为移民中的“知识精英”,在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1.难民产生的原因:因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各种原因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
2.产生的主要地区
二战前主要是欧洲;二战后主要是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3.难民的地位:在收留国一般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处境十分艰难。
4.联合国解决难民问题的措施
(1)1950年,联合国成立“联合国难民署”,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
(2)195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
(3)1966年,通过了《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围。
(4)2000年,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
5.发展趋势:逐年增加。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1.移民社会
(1)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
(2)特质:多元文化并存、互相交融。
(3)文化: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这些移民社会形成各种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
2.美国的移民文化
(1)形成:白人驱逐、消灭北美印第安人,阻碍了印第安文化的正常发展,同时吸收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的文化,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移民文化。
(2)显著特征: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
(3)问题: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3.新加坡是具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城市国家
(1)形成原因:19世纪以来,苏伊士运河的道航,极大地缩短了东南亚与欧洲的航程。随着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马六甲海峡海运繁忙,新加坡逐渐成为繁荣的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从英国殖民地成为独立国家。
(2)人口构成:来自中国南方各省的华裔移民超过70%,其次为本地的马来族,还有近10%的印度裔移民。
(3)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①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
②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例.1880年后,西欧和北欧移民美国的人数开始减少,由来自东欧和南欧的移民取代。新来的移民使本地人及较早来的移民处于不利的地位,从他们手里拿走了大量的工作,成为当时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反映了这些新移民( )
A.拒绝承受比其他人待遇差的工作 B.为美国提供了大量高科技人才
C.为美国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D.挑拨美国政府与早期移民的矛盾
【解析】结合所学可以推断,这些来自东欧及南欧的移民,由于语言不通、教育程度不高,加之原本比较穷,因而贱价求工,“使本地人及较早来的移民处于不利的地位”,从而为美国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故选C项。A、B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没有体现。【答案】C
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有多个,比如徐闻(今广东湛江市徐闻县)、合浦(今广西合浦)、广州、泉州、宁波等,但史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则是徐闻。汉武帝曾派人招募海员从徐闻、合浦港出海,经过日南(今越南)沿海岸线西行,到达黄支国(今印度境内)、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随船带去的主要有丝绸和黄金等物。这些丝绸再通过印度转销到中亚、西亚和地中海各国。
——摘编自《早期海上丝绸之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影响。
【答案】(1)特点:官府主管和组织人员前往;始发港位于东南沿海地区;航程已远达南亚,物品远销欧洲;伴随着经济、文化交流。影响:提升了汉朝的海外影响力;加强了中国与南亚地区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了汉代对外交往的渠道。
材料二 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能力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
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后,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
——据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等整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时空大挪移”的主要因素。
(2)①陆上丝绸之路受气候、地形限制;②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阿拉伯国家长期对峙;③经济重心南移;④技术的进步(造船和指南针);⑤统治者的对外开放政策;⑥新航路开辟(或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