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3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课件 (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3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课件 (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2 15:5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历史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3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16世纪初,葡萄牙人带到欧洲的第一批中国瓷器花瓶引起了欧洲人的浓厚兴趣,各国的君主和达官显贵纷纷用黄金购买,并收藏起来。17世纪上半叶,荷兰一家公司进口了近300万件瓷器,这些瓷器对欧洲的制瓷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图为1575年左右意大利佛罗伦萨根据中国瓷器样品制作的“软胎”油―醋瓶和1690年左右荷兰生产的装饰有中国图案的茶叶瓶。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5世纪之前的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
近代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各洲之间的贸易随之扩展。①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
咖啡、烟草、可可等出现在欧洲市场并成为欧洲人喜爱的商品,欧洲的产品也开始在美洲市场销售。
表现
②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如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荷兰西印度公司、法国西印度公司等。
西欧列强在美洲、非洲、亚洲等地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表现
影响
工业革命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使欧美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形成了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类型丰富的工业产品,通过更快速的交通工具输送到世界各地。从187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世界贸易额增长了近2.6倍。
原因
表现
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因冷战的发生,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受到极大影响。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仍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冷战的结束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世界贸易突飞猛进。
从1950年到2000年,全世界的贸易出口总值从约610亿美元增加到61328亿美元,增长约100倍。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一些产品往往由众多国家的公司合作完成。
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的经营状况体现了跨国公司的什么特征?
年份 海外分支机构总产值GDP的比例 海外分支机构销售额占GDP的比例 海外分支机构出口总额占全球出口额的比例
1985年 4.77% 20.02% 30.30%
1990年 6.27% 23.56% 26.41%
1995年 5.99% 27.63% 14.86%
2000年 9.63% 47.70% 44.67%
2005年 9.03% 46.18% 32.31%
2010年 10.24% 39.98% 33.04%
跨国公司具有相当的经营规模;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跨国公司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势头迅猛;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突出。
思考点
推动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殖民扩张和掠夺;
(2)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展;
(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4)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建立。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国际贸易的过程伴随着文化的传播。
买卖双方的接触、洽谈、协商、协议,以贸易为平台输送的各种商品,把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迥异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也以直接和间接的渠道呈现各自的知识、信念、道德、艺术和习俗等。
茶(地位)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饮茶风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了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
最初,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
16世纪以后,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明 陈洪授
《松溪品茗图》
俄国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中俄之间形成了著名的“万里茶道”。
英国茶会上用中国茶和中国的茶具来招待客人成为主人炫耀的方式。
荷兰许多富裕家庭都设有专门的“茶室”。
各国在接受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如在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在英国形成了“下午茶”。
史料阅读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她的嫁妆中有中国茶具和茶叶。品茶从此成为英国宫廷时尚。英国诗人沃勒作诗赞美这位饮茶王后:
花神宠秋色,嫦娥矜月桂。月桂与秋色,美难与茶比。一为后中英,一为群芳最。物阜称东土,携来感勇士。助我清明思,湛然祛烦累。欣逢后诞辰,祝寿介以此。
——[美]梅维恒、[瑞典]郝也麟著,高文海译《茶的真实历史》
各国服饰的变化也体现了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17世纪末,回到法国的传教士穿着中国服装参加舞会,获得全场喝彩。
中国服装柔软的面料、富有东方韵味的款式、线条流畅的龙凤花草纹样等,融入法国18世纪的服装设计之中。
明治维新后,作为“文明开化”的一部分,西服在日本流行。
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有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有吸收了中国服装剪裁方法的“自由”套装,有杂糅了日本和服样式的午茶便装。
这些服装大胆采用东方女装宽松的样式,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孔子的中国大袍式
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穿着方便,同时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钟表诞生于欧洲,大约在16世纪中期经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
到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多。
一些清朝高官将进口的钟表作为珍稀物品收藏。
钟表在社会中下层中逐渐流行,一些公共场所也安装有钟表。
中国人制作的钟表,其外观多体现了中国自身的文化特色。
清朝内务府造办处下设的做钟处,承造更钟、自鸣钟、时乐钟等,并维修钟表。其中的更钟,把我国传统夜间计时的“更”与西方计时的“时”“分”有机结合起来,并能根据节气的变化调整“更”的长短,符合传统计时习惯。
▲更钟
进入20世纪,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除了传统的与吃、穿、用等相关的商品,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也广销世界各地。
原因
影响
历史纵横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包括演出、音像影视、文化娱乐、文化旅游、网络文化、图书报刊、文物和艺术品以及艺术培训等行业门类。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文化产业逐步融入世界市场。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首次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列,并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明确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1)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并非总是由经济主导,有时文化因素也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存在文化差异,在国际贸易往来中,文化的交流就显得更加必不可少。在不同的时期,贸易的主导内容可能会有较大差别。
(2)国际贸易推动商品交流,而商品交流又推动文化交流的发展。反过来,文化交流又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例如,茶既是一种商品,同时它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近代以来,茶叶的出口曾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际贸易的变化,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增长。
(3)交流是世界历史文化发展的总趋势。世界文明发展阶段的大致同步,发展道路有相近的一面,以及彼此的相互交流都表明世界文明发展具有“一元性”。开放、交流是世界历史、文化发展的总趋势,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只有交流,不同的文化才会更好地融合,国际社会的经济贸易也会因此而提升。
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之间的关系
课堂小结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后:世界日益成为经济整体
二战后:世界贸易曲折发展
冷战结束后:世界贸易突飞猛进
茶:中国 亚洲 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
服饰:中国、日本等服饰元素被法国吸收;
中山装有中西合璧的特点
钟表:16世纪中期经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18世纪数量已经很多
其它: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
这段材料反映出作者具有较为开放和客观的文化观念。作者看到来自西洋的自鸣钟、时辰表技艺精湛,认识到西洋在这些技艺方面有更胜一筹之处,并且认为天地广阔,并非只有中国古代的伏羲、轩辕、巢父、燧人等圣贤能有开创之举,其他地方也有开创文化、创造技艺的圣人,体现出对西方文化技艺的认可,以及突破传统以中国为中心的文化观念,具有一定的文化包容性与对多元文化开创的认知。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15世纪之前: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
2.地理大发现后
(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
(2)表现:①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咖啡、烟草、可可等出现在欧洲市场并成为欧洲人喜爱的商品。
②欧洲的产品也开始在美洲市场销售。
③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如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等。
④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工业革命以后
(1)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使欧美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形成了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2)类型丰富的工业产品,通过更快速的交通工具输送到世界各地。
4.两次世界大战期间: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因冷战的发生,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受到极大影响。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仍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
(3)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冷战的结束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世界贸易突飞猛进。
(4)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一些产品往往由众多国家的公司合作完成。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1.条件(1)买卖双方的接触、洽谈、协商、协议,以贸易为平台输送的各种商品,把世界各地的生产者、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2)同时也以直接和间接的渠道呈现各自的知识、信念、道德、艺术和习俗等。
2.表现(1)饮茶风俗
①最初,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16世纪以后,中国茶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②俄国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中俄之间形成了著名的“万里茶道”。
③英国茶会上用中国茶和中国的茶具来招待客人成为主人炫耀的方式。荷兰许多富裕家庭都设有专门的“茶室”。
④各国在接受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如在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在英国形成了“下午茶”。
(2)服饰变化
①17世纪末,回到法国的传教士穿着中国服装参加舞会,获得全场喝彩。
②中国服装柔软的面料、富有东方韵味的款式、线条流畅的龙凤花草纹样等,融入法国18世纪的服装设计之中。
③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有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有吸收了中国服装剪裁方法的“自由”套装,有杂糅了日本和服样式的午茶便装。这些服装大胆采用东方女装宽松的样式,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④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3)钟表技术
①钟表诞生于欧洲,大约在16世纪中期经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
②到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多,一些清朝高官将进口的钟表作为珍稀物品收藏。
③钟表在社会中下层中逐渐流行,一些公共场所也安装有钟表。
④中国人制作的钟表,其外观多体现了中国自身的文化特色。
3.发展
(1)进入20世纪,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2)除了传统的与吃、穿、用等相关的商品,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