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导学案课件(5份打包)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导学案课件(5份打包)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21 06:35:52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第1课时 气温的变化
必备知识导学
学习任务清单
关键能力突破
学业质量评价
 
序号 学习任务 学后自评
1 了解气温的概念和测定气温的方法。 达标  未达标
2 知道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的规律。 达标  未达标
3 阅读某地区气温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气温曲线 图,说出气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达标  未达标
空气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气温的变化
日平均气温
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规律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气温的变化
气温日较差
一年
气温曲线图
一天
午后2时
日出前后
7
1
8
气温年较差
2
图1
图2
1.图1是某地气温的 变化曲线图,以  为周期的气温变化。该日最高气温出现在约 时,为 ℃;最低气温出现在约 时,为 ℃,此时最接近一天中的  (填“日出”或“日落”)前后,该日该地气温的日较差约为 ℃。
2.图2是 (填“北”或“南”)半球  (填“陆地”或“海洋”)上某地气温的
 变化曲线图,以  为周期的气温变化。一年中,该地 月气温最高,为 ℃;
 月气温最低,为  ℃,该地气温的年较差约为  ℃。

一天
14
31
4
24
日出
7

陆地

一年
7
25
1
-5
30
“1月13日起至16日,一股较强冷空气来袭,将影响我国长江以北地区,部分地区气温降幅可超10 ℃。省级行政中心城市中,济南和郑州1月13日最高气温都可达13 ℃,1月14日将分别降至 5 ℃ 和7 ℃。”右图为山东省济南市1月13—16日天气图。
探究点1 气温日变化
   
(1)济南市受本次降温的影响,在1月13—16日中哪天的降温幅度最大,该日气温的日较差是多少
15日;13 ℃。
【要点分析】日最高气温
日出后太阳辐射不断增强,地面获得的热量增多。地面储存热量的同时,会向外辐射热量给空气,气温升高。一天中太阳高度在正午时达到最高,此时太阳辐射最强,地面得到的热量最多,地面把热量辐射给大气,此过程需要时间,因此气温在午后2时前后达到最高值。
   
(2)针对本次降温,你会对降温幅度较大的城市的居民给出哪些生活提示
注意增添衣物,预防感冒等。
【方法技巧】气温日变化曲线弯曲程度含义
气温日变化曲线弯曲程度大小,代表气温变化程度的大小。气温日变化曲线弯曲程度大,代表气温日较差大;弯曲程度小,代表气温日较差小。
   
炸酱面和麻酱面是北京传统特色美食。炸酱面的面条讲究“锅挑儿”。这里的“锅挑儿”指的是煮好的面条直接从锅里挑到碗里吃。麻酱面的面条,多数人喜欢“过水儿”。这里的“过水儿”指煮熟面条后从锅里捞出来过一遍或几遍凉水。右图为北京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探究点2 气温年变化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北京应该位于五带中的哪个带
北温带。
【方法技巧】气温年变化曲线的判读要领
1.看凸向:气温曲线向上凸出,表示该地7月或8月最热,应位于北半球;气温曲线向下凸出,表示该地7月或8月最冷,应位于南半球。
2.找极值:(1)找出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估算气温年较差,进而判断该地所处温度带。(2)通过看极值,判断是海洋还是陆地。
3.析变化:一般在气温年变化曲线图中,气温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气温的年变化幅度越大;气温曲线弯曲程度越小,气温的年变化幅度越小。
   
(2)为保证口感,夏天吃麻酱面要“过水儿”,冬天吃炸酱面得“锅挑
儿”。这种生活习惯体现出北京气温年变化有什么特点
北京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较大。
读某地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1~4题。
1.图中表示某地的 (  )
A.气温年变化 B.气温日变化 C.日平均气温 D.年平均气温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  )
A.正午12时 B.约14时 C.日出前后 D.20时
3.这一天,该地气温日较差是 (  )
A.10.5 ℃ B.9 ℃ C.11.5 ℃ D.66.5 ℃
4.下列现象与该地所处季节不相符的是 (  )
A.超市大量销售消暑食品 B.学校放暑假
C.农民正在进行春耕生产 D.人们使用电风扇或空调
B
C
B
C
读某地月平均气温数据表,完成5~7题。
5.四位同学根据表中数据分别绘制了该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下列正确的是
(  )
D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8 10 12 14 18 22 25 24 23 19 16 9
A
D
C
B
6.该地所在地区可能为 (  )
A.北半球陆地上 B.南半球陆地上
C.北半球海洋上 D.南半球海洋上
7.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 (  )
A.2 ℃ B.17 ℃ C.33 ℃ D.54 ℃
A
B
气温是地面气象观测中所要测定的常规要素之一。广州市某校气象小组在8时、14时、20时、2时分别进行地面气温观测,下图为该小组观测时拍摄的百叶箱照片。据此完成8~10题。
8.下列对百叶箱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保持箱内外的空气流动
B.防止仪器因阳光照射而升温
C.离地面高度是5米
D.避免受强风、雨、雪等影响
9.为防止开箱时太阳光直接照射仪器,该百叶箱的门应朝 (  )
A.东 B.南 C.西 D.北
10.根据图中百叶箱影子的朝向,可判断该学生观测时间为 (  )
A.2时 B.8时 C.14时 D.20时
C
D
C
11.按照下列程序和要求,完成探究内容。
【活动材料】
(1)百叶箱、   、手电筒、数据记录表及绘图工具等。
【实践过程】
(2)①按照测定气温的要求,应将温度计放到
   内;②气温观测时间: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③记录观测结果(下图为某日的气温观测记录)。当天最高气温约为  ℃。
温度计
百叶箱
15
【归纳分析】
(3)一天当中,我国陆地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什么时间。
午后2时,日出前后。
【延伸拓展】
(4)一年当中,广州月平均最高气温、同纬度沿海地区的月平均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哪个月份。
7月,2月。
【探究生活】
(5)下图是不同热量带各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曲线图,能大致反映广州市气温年变化的是  ,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  。
图2
图1
图1
图2
图3
图4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第2课时 气温的分布
必备知识导学
学习任务清单
关键能力突破
学业质量评价
 
序号 学习任务 学后自评
1 会阅读等温线图,知道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 达标  未达标
2 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达标  未达标
3 初步了解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达标  未达标
等温线图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气温的分布
相同
分布规律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气温的分布
延伸
变化
差异
疏密
闭合
降低
曲折
低温
复杂
密集
更大
右图为某区域等温线分布图。
1.该图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为   。
2.根据图中信息,将①—⑥填写完整。
①   (填“高温”或“低温”),
②   (填“高温”或“低温”),
③  (填“大”或“小”),
④      ,
⑤  (填“大”或“小”),
⑥      。
4℃
低温
高温

等温线密集

等温线稀疏
寒冬腊月,当北方滴水成冰时,海南岛却依旧温暖如夏。漫步在海南岛各大城市的街头,不时能看到成群结队、操着北方口音的
“银发一族”,他们冬天到南方养老避寒,等天气转暖再返回家乡,这类人群有一个形象的称呼——“候鸟老人”。右图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
探究点 气温的分布
   
(1)结合材料,分析海南省吸引很多北方的“银发一族”来此过冬的原因。
寒冬腊月,当北方滴水成冰时,海南岛却依旧温暖如夏,是许多北方人避寒过冬的好去处。
【方法技巧】在等温线图中判断气温影响因素的方法
1.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气温南北存在差异,是受纬度因素影响。
2.在海陆交接处,等温线发生弯曲,是受海陆分布因素影响。
3.等温线闭合,且气温呈递增或递减趋势,是受地形因素影响,此处可能是山地或盆地。等温线与山脉走向大致平行,也是受地形因素影响。
   
(2)冬季,海南省天气炎热,树木葱郁,而此时的黑龙江畔却是冰天雪地、银装素裹,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我国南北纬度的跨度大,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
【方法技巧】根据等温线数值变化判断半球位置及所属的季节
根据等温线凸向,可以判断半球位置、海陆分布、所属季节。其规律如右图:
读某地等温线图,完成1~2题。
1.图中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 (  )
A.1 ℃ B.2 ℃ C.3 ℃ D.4 ℃
2.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气温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①地是高温中心
B.③地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
C.②地气温低于①地气温
D.④地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大
B
D
世界气温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下图为某月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 3~5题。
3.图示月份可能为 (  )
A.1月 B.5月 C.7月 D.10月
4.该月北半球 (  )
A.南北地区气温差异较小
B.气温总体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C.A、B两地此时气温相同
D.0 ℃等温线在北回归线附近
5.从图中可以看出,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 (  )
A.地势低平 B.平原面积广阔
C.海洋面积广阔 D.受太阳光照均匀
A
C
B
读图,完成6~7题。
6.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气温的比较,正确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若阴影部分为海洋,非阴影部分为陆地,则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
A.该图表示北半球夏季 B.该图表示北半球冬季
C.该图表示南半球冬季 D.该图表示南半球夏季
C
A
9.该地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相比,1月份气温较高的是 (  )
A.陆地 B.海洋 C.一样 D.无法确定
10.该区域同纬度地带等温线不成直线,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地形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人类活动
右图是某区域陆地和海洋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完成8~10题。
8.根据图中数据,可判断该地所在半球是 (  )
A.东半球 B.南半球
C.西半球 D.北半球
B
B
B
11.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玲和同学们一起做了“探究同纬度地区陆地与海洋气温日变化特点”的实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器材准备】温度传感器2支、完全相同的玻璃容器2个、天平及砝码1套,清水和干沙若干。
(1)给两个玻璃容器中分别盛入等质量的干沙和清水,该实验中的清水代表
   ,干沙代表   。
海洋
陆地
【实验步骤】在天气状况相同的条件下,将两个容器同时放置在阳台上,插入温度传感器进行自动测温,并把温度上传到记录仪上(如下图所示)。
(2)小玲和同学们根据观察和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干沙和清水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可知:7~14时,干沙与清水的温度均呈现  (填“上升”或“下降”)趋势,且  (填“干沙”或“清水”)的温度变化较大;15~22时,清水与干沙的温度均呈现
  (填“上升”或“下降”)趋势,且  (填“干沙”或“清水”)的温度变化较大。
上升
干沙
下降
干沙
【合作交流】
(3)归纳本次实验的结论。
相同条件下,陆地的气温日变化大;海洋反之。(共17张PPT)
章末总结
知识整合
专题归纳
迁移训练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天气与气候
天气与气候
天气与气候
天气与气候
专题1 等温线图的判读
等温线图属于等值线图的一种,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等温线图的读图要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关注。
图1
图2
1.根据等温线判断南北半球
等温线数值自南向北逐渐减小为北半球(如图1),反之为南半球(如图2)。
2.季节或月份的判断
已知同纬度陆地及海洋等温线弯曲状况,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可判断是夏季(如图1,A点气温高于B点,故为夏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可判断是冬季(如图2,C点气温低于D点,故为冬季)。
3.判断海陆位置
已知某月份的等温线分布情况。(1)夏季:陆地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低数值)弯曲,海洋上反之。(如图1)(2)冬季:陆地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高数值)弯曲,海洋上反之。(如图2)
专题2 判断某地气候类型
根据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可以通过“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方法进行判断。
(1)“以温定带”
气温数值 所属温度带
最冷月气温>15 ℃ 热带
最冷月气温为0~15 ℃ 亚热带
最冷月气温为-15~0℃ 温带
最热月气温<10 ℃ 寒带
(2)“以水定型”
降水特征 气候类型
全年多雨型(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季多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或干燥)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干燥) 地中海气候
全年少雨型(终年少雨)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完成1~4题。
1.由图可知,世界年平均气温最低区域出现在 (  )
A.欧洲西部 B.青藏高原 C.北冰洋沿岸 D.南极大陆
2.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
A.从高纬向低纬逐渐降低 B.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
C.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D.从山顶向山麓逐渐降低
3.图中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①②两地年平均气温 (  )
A.①地小于②地 B.①地大于②地 C.①地等于②地 D.无法确定
4.图中大致位于同纬度的②③两地产生气温差异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
A.地形 B.河流 C.植被 D.土壤
C
D
B
A
5.若右图中的曲线表示等温线,a为15 ℃,b为12 ℃,阴影部分代表陆地,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则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半球7月等温线
B.南半球1月等温线
C.北半球7月等温线
D.北半球1月等温线
A
下列是四地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6~7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6.四地中 (  )
A.甲地——年降水量约1 000毫米 B.乙地——气温年较差大于20 ℃
C.丙地——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D.丁地——夏季高温多雨
7.乙地气候特征是 (  )
A.冬冷夏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B.冬暖夏凉,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
B
8.下图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年平均气温高于20 ℃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填热量带名称)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0 ℃以下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填热量带名称)地区。
(2)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同纬度地区,夏季  气温高,冬季  气温高。
(3)简析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主导因素。
从低纬向高纬降低。纬度位置。
(4)读图分析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等温线平直的原因。
海洋面积广阔。
热带
寒带
陆地
海洋(共16张PPT)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必备知识导学
学习任务清单
关键能力突破
学业质量评价
 
序号 学习任务 学后自评
1 正确理解天气的概念,并对天气状况作出描述。 达标  未达标
2 收看天气预报,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模拟播报天气。 达标  未达标
3 结合实例,说明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达标  未达标
多变的天气
短时间
多变
生活
另一种
来向
绿

在图中的横线上正确填写天气符号的名称。

多云

雷阵雨
雨夹雪
小雪
小雨
中雨
大雨
中雪
大雪

暴雨
冰雹
霜冻
沙尘暴
中央气象台发布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预计8月2日14时至3日14时,内蒙古东南部和中部、黑龙江东南部、吉林中西部、辽宁西北部、河北北部、台湾岛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8至10级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内蒙古东部、黑龙江东部和南部、吉林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短时强降水天气,小时雨量30—50毫米,局地可超过60毫米。
探究点 天气及天气预报
   
(1)根据材料分析天气预报都会播报哪些内容。
阴晴、风雨等。
【方法技巧】辨别风向的方法
在风杆的端点处画方位坐标,观察风杆所处的方位,即为风向。如图1所示风向为东北风,图2为西北风。
   
(2)材料中强对流天气对生产生活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提示:可以从强对流天气对农业、交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加以说明。
强对流天气带来雷暴大风、冰雹、强降水。影响农业生产,使农作物受损;影响交通,道路湿滑,能见度低,不利于交通安全;影响人们生活,无法进行户外活动等。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是杜甫描述成都市西边雪山的诗句。据此完成1~2题。
1.摄影爱好者想在成都市区拍摄100千米外的雪山,下列最适合的天气是 (  )
A
B
C
D
D
2.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高在成都市区看到雪山的概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
①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②多使用清洁能源 ③增加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④焚烧稻草秸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下图为春季某日我国东部某经度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40°N附近的天气状况是 (  )
A.有微风和沙尘 B.雨夹雪
C.晴转多云 D.出现沙尘暴、大风
4.给图中25°N附近居民的生活建议是 (  )
A.必须外出时,带好雨具 B.穿羽绒服防冻伤
C.适宜户外运动 D.做好防晒保护
D
A
某校计划举行郊游活动,同学们查询了近期的天气状况,如下表所示。据此完成5~7题。
日期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气温 15~23 ℃ 15~22 ℃ 10~18 ℃ 8~20 ℃
天气状况

5. 关于近期天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周一——雾 B.周二——大雨
C.周三——小雨 D.周四——晴
6. 对近期风力和风向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周一——东北风4级 B.周二——西北风2级
C.周三——东南风2级 D.周四——西北风2级
7. 综合以上信息,最适合举行郊游活动的时间是 ( )
A.周一 B.周二 C.周三 D.周四
D
B
D
天气预报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而且可以对我们的生活给出提示。据此完成8~10题。
8.人们在生活中经常关注天气预报是因为天气的特点有 (  )
①短时间 ②长时期 ③多变化 ④少变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下降6 ℃到8 ℃,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
物,预防感冒。”这说明天气与什么密切相关 (  )
A.交通 B.人们生活 C.农业生产 D.旅游
10.“大风蓝色预警:预计未来24小时,全省大部地区有西北风,平均风力6级……
请注意防范”。下列符号正确表示“西北风6级”的是 (  )
A. B. C. D.
A
B
B
11.七年级某班的小云同学在学习教科书第70页“图4.5城市天气预报(2023年2月7日)”时,记录了当日不同城市的天气状况,并且模拟播报了天气预报。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小云同学根据该日的城市天气预报图将其中几个城市的天气做成了如下表格。请你协助她完成。
城市 哈尔滨 长春 银川 太原 长沙 台北 广州 兰州
天气
晴转
多云

阴转中雪
多云
小雨转中雨
小雨

小雪
(2)小云同学发现,人们经常用  、风雨、  等词语去描述天气,说明天气具有  的特点。
(3)小云还发现同一天在不同地方的天气状况也可能是不同的,从天气预报图中发现该日我国30°N纬线南北地区相比,30°N纬线以  地区的阴雨天气更多,
30°N纬线以  地区晴好天气更多。
(4)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根据城市天气预报图,分析该日长沙居民适宜的着装和出行需要注意的事项。
春装。准备雨具。
阴晴
冷热 
多变

北(共22张PPT)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必备知识导学
学习任务清单
关键能力突破
学业质量评价
 
序号 学习任务 学后自评
1 了解降水的概念和降水量的测量。 达标  未达标
2 阅读某地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达标  未达标
3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达标  未达标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降水量柱状
降雨
降雪
较多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较少
较多
较少
较多
较少
分布
相同
上图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据此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图中表现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A年降水量在   毫米以上;B、C年降水量在  毫米以下 赤道附近地区降水  ,两极地区降水
  
I、K位于沿海地区,年降水量范围为500~ 1 000毫米,J位于内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  ,内陆地区降水  
F、G、H位于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岸,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D、E位于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
  ,大陆东岸降水  
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迎风坡,有世界“雨极”之称 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
2 000
500
较多
较少
较多
较少
较多
较少
中央气象台8月22日06时继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预计8月22日08时至23日08时,四川盆地东北部、重庆西北部、河南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河南中部局地有特大暴雨(250~350毫米)。各地需防范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对城市运
行、农业生产等的不利影响。
探究点1 海陆变迁
   
(1)根据材料可知,降水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降水量的单位是什么
以降雨为主。毫米(mm)。
【方法技巧】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方法
在降水量柱状图中,一般横坐标表示月份,纵坐标表示降水量。(1)看“总量”说“多少”:观察估算年降水量,对该地年降水量进行定性描述,如“多”
“较多”“较少”或“少”。(2)看“极值”识“月份”:找出降水量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出现的月份。(3)算“差值”说“变化”:计算降水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描述该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小。
   
(2)通过天气预报,提前预测降水的情况,对我们有何重要作用
可以提前作出安排,预防和避免雨量过大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位于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的“干极”,该地区气候极其干燥,经常连续几年不降雨水,是世界上最为干燥少雨的地方。右图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
探究点2 降水的分布
   
(1)阿塔卡马沙漠成为世界“干极”,体现了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哪一规律
位于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降水较少。
【要点分析】降水影响因素的判断方法
1.通过从赤道到两极年降水量的数值不同,可以得出赤道地区降水较多,两极地区降水较少。
2.通过从沿海向内陆年降水量的数值不同,可以得出中纬度地区降水量的分布规律,进而推出距海远近对降水有影响。
3.通过年降水量极值的读取,结合世界著名地形区的分布,可以得出地形因素对降水有影响。如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迎风坡。
   
(2)在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中,有一块大陆面积广大,跨纬度最广,请写出该大陆的名称,并总结该大陆中部及沿海地区降水量的分布特征。
亚欧大陆。亚欧大陆内陆地区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方法技巧】口诀记忆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三多三少”:赤道多,两极少;回归线,东岸多,西岸少;中纬度,沿海多,内陆少。
“落雨大,水浸街”描绘了广州市老城区在下雨天的场景。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降水就是指降雨
B.有雨必定有云,有云一定下雨
C.夏季降水量一定多
D.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D
2.观察右图的广州降水资料,其季节变化特点是 (  )
B
A.各月降水变化较小
B.降水集中在夏季
C.降水集中在冬季
D.各月几乎无降水
某中学地理学习兴趣小组想要探究自己家乡的降水情况。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测量工具中可以获取降水量数据的是 (  )
A.百叶箱 B.温度计
C.烧杯 D.雨量器和量筒
4.当地某月有五次降水,小组观测的结果如下,该地当月降水量为 (  )
降水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降水日期 5日 7日—8日 11日 15日—27日 29日
降水量/毫米 15 21 25 153 41
A.15毫米 B.255毫米 C.153毫米 D.51毫米
D
B
5.下图示意的四块大陆(阴影部分示意沿海地区,空白部分示意内陆地区)中,可以大致反映世界降水量分布状况的是 (  )
B
A
B
C
D
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量多,有的地方降水量少。结合所学知识,完成6~
7题。
6.被称为世界“雨极”的地方是 (  )
A.阿塔卡马沙漠 B.喜马拉雅山脉
C.乞拉朋齐 D.青藏高原
7.下列有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  )
A.沿海地区的降水量一定多于同纬度内陆地区
B.赤道地区降水量多,两极地区降水量少
C.高纬度地区的降水量一定少于低纬度地区
D.降水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
C
B
图1是世界某岛屿部分轮廓图,图2是甲城市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8~9题。
图1
图2
8.该岛屿位于 (  )
A.北半球和东半球 B.南半球和东半球
C.北半球和西半球 D.南半球和西半球
9.甲城市的降水特点是 (  )
A.降水丰富,季节变化较小
B.降水丰富,年内变化明显
C.降水稀少,季节变化较小
D.降水稀少,年内变化明显
B
B
10.运用地理图像,认识地理规律,是初中地理学习的目标之一。图1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图2为不同纬度地区年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1)由图1可知,世界年平均气温等温线在  (填“海洋”或“陆地”)更平直。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为从低纬向高纬    。
(2)相较于气温,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更复杂,由图2可知,  地区比
   地区降水多(填“赤道”或“两极”)。
(3)除上题所述规律,     、     (填纬度位置)的降水量也各具特殊性。归纳影响两区域降水分布规律形成的共同因素。
海陆位置。
(4)简述①②③三地气温和降水的共同特征。
全年高温多雨(全年高温,降水量大)。
海洋
逐渐降低
赤道
两极
南、北回归线两侧
中纬度地区(共38张PPT)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第1课时 气候的地区差异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必备知识导学
学习任务清单
关键能力突破
学业质量评价
 
序号 学习任务 学后自评
1 根据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特征,分析气候的地区差异。 达标  未达标
2 阅读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描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 达标  未达标
世界的气候
平均
不大
气温
降水
复杂多样
世界的气候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寒带
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
回归线
极圈
湿润
干旱
自然景观
参考教材第86页图4.24,通过填表熟悉北半球气候类型。
读右图,正确填写a—p。
a.  ,b.  ,c. , d. ,e. ,
f.  , g.     ,h.     ,
i.    , j.     ,
k.    ,l.   ,
m.     ,n.    ,o.     ,
p.     。

北温

西

寒带
温带大陆性
温带季风
温带大陆性
温带海洋性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湿润
地中海
热带季风
热带沙漠
热带草原
热带雨林
在影响自然景观的各种自然因素中,气候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撒哈拉沙漠地区(图1),终年炎热、少雨。这里只有少数耐干旱的植物生存,形成荒漠景观。然而与撒哈拉沙漠地区纬度相近的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图2),雨热同期,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降水丰富。这里植被繁茂,形成常绿阔叶林景观。
探究点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图1
图2
   
(1)查阅世界地图,写出撒哈拉沙漠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都被哪条重要纬线穿过。
北回归线。
【方法技巧】描述气候特征
1.描述时间的词语:全年、常年、夏季、冬季。
2.描述气温的词语:高温、炎热、温暖、温和、凉爽、寒冷、严寒、酷寒等。
3.描述降水的词语:多雨、湿润、少雨、干燥、干旱等。
   
(2)查阅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判断撒哈拉沙漠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分别属于哪种气候类型,这两种气候类型各有何特点
撒哈拉沙漠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长江以南地区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要点分析】气候特征的判断
判断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可以通过气温曲线图判断气温的高低及变化,并通过降水量柱状图判断降水的总量及变化。
右图为我国某地气温、降水资料。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位于 (  )
A.北寒带 B.北温带 C.热带 D.南温带
2.该地气候的特点是 (  )
A.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B.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C.全年温和多雨,年降水总量多
D.全年炎热干燥,年降水总量少
B
A
读亚欧大陆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完成3~5题。
3.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的气候类型分布是 (  )
A.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湿润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湿润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湿润气候、温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4.有关四地气温和降水量描述正确的是 (  )
A.①地的降水量比③地少 B.③地的气温比④地高
C.②地的降水量比④地多 D.②地夏季气温比④地低
5.图中④地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  )
A.大陆的内部 B.大陆的西岸 C.大陆的东岸 D.大陆的四周
B
B
B
猴面包树是热带稀树草原中一种非常奇特的落叶高大乔木,茎干极粗大,喜温耐旱,干季时落叶以减少水分蒸腾,湿季时可大量储水于树干中。图1为湿季时猴面包树景观图,图2为①②两地位置与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6~7题。
B
图1
图2
6.根据猴面包树的生长习性,推断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  )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全年高温少雨
D.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7.图1示意的猴面包树郁郁葱葱、茁壮成长的景观,可能拍摄于 (  )
A.①地2月 B.②地2月 C.①地8月 D.②地8月
D
A
读世界某区域轮廓图(图1)及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图2),完成8~10题。
图1
图2
8.甲地的气温特点是 (  )
A.四季如春 B.最热月出现在1月
C.终年寒冷 D.夏季炎热,冬季温和
9.甲地的降水特点是 (  )
A.降水集中在夏季 B.年降水量较少
C.降水集中在冬季 D.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10.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  )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湿润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D
A
B
11.项目主题:多样的气候
项目背景:世界各地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为加深对世界气候类型的理解和认识,某学校地理社团开展了以“多样的气候”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读图,找规律
(1)读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从热带气候类型的分布来看,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  (填“高”“中”或“低”)纬度地区;季风气候共有3种,主要分布在大陆



(填“东”或者“西”)岸。
任务二:识图,来判读
(2)依据降水量柱状图,归纳①地各月的降水变化幅度特点和②地的气候特征。
①地各月降水变化幅度较小。②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任务三:依图,绘一绘
下表是小兰收集到的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罗马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的数据。
(3)根据上表,将小兰绘制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补充完整。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7.6 8.2 12.2 14.8 18.8 21.1 23.1 23.9 20.8 16.8 14.4 13.5
降水量/毫米 81 95 80 62 51 20 2 18 63 85 105 99
任务四:析图,探原因
(4)查阅资料时,一则意大利罗马冬季发生洪水灾害的报道引起了小兰的注意,你认为这则报道可信吗 请说明理由。
可信。因为罗马是地中海气候,冬季具有温和多雨的特点,河流水量增多,有可能引发洪水灾害。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第2课时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与人类活动
必备知识导学
学习任务清单
关键能力突破
学业质量评价
 
序号 学习任务 学后自评
1 结合实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达标  未达标
2 结合实例,说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达标  未达标
世界的气候
气温
0.6 ℃
太阳光热










农业
异常
世界的气候
根据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将下列横线补充完整。
1.写出图中A、B、C、D、E、F、G地所代表的气候:A.    气候,B.   气
候,C.    气候,D.     气候,E.    气候,F.     ,
气候,G.  气候。
2.图中A地具有全年    的气候特征,它主要分布于  (纬线)附近。B地气候特征是冬季    ,夏季    。
3.由C地到D地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年降水量逐渐减少,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E地与F地纬度位置相近,但两地气温在同一季节出现了20 ℃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造成A、G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热带雨林
地中海
温带季风
温带大陆性
高原山地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湿润
寒带
高温多雨
赤道
温和多雨
炎热干燥
海陆位置
地形
纬度位置
被誉为“赤道雪峰”的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的非洲坦桑尼亚东北部,海拔5 895米。山麓常年酷热,气温最高可达59 ℃,而山顶的气温又常在-34 ℃,故有“赤道雪峰”之称。下面为乞力马扎罗山景观图。
探究点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为什么乞力马扎罗山的山麓地带气温很高,而山顶的气温又比较低
因为乞力马扎罗山所在的位置接近赤道,所以山麓的气温比较高;由于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下降,而乞力马扎罗山的海拔较高,故山顶的气温比较低。
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地形
【要点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地形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请说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在山地和丘陵等地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山地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读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和南半球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的组合图,完成1~3题。
1.造成图中①②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2.读图,能总结出的北半球气温分布规律是 (  )
A.从高海拔地区向低海拔地区递减
B.从北向南递减
C.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D.从内陆地区向沿海地区递减
3.图中③地比同纬度的④地气温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A
C
B
读地形对气温、降水的影响示意图,完成4~5题。
4.四地中,丙地气温最低的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高 B.距海近 C.海拔高 D.风力小
5.四地中,乙地降水最多的主要原因是 (  )
A.海拔低 B.地处迎风坡 C.距海远 D.地处背风坡
C
B
2021年11月8日,图瓦卢外交部长站在海水中演讲,提醒世人气候变暖会给地势极低的太平洋岛国带来严重影响。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气候变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沿海低地可能被淹没
B.大量砍伐森林,减少了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C.极地地区的冰雪融化,引起全球海平面下降
D.燃烧煤炭、石油等会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7.为遏制气候变暖,正确的做法有 (  )
①停止使用煤炭、石油等燃料 ②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 
③沿海的居民全部搬离沿海低地 ④加强国际合作,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C
C
“A”形茅屋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传统民居,因其外形酷似字母“A”而得
名。图1为巴布亚新几内亚多年平均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图2为“A”形茅屋景观图。读图,完成8~10题。
8.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气候特征是 (  )
A.全年温和湿润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C.全年高温多雨
D.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9.“A”形茅屋的外形设计主要是考虑 (  )
A.保暖 B.防风 C.防潮 D.排水
10.据图推测,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C
D
A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气候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要素。吉林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以“发现气候”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图1为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图2为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图1
A
B
C
D
图2
材料二 甘蔗喜热、喜光,对热量要求尤其高,最低温度若低于0 ℃,就会遭受冻害。葡萄喜光,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30 ℃,年降水量以600—800毫米为宜,春季需水量多,夏季需水量少。
材料三 近年来,全球变暖的趋势不断加剧。为应对气候变暖,中国将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
(1)图1南、北回归线之间主要分布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四种气候类型,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主要影响因素是
    。
(2)图2中,与气候类型C相比,分析气候类型B的降水特点。
降水季节变化较大且集中在夏季。
(3)分别说出图2中最适宜种植甘蔗和葡萄的气候类型名称及其在图1的分布位置,简述这两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甘蔗:A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图1的③,终年高温多雨;葡萄:D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图1的②,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4)作为一名中学生,写出一条应对气候变暖的具体措施。
绿色出行,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消费品等。
终年高温
纬度位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