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课件(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24)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课件(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20 20:58:05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必备知识导学
学习任务清单
关键能力突破
学业质量评价
 
序号 学习任务 学后自评
1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达标  未达标
2 阅读世界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说出各大洲分界线。 达标  未达标
3 结合实例,说出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达标  未达标
大洲和大洋

71%
29%
相连
海洋

都大于
大洲和大洋
南极洲
亚洲
非洲
亚洲
大洋洲
南美洲
苏伊士
巴拿马
大洲和大洋
北冰洋

海峡
一、读半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图2中,代表陆半球的是  ,该半球陆地面积约占48%。
2.图1、图2中,代表水半球的是  ,该半球海洋面积约占90%。
3.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图2中信息我们可以知道,即使在陆半球,海洋面积仍然
  (填“大于”或“小于”)陆地面积。
图1
图2
图2
图1
大于
二、读世界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的名称。
A.  、B.   、C.  、D.   、E.   、F.  、G.   。
2.读世界地图,写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大洋的名称。
①    、②    、③    、④    。
亚洲
北美洲
非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在学习地球上海陆分布时,老师指导学生先把地球仪上的“地球”拆下,然后随机地把“地球”抛向上空的同时,抖动手腕让其转动,当用手接住“地球”后,注意观察右手大拇指所按位置是陆地还是海洋。
为什么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按在海洋的次数要更多一些
因为在地球表面,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
探究点1 海陆分布
   
【要点分析】海陆分布——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项目 陆地分布 海洋分布
南北半球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东西半球 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无论怎样划分半球,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半球的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
   
郑和是明代航海家,在1405年至1433年的28年间,他率领舰队七次通使西洋,遍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已知最远到达非洲东岸肯尼亚的蒙巴萨。下图为郑和航海路线图。
探究点2 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分布
   
郑和通使西洋的路线主要途经了现在的哪些大洲和大洋 查阅世界地图,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被称为海上交通线“咽喉”的海峡、运河。写出郑和通使西洋经过的“咽喉”及它沟通的大洋名称。
亚洲、非洲和太平洋、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印度洋。
2023年9月21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在中国空间站面向全国青少年进行了“天宫课堂”第四次太空科普授课,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据此完成1~2题。
1.航天员从太空中观察地球,能够看到 (  )
①地球上的海陆分布 ②地球上的经纬网 ③地球上的倾斜地轴 ④地球是一
个球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A.① B.② C.③ D.④
   
2.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特征,下图中能正确示意全球海陆面积比例的
是 (  )
C
4.下列关于海陆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B.海洋被陆地分隔成许多洋块
C.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D.陆半球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
读东西半球划分图,完成3~4题。
3.读图可知,世界上的陆地主要分布在(  )
A.西半球、北半球
B.东半球、北半球
C.西半球、南半球
D.东半球、南半球
B
D
读四大洲轮廓图(比例尺不同),完成5~7题。
5.图中大洲完全位于北半球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6.面积最大的大洲和最小的大洲分别是 (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④和② D.④和③
7.大洲①与④的分界线是 (  )
A.德雷克海峡 B.白令海峡 C.土耳其海峡 D.巴拿马运河
B
A
D
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广阔的海洋活动空间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将海洋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潜力巨大。下图为2022年中国海洋水产品构成图。读图,完成8~10题。
8.海洋是“资源的宝库”,主要为人类提供 (  )
①生物资源 ②森林资源 ③矿产资源 ④潮汐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中国海洋水产品构成中,比重最大的是 (  )
A.鱼类 B.虾蟹类 C.藻类 D.贝类
10.维护海洋环境,保护“蓝色家园”,下列做法可取的有 (  )
①大量砍伐红树林,发展水产养殖 ②工业污水达标处理后才可排放入海
③大规模填海造陆,开展城市建设 ④休渔期禁止捕鱼,恢复鱼类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C
D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是美国拍摄的地球照片,该照片中的地球被称为“蓝色弹珠”。图2是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A星于2017年6月7日13时观测到的卫星云图。为了更清晰地看出两幅照片中的陆地轮廓,我们将照片进行了处理,如图3和图4所示。
图1
图2
图3
图4
(1)从图3、图4两张处理后的图片看其拍摄的范围,它们主要处于 半球;在两张图片中都能看到的大洋是   。
(2)图2拍摄于2017年6月7日13时,此时我国昼夜长短情况是    ,澳大利亚正处于一年中的  (季节),这主要是由两国所处  位置不同造成。
(3)分析图1中的地球照片被称为“蓝色弹珠”的原因。
地球表面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呈现蓝色。

印度洋
昼长夜短
冬季
半球(共22张PPT)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必备知识导学
学习任务清单
关键能力突破
学业质量评价
 
序号 学习任务 学后自评
1 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可以运用大陆漂移说解释地理现象。 达标  未达标
2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达标  未达标
3 能解释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带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达标  未达标
海陆的变迁
漂移分离
轮廓线
运动
板块
海陆的变迁
稳定
活跃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环太平洋
地中海—喜马拉雅
1.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是  洲、 洲、  洋。
2.该图能够印证的科学假说是     。图示信息为该假说提供的证据是
            。

南美
一、读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的一致性图,完成下列问题。
大西
大陆漂移说
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的一致性
1.请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
A.  板块,B.   板块,C.  板块,D.  板块, E.   板块,F.   板块。2.A、E板块的    形成了    山脉。
3.由图可知,四大洋中,沿岸多火山、地震的是   。
美洲
亚欧
二、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太平洋
非洲
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的一致性
印度洋
碰撞挤压
南极洲
喜马拉雅
太平洋
2023年,科研人员经过几个月的艰苦野外科学考察,发现了一批三叠纪喜马拉雅鱼龙化石,这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生物演化综合考察的重大发现。鱼龙是生活在中生代海洋里的一类已经灭绝的水生爬行动物。下图为喜马拉雅鱼龙化石(见下图1)及复原图(见下图2)。
探究点1 海陆变迁
图1
图2
   
(1)从海陆变迁的角度分析,科研人员在青藏高原发现鱼龙化石,说明了什么
说明青藏高原曾经是海洋环境,后来海洋变成了陆地。
(2)分析科研人员在青藏高原发现鱼龙化石的根本原因。
地壳运动使得海陆发生了变迁。
【要点分析】海陆变迁的判断
判断是否为海陆变迁现象的关键是需要明确是否发生了由海洋变成陆地或由陆地变成海洋的变化。一般情况下,陆地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海底的古森林和古河道遗迹、围海造陆等,能够证明海陆变迁现象的发生。
   
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人们可以感觉到的地震平均每天约有4次,火山、地震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影响巨大。当地时间2024年1月1日16时,日本石川县能登半岛连续发生多次地震,震级最强达里氏7.6级,地震引发了海啸。右图为日本附近地区火山、地震带图。
探究点2 板块的运动
   
(1)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日本处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
山、地震。
【要点分析】海陆变迁与板块运动
   
(2)板块的交界处,除形成火山、地震外,还可能形成哪些地形
在板块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两个板块发生碰
撞,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
【方法技巧】解答火山和地震、山脉和裂谷形成原因的关键
第一,根据图示信息说出某地位于哪几个板块的交界处。第二,判断板块之间的运动方向,是张裂还是碰撞挤压。第三,调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知识分析作答,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在地质历史时期,我国的华北平原是一片浅海,山东丘陵是海中岛屿。由于黄河等河流挟带大量泥沙逐步堆积,使陆地不断扩大,海岸线不断向外推移,经过长期的变化,原来的海湾最终形成了华北平原。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排序能正确反映我国华北平原形成过程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②④③①
2.下列是同学们对此变化过程的思考和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  )
A.所有海湾最终都会变成陆地
B.地壳运动是此变化的主要原因
C.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变化中
D.此变化过程与人类围海造陆有关
C
D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下列是不同时期的大陆漂移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说法,与大陆漂移说不相符的是 (  )
A.大约2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
B.6 500万年前,南极洲消失不见
C.至今海陆分布的变化还在缓慢进行
D.经过漫长岁月,逐渐形成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4.观察以上三幅图,依据大陆漂移说分析现在的大西洋 (  )
A.最终将消失 B.没有变化
C.不断扩张 D.不断缩小
C
B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福岛核电站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5~7题。
5.此次地震中心处于两大板块交界地带,这两大板块是 (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6.依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属于火山、地震多发区的是 (  )
A.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B.澳大利亚
C.亚欧大陆内部地区 D.太平洋中心地区
7.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防震知识,才能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己和他人,下列防震知识
中不正确的是 (  )
A.在家中,应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避震
B.地震时,不要乘坐电梯
C.在教室,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底下
D.在野外,一定要躲在山脚下
C
A
D
古生物学家在青藏高原地区发现了距今约2 500万年的棕榈叶化石。现存的棕榈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下图为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局部)。据此完成8~10题。
8.据材料推测,约2 500万年前青藏高原“年轻时的模样”可能是 (  )
①温暖湿润 ②寒冷干燥 ③海拔较低 ④雪山连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导致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类活动 B.海平面上升 C.火山喷发 D.地壳运动
10.青藏高原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处于 (  )
A.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地带 B.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地带
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地带 D.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地带
A
D
C
11.下图是“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和“六大板块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我国台湾地区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台湾地区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2)位于南美洲西南部的智利地震、火山活动频发,请指出这是由哪两个板块的什么运动造成的。
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所致。
(3)喜马拉雅山脉每年还在不断升高。请你依据所学知识,对此现象作出解释。
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喜马拉雅山脉还会不断隆起升高。(共22张PPT)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世界的地形
必备知识导学
学习任务清单
关键能力突破
学业质量评价
 
序号 学习任务 学后自评
1 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陆地主要地形的分布,并观察其地形分布大势。 达标  未达标
2 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并观察其地形分布大势。 达标  未达标
3 运用多种方式,区别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 达标  未达标
世界的地形
高原
山地


单一
复杂
大陆坡
世界的地形
洋盆
洋中脊
1.请将下列地理事物的序号,填入图1中适当位置。
①喜马拉雅山脉 ②阿尔卑斯山脉 ③落基山脉 ④安第斯山脉 ⑤巴西高原
 ⑥青藏高原 ⑦亚马孙平原
图1







2.请将下列地理事物的序号,填入图2中适当位置。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海沟 d.洋盆 e.洋中脊
图2
a
b
c
d
e
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 848.86米,是世界陆地最高点。珠峰位于我国与尼泊尔边界上,它的北坡在中国境内,南坡在尼泊尔境内。珠峰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地形极端险峻。右图为珠峰景观图。
探究点1 陆地地形
(1)珠穆朗玛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脉属于陆地地形的哪一种 该种地形有何特点
山地。特点: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要点分析】各大洲主要陆地地形
大洲 大致位置 陆地地形 大洲 大致位置 陆地地形
亚洲 北部 中西伯利亚高原 非洲 南部 南非高原
西西伯利亚平原 中部 刚果盆地
中部 天山山脉 东部 埃塞俄比亚高原
阿尔泰山脉 东非高原
蒙古高原 北美洲 中部 大平原
中南部 喜马拉雅山脉 西部 落基山脉
青藏高原 南美洲 北部 亚马孙平原
西南部 伊朗高原 西部 安第斯山脉
欧洲 南部 阿尔卑斯山脉 中、东部 巴西高原
大高加索山脉 东北部 圭亚那高原
亚洲与欧洲分界线 乌拉尔山脉 大洋洲 大陆东部 大分水岭
东部 东欧平原
   
(2)除喜马拉雅山脉所属的地形类型之外,还有哪几种地形类型 试举例加以说明。
示例:高原——青藏高原;平原——亚马孙平原;盆地——刚果盆地;丘陵——山东丘陵。
   
马里亚纳海沟全长约2 550千米,为弧形,平均宽度约70千米,最深点达11 034米,是已知的海洋最深处,这里水压高、完全黑暗、温度低、含氧量低,且食物资源匮乏,成为地球上环境极恶劣的区域之一。
(1)据材料描述,说说马里亚纳海沟属于海底地形的哪一种。该种地形有何特点
海沟。特点:海沟是大洋底部最深的地方,常常出现在大陆坡与洋盆的交界处。
探究点2 海底地形
   
【要点分析】主要海底地形类型的特征
类型 分布 海底深度
大陆架 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 一般不超过200米
大陆坡 大陆架外缘的巨大陡坡 从数百米陡增到数千米
海沟 大洋底部最深的地方 深度在6 000米以上
洋盆 宽广而又相对平坦的大洋底部 4 000-6 000米
洋中脊 大洋中部的海底山脉 2 000-4 000米
   
(2)除马里亚纳海沟所代表的海底地形之外,海底地形的主要类型还有哪些
大陆架、大陆坡、洋盆、洋中脊等。
某地理探究小组计划前往北美洲进行考察。下图为北美洲地形简图。读图,完成1~2题。
1.北美洲的地形、地势特征是 (  )
A.以丘陵、平原为主 B.东部多高原、山地,西部为平原
C.大致呈三大南北纵列带分布 D.东西低、中部高
2.考察期间,该地理探究小组沿着图示路线自东向西横穿北美洲,沿途经过的地形
区依次为 (  )
①落基山脉 ②大平原 ③阿巴拉契亚山脉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③②①
D
C
4.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地形类型依次是 (  )
A.平原、丘陵、山地、高原 B.高原、山地、丘陵、平原
C.丘陵、平原、高原、山地 D.山地、高原、平原、丘陵
   
读四种陆地地形类型的剖面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该图可以直观地表示 (  )
A.海陆分布
B.地势起伏
C.地球自转
D.地球大小
B
B
图1为探索过马里亚纳海沟的国家分布图,图2为我国研发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图片。据此完成5~7题。
图1
图2
5.马里亚纳海沟位于 (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6.探索过马里亚纳海沟的国家 (  )
①均不临印度洋 ②均为北半球的国家 ③均不临大西洋 ④均位于亚欧大陆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探索马里亚纳海沟可以 (  )
①绘制更清晰准确的陆地地图 ②探寻大洋底部的海洋生物 ③开展海洋资源
的勘测和开发 ④揭示海沟处地形的变化规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D
A
同陆地地形一样,海洋底部也是高低起伏,形态多样。读海底地形剖面示意
图,完成8~10题。
8.下列关于海底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最深的地方是海沟 B.最陡的地方是大陆架
C.最浅的地方是大陆坡 D.最宽广的地方是大陆架
9.观察海底地形可知,由海岸向海洋深处延伸,依次出现的地形类型为 (  )
A.大陆架—洋盆—大陆坡 B.大陆坡—洋盆—大陆架
C.洋盆—大陆架—海沟 D.大陆架—大陆坡—海沟
10.大陆架与人类活动关系最为密切。以下关于大陆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深较浅,阳光较好,渔业资源丰富 B.距离陆地较远
C.人类可以直接向大陆架排放污染物 D.深度不超过300米
A
D
A
11.某校七年级学生以人类原始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新时期生态文明的发展历程为线索,探讨各个阶段与地形的关系。图1为中华文明形成与地形的关系示意图,图2为世界主要山脉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1)人类文明诞生之初,我们的祖先选择在高原、  (地形类型)生活,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元谋人也是发现于山腰。当我们在世界主要山脉的分布图上寻找其他高大而绵长的山脉时,会发现它们多呈   (填“条带状”或“块状”)分布。
(2)农耕文明时期河姆渡遗址稻穗纹陶钵遗迹出土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该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   (填“上游”或“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适宜农耕文明的发展。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     。
(3)海底地形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说出海底地形中大陆架的特点。
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海水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山地
条带状
亚马孙平原
中下游(共20张PPT)
章末总结
知识整合
专题归纳
迁移训练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陆地和海洋
陆地和海洋
专题1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七大洲的分布主要看重要纬线的穿过情况,四大洋的分布主要看与七大洲的相对位置关系。
1.七大洲
(1)特殊纬线穿过的大洲
①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②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③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④南极圈穿过的大洲:南极洲;⑤北极圈穿过的大洲:欧洲、亚洲、北美洲。
(2)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
(3)全部在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
(4)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
(5)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亚洲。
(6)既跨东西半球,又跨南北半球的大洲:亚洲、大洋洲。
2.四大洋
(1)全部在东半球的大洋:印度洋。它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非洲之间。
(2)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北冰洋。它位于亚洲、欧洲、北美洲之间。
(3)既跨东西半球,又跨南北半球的大洋:太平洋、大西洋。
专题2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
在解释火山和地震、山脉和裂谷形成原因的时候可以从下列角度分析解答。
1.首先确定是在板块的什么位置,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2.若多火山、地震,多发生在板块的交界处,根据图示信息说出被考查地位于哪几个板块的交界处或位于什么火山、地震带。
3.判断板块运动方向(图中一般用箭头表示运动方向)是张裂还是碰撞挤压。
(1)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往往形成高大的山脉,海洋面积缩小,如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脉,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落基山脉,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阿尔卑斯山脉、地中海面积缩小。
(2)板块的张裂处往往形成裂谷和海洋,如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形成红海且其面积不断扩大。
4.典型现象对比。
地理现象 原因
红海的面积不断扩大 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
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读四大洲轮廓图(比例尺不同),完成1~2题。
1.下列不符合图中大洲的说法的是 (  )
A.①③以白令海峡为界 B.①④以巴拿马运河为界
C.②③以苏伊士运河为界 D.②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2.下列关于图中序号与大洲名称及其半球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  )
A.①—北美洲—主要位于东半球
B.②—非洲—主要位于西半球
C.③—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D.④—南美洲—全部位于南半球
C
D
“竖版世界地图”以崭新的视野展示世界,清晰显示出被三大洲环抱的北冰洋,以及轮廓好似“孔雀开屏”的南极大陆。读竖版世界地图,完成3~5题。
3.图中甲、乙分别代表的大洲是 (  )
A.北美洲、欧洲 B.亚洲、非洲
C.亚洲、北美洲 D.欧洲、非洲
4.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形状略呈“S”形,图中表示大西洋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5.甲大洲与乙、丙两大洲的分界线分别是 (  )
A.白令海峡、德雷克海峡 B.白令海峡、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河、土耳其海峡 D.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C
C
B
地球形成已经有约46亿年的历史,其表面仍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今天所看到的海陆分布状况,只是地球海陆变迁的一个“瞬间”,它还将继续变化。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6~7题。
6.图中甲处位于 (  )
A.美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
7.①②两海域未来面积的变化情况最可能是 (  )
A.①②海域均缩小 B.①海域扩大,②海域缩小
C.①②海域均扩大 D.①海域缩小,②海域扩大
D
B
8.同学们在地理课上通过地理实践活动探究“世界的海陆分布”。结合活动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活动主题】探究世界的海陆分布。
(1)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和   。
(2)大洲分界线一般都是人为划定的。其中①②两大洲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
   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   海峡。①③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运河。④⑤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运河。
(3)从半球位置角度,说出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和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从纬度位置角度,说出热带范围最广的大洲。
印度洋,欧洲和北美洲。非洲。
(4)读图简述世界海陆分布及海洋主要分布的半球。
海陆分布不均,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南极洲
北冰洋
乌拉尔
土耳其
苏伊士
巴拿马
9.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板块名称:A   板块,B  板块,C  板块。
(2)A板块与B板块之间的运动被称为板块的  。
(3)说出A板块与C板块交界处分布着的世界上著名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4)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地震频发,简述②③、①④所处的火山、地震带,这些地带地壳比较活跃的共同原因。
环太平洋地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印度洋
非洲
亚欧
张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