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2课时)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2课时)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20 22:3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3.3.1 燃烧的条件
素养目标
1.能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理解燃烧条件。
2.能运用控制变量思想设计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方案,运用对比等方法得出结论。
重点
燃烧条件。
【自主预习】
燃烧、燃烧条件、着火点、自燃、控制变量。
1.铁丝、木炭、红磷、镁条都能在氧气中燃烧,讨论:这些物质燃烧有什么特点
2.是不是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
3.常见物质的着火点(通常状况下)。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材 木炭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250~330 320~370 700~750
4.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      的剧烈的      叫作燃烧。
自燃:由      引起的自动燃烧叫作自燃。
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并点燃,一段时间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
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认识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
结合教材上的实验探究,根据如图实验分析:(白磷燃烧所需最低温度为40 ℃,红磷燃烧所需最低温度为240 ℃)
(1)哪些现象能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哪些现象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实验结论】
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某老师在“燃烧的条件”的教学中,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所示)。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    。
(2)罩上仪器a的目的是             。
(3)对照①和②,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4)课后,小明查阅资料获知:切割白磷时,应在水下进行。其原因是                               。
2.下图烧杯中盛有80 ℃的热水,杯底放有一小粒白磷,当向导管中通入空气时,白磷立即燃烧。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 (  )
A.水
B.氧气
C.可燃物
D.温度达到着火点
3.3.2 灭火与爆炸
素养目标
1.理解灭火的原理,并根据特性选择不同的灭火方法。
2.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掌握生活中灭火的正确方法。
重点
灭火原理及灭火方法。
【自主预习】
灭火原理、爆炸与防爆安全。
一、灭火的原理及灭火方法
1.结合燃烧的条件,思考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下列灭火实例依据的原理:
(1)家具着火,用水浇灭。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3)图书馆档案室着火了,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二、爆炸及防爆安全
1.易燃易爆的可燃物在空气中遇到明火一定会发生爆炸吗 写出你的理由。
2.鞭炮爆炸与氦气球爆炸的区别是什么
1.从化学角度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进入煤窑内严禁吸烟
B.发现燃气(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点火检查出泄漏处
C.面粉厂、加油站严禁烟火
D.可用沙土盖灭小火堆
2.化学既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发现室内起火时不应随意打开门窗,避免火势变大
B.秋游野炊时同学们捡柴火,是因为燃烧需要可燃物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扑灭火灾,其原理是水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灭火的原理
1.试分析下列实例的灭火原理。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扑灭。
(3)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2.总结灭火的原理。
1.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
A.高楼失火时,乘坐电梯逃生
B.油锅中的油着火时,立即放入大量新鲜的蔬菜
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D.天然气泄漏时,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2.人类对“火”的掌控与应用推动着社会发展。
(1)从燃烧条件看,古人“钻木取火”的原理是              。
(2)下图所示的“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的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的灭火原理是      。
(3)古代文物发生火灾的事件常有报道,为了保护文物,避免产生非燃烧性损坏,最适宜选用的灭火器材是   (填字母,下同)。
A.高压水枪
B.二氧化碳灭火器
C.干粉灭火器
(4)为避免火灾发生,在林场等场所要贴警示性标志。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A.     B.
C.     D.
3.3.1【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预学思考
1.都有氧气参加反应,都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不是。燃烧需要的条件:①物质本身是可燃物;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4.发光、放热 氧化反应 缓慢氧化
自学检测
D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跟踪演练
1.(1)烧杯
(2)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3)与氧气接触
(4)防止在空气中切割时白磷自燃
2.B
3.3.2【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预学思考
一、
1.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或清除可燃物;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使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2.(1)使温度降低至燃烧物着火点以下。
(2)隔绝氧气。
(3)隔绝氧气和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
二、
1.不一定;可燃物燃烧,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且在有限的空间内体积迅速膨胀,才会引发爆炸。
2.前者是因燃烧引起的化学变化,后者是因气压变化引起的物理变化。
自学检测
1.B 2.D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
1.(1)隔绝空气。
(2)降低燃烧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3)隔离可燃物。
2.①清除可燃物;
②使燃烧物隔绝空气;
③使燃烧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跟踪演练
1.A
2.(1)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隔绝氧气
(3)B
(4)C
同课章节目录